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微血管密度与其分级、分期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  1994年收集 63例食管鳞癌标本 ,利用LSAB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块内微血管密度 ,研究微血管表达与食管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 微血管密度与食管鳞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生存率呈负相关性 ,与年龄、性别、肿块大小、病理分型无关。结论 微血管密度与食管鳞癌的分级、分期、预后呈负相关 ,其可以作为评价食管鳞癌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长因子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参数、血管生成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Elivision二步免疫组化法检测51例食管鳞癌手术切除标本中VEGF—C的表达,应用CD34标记肿瘤内微血管,计数微血管密度,对VEGF—C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内MVD以及预后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组VEGF—C阳性率和MVD明显增高;VEGF—C阳性组和高MVD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以及3年、5年生存率均明显低于阴性组。VEGF—C与MVD呈正相关。结论:淋巴管生长因子VEGF—C可促进肿瘤微血管生成。VEGF—C阳性、MVD增高可作为食管鳞癌淋巴转移增加以及预后差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食管鳞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与肿瘤进展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72例手术切除的食管鳞癌组织的微血管密度并对其与常见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微血管密度值为 2 3 .74± 9.49/ 2 0 0倍视野 ,N1组、姑息性切除组、术后复发转移组和Ⅲ期 +Ⅳ期患者的微血管密度分别高于N0 组、根治性切除组、无复发转移组和Ⅱ期患者 (P <0 .0 5 ) ,高微血管密度组的术后生存曲线较低微血管密度组恶劣 (Logranktest ,P <0 .0 5 )。多因素分析表明微血管密度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 结论 血管形成可促进食管鳞癌的进展 ,并导致术后复发转移率升高及生存率下降 ,检测微血管密度具有判断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及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p53蛋白、血小板反应蛋白-1(thrombospondin-1, TSP-1)的表达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法检测食管癌病人根治术切除标本的68例食管鳞癌组织中p53、TSP-1的表达状况及计数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 MVD),并对上述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复发转移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p53、TSP-1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2.06$和66.18%,p53表达与TSP-1表达呈负相关(P<0.01),TSP-1蛋白阳性表达组与TSP-1蛋白阴性表达组的MVD值分别为(18.37±4.86),(29.80±6.35),两组MVD值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TSP-1与MVD呈负相关(P<0.0l);p53的表达与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具有相关性.结论:TSP-1的阳性表达有可能通过抑制食管癌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阻止浸润和转移.p53、TSP-1有可能成为判断食管癌恶性潜能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5.
子宫内膜癌p53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p5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分期、预后及生存率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和辅助治疗的客观指标。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04例子宫内膜癌p53蛋白表达,分析p53表达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类型、病理学分级等预后因素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p53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病理类型、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肌层浸润及生存率有明显相关性。结论:检测子宫内膜癌p53蛋白表达对分期、疗效预测、生存率判断有明确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蛋白标记的食管鳞状细胞癌(鳞癌)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MVD),分析MVD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MIF蛋白在40例食管鳞癌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计算MVD平均值并分析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 MIF蛋白在食管鳞癌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中的表达率为95.00 %(38/40),与正常食管组织相比较[32.50 %(13/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鳞癌组织MVD平均值为26.5±8.5,MVD与肿瘤的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1)。结论 MIF可以作为食管鳞癌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标志物之一,MVD与肿瘤的TNM分期、有无区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有可能成为预测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151例下咽鳞癌的治疗方式与预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下咽鳞癌的临床治疗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本院151例下咽鳞癌临床资料病理类型中高分化鳞癌63例,中分化鳞癌50例,低分化鳞癌38例;原发部位梨状窝122例,咽后壁16例,环后区13例:TNM分期Ⅰ期2例.Ⅱ期17例,Ⅲ期28例,Ⅳ期104例;治疗方法中放射治疗组70例,手术;台疗组24例,单纯化疗组19例,放疗+手术综合治疗38例累积生存率计算采用Kaplan-Meier法,生存率差异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逐步回归3模型结果:全组3年及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81%和24.38%,Ⅰ~Ⅳ期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100.00%,56.47%,27.68%及16.78%。