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冬眠心肌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对冬眠心肌的作用。方法:对123例曾患心肌梗死在CABG前后,分别作硝酸异山梨醇脂介入^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ISDN^99mTc-MIBI) 灌注显像、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超声负荷试验)LDDSE)和 射断层氟脱氧葡萄糖(PET18F-FDG)心肌代谢显像以鉴别科眠心肌的存在,并观察CABG后相应节段灌注、代谢和收缩功能的变化。结果:(1)38例ISDN^99mTc-MIBI灌注显像术前后比较,正常灌注节段数从159例至195,异常灌注节段数从183减至147,ISDN阳性组灌注计分从术前的8.12减笃术后的3.76,ISDN阴性组无明显变化。(2)65例LDDSE术前后比较,在有收缩储备的133段中,CABG后运动改善的有112段,无收储备191段中,运动改善的有31段。(3)45例PET18F-FDG代谢显像术前后比较,在代谢-灌注不匹配、部分匹配和匹配三组,节段室壁运动改善率分别为87.5%、55.6%和28.6%。全组无手术和住院死亡病例发生。出院后随访5-40个月,无远期死亡。123例中、91例心功能Ⅰ级(74%),32例心功能Ⅱ级(26%)。结论(1)对心肌梗死后合并心功能不全的患CABG能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2)ISDN^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LDDSE和PET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均能较准确地鉴别科眠心肌和梗死心肌、,为外科治疗抉择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并提供有价值的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营养素-1(cardiotrophin-1,CT-1)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60例成功接受CABG的CHD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1d、1w测定血清CT-1浓度,于术前及术后1w行超声心动图(ultrasonic cardiogram,UCG)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结果:①CHD患者术后1d CT-1较术前增高(P0.05);②CHD患者术后1w,CT-1明显降低(P0.05),且UCG各参数明显改善(P0.05)。结论:CHD患者血清CT-1升高,且CT-I与心功能关系密切,检测CT-1对CHD患者的治疗和心功能的评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3.
李培杰  刘鲁祁 《山东医药》2005,45(33):63-63
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是非体外循环下旁路移植术(OPCAB)的基础.如何做好体外循环下CABG的心肌保护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后组织多普勒(tissue Dopplerimaging,TDI)所反映的心肌收缩、舒张功能的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55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于CABG术前、术后1周、1月、1年分别记录二尖瓣环运动的组织多普勒指标.其中43例为体外循环CABG,12例为非体外循环CABG.另外选择20例正常人群设为对照组.结果 二尖瓣跨瓣血流频谱E/A在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组织多普勒显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在术后1年内显著改善[术前、术后1周、1月、1年时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分别为(6.7±2.6)cm/s, (7.1±2.6)cm/s, (7.7±2.1)cm/s, (8.2±2.3)cm/s,P<0.05],左心室收缩功能在手术前后无显著改变.体外循环与非体外循环CABG患者舒张功能改善情况并无区别.结论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在CABG后迅速改善,并在手术后1年内逐步增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心肌肌钙蛋白Ⅰ(cTnI)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变化规律.方法 选择体外循环(ONCAB)与非体外循环(OPCAB)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各40例,术前即刻、术后即刻、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检测cTnI水平.结果 cTnI在ONCAB组与OPCAB组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升高,然后逐渐下降;OPCAB组cTnI浓度峰值较ONCAB组显著减低.发生心肌梗死5例,其中ONCAB组3例,OPCAB组2例,cTnI均显著高于正常水平.结论 cTnI在ONCAB组与OPCAB组变化规律均表现为迅速升高,然后逐渐下降.观察cTnI变化,可以判断心肌损伤程度,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心电图及心肌代谢标记物改变的临床意义,评价其在围术期心肌缺血及心梗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42例CABG术后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测,每天1次,如果有心电图改变,则每天2次,连续3—5d。检测术后4—6h心肌酶谱和心肌肌钙蛋白I(cTnI),如果有异常,则连续检测3d,每天1次。