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热蚊香片有效成分挥发率测定方法研究蔡松武林立丰黄湘东张紫虹目前国内对电热蚊香片的卫生质量管理主要是对其驱蚊生物效果、禁用物质残留量及部分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而电热蚊香片驱蚊效果如何,直接与有效成分释放至空间的挥发率密切相关,目前国内还未见有关测定电...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提高富右丙烯菊酯在电热蚊香片中的应用价值,笔者根据杀虫剂复配原理将其与EBT、增效剂等进行了复配;方法:用密闭圆筒法对10种预配方进行筛选,采用GB13917.5—1992“农药登记卫生用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方法”密闭圆筒法测定了两种复配配方对淡色库蚊的毒杀效果;结果:25mg/片和10mg/片富右丙烯菊酯电热蚊香片通电预热2h、4h、6h、8h的KT50(min)分别是2.31、2.24、2.40、2.72和2.69、2.42、2.45、3.05;24h死亡率分别为89.66%-100%和88.33%-96.77%;结论:按GB/T17322.5-1998国家标准测试,结果均达到A级,完全达到复配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455 mg/片右旋烯丙菊酯电热蚊香片林地防蚊效果。方法在公园的树林中选择4块试验场地,其中3块为试验区,1块为对照区。试验人员8名,分为4组,每个试验区和对照区分别2名。观察4组志愿者在电热蚊香片使用前后不同时间蚊虫的叮咬情况,计算平均保护率。结果该产品用于林地防治蚊虫,1~4 h的平均保护率分别为91.67%、98.11%、90.91%、95.96%。结论电热蚊香片在林地具有很好的防蚊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试不同配方电热蚊香片对淡色库蚊的防制效果。方法室内药效试验和模拟现场实验。结果测试的所有配方电热蚊香片对库蚊都有较好的防制效果。结论目前市场上的电热蚊香片能够有效防制室内的蚊虫。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必扑电热蚊香片分别置于必扑、飞燕、长江牌电热器中,对致乏库蚊杀灭效果及电热器有效温度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同一种电热蚊香片在不同电热器中对蚊虫杀灭效果均有差异,必扑电热器中的药片对蚊半数击倒值为4.57~5.58min;飞燕、长江电热器中的药片对蚊击倒值6.23~6.33、6.41~6.69min,24h死亡情况基本相同;电热器恒定温度与药片杀灭效果有密切关系,电热器中心温度越高,药片效果越好。因此,药片质量鉴定,必须首先测试电热器的有效温度,以便确定药片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电热片蚊香的药效、降低成本,笔者根据卫生杀虫剂复配原理对可用于电热蚊香片的拟除虫菊酯药物进行了复配,通过对20种配方进行了筛选,其中重点测定了2种复配电热蚊香片对致乏库蚊的灭效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药物92%Es—生物炔丙菊酯、92%富右旋反式烯丙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电热蚊香片中有效成分含量及允许波动范围的测定结果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参考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对电热蚊香片中Es-生物烯丙菊酯的检测结果进行不确定度分析。结果样品电热蚊香片中Es-生物烯丙菊酯的含量为19.1~19.8 mg/片时,测量结果扩展不确定度:U=0.4 mg/片,包含因子k=2。结论电热蚊香片中有效成分含量及允许波动范围的测定分析过程的每一步都存在着误差,而且各种误差随着过程的进行而积累着,构成了影响整个测量的总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8.
电热蚊香是通过电加热器加温,使浸有丙烯菊酯成分纸片中的有效杀虫成分定量持续地挥散而发挥效能。其杀虫活性的蒸发速率与纸片厚度和电加热器温度有关。据文献报道,电热蚊香片使用8h后,尚有20~30%的有效成分残留在纸片中。为充分利用纸片,减少杀虫药剂的残留和浪费,我们观察了纸片的反复利用、滴加时间等滴加型电热蚊香片的灭蚊效果。  相似文献   

9.
10.
室内使用盘式蚊香防治蚊虫已经有很久的历史了 ,但近年来全国城乡居民已经开始普及使用电热片蚊香 ,又称之为第二代蚊香。它的技术难点主要是电热片蚊香滴加液的配制 ,因为它使用很少的溶剂 ,却同时要控制挥发速率的稳定性和较低的残留量及控制恰当的褪色能力。所以长期以来电热片蚊香滴加液都以进口产品占据垄断地位 ,国内有一些厂家曾经尝试却大多没有研制成功 ,主要原因是质量上一直无法与进口产品抗衡。随着用户对电热片蚊香的熟悉 ,越来越多的用户对电热片蚊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提高药效 ,延长使用时间 ,颜色指示剂的退色时间与药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不同杀蚊幼剂对蚊幼的杀灭效果,为今后防治蚊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水体,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于试验前后一定间隔分别测定幼虫密度,并计算出密度指数、相关密度指数(PRI)和杀灭率。试验时分别将试验药剂施放于水体中(施药剂量:毒死蜱0.5、1ga.i/m^3;双硫磷1ga.i/m^3;马拉硫磷2ga.i/m^3)。结果2种剂量毒死蜱投药后1d对蚊幼虫杀灭率均为100%,前者持效66d,后者为69d;施药剂量为1ga.i/m^3双硫磷施药后1d仅发现1只蚊蛹,杀灭率达99.76%,2d达100%,投药后65d时仍达80.56%;2ga.i/m^3马拉硫磷施药后7d杀灭率为100%,12d时为85.59%,14d降至55.18%。结论结果表明,对幼虫杀灭效果及持效期优劣依次为:毒死蜱〉双硫磷〉马拉硫磷。建议今后水体灭蚊幼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推荐使用前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使用不同剂量甲基嘧啶磷现场灭蚊幼效果,为今后灭蚊幼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实验场地同时设对照区并测量其水体体积,分别按0.012、0.02、0.1、0.2 g a.i/m3剂量施药,定期用勺捞法分别观察其密度。