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研究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ET)两者在脑缺血中的关系,建立免大脑中动脉阻断(MCAO)模型,分别测定脑组织NO、ET-1含量及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应用NOS抑制剂、ET受体拮抗剂分别观察它们对ET-1、 NO含量的影响。结果:脑缺血早期 (2 h)NO含量、 NOS活性均降低,脑缺血后 4~48 h NO含量, NOS活性显著增加;应用 NOS抑制剂后 ET—l含量增加, ETB受体拮抗剂后 NO含量降低。结论: NO可能抑制 ET—l产生,反过来ET—1可能促进NO形成.其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兔局灶脑缺血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田恒力  徐涛 《上海医学》1997,20(5):273-274
为观察缺血脑组织中一氧化氮含量的变化,利用比色法间接测定兔脑缺血早期不同时间脑组织一氧化氮含量,发现缺血10一氧化氮好增多,30分钟达高峰(5.954±0.976μmol/mg.prVS1.654±0.691μmol/mg.pr,P〈0.01;mean±sd。)。结果提示:缺血早期脑组织一氧化氮明显增我。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后局部内皮素(ET)水平的变化,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右大脑中动脉栓塞(R-MCAO)大鼠不同时间左右脑组织的ET含量,发现R-MCAO30分钟,脑组织ET浓度明显升高,且随缺血时间延长而继续升高,并以便死侧为明显。说明ET在脑缺血所至的脑组织损伤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及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30例肺心病人血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两者比值(ET-1/NO)。治疗前肺心病患者ET-1明显高于正常人,NOM是氏于正常人,均P〈0.01,ET-1/NO经正常人高;治疗后,ET-1显著降低,但仍高于正常人,NO无明显变化,ET-1/NO与 比较仍存在差异。表明肺心病治疗前后均有ET-1和NO失衡。提示ET-1,NO含量及比值变化 与肺  相似文献   

5.
使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右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的动物模型,检测了假手术组及R-MCAO后不同时间缺血局部及对侧相应脑组织的ET水平、NOS活性、血浆ET、NO浓度,结果缺血20min时,局部NOS活性即显著升高,30min达高峰,然后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6.
兔颅脑损伤后内皮素与脑血流量的变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兔颅脑损伤后内皮素(ET)与脑血流量(CBF)的变化关系。方法:利用BIM-Ⅱ型生物撞击机致伤中国大白兔额顶部制成的分极加速性颅脑损伤模型,分别采用放免法和氢清除法观察血、CSF、脑组织中ET与CBF的变化,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伤后24h后,血浆、CSF、不同部位脑组织中ET水平呈与伤情程度相一致的升高。其中,CSF、脑组织中ET的变化趋势一致,血浆中ET的变化较之滞后。不同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与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测定了53例中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和22例正常对照者血浆ET—1、NO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的关系。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NO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二期患者血浆ET—1明显高于一期患者,而NO显著低于一期患者;中重度患者血浆ET—1与轻度患者无统计学意义,而NO显著低于轻度患者。高血压病患者血浆ET—1与偶测血压无明显相关性,但与动态血压参数呈显著正相关;而NO与偶测血压和动态血压参数呈显著负相关。提示高血压病患者存在内皮功能异常;二者异常与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及高血压程度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右大脑中动脉栓塞(R-MCAO)及假手术组大鼠不同时间左右脑主血浆的内皮素(Endothelin ET)含量,发现R-MCAL30分钟,缺血局部脑组织E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随缺血时间延长而继续升高,而对侧脑组织及血浆ET无改变,说明ET在脑抽血所至的脑组织损伤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信使分子CO/NO的限速酶血红素氧合酶-1(HO~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表达,初步探讨HO-1、iNOS在局灶性脑缺血中的不同作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HO-1、iNOS在局灶性缺血脑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及分布。结果iNOS在海马、皮质、基底节均有分布以灶周皮质最多。HO-1在同侧海马、皮质、基底节、丘脑均有分布,以灶周皮质为最多。iNOS的表达在缺血后2h出现,24~48h达最高峰,以后逐渐下降。HO-1表达在缺血后0.5h即出现,缺血后6~12h达最高峰。在缺血皮质半暗带的某些神经细胞有iNOS及HO-1的共同表达。结论脑缺血早期即有HO-1的表达,而iNOS表达则较晚出现,其表达的高峰期晚于HO-1。在半暗带的某些神经细胞可见有HO-1和iNOS的同时表达。  相似文献   

10.
