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贯彻落实卫生体制改革及201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关于"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精神,我科自2010-04-01创建"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以来,改变传统功能制排班模式,探索科学合理的排班方式,采用APN弹性排班,经过1年的实践,取得了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对急诊留观病人的健康教育一直是急诊护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我们根据急诊科病人多,流动性大,护理人员少,工作量大的特点,边学习,边探索,在急诊科建立了具有急诊护理特色的健康教育模式,使整体护理观念有机地与急诊的具体情况相结合,使之更完善,更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特点,使急诊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3.
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急诊分诊中的应用。方法应用护理程序对2005-01-01~2005—12—31,我院急诊科接诊8464住急诊病人进行分诊。结果护理程序的应用使分诊护士对病人病情能够迅速进行评估、分类,实施急救和排列就诊顺序,急诊病人的医疗需求立刻得到关注,从而确保急.危、重病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地救治;对候诊过程中病情突然变化的患者,也能够及时发现及时救治。结论把护理程序应用在急诊分诊中,使急诊分诊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有效的保证了医疗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精神科门、急诊与综合医院相比更有其独特之处。精神科病人病情复杂,危险性大,就诊者大脑功能紊乱,精神活动失常,症状表现各异,而且病人就诊集中,时间短,流动量大,环境不安静。因此,加强精神科门、急诊护理管理,提高护理质量尤为重要。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 加强护士素质培养 (一)培养护理人员职业情操,提高护士素质 护理工作是一个为千百万人幸福所需要的高尚职业和光荣岗位。护理工作的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精神科病房连续性排班与传统排班护士工作满意度水平的差异。方法采用护士工作满意度量表(MMSS)对连续性排班模式的两个精神科病房护士进行调查,并采用数字随机法抽取传统排班模式的两个精神科病房护士进行比较。结果连续性排班模式的病房与传统排班模式的病房护士工作满意度均低于常模,但连续性排班模式病房的护士总工作满意度、家庭/工作的平衡、对排班的满意度均优于采取传统排班模式病房的护士(P<0.01)。结论在精神科病房采用连续性排班模式,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水平。  相似文献   

6.
合理的排班方式是保证各项制度和职责得以落实的基础。现将手术室护士排班方式介绍如下。1基本情况我院手术室共有护理人员35名,主管护师11名,护师12名,护士12名。其中30岁以上23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急诊PCI术后低血压的循证护理效果。方法 2005-04~2008-04我院行急诊PC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2例。提出循证问题,进行相关文献检索,分析评价文献,选用最佳证据,制定循证护理方案并应用于护理实践。结果 102例行急诊PCI术患者,术后发生低血压12例,经及时处理血压均短期内恢复正常。结论循证护理可以减少急诊PCI术后低血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模式在颅脑损伤急诊入院流程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急诊收治的460例颅脑损伤按传统入院模式进行管理(对照组),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急诊收治的450例颅脑损伤实施FMEA管理模式下的入院护理(观察组)。结果 观察组入院耗时[(16.5±2.5)min]、住院时间[(11±2)d]较对照组[分别为(42.5±5.5)min、(23±5)d]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护士穿刺成功率(98.22%)和病人满意率(98.44%)较对照组(分别为89.56%、88.04%)均明显提高(P<0.05),而运送病人意外事件发生率(0.67%)和护理差错发生率(0.44%)较对照组(分别为4.13%、3.91%)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FMEA模式能前瞻性地发现颅脑损伤急诊入院护理流程中的潜在风险因素,最大限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干预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8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照采用的护理方式,分为对照组(A组)及急诊护理干预组(B组)。A组由当班护理人员行常规护理救治措施,如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建立静脉通道并抽血;配合医生气管插管等。B组由2人组成的护理小组实施急诊护理抢救,高年资的责任护士保持呼吸道通畅,监测生命体征以及配合医生气管插管,而辅助护士行建立静脉通道并抽血,遵医嘱及时给药并其他护理。比较两种护理实施过程中患者急诊科救治时间、急诊救治预后、急诊护理满意度、意外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2组患者急诊科抢救时间比较,A组显著长于B组(P0.05);B组急诊救治预后明显好于A组(P0.05);B组急诊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A组(P0.05);2组意外时间发生情况比较,B组明显少于A组(P0.05);B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中枢性高热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明显少于A组。结论急救护理能缩短急诊抢救时间,显著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院前急诊护理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救治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共112例,随机分为2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院前急诊护理。对比2组恢复率、护理满意度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观察组恢复率、护理满意度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颅脑损伤合并昏迷患者,实施院前急诊护理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病人提供更加温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创新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了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改变了传统的排班模式,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各班工作流程和标准。结果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明确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使人民群众从中受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临床上应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65例急诊护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急诊经静脉rt-PA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效果.