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琛 《中国乡村医生》2005,21(17):13-1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50~59岁人群中的房颤发生率为0.5%,65岁以上人群为3%~5%,而80~89岁人群中则高达8.8%。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尤其是Holter、远程心电传输及植入性心脏起搏器心律诊断功能的不断完善,人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无症状房颤。  相似文献   

2.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它也是脑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在美国有近250万房颤患者。房颤的发生受年龄因素影响,5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很低.从60岁开始房颤的发病率迅速增高.80岁发上发病率可接近10%。房颤的平均发病年龄在72岁左右。在所有年龄段中,男性房颤的发病率均明显高于女性。随着美国人口的老龄化,在未来数十年中房颤病例数可能会显著增多。  相似文献   

3.
钟国强  王炎 《广西医学》2006,28(2):296-298
心房颤动(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在美国有近230万房颤患者,每年因房颤住院的患者约40万.我国目前房颤患者约800万.房颤的发生随年龄而增长,65岁以上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5%,60岁以后每10年发病率增加一倍,80岁后发病率达10%.  相似文献   

4.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脑卒中等血栓栓塞症并致死和致残的重要成因。据全国13个省14个自然人群近30000人的抽样调查,我国人群房颤的发病率为0.77%。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0.9%对0.7%,P=0.013),发病率随年龄明显增加,80岁年龄组的发病率为7.5%。随着人口的老龄化,我国在未来数十年内房颤的发病率还将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快速心律失常,大约占所有住院患者心律失常诊断的1/3。在普通人群内有2%的发病趋势,并随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上升,65岁以上者发生率可达5%,有器质性心脏病者AF发病率上升。房颤需要长期治疗和随访,射频消融等新技术用于治疗房颤,但绝大多数患者还是选择抗心律失常药物和电转复等传统治疗。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是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最常见、最严重的房性心律失常,该病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房颤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年龄大于40岁的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约为2.3%;然而在年龄大于65岁的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骤然上升至6%,这部分房颤患者大约占到了总体房颤人群的70%。房颤的危害主要是缺血性脑卒中、心力衰竭,甚至是死亡,所以,房颤的防治在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现将房颤的治疗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房颤动(房颤)约占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1/3,可以阵发性或持续性形式出现.80%房颤患者合并有器质性心脏病,常见于风湿性或非风湿性二尖瓣疾病、冠心病、高血压病、心肌病、肺源性心脏病等.成年人房颤的发病率约为0.4%,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升高,60岁以下人群发病率〈1%,60~80岁的人群中约3.8%发生房颤,而〉80岁的人群发病率〉9%。  相似文献   

8.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随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递增趋势。60岁以前为0.5%,而80岁以后即发展到7.3%~13.7%。老年人(≥65岁)房颤的年发病率为1.92%,而高血压老年患者(≥65岁)房颤的年发病率为9.4%。虽然就致房颤的相对危险度而言,高血压与心衰和瓣膜病等情况相比并不高,但由于人群中25%左右存在高  相似文献   

9.
刘兵  杨杰孚 《中国医刊》2006,41(4):27-29
心房纤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高而增加,多项研究均提示老年人(≥65岁)心房纤颤发病率显著升高。55岁后每增加10岁心房纤颇的发病率增加1倍。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普通人群心房纤颇发病率0.6%,65岁以下人群的发病率约1.9%,年龄超过65岁,其发病率约5%,当年龄超过80岁时,房颤的发病率则可达10%。而且Framingham心脏研究报告经年龄校正后,房颤发病率从1968年到1989年至少升高了3倍,心房纤颤发病率的增长可能与老年人合并冠心病、高血压和心力衰竭等疾病的增长有关。  相似文献   

10.
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加,>80岁人群发病率可达10%[1]。目前,临床治疗房颤的方法主要有2大类: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前者仍为主要方法,它可使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得到满意控制;后者主要用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者...  相似文献   

