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氯雷他定片,观察组采用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鼻部症状总评分(total nasal symptom score, TNSS)、鼻伴随症状总分(total non-nasal symptom score,TNNSS)、症状体征总分及鼻结膜炎生活质量调查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评分,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TNSS、TNNSS、症状体征总分和RQLQ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TNSS、TNNSS、症状体征总分和RQL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背俞穴隔药灸配合天灸可以有效改善变应鼻炎的相关临床症状,提高变应性鼻炎患者生活质量,其疗效优于口服氯雷他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和隔姜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和症状评分改善情况。方法:将65例慢性U C患者随机分为隔药饼灸组(n=32)和隔姜灸组(n=33)。两组取相同穴位,即双侧天枢和大肠俞,分别采用隔药饼灸和隔姜灸治疗,每天治疗1次,12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3d,共治疗6个疗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以及M ayo评分改善状况。结果:治疗过程中,隔药饼灸组脱落2例,隔姜灸组脱落3例,最终每组30例纳入统计。治疗后,隔药饼灸组总有效率为93.3%,隔姜灸组总有效率为8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隔药饼灸组腹痛时间和腹泻频度改善情况均优于隔姜灸组(P=0.032,P=0.044)。治疗后,总体症状评分,主要症状评分,生活质量改善,腹痛频度、程度评分以及腹泻次数、性状评分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隔药饼灸组患者M ayo评分改善情况优于隔姜灸组(P=0.048)。结论:隔药饼灸和隔姜灸均是治疗慢性U C的有效方法,两者总体疗效相当;隔药饼灸在改善腹痛时间评分、腹泻频度评分和M ayo评分方面优于隔姜灸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俞原配穴隔药饼灸法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临床上确诊为小儿遗尿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隔药饼灸组31例和无瘢痕灸组30例,其中隔药饼灸组采用俞原配穴的方法进行隔药饼灸法,无瘢痕组采用常规取穴方法进行灸法,两组均治疗4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情况。结果:隔药饼灸组临床疗效优于无瘢痕灸组(P<0.05)。结论:隔药饼灸是治疗小儿遗尿的一种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了药和灸协同之力,可以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隔药饼灸联合护理指导对肝病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肝病性消化不良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治疗组给予隔药饼灸联合护理指导,对照组给予口服多潘立酮。治疗10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主要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0%,对照组75.5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症状积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饼灸联合护理指导对肝病性消化不良临床症状有较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电针配合隔药饼灸治疗网球肘对照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治疗网球肘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4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合谷、太冲穴,加患肘阿是穴、手三里穴隔药饼灸;对照组采用2%利多卡因1 mL加醋酸泼尼松龙25 mg常规封闭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0.6%和93.7%,对照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25.0%和78.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配合隔药饼灸是治疗网球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刺灸鼻通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用刺灸鼻通穴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鼻内喷内舒拿治疗,进行两组疗效对比.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无显著差异性(P>0.05).停止治疗3个月后随访,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 刺灸鼻通穴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满意,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诊疗技术.  相似文献   

7.
背景:变应性鼻炎是发生于鼻黏膜部位的由免疫球蛋白介导的一种过敏性疾病。隔药灸是一种常见的补充替代医学疗法。在临床中,常用于治疗变应性鼻炎。西药疗法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但远期疗效并不理想。到目前为止,鲜有临床研究结果证实隔药灸对变应性鼻炎的远期疗效。目的:采用随机对照设计,观察隔药灸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远期疗效。方法:将5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隔药灸联合常规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隔药灸联合常规治疗组:穴取至阳、大椎和双侧的肾俞、肺俞,每次治疗30 min,每周3次,连续4周,共12次,并配Allergic Rhinitis and its impacts on asthma (ARIA)指南中推荐的常规疗法。常规治疗组接受与隔药灸联合常规治疗组一样的常规疗法。主要疗效评价指标为鼻部整体症状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通过自拟的鼻炎日记获得。次要疗效评价指标包括周均鼻炎发作天数、用药情况和鼻结膜炎患者生存质量调查问卷。讨论:本研究意在(1)观察隔药灸治疗中重度持续性鼻炎患者的远期疗效和安全性;(2)观察隔药灸是否可以减少中重度持续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发作频次。本研究的结果将为隔药灸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提供临床证据。  相似文献   

