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我院分娩的1100 例产妇抽取静脉血和新生儿脐血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结果:母亲HBsAg 阳性合并HBeAg 阳性新生儿脐血HBsAg 阳性明显高于母亲单项HBsAg 阳性(P< 0.01),母亲抗-HBs 阳性新生儿脐血97.5% 抗-HBs 阳性。结论:母亲HBsAg、HBeAg 阳性对胎儿威胁最大,胎儿能从母体获得抗-HBs 抗体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的传播途径晋城市人民医院(048000)李安荣张卫玲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是指发生于受精卵形成至分娩发动前的子代HBV感染。其以新生儿外周血HBV抗原标志物阳性且不易被生后所采取的主、被动免疫措施所阻断为主要特征〔1〕。可...  相似文献   

4.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分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分型在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特点。方法:对广州市三家医院的135例HBsAg孕产妇及其139例新生儿外周血及部分婴儿随访标本,巢式PCR扩增HBV S区基因部分片段,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PCR产物,比较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以确定HBV基因型。直接测序与Genebank相应序列比较。结果:7例新生儿发生HBV的宫内传播,阳性率为7/139(5.0%),PCR-RFLP方法检测到B,C型各3/7例,D基因型1/7例。宫内传播过程中母婴HBV的基因型保持一致。S基因直接分型与上述结果一致。该7组母婴均无乙肝临床症状与体征。结论:广州地区母婴宫内传播HBV以C,B基因型为主,宫内传播过程及免疫压力下HBV-DNA发生碱基突变,但未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上,尚不能由HBV基因分型对HBV感染儿的预后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5.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了276例产妇血清及其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病毒(HBV)标志.母亲HBsAg阳性23例(8.33%),HBeAg阳性9例(3.26%).母亲HBsAg和(或)HBeAg阳性的26例新生儿脐血中,HBsAg阳性6例(23.08%),抗HBc-IgM阳性1例,无一例HBeAg阳性.余250例HBsAg和HBeAg均阴性母亲的252例新生儿脐血均未检测出HBsAg.母亲HBeAg阳性与宫内传播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采用病毒DNA分子杂交,Southern吸印及PAP等技术,从引产死婴心血及肝组织中发现HBV-DNA及HBsAg,从而为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提供了分子生物学证据。本研究还表明HBV宫内传播频率较低,为HBV母婴传播的产后立即特异性免疫预防提供了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分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分型在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特点。方法对广州市三家医院的135例HBsAg孕产妇及其139例新生儿外周血及部分婴儿随访标本,巢式PCR扩增HBVS区基因部分片段,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PCR产物,比较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以确定HBV基因型。直接测序并与Genebank相应序列比较。结果7例新生儿发生HBV的宫内传播,阳性率为7/139(5.0%),PCR-RFLP方法检测到B、C型各3/7例,D基因型1/7例。宫内传播过程中母婴HBV的基因型保持一致。S基因直接分型与上述结果一致。该7组母婴均无乙肝临床症状与体征。结论广州地区母婴宫内传播HBV以C、B基因型为主,宫内传播过程中及免疫压力下HBV-DNA发生碱基突变,但未发生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上,尚不能由HBV基因分型对HBV感染儿的预后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危险因素。【方法】对87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妇采集脐血行乙肝标志物、PCR-HBV-DNA检测,孕妇产后1~4d内取静脉血进行乙肝标记物检测。【结果】脐血PCR-HBV-DNA阳性1例占1.2%(1/86)。母血HBsAb、HBeAg、HBeAb、HBcAb的宫内感染的危险度(OR)分别为0.697(0.586~0.786)、50.792(13.082~197.204)、0.103(0.032~0.338)、2.261(0.587~8.712)。母血HBeAg阳性(含HBcAb阳性)组的脐血HBsAg阳性百分数(31.0%)、HBeAg阳性百分数(72.4%)显著高于HBsAg阳性组(分别为3.92%,3.92%)。性别与是否宫内感染无显著相关,母血HBeAg与脐血HBsAg特别是HBeAg显著相关。【结论】孕妇血中HBeAg阳性是胎儿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新生儿性别与宫内感染无关。  相似文献   

9.
拉米夫定阻断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研究拉米夫定对HBsAg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HBV)宫内阻断作用。方法 拉米夫定组43例,孕28周起口服拉米夫定,每天100mg至产后30d。对照组52例,未予用药。两组孕妇于孕28周、分娩前,其新生儿于生后24h内免疫接种前抽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及HBV的定量。结果 拉米夫定组孕妇HBV的DNA水平显著下降(P<0.05),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16.3%)明显低于对照组(32.7%),P<0.05。两组孕妇有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 携带HBV孕妇产前服用拉为定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可能性已被证买,但感染频率报道不一,本文报告本地区HBV宫内感染研究结果。材料与方法 1986年3月~1987年5月在苍山县人民医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以及妊娠5个月以上自愿引产的孕妇,RPHA法检测HBsAg滴度在1:16以上者共61例。其中  相似文献   

11.
乙型肝炎病毒母乳传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引起的,其主要传染源是病人和乙肝病毒携带,新生儿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发生率由很多的因素决定,主要是母婴传播。孕母病毒携带传播给胎儿的途径有三种可能:(1)经胎盘传播;(2)分娩时由母血传播或胎儿吞咽病毒污染的羊水而受染;(3)产后与产母生活上的密  相似文献   

