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原发于睾丸的5例恶性淋巴瘤进行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的研究。组织学分类均为弥漫性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但其细胞形态有小(1例)、中(2例)、大(2例)之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除1例是T细胞型外,皆对B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表达。此结果与日本的报道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原发于睾丸的5例恶性淋巴瘤进行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学的研究。组织学分类均为弥漫性非何杰金恶性淋巴瘤,但其细胞形态有小(1例)、中(2例)、大(2例)之不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除1例是T细胞型外,皆对B细胞的单克隆抗表达。此结果与日本的报道不同。  相似文献   

3.
目的:报道本院五年间 7 例原发性肠道非何杰金氏淋巴瘤。方法:首先以细胞角化蛋白( C K)、白细胞共同抗原( L C A)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A B C)法,鉴别恶性细胞癌特别是未分化癌和恶性淋巴瘤。确定为淋巴瘤后,再以显示 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 L2 6 ,显示 T 淋巴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U C A L- 1 及 L2 2 ,显示组织细胞的单克隆抗体 M ac387 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进行区分。结果:肠道恶性肿瘤337 例,其中恶性淋巴瘤7 例,均来源于 B 淋巴细胞。结论:恶性淋巴瘤居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对19例少见类型的恶性间皮瘤进行了光镜、电镜、免疫组化及组织化学研究。结果发现,恶性间皮瘤新近的几种亚型有印戒样细胞型、小细胞型、粘液样型、肌纤维母细胞型、淋巴组织细胞样型、血管母细胞型和未分化型。并对其诊断要点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5.
52例结外原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原发部位以肠道,特别是小肠最多见(42.3%),肠道高发与EBV感染密切相关。组织学显示弥漫型(D)淋巴瘤45例,以弥漫性大无裂细胞性最多见(46.2%),滤泡型(F)7例,D/F为6.4:l。根据国际分类方案,中度恶性淋巴瘤发病率最高,占82.7%。  相似文献   

6.
结外性非何杰金氏淋巴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52例结外原发非何杰金氏淋巴瘤(NHL)的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表明,原发部位以肠道,特别是小肠最多见(42.3%),肠道高发与EBV感染密切相关。组织学显示弥漫型(D)淋巴瘤45例,以弥漫性大无裂细胞性最多见(46.2%),滤泡型(F)7例,D/F为6.4:1。根据国际分类方案中,中度恶性淋巴瘤发病率最高,占82.7%。  相似文献   

7.
采用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法,测定了48例胃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的分布。结果阳性者17例,阳性率35.4%;同时测定12例非肿瘤性胃粘膜(慢性炎症及胃溃疡)作为对照,结果仅1例阳性(8.3%),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各年龄组及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将胃癌分成分化型及未分化型(包括印戒细胞癌)两组,结果显示未分化型癌的阳性率(61.5%)比分化型者(18.2%)明显增高(P<0.0l)。表示雌激素在癌的发生、发展中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癌细胞的生长及恶性度对雌激素有一定依赖性。临床上应用内分泌疗法对雌激素受体阳性肿瘤进行辅助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8例乳腺原发性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鉴别诊断及生物学特征。方法对8例乳腺印戒细胞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观察,并复习临床资料及相关文献。结果光镜下瘤细胞圆形,呈印戒指形,胞质丰富空泡状,核呈月芽状。免疫组化:瘤细胞通常表达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而不表达E-cadherin。昝译乳腺印戒细胞癌有独特的形态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对其分型有临床和病理学意义,诊断主要靠形态学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9.
成人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合并骨髓坏死1例陈艳荣王银平(血液科)患者男性30岁病案号9800511995年10月腰部皮肤出现多个小结节,在当地医院取活检,病理诊断为“皮肤T细胞恶性淋巴瘤”,给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及强的松(CHOP)方案化疗2个...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38例滋养细胞肿瘤组织P53基因蛋白进行了检测,试图探讨P53基因与滋养细胞肿瘤的关系。结果38例滋养细胞肿瘤中(葡萄胎10例、恶性葡萄胎10例、绒癌18例),恶葡阳性表达20%(2/10),绒癌阳性表达22.2%(4/18),有3例为高表达,10例良性葡萄胎均为阴性。结果提示:P53基因与滋养细胞肿瘤的生物学行为有密切关系。随着临床的进展,高表达增加。P53的检测可望成  相似文献   

