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受化疗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具有血栓塞的高危性。作者评估了极低剂量华法林预防性给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接受1线或2线化疗药物治疗的转移性乳腺癌妇女(具有潜在出血疾病、活动性溃疡病、直接胆红素超过正常值2倍、INR>1.3‘血小板计数低于50x10’/L、有明显脑转移、目前正接受激素治疗、预计生存期小于3个月的患者除外)随机分为2组。极低剂量华法林治疗组(152例,平均年龄所.1岁,8D10.9)和安慰剂对照组(159例,平均年龄56.1岁,SD10.9)。华法林用药剂量为每天ling,持续用药6周,安慰剂组取相同“剂量”的无效片剂.每隔…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及平衡组研究法评价了脑代谢改善药吡拉西坦(piracetam)治疗Alzheimer氏病的效果。30例Alzheimer氏病患者采用本品治疗。平均年龄66.4岁(57~81岁),男性12例、女性18例。随机14例患者接受本品(每天口服8g)治疗,16例接受安慰剂。治疗期限为1年。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或安慰剂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无改善,然而,用药后一年检查显示,治疗组患者的逻辑推理(P<o.01)、Rey2(P<O.05)、最近记忆(PC005)和失语(P<0.01)与安慰剂组具有显著差异。作者认为,长期大剂量的本品能够延缓Alzh叫in…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围术期继续应用华法林对起搏器囊袋血肿发生率的影响。方法180例服用华法林的患者接受永久起搏器植入,按照随机表随机分成继续华法林组和肝素桥接组,各90例。继续华法林组患者给予围术期内监测凝血酶原国际化比值,并维持华法林治疗(华法林剂量3.0—6.0mg);肝素桥接组患者围术期内采用低分子肝素桥接[1mg/(kg·12h)],观察住院期间2周内囊袋的血肿发生率。结果继续华法林组囊袋血肿发生率为6.7%(6/90),肝素桥接组为17.8%(16/9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分子肝素为发生囊袋血肿的独立危险因素(RR=2.665,95%CI=1.073—8.156,P=0.023)。结论与肝素桥接法比较,围术期继续服用华法林不明显增加起搏器囊袋血肿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方法用药前测INR1次,每天服用1次华法林,初始剂量2.5—3.0mg/d,应用华法林3d后复查INR,以后每天监测,根据INR调整剂量,每次0.5mg为调整单位。若INR连续2d稳定在2.0~3.0之间,每周检测2~3次,以后每周检测1次,1个月后改为每月检测1次,6个月后改为每2个月检测1次。若有出血等不良反应和栓塞并发症发生时即查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INR。结果52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4年,华法林维持量为(3.0±0.05)mg/d。随访期间血栓栓塞并发症及不良反应脑栓塞2例,其中1例为既往发生过脑卒中的高血压患者;1例为瓣膜病患者;脑出血2例,为人工瓣膜患者,因咳嗽、咯痰、发热,在院外静点头孢曲松钠3.0g(1次/d),1周后复查INR为8.45;黑便1例、血尿1例、球结膜出血2例、皮下出血2例、牙龈出血2例,经调整华法林剂量及对症处理后出血症状消失。结论心房颤动一旦确诊,又无抗凝禁忌,应常规给予华法林抗凝治疗,以尽早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 观察基因多态性指导静脉血栓患者华法林个体化给药方案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队列研究方法,分别建立基因给药组和固定剂量组2个队列。基因给药组病例的华法林初始剂量根据该患者华法林相关基因多态性检测结果,采用IWPC模型制定华法林初始给药方案;固定剂量组初始给药方案为华法林3mg·d-1。收集入组病例病理生理指标并随访3个月。比较 2 组病例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基因给药组华法林治疗后达到目标INR的时间(5.65 ± 2.30 天)比固定剂量组(8.51 ± 3.97 天)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使用华法林 2 周及 4 周后基因给药组TTR 分别达到 73% 和 78%,显著高于固定剂量组(TTR 百分比值分别为58%和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4周后TTR在2组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给药组小出血事件发生率比固定剂量组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异常INR值(INR ≥ 4.0)以及主要的出血事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因给药组华法林的临床疗效优于固定剂量组,同时小出血事件发生率较固定剂量组少。  相似文献   

6.