12.
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因素和机制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33,自引:1,他引:33  
Xu D  Yan Y  Xu J 《中华医学杂志》1999,(1):24-27
目的应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研究乙型肝炎病毒(HBV)经胎盘引起宫内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机制,方法 收集连续性入院的402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孕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宫内感染的15例作为病例组,余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同时分别检测182份与185份母血的HBsAg滴度和HBVDNA浓度,筛选危险因素;另外收集胎盘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染色与原位杂交,确定HBV感染状状;最后进行综合分析。结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危害我国乃至全球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全球慢性HBV感染者约3.5亿,我国人群中慢性HBV携带者约1.25亿,慢性乙肝患者2000多万,其中30%-50%的HBsAg携带者是由母婴传播造成的,而富内感染则是母婴传播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乙肝母婴传播主要通过胎盘、乳汁、羊水及唾液传播.目前主要阻断方法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等治疗.  相似文献   

15.
乙型肝炎病毒父婴传播的流行情况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父亲的新生儿群体中,HBV的感染和流行情况。方法:对230例慢性HBV感染的父亲和母亲HBV标志物(HBVM)阴性的新生儿进行HBVM测定,另一组无HBV感染的父亲和母亲的新生儿为对照组。结果:44名新生儿HBV DNA阳性(阳性率19.1%),对照组阴性。结论:HBV感染的男性其子代中有较高的HBV感染率,HBV可通过父婴垂直传播给新生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孕妇HBV感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时,免疫阻断治疗对新生儿宫内感染率的影响。方法:HBsAg阳性孕妇34例,以套式PCR法测定治疗前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HBVDNA,其中阳性14例(A组),阴性20例(B组),所有孕妇行乙肝免疫球蛋白少量多次肌注,测定新生儿血清HBsAg,血清HBVDNA,PBMC HBV-DNA。结果:A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57.1%(8/14),B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为5%(1/2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孕妇PBMC中HBVDNA阳性是新生儿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PBMC中HBVDNA是否阳性直接影响孕期免疫阻断治疗,降低宫内感染率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一、HBV的母婴传播率和宫内感染率 我国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率很高,大约为10%~15%,孕妇携带率与一般人群相近,HBsAg(+)和e抗原(HBeAg)(+)的母亲(称为双阳孕妇)是高危人群,其围生期传播率平均可达85%,这些婴儿如果不经免疫干预,大约有90%今后将成为HBsAg携带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拉米夫定对HBsAg阳性孕妇的乙肝病毒 (HBV)宫内阻断作用。【方法】拉米夫定组 43例 ,孕 2 8周起口服拉米夫定 ,每天 10 0mg至产后 30d。对照组 5 2例 ,未予用药。两组孕妇均于孕 2 8周、分娩前 ,其新生儿于生后 2 4h内免疫接种前抽静脉血检测HBsAg、HBeAg及HBV的定量。【结果】拉米夫定组孕妇HBV的DNA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5 ) ,其新生儿宫内感染率 (16 3% )明显低于对照组 (32 7% ) ,P <0 0 5。两组孕妇及其新生儿未发现有不良反应。【结论】携带HBV孕妇产前服用拉米夫定可有效减少HBV宫内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胎盘组织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传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乙型肝炎病毒 (HBV)在子宫内经胎盘引起的传播无法用乙型肝炎 (简称乙肝 )疫苗加以阻断 ,危害十分严重。因此 ,HBV宫内传播及其机制的研究已是控制乙肝的关键课题之一。我们从 1992年开始在西安地区对此进行了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初步确定了主要危险因素 ,提出了HBV宫内传播的假设 :存在 :血源性与细胞源性两条途径的假设[1,2 ] 。 1997年至 1998年在太原地区作了重复性观察 ,并对胎盘组织“细胞转移”HBV的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一、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与标本收集 :(1)研究对象与血标本 :收集1997年 2月至 1998年 7月太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乙肝父婴传播及母婴传播情况及阻断效果。方法:以男方HBsAg阳性所生的7-24月龄的婴幼儿为父亲HBsAg阳性组,子女出生后均接种乙肝疫苗;女方HBsAg阳性所生的7-24月龄的婴幼儿为母亲HBsAg阳性组,子女出生后均在24h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并接种乙肝疫苗。分别检测父亲或母亲以及婴幼儿血清的乙肝标志物和HBV-DNA。结果:随访HBsAg阳性父亲及其小孩共117对,没有发现婴幼儿HBsAg阳性者,93名婴幼儿抗-HBs阳性,阳性率为79.5%(93/117);HBsAg阳性母亲及其婴幼儿共491对,14名婴幼儿HB-sAg阳性,母婴传播率2.9%(14/491),398名婴幼儿出现抗-HBs,阳性率为81.1%(398/491)。父亲或母亲HB-sAg阳性组之婴幼儿抗-HBs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769,P>0.05)。结论:本研究未发现乙型肝炎病毒父婴垂直传播;对新生儿采取主被动免疫方案后,HBV母婴传播率约为2.9%;经免疫后约20%子女抗-HBs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