T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临床分期、治疗方式及初治是否完全缓解与预后有关,病理分级、原发灶部位与预后无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初治疗效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下咽鳞癌初诊多为晚期,预后较差,病理分级与预后关系不大。治疗采用手术+放疗为主的治疗方式能明显提高生存率,手术和放疗搭配时机还值得进一步探讨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有无颈淋巴结转移直接影响预后,初诊时对其进行准确评估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血浆 D -二聚体水平与食管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入组经病理确诊的112例食管鳞癌患者,分析其血浆 D -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术前血浆 D -二聚体水平与患者的 T 分期、N 分期及是否复发有关(P <0.05)。血浆 D -二聚体水平升高组患者的1 a、3 a 生存率分别为76.8%、34.1%,低于 D -二聚体正常组的85.5%、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血浆 D -二聚体水平升高是一个不良预后因素(HR:1.679,P <0.05)。结论术前高水平血浆 D -二聚体预示食管鳞癌患者较差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研究TGF-β1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85例食管鳞癌组织TGF-β1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结果:在85例食管鳞癌中TGF-β1阳性62 ,阳性率72.9%,其表达与患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以及肿瘤远处转移无关(P>005);与肿瘤局部浸润深度,淋巴转移以及生存时间有关(P<0.05)。结论:TGF-β1高表达是食管鳞癌早期浸玫淋巴转移的危险信号,并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urvivin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7例食管鳞癌组织和10例正常食管黏膜的Survivin蛋白的表达,探讨其与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Survivin阳性表达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内。47例食管鳞癌组织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93.6%。在正常食管黏膜无阳性表达。Survivin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有相关关系,高分化鳞癌中低表达者居多,而中分化鳞癌中高表达者居多,二者呈负相关(P〈0.05)。总体生存率单因素分析显示Survivin高表达组生存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组,有显著性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urvivin表达水平为独立预后因素(P〈0.05)。Survivin表达水平与食管癌治疗失败(手术后3年内复发和转移死亡)有明显相关关系,高表达组发生治疗失败的病例明显增多(P〈0.01)。结论:Survivin表达水平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有相关关系,为食管癌的独立预后因素;Survivin高表达预示食管癌治疗失败的机会增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是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内的缺氧应答调节因子,对缺氧环境下维持肿瘤细胞能量代谢、新血管形成及转移过程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50例不同期别食管鳞癌和50例正常食管上皮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比较食管癌和正常食管上皮及不同类型、期别食管鳞癌中HIF-1α的表达差异。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的表达较正常食管上皮组织显著增(P<0.01),且HIF-1α的表达与食管癌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呈正相关。而与淋巴细胞反应呈负相关。结论HIF-1α与食管鳞癌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HIF-1α可作为判定食管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 AEG -1和 PI3K 在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了解其与食管鳞癌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食管鳞癌患者手术标本和62例癌旁食管组织中 AEG -1和 PI3K 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及生存率的关系。结果:AEG -1和 PI3K 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食管组织;与癌组织浸润深度、TNM 分期、患者的预后有显著相关性。结论:AEG -1可能是食管鳞癌的癌基因之一,有可能是通过活化食管鳞癌组织中的 PI3K/ Akt 通路从而增强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  相似文献   

13.
p53,PCNA及VEGF表达与食管鳞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PCNA,VEGF表达与食管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性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测定100份食管癌组织的p53,PCNA及VEGF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p53在食管鳞癌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有关;PCNA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况有关。VEGF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浸润深度相关;VEGF与生存期呈负相关。3项基因表达阳性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单项表达阳性或3项均阴性患者。结论: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53,PCNA及VEGF表达阳性反映肿瘤的生物学行为,VEGF与食管鳞癌的恶性进程和不良预后有密切关系,是食管鳞癌一个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Latexin(LXN)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18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的LXN蛋白表达,并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参数(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及预后间的关系。结果LXN在癌旁食管鳞状上皮中呈微弱表达,阳性表达率为100.0%,而在食管鳞癌组织中呈淡黄色或不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48.6%(89/183),低于癌旁组织(P<0.05);LXN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T分期、N分期、组织分化及TNM分期有关。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LXN阳性表达者的中位总生存期长于LXN阴性表达者(P=0.001)。结论LXN在食管鳞癌中表达下调,且与临床病理参数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食管癌的不良预后。  相似文献   

15.