8.
隔药饼灸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隔药饼灸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的疗效.方法:以隔药饼灸为主配合针刺治疗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82例,并与妇科千金片治疗20例作对照,观察主要症状、体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9%,对照组为80.12%,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隔药饼灸为主配合针刺治疗能改善血粘度,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隔药饼灸为主治疗慢性盆腔结缔组织炎具有较好疗效,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和调节机体免疫机能、减少复发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三阴交、阴陵泉穴施行隔附子饼灸,针刺三重穴观察痛风性肾病患者血肌酐量和血尿酸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60例痛风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别嘌醇,治疗组采用隔附子饼灸三阴交、阴陵泉穴及针刺三重穴,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临床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隔附子饼灸三阴交、阴陵泉结合针刺三重穴对痛风性肾病肌酐、尿酸指标的干预有明显改善,是治疗痛风性肾病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邵国萍 《光明中医》2009,24(7):1337-1337
目的:观察电针、隔药饼灸治疗坐骨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103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用电针配合隔药饼灸治疗,对照组41例用电针治疗.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两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3%.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配合隔药饼灸治疗坐骨神经痛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疲劳症状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70例CF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予谷维素、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FS-14)评分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4%,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S-14评分及PSQI评分均下降(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FS-14评分及PSQI评分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俞穴隔药饼灸治疗CFS疗效确切,并能改善患者的疲劳症状及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神阙穴隔药饼灸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受试者随机安排,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治疗组给予神阙穴隔药饼灸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颠茄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4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3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6.7%,P0.05。有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无不良反应。结论观察神阙穴隔药饼灸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3.
韦子章 《陕西中医》2008,29(7):832-833
目的:观察传统名方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选择脾气虚弱型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10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为主中药治疗,对照组用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疗程结束后6个月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复发率:治疗组有31例复发,对照组有50例复发,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参苓白术散为主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有效率与对照组的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别,但是中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4.
马胜  刘学禹 《中国针灸》2007,27(7):506-508
目的:探寻治疗慢性喉炎的有效疗法。方法:将90例慢性喉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加隔药饼灸,穴取扶突、人迎、水突等,配合涌泉穴隔药饼灸;对照组口服黄氏响声丸。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疗效,并将两组辨证分型、病理分型以及疗效与病程的关系进行治疗前后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从辨证分型比较,阴虚肺燥型、痰热蕴结型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肺脾气虚型两组疗效相当;从病理分型组间比较看,慢性单纯性喉炎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肥厚性喉炎、萎缩性喉炎疗效两组相当。结论:针刺加隔药饼灸治疗慢性喉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9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5例,采用自拟中药方剂配合刺灸鼻通穴位治疗。对照组45例只采用口服自拟中药方剂治疗,进行两组疗效对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经卡方检验,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剂配合刺灸鼻通穴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满意,比单纯口服中药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间接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的燃灸材料和隔垫材料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设隔附子饼灸组(n=15)、隔附子饼微烟灸组(n=16)、隔姜灸组(n=32)作临床对比观察,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结果:隔附子饼灸组总有效率为93.3%,隔附子饼微烟灸组总有效率为81.2%,隔姜灸组总有效率为93.8%.3组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对递减激素,3组治疗前后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对血红蛋白和血沉的治疗前后的变化,隔姜灸组好于其他两组.结论:3组方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均有较好的疗效,灸治的燃灸材料和隔垫材料对治疗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截敏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截敏颗粒,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疗程均为2周。用药结束后分别进行近期(停药后第1天)和远期(停药后第15天)疗效观察。结果:停药后第1天,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2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第15天,治疗组症状改善总效率为8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截敏颗粒改善变应性鼻炎临床症状近期疗效与氯雷他定片接近,但在远期疗效上则优于氯雷他定片,能够延缓疾病复发,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灸天枢穴治疗寻常性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灸天枢穴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证型选用中药制成药饼后,进行隔药饼灸天枢穴.结果:治疗3 个疗程后,愈显率为83.9%,病程1 年以内患者愈显率为94.4%,治愈率为50.0%,明显优于病程1 年以上者(P<0.01).胃肠湿热型患者的愈显率优于肺经风热型(P<0.05).结论:隔药饼灸天枢穴对寻常性痤疮有较好疗效;患者越早治疗,疗效越好;胃肠湿热型患者疗效优于肺经风热型.  相似文献   

19.
隔附子饼灸为主配合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隔附子饼灸为主配合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治疗组34例用隔附子饼灸为主配合针刺治疗,对照组33例用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胃镜溃疡疗效比较,Hp的疗效以及12个月后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镜溃疡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p无明显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对照组复发率明显高于治疗组(P<0.05)。结论隔附子饼灸为主配合针刺治疗消化性溃疡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三伏天灸结合辨证选穴治疗小儿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一个阶段内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应变性鼻炎患儿180例作为观察对象,依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做分组,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观察组采用三伏天灸结合辨证选穴治疗,以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等作为指标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61.11%,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44.44%,观察组患儿鼻痒、打喷嚏、流清涕、鼻塞病状改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观察组患儿生理机能与一般情况及精神健康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变应性鼻炎是基于吸入过敏性抗原所引发的鼻炎病症,与安慰剂治疗方法进行对比,采用三伏灸结合辨证选穴治疗方案更有助于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缩短病状改善时间,从而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