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作用。方法便利抽样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口腔运动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口腔运动干预组给予口周、口腔等按摩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体质量增长情况、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达成完全经口喂养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口腔运动干预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低(8.8%vs 35.3%,P0.05),每日增长体质量高于对照组[(14.78±3.26)g vs(10.36±3.13)g,P0.05],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11.32±1.17)d vs(14.85±1.43)d,P0.05]及达全胃肠道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13.25±2.72)d vs(15.36±2.38)d,P0.05],两组均未有明显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口腔运动干预可有效降低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并可促进其体质量增长,缩短体质量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初乳口腔免疫治疗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经口喂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10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实验组(初乳口腔免疫治疗)与对照组(常规处理)。比较两组一般情况、住院期间喂养及治疗情况、经口喂养情况(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率)以及干预后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得分情况及临床结局。结果:实验组开始喂养时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组恢复正常出生体重时间、达全肠道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及喂养不耐受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纠正胎龄得分、行为得分、口型得分、口腔反射得分、非营养性吸吮1 min及断喂养≥6 h次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 结论:极低出生体重儿采取初乳口腔免疫治疗进行口腔护理利于患儿尽快恢复正常体重,改善患儿喂养情况,使患儿住院时间降低,保证患儿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涂抹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本院NICU病房2016年10月—2018年10月接收的9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初乳口腔涂抹干预,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初乳口腔涂抹干预后,干预组早产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干预组的各项喂养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院内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1.11%、2.2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8.89%、15.56%(P0.05);干预组早产儿出生第5d的sIgA和LT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在常规护理时给予初乳口腔涂抹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早产儿的免疫功能,降低喂养不耐受及院内感染发生,改善喂养情况,缩短早产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试验组采用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的护理干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口腔运动护理干预方法,比较两组早产儿在干预开始时、干预1周和干预2周后的口腔运动功能评分情况,以及在干预过程中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及口腔感染情况。[结果]干预1周和2周后,试验组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的正常形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失调形态和障碍形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且试验组早产儿呕吐、腹胀、口腔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母乳口腔运动联合母亲声音刺激护理干预对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有积极的意义,可提高早产儿口腔运动功能,改善喂养不耐受及口腔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陈爽  张楠 《当代护士》2022,(6):47-50
目的探究母乳口腔运动结合声音刺激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效果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本院出生的10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口腔运动护理,观察组采用母乳口腔运动结合声音刺激护理;对比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指标、口腔运动功能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过渡时间和胃管留置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经口喂养3天后的喂养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1周和干预2周后的吮吸正常形态、失调形态、障碍形态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呕吐、腹胀、口腔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母乳口腔运动结合声音刺激应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可有效改善其喂养状况和口腔运动功能,同时降低喂养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口腔运动干预在小胎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9年4月入住本院NICU胎龄≤32W,体重≤1500g的小胎龄极低出生体重儿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分干预一组、干预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干预一组采用5分钟Lessen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干预两组采用常规喂养加非营养性吸吮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喂养方法。比较三组患儿的喂养成效、喂养效率、摄入奶量比以及喂养不耐受、败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情况。结果 (1)干预一组喂养成效为(56.04±18.15)%、喂养效率(8.51±2.20)ml/min,摄入奶量比(57.45±19.33)%,干预二组喂养成效(54.05±17.01)%、喂养效率(7.65±2.23)ml/min,摄入奶量比(56.69±17.12)%,对照组喂养成效(40.66±14.19)%、喂养效率(7.05±2.41)ml/min,摄入奶量比(44.27±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并发症情况:干预一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11例、败血症2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干预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15例、败血症6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11例、败血症4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例,三组患儿喂养不耐受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败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essen法口腔按摩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有效改善小胎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技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刺激干预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早产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口腔刺激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初乳口腔免疫疗法干预。比较两组早产儿留置胃管时间、过渡时间、经口喂养时间、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留置胃管时间、过渡时间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开始经口喂养时间、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早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早产儿喂养耐受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初乳口腔免疫疗法联合口腔刺激干预可有效促进完全经口喂养,提高早产儿喂养速率,不影响喂养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效果。[方法]将39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常规护理加以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2周,观察比较两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及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至出生体重的天数。[结果]观察组发生喂养不耐受4例(21.1%),对照组发生喂养不耐受11例(55.0%),观察组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极低出生体重儿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8.07d±1.67d)明显短于对照组(9.74d±1.8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部按摩结合口服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可有效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喂养不耐受,促进低体重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儿消化功能和喂养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喂养不耐受的早产低体重新生儿5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包括吸吮运动,微量配方奶,体位管理,腹部按摩,排便刺激和环境管理。比较两组新生儿消化功能和喂养结局。结果实验组低体重早产儿每日排便次数、排便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均P<0.05),残奶量、拍完胎便时间、腹胀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每日增加奶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而喂养耐受时间和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显著均少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喂养不耐受早产低体重新生儿的消化功能,缩短喂养耐受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口腔涂抹初乳对小于34周早产儿营养进程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在我科住院的小于34周早产儿1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n=86)和对照组(n=84)。试验组使用母亲初乳进行口腔涂抹,每3 h涂抹1次,每次总量02 ml,连续7 d。对照组使用生理盐水进行口腔涂抹,其余干预措施与试验组一致。收集并记录两组患儿住院期间营养指标,比较两组早产儿的禁食天数、开始肠内营养时间、达全胃肠道营养时间、静脉营养时间、喂养不耐受率、恢复出生体重时间、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率、住院天数的差异。结果试验组达到全肠胃道营养时间及静脉营养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恢复出生体重天数早于对照组(P005),患儿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纯母乳喂养天数、出院时纯母乳喂养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对照组7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乳口腔涂抹可改善小于34周早产儿的营养进程,缩短患儿静脉营养时间和达到全胃肠道营养的时间,缩短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NEC的发生,住院期间纯母乳喂养天数更长,出院时纯母乳率更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家庭产科监护模式下的路径化护理对低出生体重儿生长发育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低出生体重儿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家庭产科监护模式下的路径化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出院时生长发育指标及喂养不耐受表现。结果观察组生长发育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 05),新生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家庭产科监护模式下的路径化护理在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可促进其生长发育,改善喂养不耐受状况。  相似文献   

12.