结果在142例病人中,心电图单纯ST-T改变41例,其中ST段上移32例,ST段下移9例,出现Q波者10例,其中单纯Q波者7例,伴ST段抬高3例,无阳性改变91例。CK-MB阳性8例。cTnI阳性5例。诊断围术期心梗2例。结论CABG术后心电图及心肌代谢标记物的改变须综合分析,结合麻醉、手术过程和病人病情特点可有效提高围术期心肌缺血及心梗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与传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对比,评价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纳入36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CCABG组(n=15)和OPCAB组(n=21),记录两种方法的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手术和住院时间、引流量、血肌酐等近期临床指标。结果与CCABG相比,OPCAB的桥血管数、住院期间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手术时间缩短[(183.65±52.71)min vs.(273.32±36.53)min]、住院时间缩短[(8.60±1.38)d vs.(14.30±3.18)d]、24h引流量明显减少[(278.31±138.50)ml vs.(473.84±121.76)ml]、血肌酐明显下降[(105.65±19.42)mmol/L vs.(139.41±38.61)mmol/L]。结论与CCABG相比,OPCAB治疗冠心病安全可行,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3支血管支配区域的存活心肌的情况与远期心血管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自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1999-01-01-2005-12-31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包括缺血所致二尖瓣的乳头肌功能不全需要同期行二尖瓣成形或置换术及室壁瘤手术),且术前进行了同位素SPECT存活心肌试验的冠心病患者.排除院内死亡患者后,共709例进入了本研究.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调阅上述患者核医学资料,以心室17节段对术前心肌灌注和代谢(存活)情况进行半定量评分并进一步得出量化结果,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所支配区域的灌注和存活情况.并结合其他潜在危险因素,通过COX多因素分析的统计手段探寻心肌灌注、存活情况与事先选定的远期心脏不良事件(心因性死亡、再次入院以及复合终点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43±2.42)年.COX多元分析表明:前降支支配区、回旋支支配区的存活心肌情况是远期心源性死亡、远期再入院的独立保护性因子;回旋支支配区域的心肌存活情况同时还是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保护性因子.结论:通过引入核医学中关于心肌存活的指标,结合其他相关因素,以左心室3支冠状动脉支配区域的同位素灌注/代谢的情况为着眼点,发现左心室前降支支配区、回旋支支配区域的存活心肌情况是影响远期预后的重要的独立相关因素.对于前壁部分心肌梗死的患者,注重前降支再血管化的同时,亦应充分重视回旋支的充分再血管化,这对于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进行前瞻性观察研究,以检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谵妄与动脉粥样硬化累及主动脉、冠状动脉和颈动脉的相关性。对象与方法受试者为36名平均年龄为68.8±9.0的男性白人。在术前和术后第2d、5d进行谵妄评定。所有受试者术前都进行颈动脉超声多谱勒诊断检查。根据最大血流及平均血流峰值做出诊断。在CABG外科手术期间,患者常规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以评定心脏瓣膜和心室的功能以及检测主动脉钙化和血栓情况。据Charlson并发症索引(CCI)显示,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肌梗死、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外周血管疾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结果受试者在简易精神状况检查法(MMSE)中有轻微的不足,CCI分数较高与他们的心脏疾病和危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心肌肌钙蛋白I和T(cTnl和cTnT)与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围术期的变化,比较其对心肌损伤的诊断差异.方法 连续152例患者在心脏停跳体外循环F行CABG术,年龄39~80(62.5~20.7)岁.每例搭桥1-5支,平均2.7支;平均CPB时间(113±54)min;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56±31)min.围术期9个时间点取静脉血标本,测定cTnl和eTnT与CK-MB.结果 cTnl和cTnT与CK-MB均于主动阻断钳开放后明显升高,开放后10 h左右达峰值.CK-MB术后5 d恢复至术前水平,而cTnl和cTnT术后10 d才恢复至术前水平.13例围术期心肌梗死(PMI)患者术后各时间点cTnl和cTnT均显著高于无PMI者,术后10 h达峰值,分别为(3.96±1.73)μg/L和(2.97±1.12)μg/L,而且术后10 d仍明显高于正常范围,13例中有7例术后因PMI死亡.而无PMI者无一例因心脏原因死亡.结论 cTnl和cTnT与CK-MB在CABG术后前期的动态变化相似,但cTnl和cTnT高于正常参考值的时间长,对心肌缺血损伤诊断时间窗宽于CK-MB,因此,cTnl和cTnT诊断心肌损伤的晚期敏感性高于CK-MB.