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检测多发性硬化(MS)患者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细胞因子,探讨DC及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在M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利用MS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培养诱导成为成熟DC,用人IL-12、IL-23、IL-27和人TNF-α的ELISA试剂盒检测DC分泌的细胞因子,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MS来源的DC分泌的IL-12、IL-23和TNF-α较对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27在两组DC分泌的量无明显差异。结论:IL-12、IL-23和TNF-α与MS的发病有关,未发现IL-27与MS发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抗原负载方法。方法 体外诱导培养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DC,分别用脂质体和Nucleofector转染试剂盆体外负载抗原,比较2种负载方法转染效率以及对DC表型的影响。结果 Nucleofector转染方法能够显著的提高转染效率,2种转染方法对DC细胞的表型无显著影响。结论 Nucleofector转染是一种有效的DC抗原体外负载方法,为抗原修饰的DC细胞疫苗的改进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细胞因子对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导言免疫反应的产生首先需要有抗原递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sAPC)捕获抗原,经加工处理后使抗原肽与MHC分子结合而递呈至细胞表面,T细胞得到抗原信息后,在强大的共刺激分子共同作用下而引起特异性的免疫反应。因此,APC是人体免疫反应产生的首要环节。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是一类形状不规则的非单核吞噬系统细胞,特点是胞浆有许多长突起呈触须状,使整个细胞形态象个蜘蛛。DC分散于全身的上皮组织和实质性器官,其细胞数量不超过局部细胞总数的1%;也可迁移到血液和淋巴,其数量不超过血液有核细胞总数…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ML)细胞冻融抗原 (CL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 (DC)对特异性抗白血病的作用 ,将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用CLA致敏 ,再与CML患者的经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共同培养。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观察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 (CIK +CLA DC组 ) ,与未致敏的DC +CIK(CIK +DC组 ) ,CIK组及CIK +CLA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效靶比为 2 5∶1时细胞杀伤活性最强 ,在该效靶比下 ,4组细胞对自身CML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5 2 5± 9 4 ) % ,(2 0 7± 7 5 ) %和 (2 4 2± 8 7) %。CIK +CLA DC组杀伤活性最强 ,与其余 3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CIK +DC组比CIK组杀伤活性强 (P <0 0 1) ;CIK组与CIK +CLA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IK +CLA DC组在效靶比为 2 5∶1时对自身CML细胞 ,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的杀伤活性分别为 (6 8 8± 14 2 ) % ,(14 6± 6 2 ) %和 (12 7± 10 2 ) % ,与K5 6 2细胞和Raji细胞比较 ,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CIK对CML患者自身细胞具有一定的杀伤活性 ;CIK与CML DC共培养组对自身CML细胞杀伤活性比CIK组强 ;CIK与CLA抗原致敏CML DC共培养组具有最强的杀伤活性。CLA抗原  相似文献   

5.
小鼠树突状细胞对不同抗原递呈作用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鼠脾脏树突状细胞经蛋白、多糖可溶性抗原和颗粒性抗原预刺激后,与淋巴细胞共育,观察淋巴细胞对抗原应答的增殖能力,从而推测树突状细胞对各种抗原的递呈作用,结果表明,树突状细胞主要递呈蛋白类可溶性抗原,且这种作用受MHC-Ⅱ类抗原的限制,并可被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所抑制。  相似文献   

6.
冻融肺癌细胞对骨髓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冷冻免疫是近年来倍受关注的课题,但冷冻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一直缺乏深入的研究,特别是在细胞凋亡和树突状细胞方面.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肺癌NCI-H446细胞经氩氦刀冻融处理后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免疫表型的变化,及其能否有效激发骨髓树突状细胞产生特异性抗瘤效应.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免疫水平的对照实验,于2002-08/2003 04在解放军海军总医院血液实验室及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细胞与基因治疗中心完成.材料:小细胞肺癌细胞系NCI-H446细胞购自上海科学院细胞库.方法:取体外培养的肺痛NCI-H446细胞经氩氦刀处理后,在体外树突状细胞培养过程中,加入冻融的肺癌细胞,分别观察肺癌细胞的形态结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杀癌细胞效应.主要观察指标:培养树突状细胞的细胞形态和细胞表面免疫表型变化,培养细胞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培养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骨髓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后,符合树突状细胞特征.在培养过程中加入冻融的肺癌细胞,不影响树突状细胞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增强,细胞毒T淋巴细胞可引起肺癌细胞凋亡.结论:经氩氦刀处理的肺痛细胞溶解,胞膜不完整,体外能有效激发骨髓树突状细胞产生特异性抗瘤效应.  相似文献   

7.
