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较多,如游离植皮、腹部随意皮瓣转移、食指近节背侧皮瓣转移等.本院自1998年至2003年3月,应用拇指尺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远端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者6例,效果较佳,且较方便.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足母)趾腓侧跖间背侧穿支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多指末节骨外露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9月至2010年10月,对6例多指末节骨外露的患者,应用游离(足母)趾腓侧跖间背侧穿支皮瓣急诊一期修复.并指后指端创面大小为4.0cm×2.0cm~5.0 cm× 2.5 cm.结果 术后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时间为3~12个月.皮瓣外观及弹性良好,手指功能与外观满意.结论 根据缺损部位、范围以及术者的技术水平,应用(足母)趾腓侧跖间背侧穿支皮瓣结合合分方法是急诊一期修复相邻多指末节骨外露的有效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两侧指动脉背侧支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套脱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告利用手指两侧指动脉背侧支血管蒂远端蒂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套脱伤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对10例12指末节套脱伤,采用手指两侧指动脉背侧支为血管蒂的远端蒂皮瓣瓦合修复,其中示指1指、中指6指、环指4指、小指1指.创面面积:1.8 cm× 1.5 cm~ 2.2 cm× 1.5cm.皮瓣切取面积为2.0 cm× 1.5cm~2.5 cm× 1.8 cm.结果术后皮瓣和植皮全部存活.术后7例8指获得7~ 18个月的随访,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饱满,质地柔软,皮瓣回缩后无骨外露,指端无触痛.手指功能及皮瓣感觉恢复满意,两点分辨觉约0.7~ 1.1cm.结论手指两侧指动脉背侧支血管蒂远端蒂皮瓣瓦合修复手指末节套脱伤,该术式操作简单、损伤小、疗效满意,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手指近节筋膜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指中末节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手指中末节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60例患者取近节指背设计皮瓣比创面大约20%,并标明受区及供区切口线,自皮瓣近侧切口,寻找位于手指侧方中线偏掌侧的固有血管。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手功能及外形均满意。结论此皮瓣不牺牲手指指动脉,手术简便,是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及骨外露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指动脉背侧支的带蒂皮瓣在邻指软组织毁损性末节离断伤修复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3-06—2015-06应用带指动脉背侧支的带蒂皮瓣修复邻指软组织毁损性末节离断伤25例。于邻近指中节背侧根据伤指周径、指骨外露长度设计带蒂皮瓣,蒂部于近伤指侧,皮瓣切取范围3.0 cm×2.1 cm~3.5 cm×3.0 cm。结果 25例均获得随访6~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3例皮瓣出现张力性水泡,经处理后愈合。1例术后出现骨不愈合形成假关节,1例出现骨吸收。其余皮瓣均一期愈合,较饱满,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皮瓣两点辨别觉7~12 mm,平均9 mm。结论带指动脉背侧支的带蒂皮瓣修复邻指软组织毁损性末节离断伤手术简单可靠,可以有效保持手指长度及功能。  相似文献   

6.
选择一种供区破坏小而受区修复满意的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一直是整形外科手术治疗的难题之一,其治疗原则是尽可能的修复患指的长度和功能,一期覆盖裸露的骨、肌腱组织。自2004年以来我们应用指背逆行岛状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7.
现代手工业比较发达,因各种机器致伤而导致的手指末节指腹皮肤缺损较多,且多数伴有肌腱及骨质外露,以往经常选用邻指皮瓣、指背筋膜皮瓣、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缺损,虽然解决了皮肤覆盖问题,但感觉迟钝或无感觉,经常发生冻伤及烫伤,影响手指的功能。我院近2年来采用吻合指背侧皮神经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末节指腹皮肤缺损26例,重建了皮瓣的感觉,使移植皮瓣的外形及功能接近正常,大大提高了伤指的使用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拇指尺侧或桡侧指背动脉蒂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在临床上较多见,常伴有末节指骨及拇长屈肌腱外露。虽然有腹部带蒂皮瓣、掌侧推进皮瓣、示指背皮瓣、鱼际皮瓣、邻指皮瓣等修复方法,但缺点均较明显。Brunelli等于1991年首次报告了以拇指尺背侧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的解剖学研究,在临床上应用并获得成功。2006年10月~2007年2月,我们对10例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伴指骨、肌腱外露的患者采用拇指尺侧或桡侧指背动脉为蒂的皮瓣逆行转移修复,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985年~1989年,对拇指外伤软组织缺损致骨、肌腱外露的患者,一期行带筋膜蒂的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其中拇指末节指间关节以远斜行离断,指背骨外露1例;近节远1/3离断,再植失败1例;指腹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6例;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皮瓣急诊修复手指末节缺损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游离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皮瓣急诊修复手指末节缺损21例26指,手指功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创口均一期愈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满意,两点辨别觉8~10 mm,皮瓣供区无疼痛,无瘢痕增生,供区手指功能良好;手指功能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90.5%。结论:应用游离指固有动脉背侧穿支皮瓣急诊修复手指末节缺损,皮瓣外形满意、感觉恢复良好,对供区手指功能影响小。  相似文献   

