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设干扰素和病毒唑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50例为治疗组,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46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具有较高的ALT复常率(72.0%)和HCV-RNA阴转率(56.0%),随访半年后,治疗组ALT持续复常率(56.0%)及HCV-RNA持续阴转率(46.5)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药联用副反应无明显增加。结论干扰素和病毒唑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提高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分析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2年5月—2013年6月收治的16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病历资料,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各80例,对照组中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单用干扰素治疗,治疗组中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善程度、生化应答率、病毒应答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病毒应答率为45%,生化应答率为72%。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率为78%,病毒应答率为45%,生化应答率为72%,两组间治疗之后的临床症状改善率、病毒应答率以及生化应答率进行比较,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的持续应答率为17%,治疗组持续应答率为46%,两组间的持续应答率进行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尤为显著,不仅仅将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疗效增强,同时又有着良好的耐受性,有着一定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干复津单用或与病毒唑联用对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的观察,探讨慢性丙肝治疗方案.方法 30例慢性丙肝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15例,单用干复津9微克肌肉注射,每周3次,连续用药24周.治疗组15例,用干复津的同时联用病毒唑900mg∥d,连续使用24周,干复津用法同对照组.本研究以治疗结束时和随访时丙氨酸转氨酶(ALT)复常和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转阴考核药物近期和远期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结束(24W)时实验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100%和86.7%,HCV-RNA转阴率为100%和80%.远期疗效:随访(48W)时治疗组和对照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3.3%和77.8%,HCV-RNA转阴率为40%和89.9%.结论干复津单用或与病毒唑联用对慢性丙型肝炎疗效和安全性相似.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α1b(赛若金)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6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联合治疗组36例.给予赛若金十扰素60μg,隔日肌肉注射,加上病毒唑450mg,3次/d口服,疗程6个月。对照组30例,单用赛若金干扰素60μg,隔H肌肉注射,疗程6个月。两组停药后随访6个月,分别观察两组慢性丙肝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状况、生化应答半、病毒应答率和临床副作用。结果疗程结束时联合治疗组临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为88.88%,生化应答牢为88.88%,病毒应答率为69.44%;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83.33%、83.33%、66.66%;经检验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持续应答率为50.00%,而对照组为16.67%,两组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副作用有发热、乏力、胃肠道症状、白细胞下降、肌肉酸痛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赛若金卜扰素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促进HCV—RNA的阴转,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预测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CHC)疗效的临床上适用、简便、易行的指标。方法:对采用干扰素(IFNα-1b)治疗32例CHC临床资料进行观察,包括治疗前后肝功能(ALT、SB、GGT)、抗-HCVOD水平、HCV基因型、HCVRNA、SIL-2R、β2-MG等,治疗结束时有效者为肝功能复常同时HCVRNA阴转,其余反应模式均为无效者。结果:HCV基因型为Ⅲ型患者疗效(5/10)明显高于Ⅱ型(2/19)(P<0.05),有效者治疗前血清抗—HCVOD明显低于无效者(P<0.05),治疗后有效者β2-MG升高水平(3.45±1.08)mg/L明显高于无效者(1.33±0.95)mg/L(P<0.05),而两者治疗前ALT、SB、GGT、IgM、β2-MG患者的年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感染HCV基因型,治疗前抗—HCVOD水平及治疗后β2-MG变化对预测IFN治疗CHC疗效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IFN)α-2a联合病毒唑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慢性丙型肝炎患者93例,筛查自身免疫抗体;然后分为试验组(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和对照组(自身免疫抗体阴性),均给予聚乙二醇IFNα-2a联合病毒唑治疗。观察治疗前丙型肝炎病毒(HCV)RNA载量和肝功能、治疗过程中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变化以及病毒学应答情况。结果9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共检出自身免疫抗体阳性28例,其中抗线粒体抗体阳性17例,抗平滑肌抗体阳性8例,1型抗肝肾微粒体抗体阳性3例。两组治疗前HCVRNA载量,以及治疗后快速和持续病毒学应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中试验组患者血ALT和AS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但仅治疗第36,48周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聚乙二醇IFNα-2a联合病毒唑可有效治疗自身免疫抗体阳性和阴性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但自身免疫抗体阳性的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不如自身免疫抗体阴性患者效果好。 相似文献
8.
