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复杂性骨盆骨折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49例复杂性骨盆骨折患者,于术前均摄骨盆X线片、东芝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以及CT三维重建成像的后处理,并且使用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做骨盆图像任意角度旋转,获得骨盆各个方位的图像,详细获得了复杂性骨盆骨折的清晰全景立体图像.结果:49例CT三维重建成像均能较清晰显示骨盆骨折在三维层面即矢状面、额状面及水平面上的移位方向和程度,以及骨盆变形和损坏情况,便于临床医生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和手术入路.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获得三维空间图像,能直观、全面、精确地显示骨盆的立体形态和各部位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对临床选择手术入路和治疗方案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三维成像在颅底肿瘤手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颅底肿瘤患者32例(包括脑膜瘤12例、神经鞘瘤6例、动脉瘤5例、胆脂瘤4例、垂体瘤3例、血管母细胞瘤2例),术前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以容积再现法(VR)、表面遮盖法(SSD)及最大面积投影法(MIP)等做图像三维重建处理,模拟手术入路.结果 32例患者进行64排螺旋CT的VR、SSD和MIP重建,其中30例术后病理诊断与术前CT诊断相一致,28例占位病变的骨窗设计与手术相符,26例病变测量的占位大小、体积与手术相符.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对颅底肿瘤诊断及鉴别诊断、设计手术入路及方法有着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64排螺旋CT容积再现(VR)及多平面重建(MPR)对骨盆复杂骨折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使用GE 64排VCT对37例骨盆复杂骨折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传输至GE ADW4.4工作站进行VR、MPR后处理重建,任意角度旋转骨盆三维图像,获得骨盆任意方位图像,详细观察骨盆复杂骨折的细节.结果 37例患者共发现骨折108处,包括关节分离骨折或脱位19处.VR、MPR重建成像均能直观、全面、准确而清晰的显示骨盆复杂骨折的立体形态、解剖结构的空间关系、移位方向以及骨盆变形程度.结论 64排螺旋CT三维重建及多平面重建是诊断骨盆复杂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临床术前制定治疗方案及选择手术入路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足部挤压伤多发骨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0例足部挤压伤多发骨折患者行X线检查,并予以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三维重建成像,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X线片检查可见30例患者足部41处骨折,10例患者X线片检查未见骨折,诊断准确率75.0%(30/40)。16排螺旋CT检查发现39例患者共有48处足部骨折,1例患者高度怀疑骨折,但CT检查未见骨折,诊断准确度为97.5%(39/40),16排螺旋CT扫描和图像重建诊断足部挤压伤多发骨折准确度高于X线片准确度(P<0.05)。结论使用16排螺旋CT容积扫描并三维重建成像,可清晰观察到足部挤压伤部位骨块的空间解剖结构,更直观地展现整复模型,结合二维成像可更方便、准确地诊断足部挤压伤多发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在脊柱转移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确诊脊柱转移瘤患者行脊柱正侧位X线平片检查、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的诊断结果,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敏感性。结果:65例患者中,多层螺旋CT及三维重建确诊脊柱转移瘤43例(66.2%),X线平片确诊24例(36.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层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诊断发现受累骨节数86个、椎体骨质破坏44例、骨性椎管受累25例,椎旁软组织和腰大肌受侵44例。结论:螺旋CT扫描机三维重建有助于脊柱转移瘤的临床诊断,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6.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鼻骨骨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鼻骨外伤骨折诊断中的准确性及-}盏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8例面部外伤患者进行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和三维后重建成像,得出影像诊断鼻骨骨折的直观性及准确性.结果: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能够立体地显示骨折的位置、形态、范围和类型.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对于显示鼻骨骨折的空间关系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28排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对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诊断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56例进行128排螺旋CT腰椎容积扫描,对扫描图像采用三维重建、矢状位重建、曲面冠状位重建和薄层横断面重建等方法对椎体骨折情况进行评价,并与X线和MRI(磁共振成像)诊断结果对照,对骨质疏松程度进行初步分级。结果 56例72个椎体压缩骨折,有骨折线椎体65个,椎管狭窄4个,5个椎体附件骨折,1个椎体神经孔狭窄,5个椎体发生滑脱;128排螺旋CT多种重建方法联合应用,能准确全面诊断椎体骨折情况,对椎管狭窄及附件骨折显示准确度明显高于普通X线片及MRI;56例经过128排螺旋CT图像测量评估骨质疏松程度分别为轻度28例,中度19例,重度9例。结论 128层螺旋CT对椎体压缩骨折程度的判断较以往检查方法有明显优势,并能初步判断骨质疏松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MRI对骶骨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6例骶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经手术、活检病理或随访证实,其中脊索瘤11例,软骨肉瘤1例,骨巨细胞瘤3例,转移瘤8例,神经源性3例。所有病理经X线及MRI检查,部分行多排螺旋CT(MDCT)检查。结果:各种骶骨肿瘤包括不同的肿瘤范围和不同的肿瘤中心,不同的破坏程度,不同的MRI信号强度及软组织肿块,不同的钙化灶及不同程度的骨髓浸润。结论:MRI对骶骨肿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尤其是对病变的范围的确定,对临床选择治疗方式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脊柱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9-01至2019-1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聊城二院收治的60例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先采用X线平片进行诊断,再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全部患者进行诊断,CT图像薄层重建横断像后,采用多种重建技术获得全面直观重组图像。结果采用X线平片的检出率(83.33%)明显低于多排螺旋CT的检出率(1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9,P<0.05)。