抗原负载对树突状细胞激发T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研究抗原负载对树突状细胞(DC)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DC在体外进行肿瘤抗原的负载,再用这种DC激发自体的T细胞,通过对DC分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测定和对T细胞表型 的分析和功能的鉴定,与未负载抗原的DC进行比较。结果 DC经过抗原负载后,其表型没有明显改变,但其分泌的IL-12含量明显增加?而且其激发的细胞多为CD4^+T细胞,这种CD4^+T细胞本射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为前体细胞,体外诱导其为树突状细胞(DC),分别负载Jurkat细胞冻融抗原及WT1多肽抗原,产生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以探讨其对白血病Jurkat细胞的杀伤作用。联合应用rhGM—CSF、rhIL-4、rhTNF-α及rhsCD40L等细胞因子,密度梯度离心法、贴壁法从外周血获取单核细胞并进行诱导扩增,培养出DC,分别用冻融抗原及WT1多肽抗原冲击致敏DC。实验分4组:冻融抗原致敏DC组为实验组A,WT1多肽致敏DC组为实验组B,未致敏DC组为对照组A,单核细胞组为对照组B,观察CTL对Jurkat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表明:培养出了具有典型特征的DC,它高表达CD40、CD80、CD1a及CD86等表面标志,能体外诱导强烈的同种异基因混合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实验组显示高水平杀伤率,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A、B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Jurkat细胞冻融抗原及WT1多肽抗原冲击致敏DC能有效诱导T细胞抗白血病作用,为临床研制DC疫苗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树突状细胞(DC)是免疫系统中一类强有力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在始动机体免疫反应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人们极大地关注DC用于免疫治疗的前景。然而,DC在人外周血中含量甚微(约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0.1%),给研究带来相当困难。本研究联合应用rhGM-CSF,rhIL-4和rhTNF-α从人外周血中体外培养富集获得高纯度DC群,通过DC的特有形态鉴别以及应用X-11单克隆抗体(抗人血DC表面特异抗原决定簇的单克隆抗体),借助于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及透射电镜观察,初步描述了所获取的DC群的特征。这些结果为进一步观察人外周血DC的超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特征及其临床研究DC功能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抗原冲击致敏的脐血树突状细胞体外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GM-CSF、IL-4、TNF-α联合诱导脐血树突状细胞、再用肿瘤抗原冲击致敏,测定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脐血树突状细胞对NC1446、SMMC7721、K562细胞均有明显的杀伤作用。经抗原冲击致敏后,脐血树突状细胞产生明显的特异性杀伤活性。结论抗原冲击致敏的脐血树突状细胞可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1.
超声损伤卵巢癌细胞线粒体的体视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研究超声辐照后受损伤卵巢癌细胞线粒体体视学参数的变化。方法 :观察超声辐照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测量并计算受损伤细胞和对照细胞线粒体的体密度、表面积密度、表面积体积比、平均体积、数密度和平均表面积。结果 :超声辐照后部分细胞形态学变化不明显 ,部分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与对照细胞相比 ,受损伤细胞线粒体平均体积增大 (P<0 .0 0 5 ) ,平均表面积增大 (P<0 .0 5 ) ,体密度、表面积密度增大 (P<0 .0 0 5 ,P<0 .0 0 5 ) ,表面积体积比减小 (P<0 .0 1) ,数密度无明显改变 (P>0 .0 5 )。结论 :超声辐照可损伤卵巢癌细胞线粒体 ,受损细胞线粒体肿胀其体积增大较表面积增大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影响其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96例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病年龄较轻(55岁及以下者占80.2%),早期患者占大多数(71.9%)。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I期者5年生存率为71.9%,II期者为50.0%,III期者为23.8%,IV期者为0.0%。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者高达50.0%。5年生存率与患者年龄、肿瘤病理学类型、化疗方案无关,而与肿瘤分期FIG0分期、术前糖链抗原125(CA125)值是否高于150U/mL、肿瘤细胞减灭术满意程度、化疗方案的疗程是否足够有关。结论:早期卵巢透明细胞癌患者多见,易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总体生存率低。早期发现疾病并进行理想的肿瘤细胞减灭术、术后足够疗程的化疗可望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卵巢癌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卵巢癌两者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月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治疗的137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7例卵巢癌患者合并子宫内膜异住症为37例(27%),肿瘤大小约5~15cm。76.2%为单侧肿块。3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卵巢癌患者的病理类型为卵巢内膜样癌(50.6%)、卵巢透明细胞癌(31.2%)、浆液性癌(13.3%)及其他(4.9%)。小于50岁的卵巢癌合并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患者16例,发生率为43.2%;而大于50岁的此类患者10例,发生率为27.0%。绝经状态与发生率无明显关系(分别为13.3%和15.9%)。30例首次手术行肿瘤细胞减灭术,4例复发后转来我院再行肿瘤细胞减灭术。60%的患者均切除干净或基本切除。95%的患者进行了以铂类或紫杉醇为基础的联合化疗,其中9HD%的患者用化疗6疗程或以上。随访中,采用B超结合CA125的测定,特异性为57.9%。结论:随着子宫内异症发病率的增加,应高度重视其恶变问题。临床工作中,对子宫内异症的患者要早诊断、早治疗,B超筛查结合CA125的定量测定有助于及时发现子宫内异症的恶变倾向。  相似文献   

14.
