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 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骨质疏松与白介素-34(IL-34)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实施MHD治疗的120例患者临床资料,使用X线骨密度(DXA)测定患者单位面积骨密度值评估骨质疏松情况,统计骨质疏松发生率,并测定血清IL-34水平,分析MHD患者骨质疏松与IL-34水平的关系。结果 120例MHD患者中骨质疏松45例,发生率为37.50%(45/120);骨质疏松患者血清IL-34水平较未发生骨质疏松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MHD患者血清IL-34异常增加是引起骨质疏松的高危因素(OR1,P0.05)。结论 MHD患者血清IL-34水平会影响患者骨密度值,IL-34高表达会增加骨质疏松发生风险,故建议可通过动态监测MHD患者血清IL-34水平,指导早期评估骨质疏松程度,对指导治疗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刘彤 《医学临床研究》2022,(10):1581-1584
【目的】探讨骨代谢水平预测慢性肾功能衰竭(CRF)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38例CR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分为骨折组(n=25)和未骨折组(n=113)。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透析前的血磷、血钙、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总维生素D、降钙素、碱性磷酸酶(AL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相关因素预测CRF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价值,采取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明确CRF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MI)、透析龄,高血压、用药史、高脂血症比例,血磷、血钙、白蛋白、血红蛋白、血肌酐、总维生素D、降钙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女性、有糖尿病患者的占比显著高于未骨折组(P<0.05),骨折组ALP、iPTH、FGF23水平显著高于未骨折组(P<0.05)。经ROC曲线和Logistic回归性分析显示,女性、糖尿病、ALP≥198.630 U/L、iPTH≥206.015 pmol/L、FGF23≥6202.325 pg/mL是CRF血液透析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代谢水平对CRF血液透析患者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姚灿  王荣珍  刘天喜 《临床荟萃》2020,35(10):922-926
目的 探究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血清klotho蛋白和FGF23水平与营养状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本院治疗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54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改良定量主观整体评分法(MQsGA),将CAPD患者分为3组, A组:营养良好组;B组:轻-中度营养不良组;C组:重度营养不良组。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klotho蛋白、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结果 本中心CAPD合并营养不良的概率为59.2%,重度营养不良概率为16.7%。与营养良好组比较,轻-中度营养不良组、重度营养不良组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甲状旁腺激素(PTH)、体质量指数(BMI)、上臂肌围(MAMC)、klotho及FGF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组比较,重度营养不良组白蛋白、肌酐、血红蛋白、PTH、klotho及FGF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MQsGA评分与肌酐、血红蛋白、白蛋白及klotho呈负相关,与CRP、FGF23及PTH呈正相关。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klotho、FGF23与腹膜透析营养状态存在相关性。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合并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血清klotho、FGF23水平与患者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血清klotho、FGF23水平是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状态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FGF23对2型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狭窄(ICAS)患者不稳定斑块稳定性的作用。方法:选取糖尿病患者78例,分为无ICAS(WICAS)组47例和ICAS组31例,ICAS组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比较2组的血清FGF23、骨保护素(OPG)水平、颈动脉狭窄程度、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等。另外,对ICAS组血清FGF23水平与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及其与炎性细胞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与WICAS组相比,ICAS组的FGF23水平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FGF23水平与ICAS组不稳定斑块的稳定性显著相关(P0.001)。结论:2型糖尿病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清FGF23水平与患者颈动脉狭窄斑块不稳定性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浆致动脉硬化指数(atherogenic index of plasma, AIP)与炎性因子及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AIP检查结果将其分为AIP升高组(≥0.89)58例和AIP降低组(0.89)50例,并根据随访是否发生心血管疾病分为A组(发生心血管疾病)46例和B组(未发生心血管疾病)62例;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正常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所有入选者AIP、炎性因子及相关临床指标水平,分析AIP与炎性因子的相关性,分析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AIP升高组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白细胞介素-6(IL-6)显著高于AIP降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AIP与CRP、TNF-ɑ、IL-6水平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IP、CRP、TNF-α和IL-6水平过高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AIP与CRP、TNF-α和IL-6水平呈正相关,且AIP、CRP、TNF-α和IL-6水平过高为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IP可作为预测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该院2016年3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62例CKD中晚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透析及透析模式进行分组,非透析(ND)组19例、腹膜透析(PD)组22例和血液透析(HD)组21例,另选择4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各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FGF23、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全段甲状旁腺素(iPTH)、血钙(Ca)、血磷(P),并计算Ca×P值,同时记录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分数(CaS),分析CKD冠状动脉钙化发生情况与FGF23的关系。结果 62例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发生率为59.68%,PD组和HD组患者的冠状动脉CaS评分明显高于N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CKD患者血清FGF23水平明显升高,CKD患者的组内比较中,血清FGF23水平依ND组、PD组、HD组呈逐渐升高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FGF23与CaS评分呈正相关(r=0.402,P0.05)。结论CKD中晚期患者存在血清FGF23水平高表达的状况,高水平FGF23与CKD患者冠状动脉钙化的发生及不良预后有关,FGF23可能是反映CKD冠状动脉钙化有意义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予以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联合用药,观察两药联合应用与单一用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5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D 4组,每组14例。