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许斌  谌亮  宋启斌  查莉 《现代肿瘤医学》2021,(14):2543-2547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是一类特殊的抗原呈递细胞,在先天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启动和调节中起关键作用。了解DCs的功能以及肿瘤微环境对DCs的影响,有助于开发新的癌症治疗策略。通过调节DCs的功能改善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大量研究表明,靶向肿瘤微环境中的DCs是癌症治疗极具前景的方法。本文重点讨论DCs在肿瘤免疫中的主要功能及靶向DCs在癌症中的治疗潜力。  相似文献   

2.
细菌用于肿瘤治疗虽然是一个传统的研究领域,但在合成生物学理论与技术日趋完善的背景下,以细菌为载体设计新的抗肿瘤靶向与免疫治疗模式,已经形成一个独特的研究方向。特定细菌可以克服物理障碍特异性地靶向和积聚于肿瘤组织中,并可根据临床需要将外源基因导入细菌,实现基因修饰以产生活性蛋白或因子在肿瘤组织中发挥靶向和抗肿瘤免疫效应,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细菌疗法不仅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单一疗法,也可与化疗、放疗和免疫治疗联合使用以获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但是,由于肿瘤微环境的多变性与复杂性,需要进一步充分了解相关细菌和肿瘤微环境的免疫特征,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开发出基于细菌的抗肿瘤免疫精准治疗策略,使细菌疗法在临床肿瘤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随着基因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以及对宿主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认识更加深入,细菌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被广泛研究。细菌介导的肿瘤治疗机制主要包括肿瘤特异性靶向、诱发抗肿瘤免疫反应等,通过与化疗、放疗等传统疗法的结合,可以提高抗肿瘤疗效,同时降低对宿主的全身毒性。利用基因工程可获得对肿瘤组织更高靶向性的减毒菌株或细菌衍生物,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此外,细菌表面的可修饰性和表面化学偶联的多样性对实现理想载药及多模式抗肿瘤治疗成为可能,尤其是纳米载药体系与细菌结合组装的生物复合纳米递送系统,可克服传统纳米药物靶向性低、难以渗透到肿瘤深部组织的不足。尽管细菌用作抗肿瘤及释药体系的运输载体仍然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细菌在肿瘤区域特异性定植并诱导肿瘤免疫反应的特性以及作为理想药物载体的潜力,为肿瘤治疗提供了一个颇有前景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左铎  张飞 《现代肿瘤医学》2022,(19):3593-3598
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是目前抗肿瘤精准治疗的主要方式,但耐药性的出现导致一些肿瘤患者无法从临床治疗中获益。含Src同源2结构域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rc homology 2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2,SHP2)参与细胞内多种级联信号通路。基于底物特异性的SHP2在不同组织类型的背景下,发挥着促癌或者抑癌的重要作用。近几年随着多种新开发的SHP2变构抑制剂的出现,SHP2已成为一些肿瘤的潜在药物靶点。对一些临床前癌症模型的研究表明,SHP2变构抑制剂与其他靶向药和/或免疫检查点阻断剂联合使用是精准治疗耐药癌症的一种很有前景的策略。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SHP2在肿瘤和免疫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在临床前模型中的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研究以及SHP2抑制剂在临床试验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是最常见的一类异质性恶性肿瘤。超过60%的HNSCC患者在确诊时已处在肿瘤晚期或转移阶段,针对复发性或转移性HNSCC(R/MHNSCC)患者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及其疗效有限。肿瘤免疫治疗是治疗HNSCC的重要手段之一,尽管免疫治疗持久的反应率较高,但目前只有很低比例的HNSCC患者作出反应,临床上仍存在免疫治疗耐药等挑战。HNSCC肿瘤微环境(TME)的生物学特征、动态抑制性变化和异质性等特点,在HNSCC的发生与发展、免疫逃逸和治疗耐药中起重要的作用。在综述中,论述了抗肿瘤免疫细胞以及细胞外成分在HNSCC的TME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总结了HNSCC相关免疫治疗策略,并展望了免疫治疗与放射或化学治疗等传统肿瘤治疗方式组合提高HNSCC个体精准化免疫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恶性程度较高,明显的间质纤维化及肿瘤异质性是胰腺癌的重要特征,也是胰腺癌患者对目前传统化疗应答欠佳、预后极差的重要原因。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策略是提高胰腺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问题。鉴于胰腺癌“间质化”及“异质性”的特性,国内外学者致力于阐明肿瘤微环境在胰腺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寻找有效的微环境靶向治疗策略,以提高胰腺癌患者治疗反应率,实现对于胰腺癌患者精准治疗的目的。