王丰 《中国医药》2008,3(7):412-413
目的探讨华法林对于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将符合本研究标准的60例房颤患者采用完全随机设计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华法林(2.5~3.0)mg/d治疗,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连续观察4周,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口服剂量,以后查INR 1次/月。对照组30例,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mg/d。门诊随访记录各类并发症及脑卒中和血检性并发症,随访1年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组发生出血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脑梗死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1例牙龈、皮下出血,1例牙龈、尿路出血,1例脑梗死。对照组1例牙龈出血,8例脑梗死。结论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应用适量华法林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1例42岁女性患者三尖瓣置换术后为预防血栓服用华法林(3.00mg/d)。用药第3天查凝血酶原时间(Pr)15.5S,国际标准化比值(INR)1.3,将华法林调整为3.75mg/d。第8天患者出现心房颤动,心率81次/min,遂加用胺碘酮0.2g,1次/d口服。第16天患者出现肉眼血尿。实验室检查:阿60.0S,INR5.1,尿红细胞计数300/m。停用华法林,胺碘酮维持原剂量,肌内注射维生素K110mg。4h后胛48.2S,INR4.1,再次肌内注射维生素K,10mg。4h后PT18.7S,INR1.6,尿液颜色逐渐恢复正常。第17天复查,PT16.6S,INR1.4,尿红细胞计数阴性,恢复华法林抗凝治疗(1.50mg/d)。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硬化(MS)是一种免疫介质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作者采用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法观察了长期使用大剂量重组干扰素a-2a(RecombinantInterferonAlfa-Za,rIFNA)治疗复发缓解性多发性硬化的结果。本组20例患者,女性n例,男性9例。平均年龄35上2.03岁。随机12例接受rl-FNA(每隔日定时肌注本品9X10uIU,用药c月),12例接受安慰剂。与安慰剂组相比(6例),12例接受rIF-NA的患者中,仅2例病情恶低rIFNA组与安慰剂组的恶化率分别为0-17士0.05与1.00土0.27(P<0.03)。与以往相比,rIFNA组的病情恶化率明显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房颤与传统治疗的差异,为基层医院临床药师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提供参考。方法: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58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28例(指导组)和非临床药师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组30例(传统组)。指导组由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INR自主监测与剂量调整;传统组由医师依据INR值调整用药剂量、交代药物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的临床常规方式进行华法林抗凝治疗;2组目标国际标准化值(INR)均为2.0~3.0(年龄≥75岁者为1.5~2.5),治疗开始后每间隔5 d在院监测一次INR值。2组患者开始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第12个月做一次随访调查。结果:2组患者达目标国际标准化值(INR)的比例有显著性差异(P<0.05);自我监测与剂量调整能力、用药依从性和安全性方面的随访调查,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临床药师采用药学服务模式指导华法林抗凝治疗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的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依那西普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出现的不良反应。方法: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案,2005年4月至2006年1月对52例活动性AS患者随机分入依那西普组及安慰剂组,每组患者各26例,依那西普组平均年龄(27.7±8.5)岁,安慰剂组平均年龄(29.7±8.1)岁。整个研究持续12周,前6周为双盲治疗期,后6周为开放治疗期。在双盲期,依那西普组给予依那西普25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安慰剂组给予非活性物质25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开放治疗期,2组均使用依那西普25mg/次,皮下注射,每周2次,连续用药6周。于第0、1、2、4、6、7、8、10、12周进行血常规检查,观察分析注射部位皮肤反应、其他的皮肤及附属器官的反应、感染的发生情况、血液系统反应、肝酶水平、自身抗体反应及其他不良反应。结果:依那西普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3%和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双盲期内依那西普组有26.9%的患者出现注射部位皮肤红肿、硬结和瘙痒反应,安慰剂组无l例出现该反应,2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期间注射部位皮肤反应的发生率为34.6%。双盲期依那西普组有6例患者(23.1%)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而安慰剂组无1例发生该反应,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依那西普组和安慰组的其他不良反应如上呼吸道感染(分别为5例与7例)、皮肤及附属器官反应(分别为6例和3例)、肝酶升高(分别为5例和8例)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依那西普是一种较为安全的治疗AS的药物。  相似文献   

11.