通过放射免疫法检测右大脑中动脉栓塞(R-MCAO)及假手术组大鼠不同时间左右脑组织及血浆的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发现R-MCAL30分钟后,缺血局部脑组织ET浓度明显升高(P<005),且随缺血时间延长而继续升高,而对侧脑组织及血浆ET无改变,说明ET在脑缺血所至的脑组织损伤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HBO对内皮素-1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内皮素-1(endothelin-1, ET-1)建立一种操作简单、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观察高压氧(hyperbaric oxygen, HBO)治疗的效果.方法:动物麻醉后,将3 μl ET-1(60 pmol/μl)注射到大鼠大脑中动脉附近,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ET-1 HBO组大鼠术后1 h给予HBO[100% O2, 2.5 atmosphere absolute(ATA), 2 h]治疗;ET-1组不予治疗.所有动物在术后4、8和24 h进行神经学评分,24 h断头取脑,测定左右半球脑含水量,进行TTC和H-E染色. 结果:ET-1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成功率较高(20/24),梗死体积稳定,重复性好.经HBO治疗后,ET-1 HBO组与ET-1组相比,4、8和24 h的神经学评分均明显改善(4 h和8 h有P<0.05, 24 h有P<0.01),脑含水量显著降低(P<0.01),梗死体积显著缩小(P<0.05),H-E染色示脑损伤明显减轻.结论:ET-1诱导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是研究人类脑缺血疾病较理想的实验动物模型,HBO治疗能明显减轻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2.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NO、NOS和ET-1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研究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缺血区脑组织一氧化氮(NO)、NO合成酶(NOS)和内皮素(ET-1)的影响。方法:凝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致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选择缺血区脑组织NO、NOS和ET为指标,观察电针督脉经“大椎”、“百会”2穴对其影响。结果:缺血组在缺血60min后,NO、ET-1含量和NOS活性均明显升高;缺血加电针组,给予电针“大椎”、“百会”2穴治疗10min后,NO、ET-1含量和NOS活性均显著下降。结论:提示电针可抑制脑缺血后脑内NO、ET-1含量和NOS活性,从而保护脑缺血后继发神经元的损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乙酰葛根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对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生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内栓线阻断法造成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假手术组除外)后,随机将实验大鼠分为6组,连续灌胃给药10d:损伤组[生理盐水5ml/(kg·d)];对照组[葛根素50mg/(kg·d)];乙酰葛根素高、中、低剂量组[乙酰葛根素250、50、10mg/(kg·d)];假手术组[生理盐水5ml/(kg·d)]。采用生化法测定脑缺血1h再灌注24h及48h大鼠脑组织匀浆和血清中NO水平,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中ET水平,并进行脑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损伤组大鼠脑缺血1h再灌注24h及48h,脑组织匀浆和血清NO、血浆ET水平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与损伤组相比,高、中、低剂量乙酰葛根素组血浆ET及脑组织匀浆NO水平显著降低(P<0.05),血清NO再灌注24h也明显降低(P<0.01);高、中剂量乙酰葛根素组再灌注48h血清NO显著降低(P<0.01)。结论:乙酰葛根素可减少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期不同时间段NO和ET的生成,提示,乙酰葛根素对局灶性脑缺血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使用插线法,建立大鼠右大脑中动脉急性栓塞(R-MCAO)的动物模型,检测了假手术组及R-MCAO后不同时间缺血局部及对侧相应脑组织的ET水平、NOS活性,血浆ET、NO浓度,结果缺血20min时,局部NOS活性即显著升高(P<0.01),30min达高峰,然后明显下降;ET在缺血后30min开始持续升高(P<0.05);血浆NO水平在缺血30min时也出现了一过性的上升(P<O.01),但缺血对侧脑组织NOS活性、ET水平无明显改变,且血浆ET水平亦无改变(P>0.05)。表明,缺血局部ET-NO的失衡可能是导致局部脑组织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而血浆的ET、NO水平并不能代表即时的局部变化。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硝普钠治疗难治性心衰后血浆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1(ET-1)的变化。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硝普钠治疗难治性心衰58例,应用分光光度法及放免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浆NO及ET-1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有效组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ET-1明显下降;无效组NO、ET-1无明显变化;心功能明显改善总有效率87.93%。结果提示:NO、ET-1是观察心衰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6.