超声定位辐照载药微泡治疗卵巢癌移植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目的观察超声定位辐照载紫杉醇脂质微泡(paclitaxel—carrying liposome microbubbles,PLM)介导药物释放的方法对裸鼠人卵巢癌移植瘤的抑制效应。 方法对荷瘤鼠进行分组处理,包括超声定位辐照PLM组、单纯静脉给药组、超声定位辐照脂质微泡组、单纯静脉输注PLM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处理结束后剖取瘤块测其体积、质量,计算抑瘤率;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 结果各组的肿瘤体积、抑瘤率及VEGF表达均有差异(P<0.01)。超声定位辐照PLM组的肿瘤体积、质量最小,抑瘤率最大,VEGF表达量最低。 结论超声定位辐照PLM的方法能有效介导药物释放,具有较强的体内抑瘤效果,有望成为新的肿瘤化疗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超声协同维拉帕米逆转卵巢癌细胞阿霉素耐受性的可能性及其机理。方法 制备卵巢癌细胞阿霉素耐药株 SKOV3/ ADR,并将其分为对照组、超声辐照组 (US组 )、阿霉素组 (ADR组 )、 ADR US组、维拉帕米组 (Vp组 )和 Vp US组 6个组 ,测定耐药细胞株在不同条件下对抗癌药阿霉素的反应性 (计算癌细胞存活率 )及细胞内阿霉素的聚集量。结果 癌细胞对阿霉素的反应性与对照组相比 ,US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降低 (P>0 .0 5 ) ;ADR US组、 Vp组和 Vp US组细胞存活率较 ADR组降低 (P<0 .0 1、 P<0 .0 1、 P<0 .0 1)。 Vp组与 ADR US组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细胞内阿霉素的聚集量 ,ADR US组、 Vp组和 Vp US组与 ADR组相比明显增加 (P<0 .0 5、 P<0 .0 1、 P<0 .0 1) ,Vp US组较 ADR US组和 Vp组增加 (P<0 .0 5、 P<0 .0 5 )。结论 超声可与耐药修饰剂维拉帕米协同作用 ,逆转卵巢癌细胞对阿霉素的耐受性 ,其作用是通过提高细胞内药物聚集量实现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TEN及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TEN和Survivin蛋白在20例正常卵巢组织、21例良性上皮性卵巢肿瘤和38例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结果:PTEN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卵巢良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差异有显著性(P〈0.05);Survivin与PTEN相反,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P〈0.05)。Survivin与PTEN的表达呈负相关(r=-0.527,P=0.001)。两者的表达均与年龄及病理类型无关(P〉0.05),而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及是否转移相关(P〈0.05)。结论:PTEN及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两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卵巢上皮性癌的恶性程度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18.
非致死剂量超声对卵巢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⑶研究非致死剂量超声对体外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⒚方法⑶卵巢癌细胞 3 A O 受非致死剂量超声辐照后⒙观察其超微结构的变化⒚结果⑶大部分受辐照细胞形态学变化不明显⒚部分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膜破裂⒙胞浆内出现空泡⒚结论⑶非致死剂量超声可能通过空化效应而致卵巢癌细胞线粒体损伤⒚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重组腺病毒AdmIL-12转染树突状细胞(DC)制备DC疫苗。方法:以重组腺病毒AdmIL-12转染DC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的表型,用RT-PCR检测IL-12在DC内的表达,用EILSA法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mIL-12和mIFN-γ的含量。通过IL-12刺激T细胞分泌IFN-γ的能力以检测DC分泌的IL-12的生物活性。结果:重组腺病毒AdmIL-12能高效转染DC,转染后DC的表型无显著改变,转染DC能大量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IL-12。结论:腺病毒AdmIL-12成功转染DC,获得有效的DC疫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