本文存在评价倍跌普利(Perindopril)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和安全性。五方法289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进入为期16周的双官、安慰剂对照研究。单官安慰剂治疗4周后,随机分组。其中,安慰剂组立9例;I组,本品4m已每日1次,117例;组,本品2mg每日2次,113例。本品日剂量每4周增加4mg,直到最大剂量每日16mg.所有患者的基础血压分别为20.4±1.3/13.5±0.7(安慰剂组)、20.9±2.V13.3±0.7(1组)、20.3±2.0/13.3±0.5kPa(l组)。2结果研究表明,本品治疗期间,患者的卧位和直立位动脉血压均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PIs)对华法林抗凝初期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使用华法林联合PPIs的患者294例,根据术后使用PPIs的种类分为奥美拉唑组和泮托拉唑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间PT值、INR值及华法林日剂量的差异,根据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停药率评估PPIs与华法林联用的安全性。结果:两组间的华法林平均日剂量、INR值首次达标时间和住院期间INR的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第1天和7天的INR值、PT值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4天奥美拉唑组INR 1.84±0.49、PT(21.3±5.7)s,显著高于泮托拉唑组INR 1.71±0.37、PT(19.7±4.4)s,P<0.05。在INR 1.6~2.2亚组中,两组术后第4天的INR值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安全性指标方面,奥美拉唑组的华法林停药率为(46.1%),显著高于泮托拉唑组(25.25%),INR>3的次数、栓塞率和出血率在两组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在服用华法林抗凝的初期,奥美拉唑增强了华法林的抗凝效果,且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安全性(如增加华法林的停药率),两药联用时应当严密监测INR值,保证抗凝治疗的安全。  相似文献   

13.
机械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华法林抗凝治疗的药学监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药学监护对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对48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进行用药教育、监测凝血酶原国际标准化比值、监测出血等不良反应。结果:患者在教育培训前、后抗凝知识评分分别为(4.78±0.52)和(10.23±0.41)分,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分别为(4.15±1.25)和(10.55±0.20)分(P〈0.05),出血事件13例,年龄、肝硬化与出血事件显著相关(P=0.046和P=0.016);血栓栓塞事件2例。结论:对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进行药学监护能提高使用华法林的依从性,降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新疆维吾尔族患者临床特征及基因型分布,建立华法林日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并验证准确性。方法: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并达稳定剂量的患者120例,分为建模组(90例)和验证组(30例),应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VKORC1、CYP2C9基因多态性,记录华法林日稳定剂量、人口学资料、个人史、合并用药、合并疾病,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华法林稳定剂量预测模型并进行准确性验证。结果:新疆维吾尔族患者华法林日稳定剂量预测公式为:Dose=3.642+0.910×VKORC1-1 173TC+1.774×VKORC1-1 173CC-2.660×CYP2C9CC+0.991×吸烟×0.02年龄(yr);该预测模型在验证组患者中的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IWPC预测模型在验证组患者中预测剂量低于实际剂量比例为46.7%;Huang等预测模型在验证组患者中的预测剂量与实际剂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40%的患者为理想预测剂量;本预测模型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中预测剂量为理想预测剂量的百分比为70%。结论:本预测模型可预测新疆维吾尔族患者的华法林日稳定剂量,但样本量较少,该预测模型需要进一步的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用于永久性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入选符合本研究标准的141例永久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华法林组(治疗组)70例,以华法林2.5mg/d作为起始剂量,阿司匹林组(对照组)71例,阿司匹林100mg/d,早饭后即刻服用。结果治疗组发生出血3例(4.29%),脑梗死2例(2.82%),上腹不适1例(1.43%)。对照组发生出血2例(2.82%),脑梗死13例(18.31%),上腹不适15例(21.13%)。治疗组脑梗死、上腹不适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出血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华法林抗凝治疗可明显减少栓塞事件及上腹部不适的发生率,INR维持在2.0~3.0之间,用药既有效又安全。  相似文献   

16.
