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放射治疗后鼻窦炎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咽癌放射治疗后鼻窦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46例放射治疗后鼻窦炎患者进行鼻内镜手术治疗。随访半年以上,观察疗效和并发症。结果 治愈19例,好转27例。术中无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并发症主要是鼻腔粘连,46例病人均有鼻腔粘连发生,经多次换药均痊愈:粘连部位:术腔粘连11例,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24例,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31例。结论 鼻内镜鼻窦手术治疗对放射治疗后鼻窦炎具有良好的疗效,是可行的。手术操作熟练准确,手术后按时换药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镜鼻窦手术(ESS)后鼻腔粘连的成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224例ESS手术后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21例术后鼻腔粘连的病例,对此组病例进行分析并与无粘连的203例进行比较。结果:粘连的21例中,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15例,鼻中隔与下鼻甲粘连6例。结论:手术中对应创面距离过小、术后换药不及时和粘连后处理方法不当是造成鼻腔粘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手术中控制性粘连技术对预防中鼻甲漂移的作用。方法:8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在鼻内镜手术过程中判断其中鼻甲有向外漂移倾向,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68侧)和治疗组43例(74侧)。对照组患者延长中鼻道内填塞时间至术后1周,治疗组患者用下鼻甲切吸刀在中鼻甲前下部的内侧面和与中鼻甲切口相对的鼻中隔黏膜各作一2mm×3mm大小切口,再在中鼻道填塞48h。结果:对照组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发生粘连20侧(29.4%),治疗组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发生粘连11侧(14.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6例(24侧)患者嗅觉有不同程度提高,治疗组13例(16侧)患者嗅觉有不同程度提高,2组无一例出现嗅觉下降,2组嗅觉提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例患者出现鼻睫神经痛,经松解中鼻甲与鼻中隔间的粘连带后疼痛症状消失,对照组患者无类似症状。结论:对于因中鼻甲解剖变异或因手术而致支持结构不全或破坏的患者来说,控制性粘连技术能有效防止鼻内镜手术后中鼻甲向外漂移。  相似文献   

4.
少年儿童鼻内镜手术远期疗效及相关临床因素探讨   总被引:38,自引:0,他引:38  
目的 探讨接受内镜鼻窦手术少年儿童鼻窦炎患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接受内镜鼻窦手术的少年儿童鼻窦炎性疾病患者268例(432侧),年龄3~17岁,平均14.3岁,男186例,女82例。全身麻醉176例,局部麻醉12例。188例(305侧)术后随访超过1年,占病例总数70.1%。随访在鼻内镜下进行,以黏膜表面麻醉为主。术后综合治疗包括:清理术腔、鼻腔冲洗、抗生素、激素、黏液促排剂及免疫调节剂等。结果 慢性鼻窦炎89例(147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86例(142侧),鼻窦黏液囊肿13例(16侧)。治愈132例(70.2%),好转43例(22.9%),无效13例(6.9%)。术后头痛缓解率93.1%(175/188),其次为鼻堵为85.1%(160/188),脓涕60.1%(113/188)。11例手术前后无变化,2例症状较术前加重。术前56例失嗅者,术后34例(60.7%)改善或恢复。术后症状完全缓解123/188例(65.4%),部分缓解52/188例(27.7%),总有效率为93.1%。8例(4.3%)接受再手术。结论 少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手术远期疗效满意,应重视术中黏膜合理取舍和积极处理中鼻甲;随访质量为影响手术远期疗效重要因素。患者就医和手术前是否进行了规范药物治疗为手术适应证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目的:内窥镜鼻窦手术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病的一种新术式,手术除去不可逆病变组织,恢复和重建鼻腔鼻窦功能。方法:于1994年至1998年采用鼻内窥镜检查289例患者,需手术治疗186例,鼻窦炎鼻息肉病中老年组61例(101侧鼻腔),男32例(57侧),女29例(44侧)。结果:临床观察疗效佳者55例,疗效欠佳者6例,其中术后20至30天,中鼻甲鼻腔外侧壁粘连,囊泡形成4例,下鼻甲与鼻中隔“C”形偏曲部粘连2例。经换药处理治愈。61例随访6个月手术创腔上皮化鼻通气良好。结论:内窥镜鼻息肉摘除,前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各种鼻腔结构异常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选择及其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3月至2005年5月36例行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的原因,针对鼻腔不同的结构异常,采取相应的修正性鼻内镜手术。结果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原因:36例(56侧)中筛窦炎(包括筛窦骨质增生)24例(36侧),伴鼻息肉复发16例(32侧),中鼻甲外移致中鼻道狭窄13例(15侧),伴中鼻甲粘连11例(12侧),伴鼻中隔偏曲10例,额隐窝狭窄5例(7侧),蝶窦炎5例(6侧),上颌窦口闭锁3例(3侧),下鼻甲肥大3例(3侧)。36例中24例(68%)伴鼻腔结构异常,即中鼻甲、下鼻甲、鼻中隔及钩突相关病变。修正性鼻内镜手术后,随访6~43个月,痊愈22例,好转10例,无效4例。结论鼻内镜术后复发者多伴有鼻腔结构异常,鼻窦开放的同时矫正鼻腔各结构异常可提高手术疗效,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7.
