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纤维粘连蛋白和层粘连蛋白在宫颈癌的表达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免疫组化SABC法分析了11例正常宫颈组织、11例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Ⅱ-Ⅲ)级和29例宫颈浸润性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外基质和上皮细胞/癌细胞中纤维粘连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的表达变化。结果发现:CIN和宫颈癌细胞外基质中FN和LN均有明显减损。FN和CIN和宫颈癌细胞外基质中减损率分别为36.4%、75.9%;LN在CIN和宫颈癌细胞外基质中减损率分别为54.5%、96.8%。差异均有显著意义。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无FN和LN的表达。提示细胞外基质中FN和LN的减损对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 β1 、纤维粘连蛋白 (FN)、层粘连蛋白 (LN)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变化 ,探讨它们在宫颈癌形成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对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CIN)Ⅱ~Ⅲ级、宫颈浸润癌上皮细胞或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中TGFβ1 、FN、LN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TGFβ1 在正常宫颈上皮细胞、CIN上皮细胞、宫颈浸润癌细胞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 0 0 %、54 .5 %、2 7.6 % (P <0 .0 0 5) ,TGFβ1 在正常宫颈、CIN、宫颈浸润癌的细胞外基质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 36 .4%、63 .6 %、86 .2 %(P <0 .0 1 )。FN和LN在正常宫颈上皮细胞无表达。FN在CIN上皮细胞和宫颈浸润癌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1 8.2 %、34 .5 %。LN在CIN上皮细胞和宫颈浸润癌细胞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9.1 %、2 0 .7%。FN、LN在正常宫颈细胞外基质中表达呈强而连续线状染色 ,FN、LN在CIN和宫颈癌的细胞外基质中的表达有不同程度的减损。其中FN的减损率分别为 36 .4%、75 .9% (P <0 .0 5) ,LN的减损率分别为 54 .5 %、96 .6 % (P <0 .0 0 5)。结论 TGFβ1 在CIN上皮细胞和宫颈癌细胞中表达的明显减少 ,提示TGFβ1 的缺乏可能是宫颈癌恶性转化的早期标志 ,细胞外基质中TGFβ1 增多、FN和LN的减损以及CIN上皮细胞和宫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 (Laminin ,LN)和纤维连接蛋白 (Fibronectin ,FN)在乳腺不典型增生及乳腺癌中表达的变化。方法 用S P免疫组化染色法分别检测正常乳腺组织、Ⅰ、Ⅱ、Ⅲ级不典型增生的乳腺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LN和FN的表达情况。结果 正常乳腺组织中LN只在基底膜表达 ;FN表达于基底膜及少量间质细胞。Ⅰ级增生的乳腺组织中LN主要表达于基底膜及上皮细胞 ;FN表达近似正常组织。Ⅱ级不典型增生中LN于上皮细胞表达增多 ;FN主要表达于基底膜及上皮细胞。Ⅲ级不典型增生中LN的间质表达明显增多 (P <0 0 5 ) ,而上皮细胞表达明显减少 (P <0 0 5 ) ;FN则主要表达于上皮细胞及增生腺管周围的基质中。浸润性导管癌中LN主要表达于癌细胞 ,间质表达显著减少 (P <0 0 5 ) ;FN亦主要表达于癌细胞中。结论 乳腺不典型增生时LN表达部位的变化反映了乳腺上皮细胞的增生状态 ,不典型增生的乳腺组织中间质FN的表达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细胞周围调节蛋白(Cyclin)D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11例正常宫颈上皮,9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48例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中 Cyclin D1基因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癌组织,Cyclin D1 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9.09%、33.33%、41.67%;从正常宫颈到CIN到宫颈癌组织中Cyclin D1 表达呈现逐渐升高的趋势.宫颈癌组织Cyclin D1 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0.05),CIN和正常宫颈上皮比较,Cyclin D1 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Cyclin D1 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以及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yclin D1 基因蛋白高表达可能参与宫颈癌的癌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层粘连蛋白(LN)和纤连蛋白(FN)在大鼠不同发育时期视神经及坐骨神经的表达,探讨视神经与坐骨神经细胞外基质的差异。方法 50只SD大鼠按出生后天数分成5组,取视神经和坐骨神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测定大鼠视神经和坐骨神经LN和FN表达。结果 LN和FN在坐骨神经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视神经,出生后7d组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大鼠视神经和坐骨神经LN和FN表达差异有显著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FN)在口腔粘膜白斑(oral leukoplakia,OLK)中的表达。方法:体外培养正常和口腔白斑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酶联免疫反应(ELISA)法测定各细胞培养液中FN的浓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免疫细胞化学法观察FN在正常口腔粘膜、白斑粘膜和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粘膜组织及细胞中的分布; RT PCR技术观察正常口腔粘膜和口腔白斑粘膜上皮及成纤维细胞中FN的表达。结果:ELISA法测定结果显示,白斑成纤维细胞培养液中FN浓度比正常口腔粘膜成纤维细胞培养液明显降低(P<0.01),而二者上皮细胞培养液中FN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RT PCR检测显示,FN在白斑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下降;免疫组化结果与正常口腔粘膜相比,口腔白斑上皮和结缔组织中FN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但其减损程度低于口腔鳞癌组织。结论:口腔粘膜白斑组织中FN表达减少,在白斑癌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转化生长因子β1在CIN和宫颈癌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对正常宫颈、宫颈上皮肉瘤样病变(CIN)Ⅱ~Ⅲ、宫颈浸润癌上皮细胞或癌细胞和细胞外基质中TGFβ_1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TGFβ_1在正常宫颈上皮细胞、CIN上皮细胞、宫颈浸润癌细胞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4.4%、27.6%(P<0.05),TGFβ_1在正常宫颈、CIN、宫颈浸润癌的细胞外基质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6.4%、63.6%、86.2%(P<0.01)。结论 TGFβ_1在CIN上皮细胞和宫颈癌细胞中表达的明显减少,提高TGFβ_1的缺乏可能是宫颈癌恶性转化的早期标志,细胞外基质中(TGFβ_1)增多对宫颈癌的浸润和转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低温保存皮肤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和层粘连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华  贾晓明 《医学争鸣》2003,24(14):1268-1270
