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验性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建立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并观察其平滑肌细胞(SMC)增殖和内膜增厚的时空变化。方法 用“Cuff技术将兔自体颈外静脉移植入同侧颈动脉系统,观察PCNA和α-actin表达,并对自体移植静脉管腔、内膜、中膜面积定量分析。结果 自体静脉移植后扩张,2wk内最明显,同时SMC增殖和迁移,1~2wk达视峰,PCNA和α-actin表达也明显增高。结论 该模型设计科学,成功率高,SMD增殖从术后3d即已  相似文献   

2.
自体静脉移植后血管重塑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静脉移植后血管重逆的动态变化。方法:应用组织形态学、苦味酸天狼星红染色-偏振光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Wistar大鼠移植后不同时期内膜增生(intimal hyperplasia,IH)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的增殖和Ⅰ型胶原的动态变化。结果:移植后2周出现明显IH,内膜厚度于8周达到高峰。VSMCs增殖(即PCNA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Batroxobin等药物对兔静脉移植模型早期PCNA表达的影响。方法:兔颈静脉移植于颈动脉后应用Batroxbin,LMWH,Urokinase和Verapamil治疗,并于不同时间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血管平滑肌(VSMC)中PCNA表达的变化。结果:术后3、7,14d均有PCNA的表达;3d的Urokinase,LMWH两组PCNA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Verapamil及Bat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含β射线32磷(32P)的软性血管外模型(SEM)对移植血管内膜增生(IH)及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作者在24只家兔股静脉———股动脉移植模型上,应用内皮素Ⅰ受体基因(ETAcDNA)原位分子杂交及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在不同条件下(分对照组、阿斯匹林(ASP)组和32P组),术后(1、2、4、12周)不同时间内定量观察ETAcDNA表达情况及内膜相对厚度。结果(1)含β射线的SEM具有显著抑制移植血管SMC增殖的作用,其作用可延续至移植术后12周。(2)含β射线的SEM对于早、中期(1~4周)移植血管内膜增生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3)ASP在本实验条件下并无明显的抑制SMC增殖及IH的作用。结论含β射线32P的SEM对移植血管内膜增生及SMC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移植静脉狭窄发生机制。方法 建立100只Wistar大鼠自体颈静脉移植与肾下腹主动脉模型。采用透射电镜、原位DNA片断末端标记(TUNEL)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移植静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凋亡及相关基因bal-2、bax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术后1 ̄8周,移植静脉TUNEL及PCNA阳性VSMCs多于对照静脉(P〈0.01);术后1 ̄2周为TUNEL及P  相似文献   

6.
c-myc基因表达对移植静脉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不同时期移植静脉平滑肌中c-myc基因表达情况,探讨基与移植静脉SMC增殖的关系。方法建立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分别于手术后30分钟、2、6、48小时,1、2、4周切取移植静脉,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不同时期移植血管SMC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c-myc基因表达情况。结果c-mycmRNA于术后2、6小时明显升高,与30分钟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PCNA,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二种铂类药物治疗鼻咽癌(NP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4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NPC患者分两组(各17例)进行放疗前化疗。两组化疗第1~5d(d1~5)均给以5-Fu1000mg/m2静滴(ivdrop)外,第1d(d1)A组卡铂(CBP)300mg/m2ivdrop;B组顺铂(DDP)100mg/m2ivdrop。结果:OR(CR+PR):A组52.94%,B组64.71%,P>0.05,差异无显著性;两组WBC值第3周最低,第4周回升,且A组第2~3周WBC均值比B组低,按WHO毒性与分级标准WBC降至Ⅲ-Ⅳ级A组47.06%,B组11.82%,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BP+5-Fu与DDP+5-Fu治疗NPC疗效相近,CBP不需水化,可在门诊执行,两组WBC均值都在第3周最低,第4周恢复,但CBP对WBC的影响要较DDP严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二种铂类药物治疗鼻咽癌(NPC)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34例有颈淋巴结转移的NPC患者分两组(各17例)进行放疗前化疗,两组化疗第1~5d(d1~5)均给以5-Fu1000mg/m^2静滴(ivdrop)外第1d(d1)A组卡铂(CBP)300mg/m^2ivdrop;B组顺铂(DDP)100mg/m^2ivdrop,结果:OR(CR+PR);A组52.94%,B组为64.71%,  相似文献   

9.
实验性动脉SMC机能形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自制尼龙丝Loop造成大鼠颈总动脉壁损伤,制成动及膜增厚模模型。利用光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平滑肌细胞游走,增殖的动态变化机理。结果:血管内膜损伤后随时间延长增厚;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在损伤的血管中膜和增生的内膜均见较多PCNA阳性细胞。表明血管壁SMC受到损伤刺激后,发生表型转变;在内膜增生,其SMC游走和增生与各种游走,增殖因子有关,同时受细胞外基质及基底膜成分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选用豚鼠移植于大鼠心脏移植模型,设单纯豚鼠移植于大鼠心脏组(A);CCV治疗组(B);CCV,。MΦmAb治疗组(C);CCV、NKmAb治疗组(D)及NKmAb治疗组(E),在心脏移植术前3日以术日腹主射CCV0.2mg/kgd;MΦmAb250ug/kg/d:NKmAb 250μg/kg/d;观察各在时间,并对排斥心脏进行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分析。结果发现MΦmAb+NKmAb治疗能显著延长移  相似文献   