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缬沙坦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C组给予缬沙坦治疗,D组未用阿托伐他汀钙和缬沙坦及同类其他药物治疗,所有患者基础治疗相同。分别在用药前及治疗12周后检测患者血清CRP、IL-1、IL-6及TNF-α水平。结果各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A、B、C组血清CRP、IL-1、IL-6、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其中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仅CR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1、IL-6、TNF-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组血清CRP、IL-1、IL-6及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其中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IL-1、IL-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C组治疗后比较,炎症指标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阿托伐他汀钙与缬沙坦治疗均可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水平,且联合用药较单一用药改善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糖尿病(PPTDM)患者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7A(IL-17A)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含量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ELISA检测30例PPTDM 患者、30例肺结核(PTB)患者、30例糖尿病(DM)患者和26例健康志愿者(HV)外周血血清IL-17A和IL-23含量,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PPTDM组血清IL-17A均显著高于PTB组、DM组和HV组,而血清IL-23含量均显著低于PTB组、DM组和HV组(P<0.05)。 PTB组血清IL-17A含量均显著高于DM组和HV组,而血清IL-23含量均显著低于DM组和HV组(P<0.05)。 DM组和HV组血清IL-17A和IL-23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起病形式PPTDM患者中血清IL-17A和IL-23含量存在差异,DM-PTB组血清IL-17A含量显著高于PTB-DM组,而血清IL-23含量显著低于PTB-DM组(P<0.05)。 PPTDM患者组血清IL-17A含量和IL-23含量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IL-17A和IL-23在PPTDM疾病进展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变化特点。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老年患者40例为透析组,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量2组腰椎(L1-4)及左侧股骨骨密度,同时检测2组血钙、血磷及透析组甲状旁腺素等指标。结果:血液透析患者股骨颈骨密度及股骨大转子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腰椎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组血钙及血磷浓度以及及骨折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透析组中骨质疏松患者透析时间较非骨质疏松患者长(P<0.05),血钙、血磷高于非骨质疏松者(P<0.05),甲状旁腺素水平较非骨质疏松者低(P<0.05)。结论:老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下降以皮质骨明显,多不伴有低钙血症但甲状旁腺素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分析自我效能感水平对患者透析中血压变异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1日~2019年5月1日就诊并完成治疗与随访的1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血压变异性情况分为高变异组和低变异组,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分析自我效能感对血压变异性的影响。依据并发症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水平并分析自我效能感对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结果:1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均存在血压变异性,其中高变异50例,低变异80例;高变异组症状管理、疾病共性管理评分均低于低变异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各维度水平低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压变异性的影响因素(P<0.01)。在13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并发症26例(20.0%),未发生104例(80.0%);发生组症状管理、疾病共性管理评分均低于未发生组(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自我效能感各维度水平低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普遍存在自我效能感水平低下,可能会增加患者血压变异性及并发症发生风险,因此,临床管理者应尽早评估患者自我效能感状况,并针对性采取合理干预对减少患者血压变应性和并发症发生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蛋白与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在本院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共85例为研究组,同时选择进行体检的85名健康人为对照组。研究组又分为心血管功能差组(n=29)与心血管功能正常组(n=56)。所有研究对象检测采血检测空腹血糖(FPG)、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FGF-23、Hcy和klotho蛋白水平,并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血清ALB、Hb、HDL和Klotho蛋白含量的水平低于对照组,Cr、BUN、UA、FGF23和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的FPG、TC、TG和LDL的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心血管功能差组的FGF23、Hcy含量显著高于心血管功能正常组,Klotho蛋白显著低于心血管功能正常组。结论 Hcy、FGF 23和klotho蛋白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病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IGF结合蛋白3(IGFBP3)、白介素-17(IL-17)、网膜素-1(Omentin-1)与骨密度、骨代谢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10月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10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胸腰椎骨质疏松患者102例作为对照1组,健康体检者102例作为对照2组。分析各组血清指标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及BMD、骨代谢相关性。结果血清IGFBP3、Omentin-1: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IL-17: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IGFBP3、IL-17、Omentin-1与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发生显著相关(P<0.05);观察组血清IGFBP3、Omentin-1高表达患者BMD、BGP高于低表达患者,PⅠNP、β-CTX低于低表达患者,IL-17高表达患者BMD、BGP低于低表达患者,PⅠNP、β-CTX高于低表达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IGFBP3、Omentin-1与BMD、BGP呈正相关,与PⅠNP、β-CTX呈负相关,IL-17与BMD、BGP呈负相关,与PⅠNP、β-CTX呈正相关(P<0.05)。结论IGFBP3、IL-17、Omentin-1可作为反映胸腰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骨密度、骨代谢情况的重要因子,为临床评估病情、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多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水平与血液透析患者蛋白能量消耗(protein energy wasting,PEW)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28例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观察不同PEW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及血清HGF水平差异,分析血HGF水平与患者年龄、透析时间、血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oalbumin,PA)、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的相关性。结果 12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67例发生PEW,占52.34%。PEW组患者血清HGF、CRP和IL-6水平显著高于非PEW组,BMI、上臂肌围及血Alb、PA、Hb、TC水平明显低于非PEW组(P0.05)。