目的:观察细胞外基质中纤维连接蛋白(FN)、层粘连蛋白(LN)在不同温度保存皮肤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探讨其与皮肤冷冻保存的关系.方法:用FN,LN抗体对新鲜皮肤以及4℃,-20℃,-80℃或-196℃保存的皮肤作免疫组化染色,用图像分析仪测定并比较它们在表皮组织中的含量,并通过HE染色比较观察皮肤的组织结构变化。结果:与新鲜皮肤组相比,-196℃,H抗冻液中皮肤组织结构保存较好,FN,LN含量变化不明显,而4℃,-20℃,-80℃保存皮肤的组织结构均有明显破坏,FN,LN含量亦明显下降。结论:皮肤低温冷冻保存时细胞外基质中FN,LN发生丢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在着床方面的缺陷,尤其是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异常。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生育组41例,原因不明不孕组43例妇女细胞外基质FN、LN在分泌期子宫内膜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FN、LN在生育组分泌中期呈强表达,早期次之,晚期较弱。不孕组分泌各期表达均高于生育组,并且FN、LN在分泌期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在生育组与不孕组间不同,在同一组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及基底膜,血管内皮细胞及基底膜和间质细胞上表达不同。结论:FN、LN在分泌期子宫内膜上呈周期特征性变化并参与子宫内膜的功能变化及胚泡的着床环节。其过高表达影响胚泡对母体子宫内膜的识别,定位和粘着过程,导致胚泡着床失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Laminin,LN)和受体(Laminin Receptor,LN-R)的表达在葡萄胎预后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对41例葡萄胎组织(经随访13例发生恶变)和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中LN及LN-R进行检测.结果:LN在正常绒毛、葡萄胎未恶变组和恶变组中的强表达率分别为,90.0%(18/20)、71.4%(20/28)、38.5%(5/13);LN-R分别为70.0%(14/20)、71.4%(20/28)、84.6%(11/13).LN表达葡萄胎预后恶变组显著高于其他两组.结论:LN和LN-R在葡萄胎中的表达可能在葡萄胎恶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望作为判断葡萄胎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DAPK及PTEN与维吾尔族女性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方法:取维族妇女正常及炎症的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病变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Ⅱ/Ⅲ级病变组织30例、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30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DAPK及PTEN基因的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DAPK及PTEN基因分别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百分比在非癌组及鳞组中分别为93.3%、83.3%、60.0%、33.3:83.3%、73.3%、56.7%、23.3%,两者均显示其在宫颈癌组阳性百分表达率明显减少,与非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病变组织中DAPK及PTEN蛋白水平表达减少,其与新疆维族妇女宫颈病变呈负相关关系;两者可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预警信号及宫颈癌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液基细胞学技术(LCT)、阴道镜、PTEN和p27表达在宫颈癌(IC)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348例疑有宫颈病变者行LCT、阴道镜检查及定位活检;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中28例IC、4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5例正常宫颈组织行PTEN及p27检测.结果 105例LCT异常,占30.17%;68例阴道镜检查异常,占19.54%;73例CIN Ⅰ以上,占20.98%;PTEN和p27表达随IC发展显著下降(P<0.05).结论 结合LCT、阴道镜检查加定位活检和PTEN及p27蛋白表达结果可早期诊断IC.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EB病毒(EBV)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对130例CIN(CIN1 50例,CIN2 40例,CIN3 40例)、子宫颈癌10例、子宫颈湿疣样病变10例、子宫颈正常黏膜10例的HPV(高危型16/18、低危型6/11)和EBV进行检测.结果:HPV16/18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0%、37.5%和62.5%,子宫颈癌为8/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1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6/11在CIN1、CIN 2、CIN3的表达率分别是36.0%、52.5%和70.0%,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是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9/10,子宫颈正常黏膜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18和HPV6/11在CIN1、CIN2、CIN3中联合表达率分别为26.0%、22.5%和50.0%,子宫颈癌为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7/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4.0%、12.5%和22.5%,子宫颈癌为3/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是引起CIN的主要致病因子,临床上往往是多种亚型混合感染.EB病毒在CIN和子宫颈癌表达的意义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14.