方法 对65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溶栓患者进行溶栓前后护理,以及正确的康复锻炼与出院指导.结果 65例患者通过急诊静脉溶栓后,大部分患者血管再灌通良好.参加早期锻炼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急诊静脉溶栓是一种重建冠脉灌注非常有效的方法.正确的全程护理及出院注意事项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在颅脑外伤患者急诊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167例急诊科收治的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及综合护理组(B组),其中A组予以急诊常规护理,B组在急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综合护理,如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以及意识、瞳孔等变化;保持呼吸道通畅;有效建立静脉通道以及转运过程中等护理,详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综合护理组的肺部感染及尿路感染发生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及死亡人数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护理组临床疗效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护理能有效降低颅脑外伤患者肺部感染以及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在急诊救治颅脑外伤时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标准化急救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急诊科2010年100例急诊危重患者为实验组,选取2009年100例急诊危重患者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标准化急救护理实施救治;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抢救程序对患者进行急救护理。比较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抢救时间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2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抢救时间、满意度实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实施标准化急救护理,对提高急救护理水平,改进及改善护理服务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为病人提供更加温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 通过严格执行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创新护理服务理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加强了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改变了传统的排班模式,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各班工作流程和标准.结果 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护士对基础护理工作的认识;明确了优质护理服务的内涵.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开展,使人民群众从中受益,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率,临床上应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为临床急诊护理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0-01—2021-01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急诊科救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急诊救治护理措施,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急诊救治护理措施基础上进行急诊优化式护理。所有实验组患者在本次急诊优化式护理干预前均未接受其他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特殊干预措施。对比2组患者临床急诊救治时间,包括候诊时间、完善检查时间、接受溶栓治疗时间等;术后3个月随访,对比2组患者致残发生率及再入院率。结果 实施急诊优化管理后,实验组患者的候诊时间[(5.77±1.05)min]、完善检查时间[(35.74±4.28)min]、接受溶栓治疗时间[(47.80±7.2)min]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t=15.924、4.029、6.586,均P<0.05)。实验组致残率(3.33%)及再入院率(6.67%)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χ2=3.976、4.320,均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行急诊溶栓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2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护理路径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溶栓准备时间、治疗后NIHSS评分、Barthel指数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准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之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的患者采取临床路径模式进行护理,可有效缩短患者术前准备时间,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护患关系的良好发展,是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分析急诊监护室护理存在的风险因素,寻求其防范对策,降低护理风险系数,有效规避护理风险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发挥管理效能,提高低年资护士的风险意识及抗风险能力,降低护理风险。方法从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流程管理、急救能力培养、弹性排班、护理不良事件预防、法律法规知识培训、护患沟通技巧培训7个方面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急救能力,法律法规知识、护患沟通技巧,减轻了低年资护士的心理压力、降低了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P<0.01)。结论神经内科对低年资护士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提高了低年资护士的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降低了护理风险,保障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20.
89例急诊重型颅脑损伤的紧急处理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机动车数量不断增加,交通事故在急诊中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严重的创伤中,颅脑损伤是外科中最常见的急诊.主要特点为病情严重、复杂多变,并发症多.致残率高、病死率高的急性损伤,若抢救不及时,失去抢救的最佳时机而延误治疗,留下后遗症甚至危及生命.如何提高重型颅脑损伤护理的成功率,是一个值得重视的课题[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