近年发现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1(ET-1)很可能构成一对具有拮抗作用的血管活性物质,在糖尿病肾病1期肾小球高滤过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呀经对糖尿病早期异常肾血流动力的改善作用的研究报告很少,且目前有关研究似显肤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在梗阻性黄疸(OJ)兔肝细胞(HC)损伤中的作用和血清生物化学变化的关系。方法:制成OJ兔模型。分别于术后3、7、14d测定血清NO、ET-1水平及血清生化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氨酶(AST)、血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并对兔HC结构变化光镜下动脉观察。结果:OJ组血清NO、ET-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NC)组;术后7d达峰值,术后14d仍高于正常水平。且NO、ET-1与OJ病理过程密切相关,NO、ET-1参与了OJ时的HC损伤,且NO似呈现一种保护作用,ET-1水平升高在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中也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过程中脑细胞膜磷脂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大脑中动脉梗死(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模型,研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脑缺血半暗带区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变化,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NOS)抑制剂 N-硝基-L-精氨酸甲酯(Nω-nitro-L-argininic methyl ester, L-NAME)对脑缺血大鼠再灌注后NGF和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脑缺血损伤的深层机制。方法 将42只健康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Sham)组;MCAO再灌注0 h(MCAO 0 h)组;MCAO再灌注6 h(MCAO 6 h)组;MCAO再灌注12 h(MCAO 12 h)组;MCAO再灌注24 h(MCAO 24 h)组;MCAO再灌注72 h(MCAO 72 h)组以及MCAO 24 h+L-NAME 组(于MCAO前30 min腹腔注射L-NAME,剂量为1 mg/kg)。每组6只大鼠。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于缺血90 min 后拔出线栓进行再灌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NGF和BDNF的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染色法将NO所致的组织损伤标志物3-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 3-NT)分别与BDNF和NGF共定位。结果 MCAO组大鼠再灌注后0、6 h,脑缺血半暗带区域几乎未见NGF和BDNF阳性细胞。再灌注12 h,可见NGF和BDNF阳性细胞。再灌注24 h,半暗带区NGF和BDNF阳性细胞数较再灌注12 h组进一步增多(P<0.05)。至再灌注72 h,半暗带区NGF和BDNF阳性染细胞数较再灌注24 h组减少(P<0.05)。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缺血半暗带区,3-NT分别与NGF和BDNF免疫荧光染色共定位。Sham组大鼠未见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半暗带区可见大量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给予L-NAME后,半暗带区3-NT和NGF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比MCAO 24 h组明显减少(P<0.05)。Sham组大鼠未见 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MCAO再灌注24 h组大鼠半暗带区可见大量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给予L-NAME后,缺血大鼠半暗带区3-NT和BDNF双标阳性细胞数目比MCAO 24 h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可引起大鼠脑组织缺血半暗带区NGF和BDNF表达上调,最初的上调出现在再灌注12 h左右,随再灌注时间延长,NGF和BDNF表达进一步增加,至再灌注24 h达到高峰,随后在再灌注72 h下降。L-NAME通过抑制NOS活性,减少NO的产生,减少3-NT形成,进而引起NGF和BDNF表达下降,说明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NO促进NGF和BDNF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肺结核患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升锦  张和生 《四川医学》2002,23(4):343-344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和内皮素 1(ET- 1)与肺结核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将受试对象分为三组 :肺结核组、非结核良性肺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 ,分别检测其血清 NO和血浆 ET- 1水平 ,并将两者作相关分析。结果 肺结核组和非结核良性肺疾病组血清 NO和血浆 ET- 1均高于正常组 (P<0 .0 1) ,肺结核组血浆 ET- 1亦高于非结核良性肺疾病组 (P<0 .0 5 ) ,但两组之间血清 NO无差异 (P>0 .0 5 ) ;肺结核患者血 NO与 ET- 1之间无相关性 (r=0 .13、P>0 .0 5 )。结论 肺结核患者 NO水平升高是肺部炎症的标志 ;肺结核患者高水平 ET- 1在肺结核纤维化过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