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采取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滴注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我科接收的8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根据营养支持方式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方法鼻饲。试验组给予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滴注。观察两组营养指标、BI评分、NIH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第7d,实验组PA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4d,实验组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第14d,实验组BI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治疗期间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滴注进行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营养状况及其预后。  相似文献   

2.
急性脑梗死病人存在营养不良的风险.许多循证医学研究证据已证实营养不良与脑卒中的不良结局显著相关[1,2].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营养支持.急性脑梗死病人有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条件,但存在胃肠黏膜屏障的损伤,急性期给予普通食物或常规肠内营养制剂提供营养,往往不能防止病人营养不良[3,4].为此,本研究用肠内营养混悬液持续滴注提供肠内营养的方法为病人提供营养支持,以探讨持续肠内营养混悬液对改善急性脑梗死病人的营养状况及近期预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始持续滴注鼻饲肠内营养的合适时间.方法:将1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实验组伤后24~48 h采用持续滴注鼻饲要素饮食方法,对照组伤后4~8 d开始按常规方法行鼻饲流质饮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可获得较优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肌酐身高指数(ICr)、GCS评分、体重均改善(P<0.05,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持续滴注鼻饲要素饮食安全、有效,对维护胃肠道功能、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开始持续滴注鼻饲肠内营养的合适时间。方法:将121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58例。实验组伤后24-48h采用持续滴注鼻饲要素饮食方法,对照组伤后4—8d开始按常规方法行鼻饲流质饮食。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可获得较优的氮平衡,血清白蛋白、肌酐身高指数(ICr)、GCS评分、体重均改善(P〈0.05,P〈0.01)。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持续滴注鼻饲要素饮食安全、有效,对维护胃肠道功能、降低上消化道出血、改善患者预后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垚  薛钋 《中国康复》2007,22(2):118-118
目的:观察大面积脑梗死早期康复治疗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76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分为康复组40例和常规组36例,均给予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及预防并发症等常规治疗。康复组患者早期即行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维持、体位转移及步行等训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30d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常规组,Fugl-Meyer及ADL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促进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康复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6.
肠内营养液持续滴注加温的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内营养是指经胃肠道提供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它不仅能用口服或管饲方法提供人体全部营养需求和补充自然饮食及肠外营养支持的不足,还能有效地维护肠道黏膜的完整性,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适当的肠内营养液加温的方法,可使肠内营养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将86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给予胃肠减压、静脉滴注抗生素等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及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等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发生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清淀粉酶、C反应蛋白、血清白蛋白、血糖等临床指标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肠外营养支持疗法相比,早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具有降低患者感染率、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病死率的效果,对患者预后的改善具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制剂加温预防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患儿肠内营养胃肠并发症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PICU行肠内营养支持患儿12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行肠内营养支持期间营养制剂为常温。观察组使用带有加热功能的肠内营养泵将营养液加温至35~37℃。观察两组营养支持7 d内胃肠并发症发生率及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胃肠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体质量增长、平均摄入奶量、胃内残留量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结论肠内营养制剂加温能有效预防PICU肠内营养支持患儿胃肠并发症,有利于提高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改善患儿营养状况,有利于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早期肠内营养对促进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2002年至2012年国内外数据库,纳入比较早期肠内营养与全胃肠外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预后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在对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进行评价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6篇文献,共87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早期肠内营养组和全胃肠外营养组在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利于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恢复、改善预后。由于纳入研究方法学质量较低,今后需高质量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实验增加论证强度。  相似文献   

10.