何家仪   《妇幼护理》2022,2(15):3504-3506
目的 探讨对早产低体重儿实施营养护理干预后对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期间我院出 生的 80 例早产低体重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 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营养护理干预。分析比较两组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指标、喂养不耐受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 果 出生时,观察组血浆白蛋白、总蛋白指标与对照组差异不明显(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血浆白蛋白、血浆总蛋白水 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对早产低体重儿加强营养护理干预,可改善早产低体重儿的营养状况,提升营养水平,减少喂养不耐受情况的发生,提 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家长参与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育婴认知水平及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8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分为试验组42名和对照组38名,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家长参与式护理。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母亲育婴认知水平、母乳喂养效果、家长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母亲日常照护、疾病防护、康复护理、社会服务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极低出生体重儿纯母乳喂养率、平均睡眠时间、周体重递增值均大于对照组,再住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极低出生体重儿家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家长参与式护理有助于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母亲育婴认知水平,增强母乳喂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重儿营养及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选择适宜胎龄的早产低体重儿28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重组护理流程干预,对照组采取早产儿常规护理。评价两组喂养相关指标及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儿恢复出生体重时间8.3 d±3.7 d,对照组11.8d±3.9 d;肠道营养达418.4 kJ/(kg.d)的时间,实验组12.1 d±5.2 d,对照组15.9 d±5.7 d;鼻胃管留置时间,实验组12.6 d±6.5 d,对照组16.4 d±8.7 d;胃残留的发生情况:实验组18例,对照组43例;两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采用重组护理流程干预早产低体重儿能加快其生长发育水平,提高经肠道喂养的耐受性,有效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增长的影响.方法 将78例早产极低出血体重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及对照组38例.2组均接受常规综合治疗,温箱保暖;对照组按早产儿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为早产儿营造一个接近子宫内温暖、安静、黑暗的环境,提供鸟巢式体位支持,每天进行2次抚触,观察2组恢复到出生体重日龄、每天体重增长、增加奶量以及喂养不耐受发生率的情况、每天平均睡眠时间.结果 观察组恢复到出生体重日龄显著短于对照组,每天体重增长和增加奶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每天平均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01),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产儿出生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维持其正常生理状况稳定,延长睡眠时间,有利于胃肠消化吸收、减少喂养不耐受性,促进生活发育,体重增长,预后达到最优化.  相似文献   

16.
祁冠聪 《临床医学》2007,27(1):54-54
目的 探讨非营养性吸吮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 67例喂养不耐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1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及小剂量红霉素5 mg/(kg·d),浓度不超过0.1%,缓慢静脉滴注,对照组予以禁食、洗胃或胃肠减压处理.结果 治疗组症状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营养性吸吮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入住中山市博爱医院新生儿科的60例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早产儿治疗和护理及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及运动等干预措施,同时按照《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建议》实施经口喂养;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干预,并采用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对患儿经口喂养能力进行评估后经口喂养。观察比较两组患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奶量不增或减少、呕吐、腹胀、胃潴留等喂养不耐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产儿准备经口喂养评估量表可以指导医护人员正确评估并帮助早产儿尽早安全的经口喂养,降低早产儿经口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护理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将2019年10月—2021年10月医院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92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非营养性吸吮+口腔按摩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喂养效果、生长发育情况、喂养不耐受发生率和家长满意度。结果干预前,两组早产儿生长发育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头围、身长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胃管留置时间、全胃肠营养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2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中操作技术、沟通态度、喂养方式、喂养效果、护理安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联合口腔按摩护理能够提升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喂养效果,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有助于早产儿生长发育,促进家长满意度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应用初乳进行口腔按摩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4例胎龄29-34周的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二组均给予管饲喂养、早产儿常规护理等;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初乳进行口腔按摩。观察二组早产儿从管饲饮食开始至完全经口喂养时间、日均体重增长、住院天数、口腔感染、喂养不耐受情况(腹胀、呕吐、胃食管返流)。结果 ⑴干预组从管喂饮食开始至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日体重增长、住院天数、喂养不耐受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⑵干预组口腔感染发生率6.45%,对照组发生率6.06%,二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口腔感染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常规早产儿护理基础上,对早产儿应用初乳进行口腔按摩,能缩短管饲饮食至完全经口喂养的时间,从而改善早产儿经口喂养困难,同时满足爱婴医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流程重组对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2月—2016年4月收治的94例早产低体重的患儿按照家长自愿的原则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将护理流程重组,比较两组喂养不耐受率、不良症状发生率、体重增加、全肠道营养、摄奶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呕吐、腹胀、胃残留等不良症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喂养不耐受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全肠道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每日摄奶量多于对照组,血清胆红素峰浓度低于对照组,每日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流程重组能减少早产低体重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改善患儿的胃肠道功能,促进体重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