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成军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2001,28(2):60-63
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是当今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一个难点。由于α-干扰素(INF-α)在体内半衰期太短,而且不能集中分布在肝脏,因此其疗效不很满意。以聚乙二包裹INF-α制备在长效IFN,可明显提高IFN-α在CHC治疗中的效果,尤其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长效IFN对难治性CHC也能显著提高持续应答率,且不增加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ct)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104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应用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疗程均为48周。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CVR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应。结论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IFNα联合利巴韦林,是一种理想的慢性丙肝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病毒和宿主因素及治疗过程中不同病毒学应答模式对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IFN)治疗结局的影响,为临床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疗效预测及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30例应用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病毒载量、IFN种类、治疗过程中不同的病毒学应答模式以及年龄、性别、体重、肝脏脂肪变性等多种因素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HCV基因分型应用直接测序法,HCVRNA载量采用荧光定量PCR法。[结果]持续应答(SVR)组和无应答(NR)组和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无差异;NR组脂肪肝患者明显多于SVR组(χ2=5.662,P﹤0.05);HCVRNA载量两组无差异(SVR组6.32±0.828vsNR组6.08±0.892);基因型1b型患者的SVR率(35.7)低于2a型(67.7),Peg-干扰素治疗SVR率(67.7)高于普通干扰素(41.7)。SVR组RVR获得率达71.4,明显高于NR组(12.5);EVR的获得率两组均较低(28.6vs2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病毒和宿主因素中,年龄、性别、体重与干扰素疗效无关,肝脏脂肪变性、基因型1b型患者干扰素治疗SVR率较低。长效干扰素疗效高于普通干扰素。RVR的出现对SVR的获得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效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是当今病毒性肝炎治疗中的一个难点。由于α-干扰素(IFN-α)在体内半衰期太短,而且不能集中分布在肝脏,因此其疗效不很满意。以聚乙二醇包裹IFN-α制备的长效IFN,可明显提高IFN-α在CHC治疗中的效果,尤其是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仅如此,长效IFN对难治性CHC也能显著提高持续应答率,且不增加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13.
干扰素联合病毒唑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干扰素单用与联合病毒唑对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疗效的观察,探讨慢性乙肝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将60例确诊为慢性乙肝的患者分成两组。单用干扰素组为对照组,共23例。该组用α-干扰素300万U肌内注射,每日1次,15 d后改为隔日1次,疗程6个月。联合病毒唑组为治疗组,共37例。治疗组在用α-干扰素的同时加用病毒唑,病毒唑按15 mg/(kg.d)计算用量,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3个月停药;α-干扰素用法同对照组。结果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4例,总有效率60%;治疗组显效21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85%。结论联合用药能提高慢性乙肝的治疗效果;病毒唑可作为慢性乙肝治疗的辅助药物。 相似文献
14.
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前干扰素仍是治疗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本文就干扰素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干扰素疗效的评价标准、剂量,疗程与疗效,影响干扰素疗效的因素,干扰素治疗的副反应,提高干扰素疗效研究和新型干扰襄的应用等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通过对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不同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及护理,以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将40例丙肝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以长效干扰素聚乙二醇180μg皮下注射,联合利巴韦林口服,对照组给予普通干扰素安福隆500万U皮下注射,观察疗效与不良反应,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20例治疗结果均出现ACT,AST正常,血清HCV—RNA正常,完全应答率为93%,发生不良反应中,流感样症状20例,外周血低下15例,甲状腺功能异常1例。对照组完全应答率为60%,流感样症状17例,外周血低下5例,甲状腺功能异常1例。结论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疗效明显优于普通干扰素,但不良反应也有所增加,良好的心态和患者用药的依从性决定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慢性丙型肝炎干扰素治疗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干扰素仍是治疗丙型肝炎的有效药物。本文就干扰素治疗的适应症与禁忌症,干扰素疗效的评价标准、剂量、疗程与陪效,影响干扰疗效的因素,干扰素治疗的副反应,提高干扰素疗效研究和新型干扰素的应用等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特殊副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利斌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1997,24(3):105-108
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时可诱发某些特殊副作用,虽然其发生率并不高,且危害时是致命的。本文就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时所诱发的特殊副作用及其发生机理和对策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甘利欣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甘利欣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用甘利欣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0例,并与90例应用强力宁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作对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对ALT的复常率分别为60%和44%(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对乏力、恶心症状的消失率分别为95.24%、90%和80%、85%(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对肝区痛的消失率分别为90.70%、56.76%和82.35%、54.29%(P<0.05)。结论:甘利欣联合病毒唑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改善临床症状、肝功能恢复、退黄疸等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与利巴韦林联合方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并具体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1月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已确诊慢性丙型肝炎患者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在采取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对照组患者采取300万U的干扰素(IFN)肌肉注射,1周3次,同时使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观察组患者采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180μg进行皮下注射,1次/周,并服用利巴韦林500 mg,3次/d,总共持续1年。在治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在停药后追踪观察3个月,记录患者的病情复发状况。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其治疗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在治疗效果方面,对照组中应答的有21例,总应答率为60%,观察组中有应答的28例,总应答率为80%。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率方面,对照组中不良反应有5例,占14.29%,观察组中不良反应有4例,占11.43%。两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利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明显,其近期和远期效果持久,比IFN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方法成效出的效果要好;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利巴韦林在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中能降低转氨酶,兼具药效性和安全性,未见出现明显的并发症,对人体的不良反应较小,而且用药较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