血液透析患者血HGF水平与BMI、上臂肌围、血Alb、PA、Hb水平均呈显著负相关,与血CRP、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BMI、上臂肌围和血Alb、PA、CRP、IL-6、HGF水平是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时血清HGF水平显著升高,HGF水平与患者营养状况、微炎症状态密切相关,HGF可作为判断血液透析患者发生PEW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SHPT患者按电脑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以骨化三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西那卡塞。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的FGF23和BSA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BUN、Scr水平及KT/V组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西那卡塞联合骨化三醇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SHPT患者可有效维持钙磷平衡,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本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16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84例)和观察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血透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化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饮食依从性。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白蛋白、血红蛋白、血清钙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磷、血清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内瘘闭塞、消化道出血、贫血、肺部感染、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前,两组患者的RABQ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患者RABQ得分均高于干预前(均P<0.05),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实施以格林模式为指导的健康教育,能有效降低患者的血钾、血磷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饮食依从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骨密度、血管钙化和骨保护素(OPG)三者之间的关系及OPG在血管-骨对话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10年5月-2012年12月行血液透析患者100例,采用X线平片检测患者血管钙化情况并评分,骨密度仪测定股骨颈骨密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OPG水平,并检测患者一般生物化学指标,对各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患者中血管钙化的检出率为74%(74/100),并且随着血管钙化程度的加重,OPG水平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例患者中骨密度正常组40例,骨密度异常组60例,后者OPG水平明显高于前者,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血管钙化组的骨密度异常检出率(23.1%)明显低于血管钙化组的骨密度异常检出率(73.0%)。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管钙化评分、OPG水平、年龄是骨密度值的独立影响因素;透析时间、OPG水平、血白蛋白、骨密度值是血管钙化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钙化的同时常伴随骨质疏松,OPG在血管钙化和骨质疏松关系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与透析间低血压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78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的中青年忠者的临床资料。采用MMSE和MoCA评估所有忠者的认知功能,根据是否发生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及各项血液指标,观察损害认知功能的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透析时间、合并糖尿病比例、透析间低血压的发生率、血清UA和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间低血压、糖尿病以及血清UA水平是影响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轻度认知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oCA得分与透析间低血压的发生呈负相关(r=-0.542,P<0.001)。结论透析间低血压是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轻度认知功能损害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对微炎症的作用,为预防不良血液透析结局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观察组,比较治疗前后微炎症炎症的差异性,另选取同期健康志愿者66例作为对照组,了解患者治疗前后的微炎症状态,并对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前微炎症相关因子: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ALB)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hs-CRP、IL-1β、IL-2、IL-4明显降低、ALB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hs-CRP与IL-1β、IL-2、IL-4呈正相关,ALB与hs-CRP、IL-1β、IL-2、IL-4成负相关。结论肾衰竭患者经血液透析治疗后微炎症状态有所好转,通过微炎症状态监测可作为预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不良预后和并发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骨硬化蛋白(sclerostin蛋白)、胎球蛋白A(fetuin-A)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该院诊治的20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根据冠状动脉有无钙化分为观察组(102例)与对照组(98例),比较两组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水平,评估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诊断血管钙化的效能。其中,观察组根据冠状动脉钙化积分分为3组,每组34例,比较不同钙化组的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水平,以及分析血管不同钙化程度与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的相关性,以及评估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诊断血管重度钙化的效能。结果观察组患者FGF23、sclerostin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etuin-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0、0.967、0.722(P<0.05)。在不同钙化组中,FGF23、sclerostin蛋白水平均为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而fetuin-A水平为轻度钙化组>中度钙化组>重度钙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管钙化严重程度与FGF23、sclerostin蛋白呈正相关(P<0.05),与fetuin-A呈负相关(P<0.05)。血管重度钙化患者的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的AUC分别为0.917、0.926、0.749(P<0.05)。结论FGF23、sclerostin蛋白、fetuin-A水平与慢性肾脏病患者血管钙化的严重程度有关,可将以上指标作为临床诊断血管钙化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微炎症与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选择40例MHD患者为病例组,4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测定对照组空腹和病例组血液透析前静脉血血清hs-CRP、TNF-α、IL-6及检查病例组颈总动脉内壁厚度(IMT)、粥样斑块,记录病例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病例组37.5%患者hs-CRP升高,hs-CRP、TNF-α、IL-6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2)病例组hs-CRP升高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高于hs-CRP正常者(P<0.05)。(3)病例组颈部动脉有粥样斑块者IMT比无斑块者厚(P<0.05);颈部动脉有粥样斑块者血清hs-CRP、TNF-α明显高于无斑块者(P<0.05)。(4)病例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57.5%;MHD患者心血管事件阳性者IMT较阴性者厚(P<0.05);心血管事件阳性者hs-CRP、TNF-α、IL-6明显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MHD患者中37.5%有微炎症,微炎症与动脉硬化、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