11.
邻指逆行指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脱套伤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手指末节皮肤脱套伤目前尚无十分理想的修复方法。 1995年~ 2 0 0 0年我们应用邻指逆行指动脉皮瓣修复 11例 ,效果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17~ 4 5岁。均为机器致伤手指末节皮肤、软组织套状撕脱、指骨及肌腱外露。其中食指 4例 ,中指 2例 ,环指 3例 ,小指 2例。均于伤后 5小时内手术。手术方法 :食、环指末节皮肤脱套伤分别采用中指桡、尺侧逆行指动脉皮瓣修复 ;中、小指末节皮肤脱套伤分别采用环指桡、尺侧逆行指动脉皮瓣修复。按伤指皮肤、软组织缺损的大小 ,沿供指中节侧方向背侧及掌侧设计皮瓣 ,皮瓣呈…  相似文献   

12.
带指固有血管蒂的指掌侧推进皮瓣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指掌侧推进皮瓣是修复指端缺损较理想的方法。我们在应用时,曾有数例发生指背远端皮肤及甲床血供不全现象,其中2例出现坏死而致骨外露。近来,我们采用带单侧血管蒂的掌侧推进皮瓣,临床应用11例均获成功,未发生上述情况。一、手指血供的解剖基础手指血供来自掌侧、背侧血管束,掌侧指固有动脉是手指血供的主要来源。它位于屈肌腱腱鞘的两侧,行向远端,沿途在指中节、末节发出背侧支,供应指中节以远的指背皮肤及甲床。手指掌侧动脉有规律地向背侧发出4个较大的背侧支,分布于指背近节皮肤。这一解剖特点,决定了传统掌侧推进皮瓣游…  相似文献   

13.
患者 女,36岁。因机械性损伤致左拇指和中指末节中部残端创面l周入院。检查:左拇指和中指末节残端创面伴有指骨外露,创面内有较多炎性组织,渗出较多。伸、屈肌腱未发现损伤。因局部损伤重,创面较大(1.8×2.0 cm),不适宜行常规局部皮瓣转移术。手术方法:在臂丛麻醉下,先行手指创面清创术,去除创面炎性与坏死组织,反复用3%的双氧水冲洗创面。然后,中指采用常规尺侧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按Brunelli等[1]介绍的拇指尺背侧皮瓣修复。比受区创面稍大,在同一拇指掌指关节尺背侧设计2.0 cm×2.5 cm大小的皮瓣。  相似文献   

14.
一期修复电烧伤骨外露创面16例韩昌熙,李有明1983年~1992年,我们应用皮瓣转移一期修复电烧伤骨外露创面16例。男11例,女5例。年龄9~51岁。骨质外露部位:颅骨9例,肱骨、髂骨各2例,股骨、胫骨、跟骨各1例。面积20cm×9cm~7cm×2c...  相似文献   

15.
指神经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及指骨外露是临床常见创伤,传统修复方法如:邻指皮瓣、远位皮瓣修复需二期断蒂;带指神经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术后早期易发生皮瓣肿胀,甚至皮瓣静脉危象,从而出现皮瓣或皮瓣边缘坏死。我们将指神经血管蒂改良为指神经血管筋膜蒂,从而提高术后皮瓣成活率。2000年1月~2005年1月,我们应用指神经血管筋膜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软组织缺损伴指骨外露患者24例31指,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岛状皮瓣在手部修复的应用卢书文,张燕,黄石登,易斌,刘斌自1987年以来,我们应用前臂、手背、手指岛状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其中挠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包括骨皮瓣、肌腱皮瓣)16例,前臂骨间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7例,尺动脉腕上皮支岛状皮瓣3例,食指近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患者80例,依据治疗方法将这些患者分为大、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手术治疗组(大、小鱼际皮瓣组,n=40)和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手术治疗组(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n=40)两组,对两组患者的伤指活动度、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掌指关节(metacarpophalangeal point,MP)、近侧指间关节(proximal interphalangeal point,PIP)、远侧指间关节(distal interphalangeal point,DIP)伤指活动度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MP、PIP、DIP伤指活动度之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治疗后大、小鱼际皮瓣组患者的MP、PIP、DIP伤指活动度均显著高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P0.05),伤指修复的优良率92.5%(37/40)显著高于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组60.0%(24/40)(P0.05)。结论大、小鱼际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手术的临床效果较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末节皮肤缺损、指骨外露创伤手术好。  相似文献   

18.
改良法切取前臂骨间背侧皮瓣逆转修复手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根据解剖学特点,采用改良法切取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并局部逆行转移修复手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用改良方法切取前臂骨间背侧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各种原因致手部皮肤缺损16例。结果 16例皮瓣均完全成活,有3例手指缺损病例还接受了足趾移植再造手指。结论 通过对前臂骨间背侧皮瓣切取方法的改进。可提高皮瓣存活率,且在不同牺牲前臂主要血管的前提下转位修复手部皮肤缺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食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损伤的效果。方法采用同侧带血管或筋膜蒂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12例。结果1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1年6个月~7年,皮瓣全部成活,修复后的拇指既保留了长度,又保存了感觉和运动功能,且外形满意。结论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末节损伤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手术方法,技术难度不大,所需器械简单,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指动脉背侧皮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中末节软组织缺损。方法2008年3月-2012年4月应用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血管蒂的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29例36指。结果术后36指皮瓣33指顺利成活.3指术后皮瓣瘀紫,2指行远端放血后好转,3周后皮瓣远端脱痂愈合;1指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术后随访2~6个月,皮瓣修复的肢体外观良好,皮瓣切取后供取对手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动脉背侧皮支逆行岛状皮瓣具有皮瓣血供明确、皮瓣切取范围大、皮瓣切取灵活.修复手指中末节软组织缺损可以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