结果施药剂量在0.012 g a.i/m3时,施药后1~14 d杀灭率为63.03%~92.13%;在0.02g a.i/m3时,施药后1~26 d杀灭率为94.93%~99.45%;0.1 g a.i/m3时,施药后1~30 d杀灭率为75.52%~100%;在0.2 g a.i/m3时,施药后1~16 d杀灭率为74.15%~100%。结论实验证明,甲基嘧啶磷是控制蚊虫孳生的一种良好的有机磷杀虫剂。但在现场使用时,应根据水体污染状态选择合适的剂量,以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3种杀幼剂对蚊幼的现场控制效果,为世博会期间蚊虫孳生地控制提供药物和技术储备。方法选择雨水井、水池、沟渠等为现场测试场所,根据面积或体积布施不同剂量的药物,观察施药后蚊幼密度下降情况并计算其持效期。结果 1.0~1.5 mg/L甲基嘧啶磷对雨水井中白纹伊蚊的控制效果达14 d以上,2.0~2.5 mg/L可维持21 d以上。1.0 mg/L甲基嘧啶磷对沟渠中三带喙库蚊的控制效果达10 d,1.5~2.5 mg/L可维持12 d。1.0~1.4 mg/L毒死蜱能有效控制雨水井中的白纹伊蚊和沟渠中的淡色库蚊,持效期长达35 d或更长,0.6~0.8 mg/L达14~21 d。0.4~0.8 mg/L 1%双硫磷能有效控制雨水井中的白纹伊蚊和沟渠中的淡色库蚊,但持效期较短,仅为10~14 d;1.2 mg/L为21 d。现场实验中,0.8 mg/L双硫磷对三带喙库蚊有14 d的控制效果,1.0~1.5 mg/L的控制持效期则为21 d。结论 3种药物均对白纹伊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有较好的控制效果,持效期为毒死蜱双硫磷甲基嘧啶磷。相同药物对不同环境下不同蚊虫的控制效果有一定差异,因此须根据水体流动、水质状况等合理使用杀幼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甲基嘧啶磷、毒死蜱在灭蚊幼中的效果及持效期,为今后防治蚊幼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试验现场后测量水体体积,分别施药,并在施药前后用勺捕法进行密度测定,评价效果。结果分别施于污水沟、苇塘剂量为0.2、0.4 g/m3的甲基嘧啶磷对蚊幼杀灭率达75%,可分别维持13、28 d;施于苇塘剂量分别为0.5、1 g/m3的毒死蜱对蚊幼杀灭率达100%,可分别维持66、69 d;使用后者剂量施于污水坑,在投药后1~68 d、70 d其杀灭率分别为95.34%~100%、79.91%。结论实验初步验证毒死蜱对蚊幼杀灭效果及持效期优于甲基嘧啶磷。两者均为优良的杀幼剂。在实际现场灭蚊幼中可根据环境、特点、水体污染状况等选择适宜的杀虫药剂和使用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强恩广域灭蚊系统工程现场灭蚊效果。方法在现场采用人工小时法、人诱法、诱卵法观察捕蚊效果和测定密度下降率。结果开机后第4天至第28天,试验点人工小时法密度下降率为35.73%~71.45%,人诱法下降率为57.13%~71.38%;试验点与对照点相比,开机后第4天至28天,人工小时法密度下降率在40%~86.67%,RPI值在50上下波动,人诱法蚊虫密度下降率在52.15%~79%,RPI值为22~36。开机后一周,实验点诱卵法为阴性,对照点为阳性。结论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灭蚊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Mosquito Magnet捕蚊器捕蚊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MosquitoMagnet是AmericanBiophysicsCorp.公司开发的用于诱捕蚊虫的器械, 2002年才由安徽大学引入国内使用。有文献报道该器械能捕获大量的蚊虫。为了了解该器械在国内生活小区的捕蚊效果,笔者于2002年 6~10月进行了连续观察。1 材料与方法1. 1 诱捕器械 MosquitoMagne  相似文献   

17.
Methods employed by Australian quarantine officers to control Aedes mosquitoes in containers were tested against all stages of Aedes aegypti. Saltwater emersion killed all larvae but not pupae or eggs that were briefly exposed. Swimming pool chlorine, methyl bromide fumigation, and permethrin (2% active ingredient) spray provided 100% mortality of eggs, larvae, and pupae. Aerosol sprays incorporating synthetic pyrethrins are practical and also provide effective control of adults.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生物测试,观察天然除虫菊素盘式蚊香对淡色库蚊的药效.方法实验室室内药效试验,按GB13917.4-92和GB/T17322.4-1998标准密闭圆筒法进行;模拟现场药效试验按照GB13917.8-92和GB/T17322.11-1998规定进行.结果实验室KT50为3.93 min,24 h死亡率平均为82.5%.模拟现场2 h击倒率均为100%,24h死亡率平均为80.4%.结论天然除虫菊素盘式蚊香具有使用安全、效果好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光诱诱蚊灯法和CO2诱蚊灯法实验室及现场诱蚊效果,为蚊虫的合理监测提供依据.方法 光诱诱蚊灯法及CO2诱蚊灯法.结果 2种监测方法均有一定的诱蚊效果,光诱诱蚊灯法及CO2诱蚊灯法在实验室的捕虫率分别为45.33%和71.67%,现场监测捕获蚊虫密度为10.56和20.43只/(台,h),捕获蚊种均为淡色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雌雄性比分别是0.88∶1和4.57∶1.结论 2种监测方法均可用于蚊虫密度监测,监测时可根据监测目的及生境的不同,合理选择一种或多种监测方法,从而获得全面真实的监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