张晋  周斌 《现代肿瘤医学》2012,20(8):1604-1606
目的:探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与食管鳞癌淋巴结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早期食管鳞癌病理标本,以Podoplanin单克隆抗体标记淋巴管、CD34标记微血管,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早期食管鳞癌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对比瘤周微淋巴管密度、微血管密度,确定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结果:食管鳞癌癌周存在微淋巴管及微血管生成,食管鳞状细胞癌淋巴结有转移组和淋巴结无转移组瘤周淋巴管密度及微血管密度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瘤周淋巴管密度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相关,食管鳞癌瘤周淋巴管密度检测可作为判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CNA及P2 7Kip1相互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4 7例原发性食管鳞状细胞癌手术切除标本为一组 ,2 0例正常食管粘膜组织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S ABC法 )对两组的PCNA、P2 7Kip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 ,采用TdT介导的脱氧尿苷酸缺口末端标记法 (TUNEL法 )对两组的细胞凋亡进行检测。结果 :4 7例食管鳞癌组织中 ,P2 7Kip1阳性表达率、平均增殖指数 (PI)、平均凋亡指数 (AI)、PI/AI均较正常食管粘膜组有明显差异 (P <0 .0 5 )。P2 7Kip1蛋白的表达及PI与食管鳞癌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的浸润深度以及临床分期有关 (P <0 .0 5 ) ,而与肿瘤的部位和病变范围无关。AI则与肿瘤病理分级有关 (P <0 .0 5 )。PI/AI比值与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 .0 5 )。P2 7Kip1蛋白表达阳性组食管鳞癌术后五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表达阴性组 ;PCNA低表达组食管鳞癌术后五年生存率显著高于高表达组 (P <0 .0 5 )。结论 :PCNA的异常表达状态能够较好的反映食管鳞癌的浸润、转移能力 ,有一定的预后判定价值。增殖与凋亡的失衡贯穿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P2 7Kip1在食管鳞癌中表达的缺失与肿瘤的病理分级、浸润  相似文献   

17.
肺鳞癌肿瘤微血管密度与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肺鳞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ABC法标记肿瘤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随机观察20个高倍视野下阳性细胞平均数,进行各特征间t检验及相关性分析,MVD平均值≥50为高表达组,<50为低表达组,绘制两组Kaplan-Meier生存率曲线,其生存期差异采用lonrank检验。结果 MVD与性别无关(P>0.05),临床Ⅲ期显著高于Ⅰ、Ⅱ期(P<0.05),Ⅰ、Ⅱ期差异不显著(P>0.05);T3显著高于T1、T2(P<0.05),T1、T2差异不显著(P>0.05);中低分化者显著高于高分化者(P<0.05);MVD、N分期与生存期相关性较密切(分别r=-0.637,P<0.001;r=-0.512,P<0.001),MVD与生存期相关性最密切。结论 MVD、N分期、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与肺鳞癌患者的预后呈负相关,MVD、N分期相关性较显著,MVD可作为肺鳞癌评价预后、筛选术后高危复发病例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及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73例食管鳞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表达率达83.24%,VEGF-C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血型、肿瘤直径、肿瘤部位、大体分型、浸润深度、组织学分级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淋巴结转移、病理学分期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鳞癌中VEGF-C呈高表达,其在淋巴结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食管鳞状细胞癌DNA含量的分布及倍体类型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对手术切除的106例食管鳞癌患者新鲜标本进行DNA分析,分析DNA含量、S期细胞分数、增殖指数及倍体类型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病理分级及分期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患者异倍体出现率为82.08%。DNA含量、S期细胞分数、增殖指数随TNM分期增加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但与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病理分级不相关。有淋巴结转移组食管鳞癌S期细胞分数和增殖指数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DNA含量两组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异倍体食管鳞癌DNA含量、S期细胞分数、增殖指数及淋巴结转移均明显高于二倍体食管鳞癌。结论:食管鳞癌DNA含量的分布及倍体类型与其生物学行为相关,DNA分析是评估食管鳞癌预后、制定术后治疗方案的一个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肾癌组织(RCC)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探讨VEGF-C及MVD与肾癌生物学特征的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肾癌及6例正常肾组织中VEGF-C进行检测,同时应用八因子抗体对肾癌组织中微血管进行染色,结合Meta-Morph显微荧光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并分析53例肾癌中微血管密度,及其与VEGF-C和肾癌的病理分期、临床分级之间的关系。结果VEGF-C在正常肾组织呈阴性表达,在肾癌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过表达率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MVD值在肾癌组织中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VEGF-C和MVD在肾癌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密切相关,在肾癌浸润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