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苏国桢 《临床医学》2012,32(8):58-59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应用单臂外固定架闭合复位固定治疗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31例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患者中,1例85岁老年患者术后2月因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死亡,余30例随访4~2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4.5个月,未出现髋内翻,1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于术后4周出现针道感染,经应用抗生素及加强换药后控制,未影响骨折愈合.结论 单臂外固定架闭合复位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创伤小、固定确切牢固、手术操作时间短且简单,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文中介绍了我院骨科采用北京市富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常见的股骨粗隆间骨折26例的方法。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57.89岁。按Even’s标准分型:Ⅰ型ll例,Ⅱ型12例,Ⅲ型2例,Ⅳ型1例。其中21例为跌伤,5例为车祸伤。经随访11~27个月,临床疗效按髋痛、行走及髋关节功能综合评定,结果:优20例,占76.92%;良4例,占15.38%;可2例,占7.69%;差0例,优良率达92.2%。总结了单侧外固定支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点有:(1)创伤小,手术风险小。(2)适应症广,对老年体弱或伴有心肺功能不全的各型粗隆间骨折病人均能采用。(3)骨折固定牢靠,能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4)患者可以早期离床活动而减少长期卧床的并发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有限化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28例。结果 28例均获得3~8个月的随访,根据Harris评分标准:优11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达82.14%。结论单臂外固定架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并可减少并发症,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一种常见骨折,因常合并其他疾病,故对预后有较大影响。单侧外固定架对其治疗是一种操作简单,损伤小,固定可靠的有效方法。患者能早期活动,对防治并发症有满意的临床疗效。自2002年10月至2006年1月,我科共收治此类病人32例,经过术前心理护理,术后针道护理、并发症的预防及康复护理等,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6.
白刚  吕曙光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4,26(12):1279-1280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外固定架组23例,LCP组28例。治疗组应用闭合复位加外固定架治疗,对照组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LCP)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及术后患者关节Harris评分情况。结果:2组疗效满意,Harri评分比较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外固定架组较LCP组明显缩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固定架与LCP各有其自身特点,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闭合复位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较LCP明显减少,术中损伤少,术后卧床时间短,尤其适用于高龄、体质弱的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7.
孙凯  武洪文 《中国急救医学》2002,22(10):605-605
1999年 5月~ 2 0 0 1年 9月 ,我科采用潍坊产单侧方向粗隆间外固定架急诊手术治疗高龄粗隆间骨折患者 3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 36例中 ,男 14例 ,女 2 2例 ,年龄 72~98岁 ,平均 85岁。骨折类型 :按Evan’s标准分类 ,Ⅰ型 9例 ,Ⅱ型 9例 ,Ⅲ型 12例 ,Ⅳ型 6例 ,伤后至手术时间最短 30min ,最长 180min ,平均 10 5min。患者入院后 ,急行化验、检查 ,确无禁忌症后 ,方可施术。1 2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手术治疗 ,硬膜外麻醉成功后 ,仰卧手术牵引床上 ,双下肢外展 30°,患肢内旋约 …  相似文献   

8.
<正>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生活中不慎跌伤及交通事故均可致骨折,伤后患髋肿痛,患肢内收外旋短缩畸形。摄X线片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本院在2002年前多采用保守治疗,患者易发生髋内翻畸形、废用性骨质疏松和肌肉萎缩,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分析股骨粗隆问骨折治疗中需关注的若干问题。方法:收集近6年来股骨粗隆间骨折73例,13例保守治疗,60例手术治疗。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及骨折程度,术后针对性功能锻炼。结果:参考Renoibs方法拟定疗效评定标准。结论: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做到术前、术中、术后融为一体的综合治疗,注重围手术期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一种安全、效优、简便、价廉的股骨中上段合并粗隆间、股骨颈大段骨折的治疗方法。方法:利用西安教学仪器厂生产粗隆间型单臂外固定架闭合或小切口手术固定治疗此类骨折。结果:所有病例均复位、固定良好,股骨愈合良好,14例患者膝、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2例合并股骨颈经颈型骨折患者,半年以后出现不同程度股骨头坏死,改行全髋骨置换术,术后效果佳。结论:利用粗隆间型单臂外固定架固定治疗股骨中上段合并粗隆间、股骨颈骨折,确实是一种安全、效优、简便、价廉的治疗方法,尤其对于老年、体弱患者,更是不可多得的好办法。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Being a professional can mean a variety of things to an individual, such as conveying a caring attitude whilst at the same time providing a top quality service to clients and their pets. It is likely that more mundane issues also come to mind, for example, attitude, personal hygiene and appearance – particularly the wearing of a uniform.

This article offers a personal perspective as to what constitutes the key attributes of a true ‘professional’.  相似文献   