少年儿童鼻内镜手术远期疗效及相关临床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接受内镜鼻窦手术少年儿童鼻窦炎患者的疗效及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 接受内镜鼻窦手术的少年儿童鼻窦炎性疾病患者 2 68例 (43 2侧 ) ,年龄 3~ 17岁 ,平均 14 3岁 ,男 186例 ,女 82例。全身麻醉 176例 ,局部麻醉 12例。 188例 (3 0 5侧 )术后随访超过 1年 ,占病例总数 70 1%。随访在鼻内镜下进行 ,以黏膜表面麻醉为主。术后综合治疗包括 :清理术腔、鼻腔冲洗、抗生素、激素、黏液促排剂及免疫调节剂等。结果 慢性鼻窦炎 89例 (14 7侧 )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86例 (14 2侧 ) ,鼻窦黏液囊肿 13例 (16侧 )。治愈 13 2例 (70 2 % ) ,好转 43例 (2 2 9% ) ,无效 13例(6 9% )。术后头痛缓解率 93 1% (175/ 188) ,其次为鼻堵为 85 1% (160 / 188) ,脓涕 60 1% (113 /188)。 11例手术前后无变化 ,2例症状较术前加重。术前 56例失嗅者 ,术后 3 4例 (60 7% )改善或恢复。术后症状完全缓解 12 3 / 188例 (65 4% ) ,部分缓解 52 / 188例 (2 7 7% ) ,总有效率为 93 1%。 8例 (4 3 % )接受再手术。结论 少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内镜鼻窦手术远期疗效满意 ,应重视术中黏膜合理取舍和积极处理中鼻甲 ;随访质量为影响手术远期疗效重要因素。患者就医和手术前是否进行了规范药物治疗为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粘连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分析 3 3 8例 (5 13侧 )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发生术腔粘连的 3 2例 (47侧 )的临床资料。对粘连类型、病变性质、病变程度、中鼻甲气化、中鼻甲病变、中鼻甲处理与否、手术熟练程度和随访处理情况诸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本组病例粘连的发生率为 9 16% ;②各粘连类型按发生率高低依次是筛窦腔粘连闭塞、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下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未见中鼻甲与下鼻甲粘连 ;③感染性病变、病变严重、中鼻甲气化、中鼻甲病变、手术技巧不够熟练和随访处理经验不成熟以及不按时随访的粘连发生率较高。结论 术前充分认识上述相关因素 ,提高手术技巧 ,正确处理中鼻甲 ,术后按时随访和及时解除粘连是减少粘连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鼻内镜鼻窦手术中鼻腔鼻窦解剖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关系。 方法 选取慢性鼻窦炎患者206例,根据是否患有慢性鼻窦炎分为观察组85例与对照组121例。记录两组患者是否存在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等鼻腔鼻窦解剖变异现象。 结果 观察组鼻中隔偏曲、下鼻甲及鼻丘气房肥大、泡状中鼻甲发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中鼻甲反向偏曲及钩突气化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鼻中隔偏曲均以高位偏曲为主,但观察组鼻中隔高位偏曲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鼻中隔偏曲、泡状中鼻甲、鼻丘气房及下鼻甲肥大均为慢性鼻窦炎发展中的重要结构变异,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鼻腔粘连多继发于鼻腔、鼻窦手术及鼻外伤后,临床表现多为持续性鼻阻塞、头痛、流脓涕等鼻炎及鼻窦炎症状,传统的手术分离容易再次粘连。鼻内镜及等离子低温消融技术的出现为鼻腔粘连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我科2001年2月~2004年8月采用鼻内镜下等离子低温消融.冶疗鼻腔粘连12例(17侧),并全部完成了4周以上复诊,随访6个月以上,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鼻中隔偏曲患者双侧下鼻甲的影像学和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鼻中隔偏曲患者双侧下鼻甲的形态结构及其黏膜的病理改变。方法:为住院行手术治疗鼻中隔偏曲患者30例行术前鼻窦冠状位CT扫描,在CT片上直接测量下鼻甲的宽度和高度,将测量数值根据CT片上的标尺换算成实际值。手术全麻后、鼻腔表麻前,在鼻内镜下,于鼻中隔明显偏曲处对称切取下鼻甲组织,在光镜、透射电镜下观察下鼻甲的黏膜上皮层及固有层组织结构的改变。结果:从3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鼻窦CT中观察到,偏曲对侧下鼻甲的高度和宽度均大于同侧,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光镜结果:偏曲对侧下鼻甲较同侧黏膜上皮、基底膜增厚,血管增生,纤维组织增生,腺体密度同侧较对侧减小。电镜结果:偏曲对侧较同侧的下鼻甲黏膜固有层的结缔组织胶原纤维增生明显;黏膜固有层毛细血管及腺体周围毛细血管的内膜具有窗格样空隙,小静脉内皮基底膜变透明,间隙增大,肿胀样,结构疏松。结论:在鼻中隔偏曲患者中,偏曲两侧的下鼻甲在宽度和高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偏曲对侧下鼻甲的肥大,既有骨质增生的成分,也有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增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7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75例(125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治愈48例(64.0%),好转20例(26.7%),无效7例(9.3%),总有效率90.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黏连。结论: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正确处理中、下鼻甲及鼻中隔,术后定期随访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粘连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41,自引:0,他引:41  
目的 探讨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粘连发生的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和处理。方法 分析338例(513侧)内窥镜鼻窦手术中发生术腔粘连的32例(47侧)的临床资料。对粘连类型、病变性质、病变程度、中鼻甲气化、中鼻甲病变、中鼻甲处理与否、手术熟练程度和随访处理情况诸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①本组病侧粘连的发生率为9.16%;②各粘连类型按发生率高低依次是筛窦腔粘连闭塞、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下鼻甲  相似文献   

14.