11.
了解自体静脉移植后平滑肌细胞(SMC)过度增殖造成内膜增厚的原因。方法以80只大鼠建立自体静脉移植动物模型,分别于移植早期(2,6,24小时),移植中期(1,2,4周),利用组织切片原位杂交及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基因表达的动态变化,以及与SMC增殖移行及内膜增厚间关系。结果自体静脉移植后bFGF基因表达水平较移植前不断下降,术后1周达最低水平(P<0.05),2周后重新回升。结论bFGF由损伤及濒死的SMC释放,其主要生物学作用是通过自分泌及旁分泌促进SMC大量增殖,同时也可加速移植静脉内皮重新再生  相似文献   

12.
应用流式细胞仪对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刺激动脉平滑肌细胞(SMC)增殖、细胞周期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53、P27及c-erbB蛋白表达的影响进行了观察。结果发现:Ox-LDL和天然低密度脂蛋白(N-LDL)刺激培养人动脉SMC细胞增殖时其S期细胞百分率增加,且Ox-LDL的作用比N-LDL强,表明Ox-LDL和N-LDL刺激SMC细胞增殖时与S期细胞的增加有关;Ox-LDL刺激SMC增殖的同时PCNA蛋白阳性率增加,而与P53、P27和c-erbB-2蛋白的表达无关。提示PCNA可能参与了Ox-LDL刺激SMC的细胞增殖作用;特异性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GF109203X能降低Ox-LDL刺激SMC增殖过程中PCNA的阳性率,表明该细胞增殖过程中PCNA表达的抑制可能与PKC信号传递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离断成年大鼠一侧隔-海马投射纤维后内侧隔核(MS)一氧化氮合成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切断一侧穹窿海马伞(FF),术后分别存活1、2、 3、4周,进行 NADPH-d组织化学方法染色。结果:损伤后1周, MS的NOS阳性神经元减少了21 28%,P<0.05;损伤2周减少了36.05%,P<0.01;损伤3~4周减少了37.01~39.29%,P<0.01。结论:受损侧MS的NOS阳性神经元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演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γIL-2及抗CD3mcAb+γIL-2对脐血单个核细胞(MNC)的免疫表型及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间接玫瑰花结法实验测定23例脐血MNC表面的分化抗原,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结果:γIL-2及抗CD3mcAb+γIL-2激活的脐血MNC其分化抗原发生明显变化。1、两组与未活化相比:CD3^+、CD8^  相似文献   

15.
镉诱导金属硫蛋白的纯化及其抗体制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建立简便分离纯化镉诱导金属硫蛋白的方法,并制备抗Cd-MT抗血清。方法;采用加长Sephadex75柱层析分离纯化由CdCl2诱导的大鼠肝组织Cd-MT,以此为抗原免疫家兔制得抗Cd-MT抗血清。结果:纯化后的Cd-MT经SDS-PAGE测定相对分子质量及Cd含量测定与标准Cd-MT一致,氨基酸组分分析也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用细胞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图像分析及流式细胞术观察低氧和猪肺动脉缺氧内皮细胞条件培养液(HFCCM)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肺血管周细胞(PC)α-SM-actin,CD34、S-100和PCNA的表达及细胞周期的影响。结果发现,低氧和HECCM可促进PC表达α-SM-actin和PCNA,而抑制CD34和S-100的合成,促进PC由静止期(G0/G1)进入DNA合成期(S期)及有丝分裂期(G2+  相似文献   

17.
研究大鼠颈外静脉移植入颈总动脉后内膜增生(IH)的发病机制。应用组织切片的特殊染色,单克隆抗PCNA抗体及抗Dm抗体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IH的发生过程。结果:①术后1d移植静脉的内膜消失,术后2d出现IH并逐渐增生,IH中可见大量平滑肌细胞(SMC),术后12周IH的面积与术后18周元显著差异;②IH中SMC的Dm呈阳性;③IH中SMC的PCNA指数于术后2d骤然升高,术后2周达高峰。结论:IH发生在移植术后2d,逐渐增厚至术后12周方停止,术后早期发生的IH是由中膜的SMC移行至内膜并增殖所致。SMC增殖的高峰在术后第2周。  相似文献   

18.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采用同基因BMT及异基因BMT治愈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SAA)各1例。例1经各种基因标志分析识别其与孪生兄弟为同卵双生,故采用单纯输注骨髓辅以GM CSF,使其治愈,已逾4年。例2经HLA血清学、细胞学和DRBPCR/printing配型证实与其弟HLA基因型相合,以Cy+ATG为预处理方案,移植骨髓细胞及外周血干细胞,用CSP+MTX预防GvHD,移植物于+14d植活,+61d其RBC抗原由MN转为NN供者型,现正在康复之中。  相似文献   

19.
AStudyontheDiagnosticStandardofSinusRhythm¥ZhangFenfu;ChaiYuying;ZhuSiming.ACTAACADEMIAEMEDICINAENANJING1995,15(2):251(Depart...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观察活性同种血管(VHA)在大静脉外科临床应用效果。②方法布加氏综合征(BCS)3例,右无名静脉损伤急症修复重建1例。BCS治疗包括VHA肝前径路腔房转流术1例,部分体外循环下BCS根治术并VHA-下腔静脉重建2例。③结果全组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效果佳。1例BCS术后90d因外压再次阻塞,再次手术扩张并置血管内支架2枚,术中证实VHA移植处内膜光滑无血栓形成,270d后造影证实下腔静脉通畅;另2例BCS分别随访0.5年和3.8年,Doppler超声显示VHA通畅。3例临床征象均消失,恢复体力劳动。VHA-无名静脉移植病人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0年死于肺癌复发转移。④结论VHA是大静脉外科有很好应用价值的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