李艳玲  徐燕荣 《全科护理》2022,20(11):1534-1537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对脑梗死病人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4月在医院进行脑梗死治疗的13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5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免疫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血清总蛋白(TP)、血红蛋白(Hb)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分别为(68.51±2.28)g/L、(128.78±4.71)g/L及(39.83±2.05)g/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干预前(P<0.05),且其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为(64.51±4.2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33±5.10)分(P<0.05)。结论:对脑梗死病人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优化护理管理,能有效改善病人免疫功能及营养状态,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52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静脉营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营养状态及胃肠道功能变化情况,统计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6.1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08%(P<0.05);观察组腹胀、腹泻例数略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便秘、呕吐例数少于对照组,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Alb、Hb、PA水平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5.38%显著低于对照组42.31%(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及胃肠道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徐丽梅 《全科护理》2012,10(28):2596-2597
[目的]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脑卒中昏迷病人营养状况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卒中昏迷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肠外营养,观察组采用肠内营养支持,同时加强肠内营养护理。比较两组营养支持第7天的营养状况;随访3个月~12个月,观察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营养支持第7天血浆白蛋白、血浆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良好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改善脑卒中昏迷病人的营养状况,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4):5523-5525
目的探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为2012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采用常规治疗措施,提供肠外营养;研究组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但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糖、淀粉酶、天冬氨酸转化酶等生化指标,以及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血糖、淀粉酶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天冬氨酸转化酶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更好的改善天冬氨酸转化酶水平,加速患者恢复,减少治疗费用,控制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李幻  莫启月  唐素荣  石柳春 《护理研究》2013,(18):1873-1874
艾滋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已成为目前亟须解决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AIDS病人的临床表现复杂多变,机会性感染多,死亡率高。有研究表明,AIDS病人营养不良发生率大于60%,摄取热量达到标准的病人仅有40%[1]。营养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脑出血患者预后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本院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以临床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早期予以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入院后48 h内),观察与比较两组营养指标、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入院治疗4周后观察组血清白蛋白指标水平有明显升高,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生活质量指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出血患者早期予以营养支持疗法,可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生活生存质量,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DHA对脑梗死昏迷患者营养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脑梗死昏迷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为对照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46例为观察组,给予早期免疫肠内营养(早期营养+DHA组件)。比较2组治疗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时的总蛋白、前血清蛋白、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4 d的IgG、IgM、IgA、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14 d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DHA不仅能改善脑梗死昏迷患者的营养指标,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不同时机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内营养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消化科治疗的62例SAP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研究组患者入院后48 h内给予肠内营养,对照组患者入院后5 d内给予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炎症指标、营养指标、住院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PCT、CRP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PA、Alb水平均升高,AMS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住院时间、住ICU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肺功能不全、腹腔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SAP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和营养失衡状态的改善,同时还能减少各种并发生的发生,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热量肠内营养和护理对大面积脑梗死肠黏膜屏障功能和营养状况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脑梗死患者,观察组45例(采用常规治疗),对照组45例(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低热量肠内营养和护理)。对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肠黏膜屏障功能( D-LAC、DAO水平)、营养状况( TSF、MAMC、Alb、PAB、Hb含量)和神经功能( 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观察组D-LAC、DAO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营养状况( TSF、MAMC、Alb、PAB、Hb含量)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 NIHSS、BI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低热量肠内营养和护理可减轻肠黏膜屏障功能的损伤,利于肠黏膜屏障的修复,提高患者的营养指标,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张丽娟  王改琳 《全科护理》2023,(29):4136-4138
目的:探讨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食管癌光动力治疗后病人营养状态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6月收治的105例食管癌光动力治疗后病人为研究对象,依据营养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营养支持,观察组病人给予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病人营养状态、肠黏膜屏障功能、胃肠道功能。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1周末前白蛋白(PA)、白蛋白(ALB)及血红蛋白(Hb)水平高于对照组,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营养风险筛查下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食管癌光动力治疗后病人胃肠道功能,调节营养状态,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栀子与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将9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栀子组、早期肠内营养组及栀子与早期肠内营养组,每组18只。栀子组、栀子与早期肠内营养组大鼠于造模苏醒后即刻、9 h、21 h、33 h给予栀子提取液(1 mL/100 g)灌胃,早期肠内营养组、栀子与早期肠内营养组于造模后12 h经空肠造瘘管均匀注入肠内营养液(百普素,1 mL/100 g),每隔1.5 h给予1次肠内营养液,每次15 min。空白对照组和重症急性胰腺炎模型组按上述相同方式同时给予0.9%氯化钠溶液。分别于造模后12 h、24 h、36 h处死6只大鼠并进行取材,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淀粉酶(AMY)、血清钙离子(Ca2+)的浓度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肠组织病理变化并进行相应病理评分;使用肠湿干质量之比(W/D)检测各组大鼠肠组织肿胀程度;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二胺氧化酶(DA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红素氧合酶1(HO-1)以及白介素-10(I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