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作为血液质量判断指标的价值。方法:对经过初筛合格且ALT>40U/L的标本使用ELISA方法检测HBsAg、抗-HCV,利用核酸扩增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tech-niques,NAT)对标本进行HBV-DNA和HCV-RNA的检测。结果:3 675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有397份(10.80%)ALT>40U/L。在这397份标本中有389份(97.99%)的HBsAg和抗-HCV定性均阴性、HBV-DNA和HCV-RNA定量均呈现低拷贝数。而另8份(2.01%)标本的HBV-DNA或HCV-RNA呈现高拷贝数,其中3份标本HBsAg定性阳性、HBV-DNA呈现高拷贝数;4份标本抗-HCV定性阳性、HCV-RNA呈现高拷贝数;1份标本HBV-DNA呈现高拷贝数,HBsAg和抗-HCV定性阴性。结论:ALT作为判断血液质量的指标将造成大量血液资源的浪费。采用NAT作为判断血液质量指标,既能保证血液质量,又能保证血液不浪费。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抗-HCVE ELISA法与HCV-RNA荧光定量PCR法的相关性及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荧光定量方法检测65例ELISA法抗-HCV阳性标本和106例抗-HCV阴性标本。结果65例抗-HCV阳性标本中有41例HCV-RNA含量高于1000拷贝/ml。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106例抗-HCV阴性标本中有2例HCV-RNA含量高于1000拷贝/ml,两者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荧光定量检测HCV-RN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不能代替丙肝抗-HCV的检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实施核酸检测(NAT)后去掉一次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后抗-HCV漏检的风险.方法 从献血者血样中留取常规抗-HCV ELISA双试剂(国产金伟凯或万泰及进口Ortho)2次筛查中任一试剂筛查不合格的献血者血样,进行NAT检测及重组免疫印迹(RIBA)抗体确证试验,并对ELISA单试剂不合格、NAT阴性但RIBA确证阳性或可疑标本进行追踪研究分析自然转归.分析去掉一次抗-HCV ELISA检测后抗-HCV漏检的风险性.结果 213970人份献血者血样中常规血清学双试剂检测HCV不合格953份(0.445%).该953份不合格标本中,有9份为国产试剂筛查合格NAT阴性但RIBA试验确证阳性,有10份为进口试剂筛查合格NAT阴性但RIBA确证阳性.如果去掉该进口ELISA,采用该国产ELISA试剂和NAT,那么将有4.20/10万(9/213970)的抗-HCV确证阳性血液会被漏检;如果去掉该国产ELISA,采用该进口ELISA试剂和核酸检测,将有4.66例/10万(10/213970)的抗-HCV确证阳性血液会被漏检;进口试剂和国产试剂漏检抗-HCV确证阳性血液的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另一方面,我中心自开展NAT研究及常规NAT检测以来(2007-2013年,约92万人次),尚未从“2次ELISA筛查”合格的血液中检出确证的HCV RNA单独阳性血液,因此“进口ELISA+NAT”或“国产ELISA+NAT”分别比“2次ELISA筛查”少检出4.66/10万及4.20/10万抗-HCV RIBA确证阳性的血液.结论 就献血者血液HCV筛查策略而言,实施NAT检测后,去掉两次ELISA检测中的一次ELISA检测需慎重.  相似文献   

4.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核心抗原和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核心抗原和抗体检测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抗-HCV和HCV-cAg用ELISA法检测,HCV-RNA用RT-PCR法检测。结果1761例病人共测得阳性标本57例,其中抗-HCV阳性54例,HCV-cAg阳性22例,同时阳性为19例。3例HCV-RNA而抗-HCV阴性样本中检出HCV-cAg。22例HCV-cAg阳性标本经HCV-RN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HCV-RNA、抗-HCV和HCV-cAg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检出阳性率,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5.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核心抗原和抗体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核酸、核心抗原和抗体检测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抗-HCV和HCV-cAg用ELISA法检测,HCV-RNA用RT-PCR法检测。结果1761例病人共测得阳性标本57例,其中抗-HCV阳性54例,HCV-cAg阳性22例,同时阳性为19例。3例HCV-RNA而抗-HCV阴性样本中检出HCV-cAg。22例HCV-cAg阳性标本经HCV-RNA检测均为阳性。结论HCV-RNA、抗-HCV和HCV-cAg联合检测可起到互补作用,提高检出阳性率,有利于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
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对HBsAg和抗-HCV ELISA筛查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试验分析的意义。方法分别采用中和试验对ELISA检测HBsAg阳性献血者和重组免疫印记试验(RIBA)对抗-HCV阳性献血者进行确认检测,并对确认试验阴性献血者进行NAT检测。结果38693份献血者中,ELISA筛查出HBsAg和抗-HCV阳性分别为381(0.98%)份和173(0.45%)份。在ELISA筛查出的381份HBsAg阳性献血者中,经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阳性352份,29份为阴性;173份抗-HCV阳性献血者中,RIBA试验确认79份阳性。59份阴性。35份为可疑;29份中和试验确认HBsAg阴性标本和94份RIBA确认抗-HCV阴性或可疑的标本.NAT检测HBV DNA和HCV RNA均为阴性。结论对献血者进行HBsAg和抗-HCV确认试验能够避免假阳性结果的发生,有利于保护献血者的利益和推动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呈灰区、弱反应性标本采用核酸检测(NAT)的复检情况。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12月于该院就诊并经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结果呈灰区及弱反应性的标本741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复检,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双试剂灰区标本HBV-DNA、HCV-RNA阳性率均高于单试剂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检测HBsAg和抗-HCV单试剂、双试剂弱反应性标本NAT检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LISA法检测HBsAg、抗-HCV结果呈灰区、弱反应性标本存在一定的HBV-DNA、HCV-RNA阳性漏检和误诊,NAT检测对于HBV和HCV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避免医疗纠纷的发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抗-HCV抗体与HCV-RNA定量检测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国钢 《吉林医学》2011,(2):244-245
