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陈向东  杨鹏麟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4):5154-5155,5158
[目的]探讨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4例高血压伴颈动脉硬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辛伐他汀组采用辛伐他汀20 mg/d+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后6周分别测定hsCRP、TC、TG及LDL-C等指标;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记录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6周后TC、TG、LDL-C、hsC-RP、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积分、斑块发生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治疗可改善高血压伴动脉硬化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及炎症反应的程度,具有稳定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与血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根据合并糖尿病情况,将高血压患者112例分为高血压组64例和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合并组)48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3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单纯糖尿病患者38例为糖尿病组.测定4组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及Hcy,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斑块积分检查.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糖尿病组、合并组的血Hcy水平、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均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组及糖尿病组Hcy水平、颈动脉IMT、斑块Crouse积分及斑块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组血Hcy水平、颈动脉IMT明显高于高血压组及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除LDL、FPG外,Hcy也是颈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结论 Hcy是患者颈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与颈动脉硬化的相关性,为2型糖尿病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6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颈动脉超声结果分为无颈动脉硬化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比较3组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的变化和血糖波动最大幅度(DMMG)、血糖波动系数(BGFC)、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及血糖标准差与平均血糖的比值(CV)等血糖波动指标。测定3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分析MAGE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CRP、HOMA-IR的相关关系。结果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平均病程、Hb A1C、总胆固醇(TC)、IMT均明显高于无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MMG、BGFC、MAGE、CV、血清CRP及HOMA-IR在无硬化组、稳定斑块组、不稳定斑块组间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AGE与IMT、CRP、HOMA-IR均呈明显正相关(r值分别为0.751、0.632和0.553,P0.05)。结论血糖波动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控制血糖波动幅度可延缓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C反应蛋白(CRP)、脂蛋白(a)[LP(a)]和血糖(BG)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在我科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共102例,根据多普勒彩超有无检出颈动脉斑块分为两组,观察比较两组血清患者血清CRP、LP(a)以及BG水平,并对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0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有67例合并颈动脉斑块,占65.7%;合并颈动脉斑块组患者血清CRP、LP(a)水平均显著高于无颈动脉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G水平也比无颈动脉斑块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生率较高,重视监测血清CRP、LP(a)及BG水平在急性脑梗死的防治上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铁蛋白(SF)水平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62例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0.9mm和(或)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分为颈动脉正常组24例和颈动脉硬化组38例,4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血清Hs-CRP和SF的水平,彩超检查患者颈动脉的IMT、斑块及管腔的狭窄情况。结果T2DM患者的Hs-CRP、SF水平和IMT值均高于对照组(p<0.01);T2DM合并有高血压者Hs-CRP、SF水平和IMT值也明显高于单纯T2DM患者(p<0.05);颈动脉硬化组的Hs-CRP、SF水平比颈动脉正常组的Hs-CRP、SF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Hs-CRP、SF可能参与TZDM患者颈动脉IMT的增厚过程。两者升高可能预示TZDM并发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糖耐量减低及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清CRP的关系.方法 正常对照组(30例),糖耐量减低组(31例),2型糖尿病组(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CRP水平,应用B超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IMT.结果 2型糖尿病组颈动脉IMT、CRP较正常对照组、糖耐量减低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减低组颈动脉IMT、CRP较正常对照组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耐量减低组、2型糖尿病组CRP水平与颈动脉IMT呈正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增高与颈动脉IMT关系密切;C-反应蛋白水平随着糖代谢紊乱程度增加有增高的趋势,血清C-反应蛋白的水平可间接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施岩 《现代保健》2010,(13):41-41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水平,颈部血管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5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脑梗死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颈动脉斑块组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非斑块组(P〈0.01)。结论血清hs—CRP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发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能是导致脑梗死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临床医学工程》2016,(5):552-554
目的探讨血脂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改变与酒精依赖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50例酒精依赖患者作为病例组,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双侧颈动脉分叉部前后1 cm范围内的内-中膜厚度(IMT),计算斑块积分及硬化积分;同时测定患者的血清Hcy及血TC、TG、HDL、LDL水平,分析血象改变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结果 1病例组的血Hcy明显较对照组高(P<0.01),TC、TG、HDL、LDL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病例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硬化积分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动脉硬化的发生率及斑块形成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3动脉硬化与患者的年龄、血Hcy、饮酒呈正相关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大量饮酒可致血Hcy增高,血Hcy增高可导致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及粥样斑块形成。  相似文献   

9.
白春洋  赵玉峰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3):5038-5039
[目的]探讨血浆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变化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发病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其中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50例,单纯糖尿病组50例,正常对照组100例.比较各组间血浆CRP,血脂及同型半胱氨酸. [结果]2型糖尿病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脱氨酸血症组CRP水平明显高于无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组(P<0.05). [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高同型半胱氧病血症患者CRP水平明显升高,炎症可能是2型糖尿病和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共同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血脂水平与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选取150名疗养的离退休干部为对象,其中63例患有2型糖尿病为糖尿病组,87名无糖尿病者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糖、血脂相关指标检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血管进行检查,并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对两组的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与检测的各项血脂指标作分析,评价两者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总胆固醇(TCH)、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B(ApoB)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颈动脉超声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硬化表现,但糖尿病组的颈动脉硬化程度、斑块检出率及累及多支血管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血流峰值流速在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动脉硬化程度评分与检测的各项血脂指标间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组的复相关系数为0.870(P〈0.01),对照组为0.902(P〈0.01),两组结果均说明颈动脉硬化程度与血脂水平存在相关。结论高血脂是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重要促进因素;颈动脉超声检查是早期发现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的较好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1.