本文通过对胰腺癌的微环境研究现状及在精准治疗理念下的靶向胰腺癌微环境的最新进展进行概述,为进一步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肿瘤免疫治疗是继手术、化疗、放疗后的第四种疗法,在部分上皮性肿瘤和血液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较大突破,但不良反应常见甚至比较严重,在部分实体肿瘤中的应答率也不够理想。随着基因组学和代谢组学技术的成熟,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菌群在肿瘤发展与治疗中的作用。菌群可能通过调节宿主免疫系统和肿瘤微环境等方式影响肿瘤免疫,部分细菌通过激活免疫起到协助对抗肿瘤的作用,而有些细菌则介导免疫抑制帮助癌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杀伤。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与患者肠道菌群组成有关,对治疗敏感或易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肠道菌群组成有一定特征。这些特征可能作为生物标志物来预测免疫治疗的预后,也可能被开发为“免疫增效剂”(如Akk菌和双歧杆菌)来辅助免疫治疗。部分临床和临床前研究已证明包括菌群移植在内的微生物干预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免疫治疗的敏感性或减轻不良反应。随着基因编辑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免疫治疗的工程细菌的设计开发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基于肠道菌群和免疫治疗的关系,正确挖掘微生物信息、开发合理可行的微生物干预手段,有希望在很大程度上优化肿瘤免疫疗法,为肿瘤治疗带来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8.
[摘要]嵌合型抗原受体修饰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modified T,CAR-T)细胞疗法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CD19 阳性患者)中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被认为是近几年肿瘤治疗的重大进步,引起了研究者对开发CAR-T细胞治疗肿瘤的强烈兴趣。但是CAR-T细胞肿瘤治疗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部分患者由于需要等待较长的CAR-T细胞培养时间,从而失去治疗机会;CAR-T细胞治疗过程中一些特有的不良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生命,CAR-T细胞治疗对实体瘤的疗效不尽人意,即使是对血液恶性肿瘤来说部分患者也终究会复发导致治疗失败;因此探索提高CAR-T细胞疗效的方法、及时发现CAR-T细胞治疗的不良反应并给予适当处理、扩大CAR-T细胞治疗的可能获益人群是目前CAR-T细胞治疗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目前CAR-T细胞治疗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归纳,包括通用型CAR-T细胞的前景、双靶点CAR-T细胞和CAR-T细胞在血液肿瘤治疗中的地位及作用、提高CAR-T细胞治疗疗效的策略以及CAR-T细胞特有的不良反应等进行阐述,为CAR-T细胞肿瘤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抗体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线治疗策略。截至2013年,美国FDA已批准了针对EGFR的西妥昔单抗(cetuximab)、针对HER2的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针对CD20的利妥昔单抗(rituximab)、针对VEGF的贝伐单抗(bevacizumab)以及针对CTLA-4的伊匹单抗(ipilimumab)等抗体药物用于肿瘤的临床治疗。同时,随着新型抗体不断研发,例如针对PD-1分子的MDX-1106和BMS-936558均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使得抗体治疗成为目前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也是转化医学最成功的范例之一。本文以FDA批准的针对HER2、CD20、VEGF以及CTLA-4的抗体,并结合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抗体为例,介绍用于肿瘤治疗的治疗性抗体在临床转化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李圣豪  石新丽 《肿瘤防治研究》2021,48(11):1052-1058
免疫疗法的应用是目前肿瘤研究的热点,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不可手术切除原发性肝癌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不同患者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的差异较大,这引起了行业对PD-L1在肝脏肿瘤免疫逃逸中的调节机制的关注。PD-L1在肝癌中是由多个层次和多个信号通路调控的,包括表观遗传、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和翻译后修饰。有研究发现PD-L1的高表达可能是影响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的主要因素,因此明确原发性肝癌中PD-L1的调控机制,可为原发性肝癌免疫治疗以及免疫联合治疗策略提供更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