围术期cTnl和cTnT的检测是预测CABG术后PMI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心房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国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心房颤动(AF)的高危因素。  方法:回顾我院近3 年在体外循环下进行CABG术患者686 例,对可能与术后AF发生有关的诸因素进行卡方检验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以找出与CABG术后AF发生相关的高危因素。  结果:686例患者中,140 例(20.4% )并发了CABG术后AF。AF的发生与年龄,术前AF史及术前心房早搏关系密切(Logistic回归P= 0.003,0.001,0.046)。而与性别,心肌梗塞,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术前术后射血分数等诸因素无关(卡方检验及Logistic P> 0.05)。  结论:AF同样是国人CABG术后常见并发症。高龄、术前AF史及术前心房早搏是其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外源性磷酸肌酸(CP)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心肌保护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100例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旁路移植术同时行瓣膜替换术的患者随机双盲分为对照组和CP组各50例,观察两组患者自动复跳情况、术后12小时内心律失常发生率及多巴胺的应用比例和剂量,血浆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心脏自动复跳率CP组高于对照组84%比62%(P<0.05)。12小时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CP组低于对照组18%比31%(P<0.05)。CK-MB、cTnI数值,在开放升主动脉10分钟、手术结束、术后6小时、术后12小时,CP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多巴胺应用比例CP组58%、对照组63%,两组间无显著差异,多巴胺应用剂量在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术前心脏指数CP组高于对照组2.13±0.59比1.58±0.51(P<0.05),体循环阻力指数和肺循环阻力指数,CP组271.50±84.29、18.95±5.70均低于对照组331.30±97.90、23.83±9.02(P<0.05)。结论:CP用于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有确切的心肌保护作用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心室各节段心肌存活状态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远期心血管事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1999-01-01至2005-12-31行CABG且术前进行了核素心肌灌注和代谢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存活心肌试验的冠心病患者.排除院内死亡患者后共709人进入本研究.于术后定期进行随访.调阅上述患者核医学资料,以左心室17节段对术前心肌灌注和存活情况进行半定量评分并进一步得出量化结果,在此基础上计算出左心室5节段即前壁、间壁、侧壁、下后壁、心尖的灌注和存活情况.通过COX多因素分析的统计手段探寻各节段心肌灌注、存活情况与远期心脏不良事件之间的关系.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3.43±2.42)年.COX多元分析表明:左心室心尖、侧壁心肌存活的情况是远期心原性死亡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左心室前壁和侧壁的心肌存活情况是远期再入院的独立保护性因素;左心室前壁、侧壁心肌存活情况是远期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左心室前壁和心尖部、侧壁的存活心肌情况是影响远期预后重要的独立相关因素.对于前壁部分心肌梗死的患者,注重前壁再血管化的同时,亦应充分注重侧壁的完全再血管化,这对于远期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绞痛的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了解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随时间产生的变化与心绞痛复发的关系,探讨治疗方法.方法 4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的患者因心绞痛复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自体血管和移植血管的情况.结果 48例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2.8±9.9岁.CABG到冠状动脉造影时间:1~6个月47.9%(23/48);7~12个月20.8%(10/48),1年以上者31.3%(15/48).135支移植血管中,闭塞33.3%(45/135),狭窄5.9%(8/135);其中左乳内动脉(LIMA)闭塞28.6%(10/35),吻合口狭窄8.6%(3/35),血流竞争不过自体血管8.6%(3/35);静脉桥狭窄5.2%(5/97),闭塞35.1%(34/97).3例桡动脉搭桥中2例有狭窄.心绞痛复发可能的原因:移植血管病变72.9%(35/48),自体血管病变加重8.3%(4/48),再血管化不完全12.5%(6/48),移植血管在狭窄近端1例,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严重狭窄导致LIMA供血不足1例.药物治疗25例;自体血管介入治疗15例,5例慢性闭塞失败;6例桥血管狭窄介入治疗成功;2例再CABG.结论 CABG术后仍可以复发心绞痛,复发的主要原因是移植血管病变,其次为自体血管病变加重,再血管化不完全,搭桥位置不正确.自体和移植血管狭窄性病变介入治疗的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5.