庞德友  韩艳  任明伟  谢秀红 《职业与健康》2012,28(11):1281-1284
目的探讨煤工尘肺合并2型糖尿病(T2DM)颈动脉病变(CA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12月间淮北矿业股份公司职业病防治院的T2DM患者90例为A组,煤工尘肺合并T2DM 97例为B组,同期健康检查的男性95例为对照组。对各组入选者均行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IMT)及观察颈动脉斑块、狭窄情况。同时监测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谱、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并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危险因素。结果 B13组、A组的FBG、PBG、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C-C)、hsCRP、IL-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收缩压、脉压均高于A组和对照组,均P0.05;B组的FBG、HbA1c、hsCRP、IL-6均高于A组(P0.05)。B组CIMT、斑块检出率、狭窄率、大血管疾病发生率与对照组、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脉压、HbA1c、LDL-C、hsCRP、IL-6为煤工尘肺合并T2DM颈动脉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煤工尘肺合并T2DM颈动脉病变的发生发展中除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外,炎症因子也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帅锋利  罗丽  苏代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4):1060-1061,1064
[目的]探讨脉压、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血糖对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入选EH患者156例,正常血压对照组150例,对两组的相关临床资料、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斑块的发生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组,分别为41.79%和24.62%(χ2=4.38,P﹤0.01)。(2)多因素分析:高血压组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随着脉压、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血糖的增加而增加。[结论]高血压患者易发生颈动脉粥样硬化,且与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AS)与血脂及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为有效预防和控制AS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沈阳医学院沈洲医院93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测量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情况.根据IMT值将T2DM患者分为3组:单纯糖尿病(DM)组32例,中膜增厚组31例,斑块组30例.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血脂、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 IMT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载脂蛋白A1(ApoA1)呈负相关,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C是T2DM颈AS的危险因素(OR=23.649,95% CI:2.410~232.104),HDL-C(OR=0.008,95% CI:0.000~0.279)、载脂蛋白B(OR=0.000,95%CI:0.000~0.101)是保护因素.结论 T2DM颈AS与血脂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冠心病症状人群使用超声波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冠状动脉cT造影(CTA)检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相关l生。方法选择250例健康检查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予冠状动脉CTA筛查,根据检查结果分为未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80例(无斑块组)和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70例(斑块组)。同时采用高频超声波测量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IMT。结果ANOVAs分析显示年龄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x2检验显示吸烟史、冠心病家族史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颈动脉IMT、收缩压、舒张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肌酐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显著相关(P〈0.05)。将所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标记物带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呈独立相关性(P〈0.05)。结论无冠心病症状人群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CTA检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78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血尿酸和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TG),按颈动脉IMT将患者分为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及管腔狭窄组,比较各组间血尿酸水平。对颈动脉内膜异常患者,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统计颈动脉IMT与血压、血尿酸、空腹血糖、TG之间的关系。结果内膜正常组、内膜增厚组、斑块形成组、管腔狭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颈动脉IMT与血尿酸、TG呈现正相关(P均<0.01)。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与血尿酸呈正相关,提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可协助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冠心病患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及颈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研究选取医院心内科在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60例冠心病患者,依据14C呼吸试验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分别检测3组患者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等血生化指标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水平.结果 3组患者在hsCRP、oxLDL、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检测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感染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检测水平均显著高于阴性及轻度感染组;阴性感染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为(0.89±0.19) mm;轻度感染组患者IMT (1.04±0.39) mm;重度感染组患者IMT(1.23±0.49)mm,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感染组患者IMT水平最高.结论 Hp感染与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呈正相关性,同时,Hp感染还可通过影响脂质代谢、促进LDL氧化及诱发炎症反应以增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在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5月--2010年3月接收住院的60例糖尿病患者与60例非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别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所有的患者实行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和血液生化指标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颈动脉IMT值和血流频谱测值。结果60例观察组中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IMT值明显增加了,而且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发生率分别是:对照组5%,观察组7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超声检查的方式对检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利于糖尿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早期治疗,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云  王欣  齐惠英 《职业与健康》2009,25(8):890-891
目的研究冠心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205例疑似冠心病的病人行颈动脉的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对照组(无冠心病组52例)和总冠心病组(单支病变64例,双支病变48例,3支病变41例)。结果对照组及总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冠状动脉单支和多支病变与对照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IMT≥0.85mm及(或)粥样斑块发生率来预测冠心病的特异性为81.6%,敏感性为75.3%,阳性预测率为71.1%。结论测定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总积分对冠心病的预测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胡记妹  郑定容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104-1106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的关系。方法应用VOIUSON 730彩色超声诊断仪对21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脑梗死组和非脑梗死组斑块发生情况,并将患者的病史、个人史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数较非脑梗死组多,且软斑比率较非脑梗死组高(P〈0.05),分析显示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是影响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劲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着密切关系,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水平可能反映预动脉粥样硬化存在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