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6年2月27日至3月20日,白银市平川区复兴乡部分中小学师生中发生以发热、头痛等为主要症状的传染性疾病。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诊断为以乙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为优势毒株的流行性感冒。现将此疫情处理与控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一起学校乙型流感爆发疫情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流行性感冒是由一种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个型,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流行最为广泛和严重,乙型流感病毒常引起局部爆发,丙型流感病毒主要以散发形式出现,一般不引起流行。2007年5月18~29日丹东市凤城市某小学发生一起流感爆发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研究背景:根据免疫临床咨询委员会(ACPI)的建议,为预防严重的流行性感冒并发症,对于具有某些慢性健康问题的儿童,每年应当进行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此类慢性疾病因素中每种因素对于严重流行性感冒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所产生的相对作用,目前人们尚所知甚少。目的:以实验室检验证实的、具有社区获得性流行性感冒免疫力的住院患儿为研究对象,研究与呼吸衰竭相关的慢性疾病因素。试验设计、机构及受试对象:从2000年6月到2004年5月连续4个流行性感冒高发季节,在费城儿童医院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1岁以下的住院患者,经实验室检验证实他们均具有社区获得性抗流行性感冒免疫力。作者检验了9项ACPI认定的高风险慢性疾病因素;此外,近期一些研究表明,神经性和神经肌肉性疾病(NNMD)、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和早产史3项因素与流行性感冒住院治疗和严重流行性感冒相关性并发症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作者也将其纳入本项研究。主要观察指标:呼吸衰竭率和优势比(OR),凡是患儿需要进行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用药:第四讲 抗病毒药物在妊娠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孕妇应用抗病毒药的目的主要有二:其一,为使受病毒感染的孕妇减轻临床症状,加速康复,减少排毒;其二,为阻断母婴间垂直传播,保护胎儿。根据目前的研究结果,认为妊娠期妇女如患有流行性感冒、疱疹病毒感染和艾滋病时应用抗病毒药物才有意义。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传染性强,特别是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已多次引起世界范围的大流行。其中5次发生在本世纪,分别是1900年、1918年、1957年、1968年和1977年,以1918年-1919年的世界大流行最严重,至少有2100万人丧生。临床表现以上呼吸道症状较轻,而发热与全身中毒症状较重为特点。  相似文献   

6.
提起感冒,无人不晓,但对“流感”、“感冒”的内涵有很多人并不清楚,在此简述其区别,以帮助读者有效地预防。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原体为甲、乙、丙三种类型流行性感冒病毒,通过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烧、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眼结膜炎明显和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  相似文献   

7.
<正>秋冬两季是流行性感冒的多发季节,为预防流行性感冒的发生,注射“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成为重要预防手段,但疫苗接种反应问题也应引起重视,现报告1例。董某,男,49岁。2003年10月3日注射流行性感冒病毒裂解疫苗15微克(上海葛兰索史克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批号18830B9)于右上臂三角肌皮下注射。稍后出现注射局部胀、痛,1周后仍有痛的感  相似文献   

8.
<正>流行性感冒作为平时最为常见的呼吸内科疾病,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其临床发病率较高,患者主要症状为发热、身体疼痛、乏力、咳嗽、鼻塞等表现,患者多为流行性感冒病毒或细菌感染所致。临床中流行性感冒发生以温度较低的秋冬季为主,一般在季节交替、昼夜温差较大的时间发病率较高,极易造成大面积爆发性发病。流行性感冒病原体一般可通过物品间接接触、飞沫、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染,其潜伏期时间较短,一般在2~4d。1流行性感冒饮食宜忌  相似文献   

