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急性高原病     
急性高原病是指驻平原地区人员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而发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其常发生于进入高原后的6~96 h,吸氧不能完全缓解症状,常需要脱离低氧环境2~3天后才能恢复,因此有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是低氧引起的超时反应[1].急性高原病的发生过程及其演变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的3种类型(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共同之处,其中液体潴留、液体转移(主要是肺和脑)、睡眠时低氧血症加重、低氧通气反应降低和心功能不全等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高原病患者的健康教育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原病是发生于高原低氧低压环境的一种特发病 ,是由于对高原低压性缺氧不适应 ,导致机体病理生理上一系列改变而引起的各种临床表现的总称。急性高原病 ,一般而论 ,指抵达高原 2周内发病的高原病。急性高原病因个体差异、具体环境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 ,病情有轻有重 ,差异很大 ,急性高原病有急性轻症高原病、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之分[1 ]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教育过程 ,促使人们自觉地采用有利于健康的行为 ,以改善、维持和促进个体的健康教育[2 ] 。随着医疗模式由传统的生物医疗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医疗模…  相似文献   

3.
急性高原病是指由平原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在短期内(数小时至数日)发生的各种临床综合征,分为急性轻型高原病(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和高原脑水肿。高原高寒、低压、缺氧环境所引起的急性高原病严重影响进驻高原部队官兵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降低了部队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4.
急性高原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笔者自1995年~2006年,对进入高原的部队官兵及家属、民工等4 000多人的急性高原病发病情况进行了跟踪观察,通过分析发病原因,积极进行治疗,掌握了急性高原病的发病规律和防治原则。1高原病的分类高原病一般分为急性高原病和慢性高原病。急性高原病包括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  相似文献   

5.
部队高原病防治系列讲座(4) 急性高原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性高原病是指驻平原地区人员进入高原或由高原进入更高海拔地区而发生的一种病理生理变化。其常发生于进入高原后的6~96h,吸氧不能完全缓解症状,常需要脱离低氧环境2~3天后才能恢复,因此有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是低氧引起的超时反应[1]。急性高原病的发生过程及其演变机制还不十分清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高原病的3种类型(急性高原反应、高原肺水肿、高原脑水肿)的发病机制有共同之处,其中液体潴留、液体转移(主要是肺和脑)、睡眠时低氧血症加重、低氧通气反应降低和心功能不全等在发病中起重要作用。1急性高原反应急性高原反应也称急性轻型高原病,是指驻平原地区人员进入高原后,由于对环境的习服适应机制尚未建立而发生的一系列急性低氧应激反应。初上高原1~3天,甚至数小时后就可能出现缺氧症状,多数人能够耐受,5~10天可逐渐缓解。1.1发病诱因高原低氧、低气压是发病的根本原因,但诸多诱发因素也不可忽视,常见因素包括寒冷、感冒、睡眠不足、晕车、精神紧张及劳累等。急速进入高原者发病率高,症状较重,缓慢进入高原者反应较轻。另外,发病还与进入季节有一定关系,往往夏季轻、冬季重。患有慢性疾病或肥胖者更易发生急性高原反应,且症状较重,持续时...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3例急性高原病误诊原因的分析,旨在提高对急性高原病的认识,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7.
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预后与慢性高原病关系的随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在高原环境下急性高原病患者的预后的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方法:对地处海拔3658m医院40年间(1955年12月-1995年12月)收治并符合筛选标准的18090例住院病例为样本,随访(1-15)年不等,样本中初入高原且以急性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为病例组,而以非高原病首次住院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在观察期间慢性高原病的发病情况进行临床流行病学的分析。结果:(1)两组慢性高原病患病率随观察年限延长而降低,在第(1-4)年和10年以上观察年度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病例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RR=3.726,AR=73.16%,PAR=9.42%;(2)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与总患病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5),并且居急性高原病之最,RR=5.29,AR=81.11%,PAR=13.7%;高原肺水肿与高原脑水肿组的慢性高压病患病率高于对照组是源于高原心脏病发病率高造成;(3)急性轻型高原病组的各型慢性高原病患病率均高于高原肺水肿组(P<0.05-0.005)。结论:急性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有关联,初入高原的急性高原病患者发生高原心脏病风险显著增加,在急性高原病类型中急性轻型高原病与慢性高原病的关系最密切。  相似文献   

8.
乙酰唑胺预防急性高原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乙酰唑胺预防急性高原病的作用机理研究现状,指出乙酰唑胺预防高原病的机理是多方面的,很难用一种单一的理论予以解释,并提出高原病及乙酰唑胺预防高原病机理的研究现状对研发高原病防治药物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型急性高原病2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型急性高原病是高原常见病 ,常规治疗方法[1 ] 及死亡率各家报道不一。据我院 (拉萨36 58m) 1 998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收治的重型急性高原病 2 6 0例临床观察 ,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在于遵循常规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临 床 资 料1 一般资料   2 6 0例中男性 2 56例 ,女性 4例 ,年龄最大42岁 ,最小 1 2岁 ,平均 2 3.6岁 ,病前无慢性心、肺及其它疾病史 ,乘飞机进藏 2 36人 ,汽车进藏2 4人。进入高原 (36 58m~ 430 0m) 2天~ 7天发病。初入高原 6 8例 (2 6 .1 1 % ) ,重返高原1 92例 (73.99% ) ,所有病例均符合 1 992年 1 …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34名平原人乘飞机进驻海拔4370m 高原后尿蛋白的动态分析和急性高原病(AMS)的调查,我们看到,受试者在达高原的1~3天内尿蛋白阳性率为20.6~26.5%,尿潜血反应阳性率为5.9~14.8%,4天后均接近平原值;AMS 者的尿蛋白浓度明显高于未患AMS 者(28.9±4.4v.s.17.1±2.2,p<0.05);在AMS 患者中,69.2%的人(9/13)尿蛋白阳性,30.8%的人(4/13)尿蛋白可疑,而且尿蛋白阳性者的AMS 症状持续的时间明显长于非尿蛋白阳性者(4.4±0.1v.s.3.6±0.1,p<0.05)。上述结果提示,平原人在快速进驻高原初期肾功能会受到严重影响,但经短期高原适应后是可以很快恢复的;AMS 与高原性蛋白尿有密切的关系;蛋白尿的产生可能是由肾小球基底膜受损后通透增加所致。  相似文献   