目的:了解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抗-HCV抗体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HCV-RNA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中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同时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对87例疑为丙型肝炎患者和35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抗-HCV与HCV-RNA检测。结果:112份标本中抗-HCV阳性67例,阳性率为59.8%;HCV-RNA阳性78例,阳性率为69.6%;RT-PCR法阳性率高于ELISA法,但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抗-HCV抗体检测经济、迅速,但治疗过程中无法检测病毒载量且存在一定假阳性;HCV-RNA定量检测操作繁琐,费用较高,但准确度高,在实际工作中,两种方法同时检测,优势互补,减少漏诊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惠州市无偿献血者HCV的感染情况并评估经EIASA筛查抗-HCV后经血传播感染HCV的残余风险。方法采用2种抗-HCV试剂对每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2种试剂均无反应判阴性,任1种试剂有反应标为结果待定。待定标本进行HCV确诊实验。阴性标本进行HCV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2013年8月至2014年8月共检测无偿献血者标本103 197人份,确认阳性151份,初次献血者阳性率高于再次献血者;酶免阴性标本中核酸检出2份阳性,经抗-HCV筛选后的阴性血传播HCV的总残余危险度为1/51 600。结论结合本地区献血者的特点和HCV流行情况,有必要增加NAT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液进行筛查,减少输血传播HCV病毒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贾珉  邵芳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4):464-465,480
目的探讨化学免疫发光法(CLIA)定量检测抗-HCV和FQ-PCR法检测HCV-RNA含量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的相关性。方法用CLIA定量筛选抗-HCV阳性的100例病人标本,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RNA含量和酶速率法检测ALT浓度水平,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00份抗-HCV阳性标本中,检出HCV-RNA阳性者76例,阳性率为76%。随着抗-HCV的S/CO值增高,HCV-RNA检出率增高较明显;ALT水平与HCV-RNA含量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ALT异常率与HCV-RNA含量呈正相关。结论在HCV诊断与疗效观察中,血清抗HCV、HCV-RNA和ALT指标各有利弊,3者有机结合能正确诊断和预测肝脏损伤及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临床检测抗-HCV诊断丙型肝炎的不确定性,提高临床诊断丙型肝炎的正确率.方法 对125例观察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抗-HCV水平、采用PCR荧光法检测血清HCV-RNA水平;运用加法运算法则并结合抗-HCV和HCV-RNA检测结果对HCV感染进行概率判定.结果 125份标本中,抗-HCV检测值(S/CO)范围为1.05~34.65、平均水平为26.70;检测出HCV-RNA阳性74例(占59.2%)、HCV-RNA阴性51例(占40.8%),抗-HCV检测值(S/CO)在1.05~16.74范围内时,HCV-RNA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血清抗-HCV检测值(S/CO)在1.05~16.74范围内而HCV-RNA检测结果为阴性时,发生HCV感染的概率为0.408;血清抗-HCV检测值(S/CO)在17.85~34.65范围而HCV-RNA检测结果为阳性时,发生HCV感染的概率为1.临床上依据抗-HCV检测结果诊断HCV感染时,应采取慎重和理性的态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丙型肝炎病毒核酸(HCV-RNA)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对180例可疑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患者的血清行HCV-RNA定量检测,同时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抗-HCV含量,酶法检测ALT水平,分析HCV-RNA定量与后两者的相关性。结果180例患者中HCV-RNA阳性率为46.7%,抗-HCV阳性率为49.4%,ALT异常率为46.7%;HCV-RNA阳性患者中抗-HCV阳性率及ALT异常率与HCV-RNA阴性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HCV-RNA含量与抗.HCV滴度、ALT异常率及水平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实时荧光PCR定量检测HCV-RNA的临床价值较大,结合抗.HCV及ALT柃测有利于提高丙型肝炎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评价核酸检测与酶免检测平行筛查血液的效果.方法:利用ELISA和NAT对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19日,一共8776人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检测,对比分析ELISA的检测结果(抗-HCV、抗-HIV、HBsAg)和NAT的检测结果.结果:ELISA和NAT阳性的符合率是80.9%;NAT阳性和HBsAg符合率是82.5%;NAT阳性和抗-HCV符合率是70.0%;NAT抗-HIV的阳性符合率是100%.结论:ELISA与NAT检测平行筛查血液,可以防漏互补,确保血液可以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14.