11.
张海波  孟旭 《北京医学》2004,26(2):123-125
房颤是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占心律失常住院患者的34.5%.根据欧美的统计资料,普通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约为0.4%,并随年龄增大而递增.年龄<60岁的人群中,房颤发病率<1%,而>80岁者的发病率则>6%.  相似文献   

12.
文金风  徐晓红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9Z):155-155,160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房颤的诊断需要心电图的证据,持久性或永久性房颤患者的治疗目前仍以控制心室率和预防血栓栓塞为主。  相似文献   

13.
心房颤动(AF)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发病率为0.4%-0.9%,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大于40岁的人群每年房颤发病率递增0.1%-0.2%,超过60岁的人群发病率为2%-4%。尽管房颤本身并不危及患者生命,但房颤时快速的心室率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变化,产生明显的心悸、头  相似文献   

14.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心功能不全、脑卒中和致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据Framingham研究报告提示,人群发病率为0.5%左右,在我国房颤的发病率为0.7%,且随年龄增长其发病率增高,60岁以上人群中,其发病率在6%以上,因此,有的医学者称“房颤如白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慢性心力衰竭、瓣膜病、糖尿病、高血压和心肌梗死等。  相似文献   

15.
心房颤动(房颤)是老年人群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欧美国家一般人群的房颤患病率约为0.4%-1.0%,并且随年龄而递增,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高于10.0%,其中男性、女性人群的每年发病率分别超过2.0%和1.5%;周自强等报道国内房颤患病率约为0.8%,其中60岁以上人群约为1.3%,而80岁以上人群已升至7.5%。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是一种老龄化疾病,总的人群发病率为1.0%,60岁人群的发病率为6.5%,80岁人群的发病率高达30.0%,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和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姚丽梅 《广西医学》2003,25(3):384-385
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房颤的发病率在一般人群中为 0 4 %~ 2 0 % ,老年人房颤的发生率较高 ,6 0岁以上人群为 2 %~ 4 % ,75岁以上人群 >10 % 〔1〕。老年人房颤的年发病率可达5 4 % 〔2〕,且随着年龄增加 ,房颤的发病率增加〔3〕。年龄每增加 10岁 ,发病率增加 1 4倍 ,75岁以上的房颤患者约占房颤总数的一半〔4〕。栓塞性脑卒中是影响老年房颤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老年房颤栓塞并发症的抗凝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综述老年人房颤的抗凝治疗。1 老年人房颤发生栓塞的可能机制及相关危险因素既往研究已表明 ,房…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房颤)是常见的临床问题,在美国约有230万成年人患病。房颤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约为4%;在80岁以上人群房颤的发病率约为9%。在美国,约半数的房颤患者年龄在75岁以上。预计到2050年,房颤的发病率将增加2.5倍,这主要归因于社会中80岁以上老年人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9.
心房颤动诊治新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为常见心律失常,发生率比房扑高20倍。成人发病率为0.3%~0.4%,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60岁以上2%~4%,75岁以上8%-15%。男性为女性2倍。房颤为心律失常住院病人的34.5%.房颤可引起血流动力学异常和血栓栓塞。从而增加致病率,死亡率和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0.
心房颤动治疗策略——是否转复窦性心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心房颤动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其发生率随年龄的增长而明显增加,60岁以上人群的发病率为4%,80岁以上高达20%。房颤也是最常见的需要用药物控制症状的心律失常。临床医生往往认为房颤的治疗较为简单,即首先力争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不然则控制房颤的心室率。ACC/AHA发表的最新房颤指南认为,心房颤动的治疗主要包括心律失常本身的治疗和预防血栓栓塞两大方面。指南中关于血栓栓塞的研究信息十分丰富并且证据水平较高,而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则主张应针对不同类型的房颤,选择不同的治疗策略。症状轻微、新发生的阵发性房颤,可能不需要任何治疗。慢性永久性房颤控制心室率即可,而对持续性房颤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