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9 毫秒
1.
目的观察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氨基酸代谢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用高脂饲料 +乙醇灌胃 ,建立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 ,实验 4周后 ,取血清和肝匀浆测定氨基酸含量。结果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清和肝脏的大部分氨基酸含量都发生了改变 ,其中血清和肝脏同型半胱氨酸含量分别升高 5 3.0 %和 6 9.3% (P <0 .0 5 ) ,含硫氨基酸的蛋氨酸、半胱氨酸水平则下降超过 6 0 .0 %(P <0 .0 5 ) ,必需氨基酸下降也很明显 ,尤其精氨酸下降分别为 6 6 .4 %和 87.7% (P <0 .0 5 ) ,合成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的氨基酸下降 >18% (P <0 .0 5 )。结论同型半胱氨酸和一些游离氨基酸的改变可能在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病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高支链氨基酸在肝移植术后病人肠外营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肝移植术后病人以高支链氨基酸为氮源的静脉营养支持效果.方法:选择肝移植术后进行1周肠外营养支持(PN)的病人20例,随机分为高支链氨基酸组和平衡氨基酸组,每组各10例.两组营养支持均等热量、等氮量,分别于术后第1、8天检测营养状态指标.营养支持期间,每天测定氮,并计算累计氮平衡.结果:①两组病人体重、总蛋白、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等肝功能指标均恢复较好.②术后第8天高支链氨基酸组血清清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平衡氨基酸组(P<0.05).③术后第3天起,高支链氨基酸组氮平衡明显优于平衡氨基酸组(P<0.05).术后7d累计氮平衡高支链氨基酸组明显优于平衡氨基酸组(P<0.01).结论:①肝移植术后采用高支链氨基酸作为氮源的静脉营养支持安全、有效.②高支链氨基酸的节氮效果优于平衡氨基酸. 相似文献
3.
医疗废物处理与二恶英类物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艺星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2,3(4):344-345
二恶英类物质(Dioxins)是指能与芳香烃受体结合的,并且导致产生各种生物化学变化的一类物质的总称。二恶英类物质最早发现于美国越战中使用的一种氯酚脱叶剂中,1962~1970年在越战时期使用,于1970年脱叶剂被禁止作为军事使用。战后发现,在喷洒过脱叶剂的地区,都发生了大量孕妇流产现象,出生的畸形儿的比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二恶英类物质本身没有实际用途,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如在纸张的生产漂白、氯乙烯塑料生产、含氯农药生产等过程,特别是焚烧垃圾和医疗废物时容易产生。二恶英类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垃圾焚烧,特别是含氯废物如氯乙烯塑料袋的焚烧,如处理不当都可能产生大量的二恶英类物质等有害物质。 相似文献
4.
5.
7.
8.
目的 分析超重及肥胖与脂肪肝的相关性,为脂肪肝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参加健康体检的1118名机关干部,测量身高、体重,同时行腹部B超等检查,进行超重组、肥胖组与正常体重组脂肪肝检出率的对比分析,同时对脂肪肝组与非脂肪肝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肥胖、超重及正常体重者脂肪肝检出率依次为56.0%、39.5%和11.4%,各组脂肪肝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脂肪肝组的超重及肥胖检出率为70.7%,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的2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超重及肥胖与脂肪肝的发病密切相关,控制体重是降低人群脂肪肝患病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丙型肝炎病毒(HCV)相关肝病已成为肝移植最主要的适应证之一,然而,肝移植后丙型肝炎复发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影响肝炎复发和移植肝恶化的因素十分复杂,血清HCV RNA是临床确诊的主要指标,治疗多以干扰素和巴韦林联合应用,以提高细胞免疫和抑制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10.
11.
二恶英类物质和其它环境污染物的内分泌及生殖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的研究表明,二恶英类物质和一些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激素样作用,其进入环境后可干扰野生动物及人类的内分泌系统,阻碍其生长发育,包括性发育。 1 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危害 这些化学物质对野生动物种群的危害是多种多样的,如:鸟类和鱼的甲状腺功能障碍;鸟类、鱼、牡蛎和哺乳动物生殖能力的降 相似文献
12.
随 B 超的普及应用,对脂肪肝、胆囊结石这两种常见多发病提供了直观,易行诊断方法,在从事 B 超诊断中笔者发现脂肪肝与胆囊结石的发生似有一定相关性。为探讨两者之间关系,现总结回顾分析笔 相似文献
13.
14.
高血脂与脂肪肝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人体内血脂的含量与脂肪肝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我校260名教工的健康检查资料进行了临床统计学分析,现将检查资料分析的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1996年4月对我校260名高、中级知识分子、离退休干部进行了健康检查。受检者空腹行肝、胆、脾、胰、肾五个脏器“B”超检查和血脂测定,体检的260人中男性175名,占67.31;女性85名占32.69;年龄在30~80岁之间,平均年龄56.5岁。2 方法受检者晨起空腹抽血,离心分离血清,用总胆固醇酶试剂盒测总胆固醇(正常2.8—6.0mmol/L);甘… 相似文献
15.
对我院 2 0 0 1年 10月体检中 ,经B超诊断为脂肪肝的 112例教职工进行血胆固醇 (TCH)及血甘油三酯 (TG)的测定 ,并随机抽取 12 0名非脂肪肝教职工作对照 ,进行比较 ,以期了解脂肪肝与TCH及TG的关系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2 0 0 1年 10月参加体检的教职工 ,共 4 35人 (包括退休职工 ) ,其中男 30 7人 ,女 12 8人 ,年龄在 2 4~ 76岁之间。1.2 诊断标准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 ,而当肝细胞脂肪沉着时 ,对超声的吸收却明显增强 ,且后场发生明显减退。故B超诊断脂肪肝准确可靠 ,… 相似文献
16.
脂肪肝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友谊 《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06,13(6):51-53
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且发病年龄越来越小。据报道,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区进行普查,脂肪肝发病率约为10%左右。国外报道,脂肪肝的发现率也约为10%,男性的发病率略高于女性[1]。1病因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病因引起的肝脏脂肪性病变。流行病学调查,其发病原因主要为酒精、肥胖等,也可由妊娠、药物和毒物中毒、营养不良、糖尿病、肝炎病毒或其他病原体感染以及先天代谢缺陷等引起[2~7]。2临床表现脂肪肝并非临床上一个独立性疾病,而是各种原因引起肝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伴有或不伴有临床表现。接触大量有毒化学物质、服用… 相似文献
17.
18.
19.
<正>误区1肥胖者才患脂肪肝肥胖者是脂肪肝的高危人群,但消瘦者也可患脂肪肝,如因长期厌食、节食、偏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氨基酸或趋脂物质,因热量不足,缺乏营养而消瘦。常常动用组织中脂肪,但又不能在肝脏内正常转化脂质输出,故发生堆积致脂肪肝形成,因此瘦人也得脂肪肝。还有服用某些药物、饮酒过多等,身体并不肥胖,甚至较瘦,肝脏同样会发生脂肪性浸润,形成脂肪肝。误区2不酗酒不会患脂肪肝饮酒后,约90%的乙醇在肝脏中代谢,经一系列生化反应后,最终转化成甘油三酯。长期饮酒可使进入人体的乙醇转化成过多的甘油三酯,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