李侃  丁建中  张道明  李彬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9):3362-3363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血清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结果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咐实验(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455例同时做抗-HCV和HCV-RNA的丙型肝炎患者检测。结果455份标本中有85份HCV-RNA含量高于1000拷贝/ml,91份抗-HCV阳性。经统计分析,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血清抗-HCV与血清HCV-RNA之间有较好的一致性;抗-HCV检测和HCV-RNA检测均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检测抗-HCV和HCV-RNA可提高丙型肝炎患者的检出率,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中高度保守的5′端非编码区的两对引物,建立了检测 HCV 核酸(HCV-RNA)的巢式(两步法)多聚酶链反应(PCR),对其中标本 RNA的提取、互补 DNA(cDNA)合成时引物的浓度、PCR 的反应体积以及 PCR 时温度循环程序等进行了优化选择。用该法检测了67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标本,发现52例(78%)为HCV-RNA 阳性。在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阴性的27例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16例(59%)HCV-RNA 阳性。这些结果再次证实 HCV 感染是非甲非乙型肝炎的重要病因,并提示仅检测抗-HCV 可能会低估 HCV 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检测抗-HCV和HCV-RNA对诊断丙型肝炎的价值。方法 通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逆转录PCR法,对198例丙型肝炎患者检测其抗-HCV和HCV-RNA。结果 抗-HCV总阳性率为84%,抗-HCV、HCV-RNA同时阳性为58%,抗-HCV单项阳性为26%,抗-HCV阴性而HCV-RNA阳性为16%。结论 HCV-RNA对早期HCV感染的诊断以及抗-HCV阴性的慢性丙肝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对怀疑HCV感染者应同时检测抗-HCV和HCV-RNA,才能对不同时期的HCV感婆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FQ-RT-PCR)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RNA)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用RFQ-RT-PCR检测325例肝炎病人标本,并同时采用ELISA检测抗-HCV,了解样本中HCV-RNA含量与抗-HCV的相关性。结果325份标本中有15例HCV-RNA含量高于1000拷贝/ml,18例抗-HCV阳性。经统计分析,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RFQ-RT-PCR技术检测HCV-RNA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CR与ELISA 2种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的差异和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抽取无偿献血者标本300份,分为ALT升高组和ALT正常组,用ELISA法检测抗-HCV和HbsAg,用RT-PCR检测HCV-RNA和HBV-DNA.结果:抗-HCV阳性标本26例阳性率为8.7%,经RT-PCR检测,HCV-RNA均为阳性,抗-HCV阴性的标本中有2例HCV-RNA为阳性.HCV-RNA的阳性率为16%,2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份标本中HBsAg阳性和HBV-DNA阳性比率分别为11.3%和12.7%,两者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存在一定的漏检现象,应用RT-PCR检测HCV-DNA利于早期诊断,也是筛选献血员是否携带丙型肝炎病毒的较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6例抗-HCV抗体检测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阳性吸光度值/临界值(S/CO)与HCVRNA定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CV-RNA及ELISA法检测抗-HCV。结果206份抗-HCV阳性样本中,HCV-RNA阴性33例,将HCV-PCR阳性173例按S/CO值分组。1.0≤S/CO<2.0者22例,占12.8%;2.0≤S/CO<3.8者35例,占20.2%;S/CO≥3.8者116例,占67%。经统计学分析,两者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ELISA法检测抗-HCV在S/CO≥3.8时,才高度预示抗-HCV呈阳性状态。本文作者建议对S/CO≥3.8的标本做确认实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献血人群抗-HCV反应性、HCV核酸检测结果及HCV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确证实验结果.方法 对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采集的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采用2个不同厂家的国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试剂检测和1个进口核酸检测试剂及配套检测系统对HCV进行筛查,对抗-HCV呈反应性或/和NAT检测阳性标本进行RIBA,将2种ELISA试剂检测反应性的结果与核酸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 共检测133 959例无偿献血者标本,其中覆盖核酸检测结果的标本113 380例,抗-HCV检测呈反应性标本比例0.19%(252/133 959),NAT检测阳性共27例,阳性检出的比例0.02%(27/113 380);HCV反应性标本经RIBA确证实验确证阳性的比例19.8%(50/252)、阴性的比例54.8%(138/252)、不确定的比例25.4%(64/252);27例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均为ELISA检测双试剂反应性和确证实验阳性;2家ELISA试剂检测结果、RIBA确证实验结果和核酸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选用2次ELISA+1次核酸检测的检测策略更为安全;针对较高比例的假阳性标本,应建立献血者跟踪随访制度,最大限度地保留献血人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