11.
成人高原性心脏病中肺气肿X线表现意义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肺气肿X线表现在成人高原性心脏病中的意义;方法:分析24例成人高原性心脏病胸片;结果:高原缺氧致代生肺气肿如发展为不可逆肺气肿,则是除高原缺氧引肺小动脉收缩导致肺高压以外又一加重肺动脉高压的因素之一。结论:肺气肿在高原性心脏病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两个不同海拔高度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血管X线10项指标及有关参数改变,旨在探讨高原相对缺氧环境对高心病的影响及其意义。根据高心病的诊断标准确立诊断,高心病患者120例,男性,平均年龄55 ̄71岁。X线胸片均系同一类型X线机拍摄。常规测量心血管径线。常规统计学处理。右肺下动脉横径、肺动脉段突度、降支与气管横径比值,心脏横径等九项指标改变与海拔高度有一定关系。海拔愈高该参数改变愈趋显著,并与肺纹  相似文献   

13.
一氧化氮对急性高原病患者血清白介素-8的影响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一氧化氮 (NitricOxide,ON)对急性高原病患者血清白介素 -8(In terleuk -8,IL -8)的影响及意义 ;方法 :将 47例急性高原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一组为药物治疗组 (2 3例 ) ,另一组为NO治疗组 (2 4例 ) ,药物治疗组给予吸氧、氨茶碱、地塞米松、速尿等药物常规治疗 ,NO治疗组给予吸入由海拔 3 658m高度的空气平衡的 1 0 ppm的NO气体 ,每天 2次 ,上午、下午各 1h ,并利用放射免疫法对两组急性高原病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 -8含量进行检测比较 ;结果 :NO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IL -8含量显著低于NO治疗组治疗后和药物治疗组治疗后的血清IL -8含量 (分别为 :P <0 .0 0 1、P <0 .0 1 ) ,药物治疗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别亦具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NO能抑制急性高原病患者IL -8的分泌 ,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原性心脏病肾小管功能损害情况 ,为保护高原性心脏病肾功能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2 2例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和 1 0例健康中老年人的尿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N -乙酰 -β -D葡萄苷酶 (NAG)水平。同时测定其血尿素氮(BUN)、血肌酐 (Cr) ;结果 :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尿RBP、NAG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 <0 .0 1 ) ,而血BUN、Cr无显著差异 (P >0 .0 5 )。其中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较Ⅰ、Ⅱ级患者的RBP、NAG水平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结论 :高原性心脏病患者存在肾小管功能损害 ,尿RBP、NAG检测是判断其早期肾小管功能损害的敏感指标。动态监测尿RBP、NAG水平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其肾小管功能损害情况 ,为指导临床用药、保护高原性心脏病患者肾功能具有一定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原心脏病室性心律失常与QT离散度的关系;方法:测量62例高原心脏病不同的心律失常组与62例正常人的QT离散度(QTd),计算校正QT离散度(QTcd)。并对各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恶性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QTd显著增高(P〈0.01);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TQd亦有显著差异;无心律失常组较对照组TQ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高原心脏病患者QTd值越大,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危险性越大,测定QTd这种简单的方法可用于预测高原心脏病恶性或潜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常见的小高原性心脏病X线特点,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选取1994年-1999年已经临床诊断证实的90例高原性心脏病小儿,对其X线表现及病案进行分析;结果:心脏形态普大,多数以右心室增大为主,透视下90例心脏搏动均减弱。大多数肺纹理增重、模糊,以中内带为著;结论:小儿高心病并无特异性X线表现,必须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改变及高原居住史而综合判断,同时应与心包积液及先心病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高海拔地区冠心病患者脂蛋白(a)及其它血脂成分测定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脂蛋白(a)[LP(a)]及其它血脂成分在高海拔地区冠心病(CHD)患者中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对65例临床诊断的CHD患者和40例对照者进行LP(a)测定和血脂检测分析;结果:本组CHD患者中LP(a)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而TCH、HDL、LDL、TG测值基本正常,说明CHD患者中LP(a)的改变与其它血脂成分无相关性,敏感性及特异性高,进一步支持LP(a)为C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LP(a)可作为诊断及预测高海拔地区CHD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8.
高原军事作业人员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西藏高原军事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用SCL—90精神卫生自评量表,对80名高原军事作业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的测试研究。结果显示:高原军事作业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中国成人常模。分析原因主要是:①高原低氧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环境条件所限,难以充分满足心理需求,容易产生心理困扰;②部队特殊的纪律和紧张的军事训练使心理负荷加重。  相似文献   

19.
对急挂高原反应(HAAR)10例,高原肺水肿(HAPE)29例患者与刚入高原健康人14名进行了心功能的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健康者心功能代偿增强,而HAPE患者确有部分(5/20)左心功能明显降低,提示左心功能降低至少在部分患者的肺水肿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