12.
股骨粗隆间骨折内固定物的选择(附206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及疗效。方法:对分别采用L型钢板内固定、动力髋螺钉、动力髁螺钉与Gamma髓内针内固定的20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临床比较和疗效分析。结果:随访12~36个月,平均24个月,优良率为A组92.7%;B组95.3%;C组94.6%;D组98.7%。结论:根据kyle与Evams联合分型法、Ⅰ~Ⅲ型宜选用动力髋内固定术,Ⅳ~Ⅴ型宜选用Gamma钉内固定,Ⅴ型使用动力髁螺钉也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内固定还是外固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回顾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5年9月至2008年2月本科同一术者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共44例,平均年龄61.5岁;按照AO分型,A型11例,B型9例,C型24例。外固定(external fixation,EF)21例,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ORIF)23例,EF组行闭合复位、跨腕关节外固定架固定,ORIF组行切开复位、掌侧钢板内固定。手术均由同一术者完成,记录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3个月、1年、2年随访,测量桡骨长度、尺偏角和掌倾角,评估Gartland-Wertley(GW)腕关节评分、腕关节活动度和握力。记录所有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44例患者均获随访,1和2年获得随访患者分别为40和36例。ORIF组有愈合延迟1例,螺钉断裂1例;EF组有愈合延迟1例,针道感染1例。EF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小于ORIF组。术后3个月随访,ORIF组GW评分、腕关节掌屈活动度、背伸活动度和握力均好于EF组;1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和握力好于EF组;2年随访,ORIF组腕关节掌屈活动度好于EF组。影像学指标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外固定手术创伤较小,而内固定术后2年内临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周围骨折外固定器固定术后功能康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外固定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康复治疗措施.方法应用外固定器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48例,术后根据患者自身特点进行早期康复,加强针道护理.结果随访0.5~4年,全部病例在7个月内骨折愈合.按kolmert标准,膝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9.6%.结论膝关节周围骨折外固定器固定疗效满意,术后早期进行有效的功能康复可避免膝关节僵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5例胫腓骨骨折患者均采用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18个月。骨折解剖复位173例,功能复位42例,骨折愈合时间3~6个月,平均4个月。骨折愈合率为94.0%。结论三维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骨折系三维立体弹性固定,无应力遮挡,稳固性好,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林谦  毛坤祥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3):461-462,465
【目的】探讨支架外固定结合局部转移皮瓣在修复伴皮肤缺损胫腓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对38例胫骨或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缺损无法直接修复的患者(Gustilo ⅢB型、ⅢC型)采取急诊清创、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一期或二期局部转移皮瓣修复皮肤缺损,术后常规抗感染,对症处理,术后1周开始膝、踝关节保护性功能锻炼,术后4周开始扶拐下地负重。每隔4~6周复查一次X线片,骨折愈合拆除外固定支架。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2~18个月。【结果】按照Johne-Wruhs评分标准,38例患者中34例患者骨折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良好,患肢功能基本恢复,2例患者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2例患者出现感染及骨髓炎、骨不连,后经抗感染、置管冲洗、感染控制后植骨等措施亦予以修复。【结论】支架外固定结合局部转移皮瓣手术修复胫腓骨开放骨折伴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以减少骨折局部损伤,保护并改善局部血运,有效控制感染,促进骨折愈合,减少骨不连及骨髓炎的发生,临床效果满意,手术操作简单、不需借助特殊设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杨灵  龙成  徐巍  刘跃洪  汪红  雷达 《华西医学》2012,(12):1844-1847
目的回顾分析不同内固定方式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9年3月-2009年5月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12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内固定方式不同分为4组:动力髋螺钉(DHS;A组43例)、经皮加压钢板(PCCP;B组19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C组27例)、Gamma钉(D组32例)。4组患者年龄、骨折类型(Tronzo-Evans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术中术后并发症、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程度,比较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术后各组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伤口感染等早期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108个月,平均56.4个月。与A组比较,B、C、D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减少,骨折愈合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较差;B、C、D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较高,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各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D组及C组3种手术方法在治疗老年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势,与A组法比较更有利于老年患者术后康复,但应注意骨折的良好复位及内固定物位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带关节外固定支架治疗高能量P ilon骨折的护理方法。方法12例(13条肢体)带关节外固定支架病人采用术前、术后及骨科护理门诊的序贯护理方法,通过加强术后恢复期功能锻炼,改善下肢血液循环,减少骨折愈合时间,增加踝关节活动度。结果本组12例病人平均住院时间(16.3日),出院时踝关节活动度(ROM)平均32,°所有病人没有针道感染。结论采用序贯护理方法可以显著减少外固定支架感染,提高病人对特殊康复器械的适应能力,是恢复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张怀先  池雷霆 《华西医学》2005,20(2):228-229
目的:探讨应用带关节外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胫骨远端高能量损伤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9月~2003年6月,应用单侧带关节外支架跨腕、踝关节外固定结合微创切开复位、骨片钉等有限内固定治疗桡骨、胫骨远端高能量损伤所致重度粉碎性骨折共28例31处(桡骨11例13处,胫骨17例18处)。结果:平均随访时间:桡骨6个月,胫骨10个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桡骨2.8个月、胫骨5个月,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皮肤坏死、神经血管损伤及骨折畸形愈合等并发症,根据Anderson(桡骨)、Edwards(胫骨)评分标准,腕、踝关节功能满意。结论:应用带关节外支架结合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胫骨远端高能量损伤所致的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具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手术与内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颧弓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在本院行外固定支架手术(外固定组,n=40)和内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内固定组,n=40)的80例颧弓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所有受试者均随访3年,比较其切口Ⅰ期愈合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情况(残留瘢痕率、咬合优良率、骨折断端完全对位率)及手术前后张口度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均为Ⅰ期愈合,且无面瘫、头面部皮肤麻木、咀嚼功能受限、面部凹陷等并发症(P>0.05);内固定组术后轻度脱发、面部轻度肿胀各1例,均自行缓解;外固定组术后轻度张口受限1例,予以1~2个月的开口功能训练后恢复正常.两组患者术后3年时张口度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末次随访时均可见面部基本对称,CT复查结果显示颧弓骨折愈合良好,无残留瘢痕率,咬合优良率及骨折断端完全对位率均为100%(P>0.05),咬合关系同伤前基本一致.[结论]外固定支架手术与内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均在颧弓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术式,为提高预后恢复效果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