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两种药物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甲钴胺(弥可保)与卡马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门诊确诊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弥可保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单独给予卡马西平治疗。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有效率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改变,两组不良反应情况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弥可保联合利多卡因治疗三叉神经痛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讨论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分别用于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对比与意义。方法随机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确诊为三叉神经痛患者10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A、B两组,A组50例患者使用拉莫三嗪进行治疗,B组50例患者使用卡马西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及治疗后1~2个月VAS评分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显示使用拉莫三嗪治疗患者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使用卡马西平患者(82%),P<0.05。 VAS评分人数比较显示拉莫三嗪组患者其评分指标人数显著优于使用卡马西平组患者( P<0.05)。结论临床应用拉莫三嗪与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均有显著疗效。拉莫三嗪作为新型抗癫痫药物对于疾病治疗效果更好,其短期疗效显著,服药后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分析对比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PT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复发性PTN患者平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服用卡马西平治疗,研究组服用加巴喷丁治疗.结果:①两组经相应治疗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间VAS评分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两组治疗后LSI-B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LSI-B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7.14% (P<0.05).结论:卡马西平与加巴喷丁治疗PTN,均可取得较佳的临床疗效,但加巴喷西的药物安全性显著高于卡马西平,有效保障了患者的健康及生活质量,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弥可保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弥可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将232例患者随机分为弥可保组和传统治疗组,应用视觉模糊评分法(VAS)评价2组治疗后疼痛的改善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弥可保治疗组在3、7、14d、4周末后VAS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1),总有效率97.5%,明显优于传统治疗组(70.5%)。结论:弥可保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法。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和机制尚未明确,故在治疗中尚有困难,各种治疗方法虽能缓解[1],但常常反复发作,不易根治.我科自1997年以来,用异丙嗪局部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治疗复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选取58例复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取加巴喷丁治疗,对照组通过卡马西平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情况、VAS疼痛评分。结果2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的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1.2±0.4)分,对照组VAS评分(1.3±0.8)分,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35%、34.49%,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三叉神经痛通过加巴喷丁、卡马西平进行治疗,均能够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加巴喷丁安全性更高,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方面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原发性三又神经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奥卡西平口服,对照组给予卡马西平口服,治疗8周后比较疗效、VAS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1.4%和7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对照组VAS评分较观察组明显下降(P<0.05),治疗4周和8周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6%和18.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性优于卡马西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是最常见的面部疼痛,对于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存在多种方式,这也说明每一种治疗方式都不是完美的。其具体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卡马西平是目前公认的一线用药,奥卡西平、巴氯芬、加巴喷汀等二线、三线药物也具有止疼作用,手术主要包括微血管减压术、神经节阻断术以及伽马刀治疗,综述了三叉神经痛治疗各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11.
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29例经卡马西平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单用奥卡西平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1周和4周后对患者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同时观察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奥卡西平治疗1周和4周后的有效率分别为55.2%(16/29)和79.3%(23/29);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特别适合于用卡马西平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其不良反应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三叉神经痛病因及治疗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的病因,研究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原理及方法。方法:观察了30例成人脑标本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显微解剖关系。对8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行乙状窦后进路桥小脑角探查术。其中62例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18例行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结果:解剖发现60例三叉神经中有33根神经共39次与动脉接触,神经接触率为55%。80例手术中发现43例有动脉压迫三叉神经,13例三叉神经周围蛛网膜粘连,6例未发现异常,手术止痛效果肯定,随访3-6年未复发。结论:血管压迫是三叉神经痛的病因,但不是唯一原因,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有一定的局限性。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并发症较多,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须进一步研究,因此,对不同的病人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以达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比较卡马西平与奥卡西平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的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卡马西平组(K组)和奥卡西平组(()组),各3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1、2、4周时疼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镇痛有效率、副作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发作次数逐渐减少、疼痛持续时间缩短及疼痛缓解程度增加,但两组治疗后同一时间的上述指标相似,K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O组(P〈o.05).结论 奥卡西平与卡马西平具有相似的治疗效果,但奥卡西平较卡马西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探讨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分析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124例行显微微血管减压术患者的临床结果、手术发现及随访资料。结果术后有103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3年(2个月~9.1年),发作性疼痛彻底缓解92例(89.3%),部分缓解9例(8.7%),无效2例(1.9%))。术中发现88例(71.0%)系动脉压迫,静脉压迫23例(18.5%),在三叉神经出颅处发现一静脉球2例。静脉、动脉同时压迫者8例(6.5%)。另外5例(4.0%)未发现任何血管压迫,术中行三叉神经感觉根后下1/2切断。术后5例发生小脑血肿,其中2例需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术后脑脊液鼻漏1例。该组病例无一例死亡。结论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但其良好的效果取决于术前患者的选择与术中仔细的操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观察经卯圆孔射频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0例,采用射频治疗。在X线下以耳一床线为基线进行定位。结果60例患者中,疗效达优者52例,良5例,好转2例,无效l例。优良率为95%(57/60例)。结论经卯圆孔射频可安全、有效地治疗原发性j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比较针刺疗法与口服卡马西平(CBZ)相结合,和单纯口服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36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治疗前分组,针刺加口服CBZ组(20例)和口服CBZ组(16例),并给予相应的治疗,10周后行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的评价。结果针刺加口服CBZ组镇痛效果稳定,有效时间显著延长,且可逐渐减少CBZ口服量,该药引起的不良反应减少。有效率分别为90.0%(18/20例)及81.3%(13/16例),P〈0.05。结论针刺复合卡马西平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疗效稳定、镇痛时间延长、CBZ口服量及不良反应减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妥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单用妥泰治疗 ,全部病例由专人治疗观察 ,观察其临床疗效、剂量及副作用。结果 妥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总有效率为 88% ,剂量为 5 0~ 40 0mg·d-1,未见明显的毒副反应。结论 妥泰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