cyclin G1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cyclin G1在不同程度宫颈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cyclin G1在正常/宫颈炎组织(20例次)、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3级(80例次)和浸润癌组织(20例次)中的表达.结果:cyclin G1在正常/炎症组中几乎没有表达,在CIN1、CIN2、CIN3(包括原位癌)和浸润癌各组中强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6.92%、57.69%、67.86%和75.00%,各组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均P<0.05).在各级病变中cyclin G1着色区域与病变区域基本相符合.结论:随着宫颈病变的加重,cyclin G1的表达强度逐渐增加.cyclin G1的过度表达提示细胞的增殖能力,与宫颈病变的发展正相关,可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5.
欧雪峰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5):592-593,597
目的:探讨在临床各种子宫颈病变当中HPV L1蛋白及p16的表达情况,以此分析HPV L1蛋白及p16在各种子宫颈病变的演变过程当中的临床检测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临床各种子宫颈病变57例(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1级22例,CIN2级13例,CIN3级12例以及浸润性鳞状细胞癌10例)当中的HPV L1蛋白...  相似文献   

16.
王秋  折虹 《宁夏医学杂志》2010,32(3):220-222
目的研究毛细血管扩张性共济失调症突变蛋白(ATM)在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和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0例宫颈癌、15例CIN和2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ATM蛋白的表达。结果ATM在宫颈癌、CIN及正常宫颈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22%、33.3%和60%,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水平低于正常宫颈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虽高于CIN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TM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下降,ATM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型人乳头瘤病毒E7(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在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30例浸润性宫颈癌(ICC组);9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其中CINⅠ(CINⅠ组)30例,CINⅡ(CINⅡ组)30例,CINⅢ(CINⅢ组)30例。采用免疫组化Elivision二步法检测各组组织标本中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另设10例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结果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中的HPV16-E7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63.3%、63.3%、76.7%和96.7%,ICC组和CINⅢ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ICC组与CINⅢ组比较,CINⅢ组与CINⅡ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CINⅠ组、CINⅡ组、CINⅢ组和ICC组的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40.0%、43.3%、70.0%和93.3%,ICC组显著高于CINⅢ组,CINⅢ显著高于CIN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CINⅡ组与CINⅠ组比较,CIN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的HPV16-E7蛋白与端粒酶的表达呈正相关(r=0.376,P〈0.01)。结论HPV16-E7蛋白和端粒酶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女性宫颈瘤变的现状及瘤变年轻化趋势。方法:对妇科门诊近两年来通过宫颈癌筛查或肉眼观察发现疑似宫颈瘤变需要做活检的患者进行基本资料初步登记,再通过查阅门诊手术同意书及电子病历逐一登记病理活检结果等相关资料。结果:142例调查对象总瘤变(癌变)61例占42.9%,其中:CINⅠ25例(17.6%),CINⅡ11例(7.8%)CINⅢ及原位癌10例(7.0%),宫颈原位癌累腺8例(5.6%),宫颈浸润癌7例(4.9%);宫颈瘤变各阶段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CIN(Ⅰ、Ⅱ)组33.5岁,原位癌组(CINⅢ)组34.8岁,浸润癌组42.3岁,各年龄段最小发病年龄分别为:CIN组22岁,原位癌组23岁,浸润癌组37岁。结论:流动人口密集地区女性宫颈上皮内瘤(癌)变发病早、发病率高,宫颈瘤(癌)变年轻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9.
组织蛋白酶B在宫颈鳞癌中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宫颈各级病变组织中组织蛋白酶B(Cathepsin B,CB)的表达及其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56例宫颈鳞癌组织、85例官颈上皮内瘤样变(CIN)和28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CB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宫颈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宫颈鳞癌组织、CIN和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C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49/56)、48.3%(38/85)和3.6%(2/28),宫颈癌组织中CB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与CIN及正常宫颈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CB蛋白在宫颈浸润深度<2/3的阳性表达率为62.79%(27/43),浸润突破2/3患者的阳性表达率为81.81%(12/1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CB蛋白在无淋巴结转移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0.52%(23/38)和88.89%(16/18),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织(P<0.05);CB蛋白阳性率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级别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CB表达增强与宫颈鳞癌的局部浸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20.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焱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6):135-136
目的探讨宫颈液基细胞学对CIN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0年12月346例患者行阴道镜宫颈活组织检查结果异常的临床资料。检查结果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分析。结果173例ASC—US中诊断为CIN86例,与宫颈活检符合率为49.7%(CINⅠ71例,CINⅡ11例,CINⅢ4例);诊断为浸润癌1例,与宫颈活检符合率为0.6%。25例ASC—H中诊断为CIN18例,与宫颈活检符合率为72.0%。105例LSL中诊断为CIN72例,与宫颈活检符合率为68.6%。43例HSL中诊断为CIN33例,与宫颈活检符合率为76.7%;诊断为浸润癌5例.与宫颈活检符合率为11.6%。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是宫颈癌前病变简单有效的诊断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