老年人心房纤颤80例华法林抗凝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的华法林对老年人心房纤颤的抗凝效果。方法 80例老年心房纤颤患者在知情同意的原则下分为两组:阿司匹林组、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40例患者给予阿司匹林300mg/d,晚饭后即刻口服;华法林组40例患者给予华法林(起始剂量3mg/d,然后根据INR进行调整);监测用药后1、3、5、7周的PT值,随访脑卒中发生率。结果华法林组的抗凝效果优于阿司匹林组(P<0.05),脑卒中发生率低于阿司匹林组。结论 3~4mg/d的华法林对老年人非瓣膜病房颤的抗凝疗效是安全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CGS19755是一种竞争性N一甲基EH天各氨酸(NMDA)受体桔抗剂。动物卒中模型试验发现其能限制神经损害。本研究通过一个多中心(7个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上升剂量的!期临床试验,观察CGS19755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12h内)病人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方法本试验设立个不同的剂量组。每组随机分配6例病人接受CGS19755静脉推注治疗,2例病人接受安慰剂。在增加治疗剂量之前,由一个安全和监督委员会评定该剂量下病人的治疗反应。第一组给药剂量为1.0mg·kg-’,给药2次,每12hi次。第H组给药剂量为2·0mg·kg-‘,其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心房颤动患者低剂量长期使用华法林对患者脑卒中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2月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心房颤动患者2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3组,每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200 mg/d。华法林高剂量组患者在使用华法林钠片前测定抗凝强度国际化标准比率(INR)作为基础值,初始剂量为2.5 mg/d,每隔3~5 d复查IRN,根据IRN调整使用剂量,每次增加0.625 mg,直至复查INR达标,达标时IRN值为2.1~3.0。华法林低剂量组患者使用华法林初始量为1.25 mg/d,每隔3~5 d复查IRN,达标时IRN值为1.5~2.0。根据IRN调整使用剂量,如果INR<1.5,每次增加0.625 mg,直至复查INR达标;如果INR>2.1,将华法林剂量减少0.625 mg。INR不稳定时,连续达标2次后以该剂量作为维持剂量,每月复查1次,直至INR达标。3组均治疗随访18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脑卒中发生情况、凝血指标、华法林用量、达INR标准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后,华法林高剂量组脑卒中发生率为2.82%,华法林低剂量组为4.2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4.08%,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均明显延长(P<0.05),华法林高剂量和低剂量APTT、PT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低剂量组华法林使用量和INR达标准值时间均明显低于华法林高剂量组(P<0.05)。治疗期间,华法林高剂量组出血、腹部不适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86%,华法林低剂量组为5.6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9.58%(P<0.05)。结论 心房颤动患者长期使用低剂量华法林能够有效的达到预防脑卒中的效果,其疗效与标准抗凝强度相当,且明显优于阿司匹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香豆素类(包括华法林过量和毒鼠药中毒)相关获得性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至2022年7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东海院区血液科诊治的61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香豆素类类型分为A组(华法林过量,34例)和B组(香豆素类鼠药中毒,27例)。A组男19例、女15例,年龄32~82岁(中位年龄71岁);B组男15例、女12例,年龄19~88岁(中位年龄53岁)。出血症状严重者给予静脉滴注维生素K1 10~60 mg/d,辅以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比较治疗前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变化及维生素K1解毒时间。采用t检验。结果 A组华法林过量伴出血表现患者维生素K1治疗前PT[(111.58±46.50)s]、APTT[(100.02±20.58)s]与治疗后PT[(17.13±4.30)s]、APTT[(37.77±58.91)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华法林过量无出血表现患者仅需暂停华法林。B组香豆素类鼠药中毒患者维生素K1治疗前PT[(102.13±75.34)s]、APTT[(84.02±48.24)s]与治疗后PT[(17.39±4.43)s]、APTT[(33.03±7.78)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华法林过量伴出血表现患者维生素K1解毒时间1 d,香豆素类鼠药中毒患者维生素K1解毒时间1个月至1年,两者维生素K1解毒时间不同(P<0.01)。结论 华法林、香豆素类鼠药均属于香豆素类抗凝剂,其用药过量或中毒,维生素K1治疗均有效;因为2种药物使用目的及半衰期不同,故两者过量后的解毒方式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喻文琴 《江西医药》2011,46(10):912-914
目的对比华法林和阿司匹林对老年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方法将110例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治疗组(60例)和阿司匹林对照组(50例),全部患者治疗前均查PT、NT、FIB、凝血酶原活动度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对照组给予口服阿司匹林片,治疗组给予口服华法林,维持INR2.0-2.5,随访2年,对比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发病率的影响。结果阿司匹林对照组与华法林治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分别为16%、1.6%,阿司匹林组脑栓塞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华法林组(P〈0.05),两组出血率相比分别为6%和8.3%,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阿司匹林相比,小剂量华法林更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