11.
胃印戒细胞癌与粘液腺癌生物学特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酶细胞化学、粘液组织化学和雌激素受体(ER)亲和组织化学方法,对37例胃粘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的功能分化状态进行了检测,对二者的生物学特征作了对比分析。结果:胃粘液腺癌为一类向单一粘液分泌功能分化,以局部浸润生长为主的胃癌细胞类型;印戒细胞癌为一种功能分化紊乱且兼具吸收功能与粘液分泌功能、浸润扩散依赖于雌激素的特殊的胃癌细胞类型;印戒细胞癌伴粘液湖形成者(混合型),其生物学特征更接近于印戒细胞癌。提示:临床判断不同功能分化之胃粘液癌的预后和推测其转移扩散途径时,对各自不同的生物学特征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其中粘液囊肿12例,粘液腺癌4例,类癌2例,印戒细胞癌、平滑从瘤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并对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手术原则进行讨论,提示发愤粘液囊肿以阑尾切除术为主、部分病人宜行盲肠部分切除术。恶性肿瘤蚝右半结肠切除术。而类癌 部位有大小决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型NK/T恶性淋巴瘤的增生活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研究31例鼻型NK/T细胞淋巴瘤和12例鼻咽黏膜反应性病变的增生活性,并统计分析Ki67标记指数(Ki67LI).结果:免疫表型分析支持31例鼻型NK/T恶性淋巴瘤的诊断.31例NK/T细胞淋巴瘤的平均Ki67LI为0.37±0.03,12例反应性病变为0.07±0.02,两组间有差异显著(P〈0.01).若将31例NK/T细胞淋巴瘤按高于或低于平均Ki67LI分为2组,则高于平均Ki67LI者19例,占61%;低于平均Ki67LI者12例,占39%.将低于平均Ki67LI的12例NK/T细胞淋巴瘤(0.2±0.02)与12例反应性病变相比(0.07±0.02)相比,也有统计学差异(P〈0.001).结论:鼻型NK/T恶性淋巴瘤是一种增生活性异质性明显的恶性肿瘤.Ki67LI有助于鼻型NK/T恶性淋巴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42例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活检及切除标本进行临床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以B细胞淋巴瘤多见,其中又以低度恶性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MALT)淋巴瘤最常见。临床表现为非特异性消化道症状。结论原发性胃肠道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各型淋巴瘤的病理形态特点、免疫标记表达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胃肠道黏膜活检对原发性胃肠道淋巴瘤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及随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治疗(附2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21例原发性阑尾肿瘤,其中粘液囊肿12例,粘液腺癌4例,类癌2例,印戒细胞癌、平滑肌肉瘤及恶性淋巴瘤各1例。并对原发性阑尾肿瘤的诊断和手术原则进行讨论。提示阑尾粘液囊肿以阑尾切除术为主、部分病人宜行盲肠部分切除术。恶性肿瘤需行右半结肠切除术。而类癌应根据肿瘤生长的部位及大小决定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6.
对38例原发性眼附属器恶性淋巴瘤的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细胞低度恶性淋巴瘤中k轻链染色阳性14例,λ染色阳性8例,中心母细胞淋巴瘤λ染色阳性1例。L_(26)阳性35例中,B细胞来源者占92.1%(35/38例),T细胞来源者仅3例。讨论了免疫组化对本类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作用,及其临床治疗和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免疫组织化学在针吸细胞学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一组单克隆或多克隆抗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68例针吸细胞涂片进行标记。结果 免疫组化标记后诊断为35例转移性癌(CK^+、CEA^+、EMA^+、LCA^-),24例淋巴瘤(LCA^+、CK^-、CEA^-、EMA^-),4例恶性黑色素瘤(HMB45^+、S-100^+),3例间叶源性肿瘤(Vi-mentin^+),2例前列腺癌(PS  相似文献   

18.
采用环磷酰胺,米托蒽醌、威猛、强的松(CMxEP)联合方案治疗人治性性恶性淋巴瘤19例;结果完全缓解4例(21.05%),部分缓解9例(47.37%),总效率为8.42%,缓解期2-15个月,平均8个月、CMxEP方案药物来源广,价格低廉,可作为晚期恶性淋巴瘤的二线方案。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19 例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与EB 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 感染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对EBV 进行检测,并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双染法标记肿瘤细胞,以鉴定EBV阳性的细胞为B淋巴瘤细胞。结果:EBV 编码的小m RNA探针(EBER) 原位杂交显示,8 例原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中3 例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呈阳性表达,1 例潜在性膜蛋白1(latent membrane protein 1,LMP1)阳性。而11 例继发性鼻咽部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ER全部为阴性。全部病例进行了LMP1 检测,除1 例原发者,全部阴性。利用EBERISH(EBER原位杂交) 和免疫组化CD 标记物进行双标记染色证实,EBER 和LMP1阳性细胞为CD20 阳性,CD45RO 阴性。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性恶性淋巴瘤EBV 表达4/8 ,而继发者为0/11。结论:EBV 与鼻咽部原发性B细胞恶性淋巴瘤有较高的相关性,而与继发性者无关。  相似文献   

20.
对23例纵隔恶性淋巴瘤作回顾性分析,全部病例均经病理组织学证实,本组除有恶性淋巴瘤的一般特征外,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群15例(65.2%),呼吸困难12例(52.2%),胸腔积液3例(13.0%),心包积液2例(8.7%).单纯放疗或化疗8例,化疗+放疗或手术15例,5年生存率分别为12.5%和73.3%,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