结论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扫描快,三维成像清晰立体,可以全方位地显示出脊柱解剖结构,可以避免受到患者体位的干扰,在脊柱骨折诊断、术前评价的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胸部骨骼骨折患者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进行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展开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3例胸部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束胸部X线检查以后,以病情为依据,采用16排多层螺旋CT进行检查,并采取CPR(曲面重建)、MPR(三维重建多平面重组)以及VR(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将患者骨折情况显示出来.结果:经16排多层螺旋CT检查,本组53例患者中,肋骨骨折有38例,胸骨骨折有6例,锁骨、肩胛骨、肱骨骨折的有9例.结论:对于胸部骨骼骨折患者,通过应用16排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扫描并成像,可进行准确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多层螺旋CT对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08年2月至2009年6月,回顾分析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47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多层螺旋CT表现特点。所有患儿均行东芝(Toshiba Aquilion)64排多层螺旋扫描及重建。结果:47例患者中单纯性阑尾炎17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伴周围炎14例;坏疽性阑尾炎4例,其中穿孔2例;阑尾周围脓肿12例。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技术能为小儿阑尾炎的诊断提供有力的依据,提高临床术前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扫描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或结肠镜病理证实的结肠癌患者的CT影像资料,观察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周围侵犯及远处转移情况,判断肿瘤分期。结果:36例患者中升结肠15例,横结肠7例,降结肠5例,乙状结肠9例。病变CT表现为病变段肠壁局限性不规则增厚或环形增厚,管腔内外软组织肿块,局部管腔不规则狭窄,增强扫描病变部位明显不均匀强化,可见周围浸润及转移征象。结论:64排螺旋CT扫描能够较准确地显示病变部位、与周围结构关系、有无邻近器官侵犯及有无远处转移,对结肠癌的诊断及分期有重要价值,为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在布一加氏综合征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近两年来经超声及临床证实的布一加氏综合征55例.均使用64排多层螺旋CT机行中上腹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并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以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血管形态。结果:图像后处理技术的重建图像中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肝内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受压、狭窄征象;同时在平扫及增强扫描图像中,布-加氏综合征在影像表现上有不同程度的肝硬化、脾大、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结论: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重建技术显示肝静脉及下腔静脉血管形态良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李敬哲 《现代保健》2014,(32):49-5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腕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3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分别进行了DR平片、16排螺旋CT检查,将CT扫描数据进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建(curved-planar reformation,CPR)、容积重建(volume reformation)后处理;将多排螺旋CT轴位、后处理图像及X线平片三者所显示的腕关节骨折和脱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36例患者中,多排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发现全部93个腕骨骨折,显示率100%;CT轴位发现78个,显示率83.87%;DR平片发现61个,显示率65.59%,三者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9.45,P=0.000)。结论:多排螺旋CT后处理图像在显示腕骨骨折方面具有优势,尤其对隐匿性骨折的确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5.
16排螺旋CT在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腹股沟斜疝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21例经手术证实的腹股沟斜疝患者的CT资料,并对其影像资料加以分析。结果:16排螺旋CT可以清晰显示疝囊部位、范围及其内容物,并能同时发现并发症。其中双侧腹股沟斜疝患者1例,左侧疝内容物为结肠,右侧疝内容物为大网膜。单侧腹股沟斜疝患者20例(左侧15例,右侧5例),1例疝内容物为大网膜,19例疝内容物为小肠,并发肠梗阻的3例,合并鞘膜积液的3例。结论:16排螺旋CT通过薄层断面和多平面重建术可多角度显示疝囊、疝囊内容物以及并发症,且CT影像具有特征性能,为临床的诊断、鉴别诊断与手术提供很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SPTP的CT表现。结果:SPTP呈圆形、类圆形,形态规则7例,不规则9例;11例囊实性相仿,6例囊性为主,3例实性为主。15例包膜显示。9例伴钙化。12例肿块与胰腺交界区见“杯口征”。实性呈附壁结节或“浮云征”,囊性呈“裂隙征”或网格样或大片分布。动态增强16例SPTP实性成分早期不均匀和渐进性强化,8例出现网格样、环形强化,囊变区无强化;包膜强化早且持续强化。结论:SPTP具有典型CT表现,MDCT薄层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价值较大,可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MSCT)检测肝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9例临床初诊疑为肝血管疾病的患者,行64层MSCT后,对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等后处理方法,根据结果来判断MSCT对肝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结果:29例都能清楚显影肝动脉、肝静脉及门静脉三维图像及病变结论64层螺旋CT肝血管造影,对肝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使受检者获得明确诊断和满意的图像,减少对比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使受检者顺利完成检查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例行CT泌尿系统检查(CTU)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查前全面评估受检者,详细询问病史,使膀胱充分充盈,做好检查前准备;检查中观察预防造影剂外渗过敏反应;检查后继续观察造影剂不良反应。结果:除9例检查失败外其余均成功完成检查。结论:做好检查前、检查中及检查后的护理是受检者安全成功完成CTU检查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