1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5年8月~2008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因心绞痛复发而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82例,男65例,女17例,平均年龄(61.82±9.02)岁.冠状动脉造影时间平均(36.51±23.34)个月.旁路移植血管共199支,其中左内乳动脉桥41支,大隐静脉桥156支,桡动脉桥2支.  相似文献   

16.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调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房颤动 (房颤 )发生率和临床表现 ,并探讨其易患危险因素。 方法 连续收集 116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冠心病患者 ,男性 93例 ,女性 2 3例 ,术后监测心律状况、观察临床特点。详尽考查患者术前、术中、术后诸因素 (变量 )。采用单因素分析和逻辑多元回归分析 ,筛选术后房颤相关因素。 结果  33例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出现房颤 ,发生率2 8.4%。发生房颤者大多有明显症状 ,经静脉药物转复率较低 ,多元回归分析表明高龄、左心房扩大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房颤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常见心律失常 ;增龄和左心房扩大为重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6 2岁 ,因活动后心前区疼痛、憋闷伴后背疼痛 2年 ,加重 3 d,于 1999年 7月 7日入院。疼痛呈阵发性紧缩样 ,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缓解。查体 :血压12 0 / 75 m m Hg(1m m Hg=0 .133 k Pa) ,心率 72次 / m in,心  作者单位 :10 0 0 37 北京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心血管病研究所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外科律齐。心肌酶谱正常 ,血甘油三脂 1.99mm ol/ L,总胆固醇6 .15 m mol/ L ,心电图呈窦性心动过缓 ,心率 5 5次 / min,PR间期 0 .18s,QT间期 0 .40 s。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选择性…  相似文献   

18.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非正中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并报告13例手术结果。方法:13例患者年龄42~66(平均54.5±8.3)岁,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1例,合并高血压者9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单次和多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各1例。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其中左前外切口11例,右前外切口1例,左胸骨旁切口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单支移植11例,右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单支移植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移植合并大隐静脉与对角支及钝缘支搭蛇形桥1例。1例同时行心肌激光打孔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小时,平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2±5.9小时。其中10例(76.9%)患者未输血。平均住院费用3.50±0.95万元。4例患者平均随诊6.5±3.3个月,心绞痛消失,2例患者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冠状动脉旁路通畅。结论:微创CABG安全可靠,创伤小,早期结果满意。与体外循环下的CABG相比可以减少输血,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术后的患者往往具有复杂的冠状动脉解剖情况,这些患者在CABG术前就具有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而CABG术后促成冠状动脉进一步粥样硬化的进展~([1])。接近50%的CABG术后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时能发现慢性完全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occlusion,CTO)~([2-3]),CABG术后患者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近3年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62例,分析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律失常,其次是胸腔积液、低心输出量综合征、低氧血症、神经系统并发症、下呼吸道感染。结论随着心外科、麻醉、体循、监护室等相关科室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并发症已逐渐减少,经对症治疗,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