9.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11):955-959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可造成大规模流行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是长期以来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当前的疫苗、抗病毒药物可用于控制流行性感冒,但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弊端,如流行性感冒疫苗的保护能力有限,且每年均需随病毒的变异而更新;抗病毒药物可能导致快速而广泛的耐药性产生。因此,研究更为安全、高效的流行性感冒防控手段仍是当前的科研热点之一,本文针对以病毒或宿主细胞为靶点的抗流行性感冒新策略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宁波市≥65岁老年人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保护效果(VE),为进一步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两个流行性感冒流行季(2021年10月至2022年4月和2022年10月至2023年4月)在宁波市4家流行性感冒监测哨点医院就诊的≥65岁,且符合本地流行性感冒疫苗免费接种政策的流行性感冒样病例(ILI)。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信息和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信息,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流行性感冒病毒并进行分型;基于检测阴性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探究流行性感冒病毒阳性的影响因素,评价流行性感冒疫苗VE。结果 收集ILI病例1111例,男女性别比为1.02:1,年龄主要为70~79岁(47.61%,529/1 111),有基础疾病者66.52%(739/1 111)。流行性感冒病毒阳性率为16.65%(185/1 111),其中以A型H1N1为主,占77.30%(143/18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80岁和当季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是ILI病例流行性感冒病毒阳性的保护因素(均P<0.05)。流行性感冒疫苗接种率为32.49%(361/1111),疫苗总体VE...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感冒并发心肌炎1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头痛、易并发肺炎。本组18例流行性感冒患均并发心肌炎,同时有一过性淋巴细胞减少、粒细胞减少等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源学分甲乙丙3种类型。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变异,易引起流行、大流行。流感虽然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是并发症很多见,有的甚至有生命危险。本文介绍流行性感冒的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双黄连与抗生素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疗效进行分析对比,以减少临床抗生素用药。方法 选取流行性感冒症状严重病例152例,分组对比治疗。结果 2组患者静脉用药后,疗效均明显,无明显差异。结论 用双黄连治疗流感,疗效确切,可避免大量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4.
流行性感冒     
1 基础 定义:流行性感冒是以呼吸道、胃肠道和全身症状为特征的急性发热性疾病。由于全球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且很难预防,所以人们称此病为人类最糟糕的无法控制的瘟疫。  相似文献   

15.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由感冒病毒引发并传染性甚高的呼吸道感染。在全球而言,引起流行性感冒的病毒多为甲型和乙型。如甲型H3N2和甲型H1N1型等。‘H’和‘N’是病毒所含蛋白质的简称,用以把病毒分类。潜伏期一般是一至三日。主要的病症为发烧、头痛、发冷、疲倦、肌肉痛、咳嗽、喉咙痛、流鼻水或肚泻等。一般健康良好的人,多在一至二星期内自动复原。但是,长者及慢性疾病患者(如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患者),则有较大机会出现并发症,如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甚或死亡等。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1日,永嘉县朱涂中学报告一起学生集体不明原因发热的突发事件,怀疑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暴发。永嘉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事件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实验室检查等,确诊为流行性感冒暴发,针对事件暴发性质、发展态势,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取了一系列的应急措施,现将疫情发展与处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流行性感冒,作为目前临床较常见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发病的概率越来越高。流行性感冒主要的传播媒介是空气,并通过飞沫进行扩散传播。流行性感冒的主要症状为:头晕、乏力以及发热,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近几个世纪以来,流行性感冒一直困扰着医学界,至今仍未研究出治疗流行性感冒的特效药。目前临床治疗并控制流行性感冒的措施主要是流行性感冒疫苗(流感疫苗)的接种,如何科学有效的接种流行性感冒疫苗已成为当今医学界研究的主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流感病毒是流行性感冒病毒的简称,在分类上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包括甲、乙、丙(也称A、B、C)3个型别。流感病毒可引发人类、禽类和动物类的“流行性感冒”,其中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某些亚型(如H2N1、H9N2、H7N7等),它们以鸡、鸭等禽类  相似文献   

19.
杨惠琴 《美中医学》2010,7(5):18-20
目的了解L-抗坏血酸在流行性感冒中运用情况及临床治愈效果。方法将流行性感冒患儿100例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与L-抗坏血酸联合治疗。结果运用L-抗坏血酸联合治疗流行性感冒,退热疗效好(P〈0.05)。结论运用L-抗坏血酸,流感症状改变迅速、疗效显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14年~2017年西安地区儿童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流行特征及2017年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特点。方法:对2014年~2017年流行性感冒病例报告数据、病原学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并对2017年收治的80例流行性感冒病毒感染的患儿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流行性感冒高发人群为5岁以下婴幼儿及儿童; 2014年~2017年分离到流行性感冒阳性毒株数分别为94株、32株、190株和132株,毒株类型以B型和A(H3NM2)型交替出现为主。2017年80例确诊为流行性感冒的患儿中,平均年龄(1. 5±1. 92)岁,20例(25. 0%)有基础疾病史,几乎所有患儿均出现发热和咳嗽症状,31例伴喘息(38. 8%),2例扁桃体上可见黄白色分泌物(2. 5%),流行性感冒确诊的平均时间为(6. 01±4. 11) d。53例(66. 3%)白细胞在正常范围内,WBC> 10×109/L者14例(17. 5%),中性粒细胞比例> 70%者5例(6. 3%); 18例(22. 5%)合并肺炎支原体感染,42例(52. 5%)伴支气管肺炎。均接受奥司他韦治疗,均治愈或好转出院。结论:在流行性感冒高发期不应将血象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扁桃体上有分泌物作为排除流行性感冒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