鼻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对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鼻腔粘连对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Storz硬性鼻内窥镜 ,根据不同的病变部位 ,参照Messerklinger鼻内窥镜手术方法 ,行鼻内窥镜手术 84 5例 (15 5 8侧 ) ,术后定期随访 1年以上。结果 :治愈 12 80侧 ,总治愈率为 82 .2 %。其中Ⅰ型病例治愈率达 91%以上 ;Ⅱ型 1期和 2期分别为 98.9%和82 .8% ,3期为 75 .0 % ;Ⅲ型治愈率为 6 1.2 %。在 2 78侧无效病例中鼻腔粘连 15 1侧 ,占 5 4 .3%。结论 :鼻窦内窥镜术后鼻腔粘连以中鼻甲与其周围结构为主 ,导致鼻窦引流不畅 ,以致影响疗效 ,因此 ,减少术后局部粘连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术中对中鼻甲的适当处理有助于减少术后粘连 ,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内窥镜鼻窦手术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提高鼻内窥镜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 :对 4 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经鼻内窥镜手术。结果 :4 0例中随访半年以上者 34例 ,治愈 2 5例 (73.5 % ) ,好转 7例 (2 0 .6 % ) ,无效 2例 (5 .9% ) ,总有效率94 .1%。无严重术后并发症 ,术后出血 1例 ,中鼻甲与鼻中隔粘连 2例 (2侧 )。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操作熟练准确 ,彻底清除病变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鼻中隔和多鼻窦联合手术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观察鼻中隔、多鼻窦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安全可行性。方法:56例鼻腔鼻窦疾病的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一次性接受鼻中隔矫正术、上颌窦根治术、鼻息肉切除术、筛窦(额窦、蝶窦)开放术及中、下鼻甲手术,并观察术后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随访6个月~2年,治愈30例(53.57%),好转23例(41.07%),无效3例(5.36%),总有效率94.64%,出现并发症20例(35.71%),所有并发症经治疗均获痊愈,无鼻中隔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在局部麻醉下能一次性完成鼻中隔、多鼻窦(鼻-鼻窦)联合手术,且不会增加和加重鼻-鼻窦手术的并发症;因该术式疗效好,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能明显减少鼻息肉及鼻窦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综合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的手术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35例难治性鼻-鼻窦炎经CT检查、鼻内窥镜检查、局部用药等规范术前准备,行改良鼻丘径路额窦开放为主修正手术加中鼻甲全部或部分切除,术后凭鼻内镜保健手册进行定期复查,规范随访。26例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其中16例行内镜下传统矫正切除,10例行局限性矫正切除;15例合并变应性鼻炎者对下鼻甲前端、中鼻甲对应鼻中隔等部位黏膜电凝。结果35例患者门诊内镜随诊3-6月以上,治愈11例(31.4%),黏膜完全上皮化;好转18例(51.4%),黏膜可以上皮化,但变应性鼻炎发作时,术腔黏膜水肿,经局部处理及药物治疗后可恢复上皮化;无效6例(17.2%)。总有效率82.8%,6例无效均为合并变应性鼻炎及哮喘患者。结论修正性鼻内镜手术联合中鼻甲切除术综合治疗难治性鼻-鼻窦炎,疗效较为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影响内镜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对128例(180侧)鼻窦炎、鼻息肉伴鼻腔结构变异或病理生理改变的患者行鼻内镜手术,其中64例(100侧)单纯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对照组),另64例(80侧)行鼻内镜手术的同时对其中变异的中、下鼻甲及鼻中隔偏曲进行处理(处理组)。术后对这2组的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随访6个月~3年,处理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鼻内镜手术中同时处理鼻腔相关疾病,对于改善鼻腔通气引流、减少粘连具有重要意义,是提高内镜手术疗效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