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眼内容剜除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术后的疗效。方法行眼球内容剜除后眼球内剪断视神经乳头,巩膜成形后再一期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于肌锥内。结果随访6~30个月,均无义眼台排斥暴露、感染、移位及眼球固定。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并发症少,植入后外观满意,眼片活动度佳,能达到防真效果。  相似文献   

2.
背景:随着义眼台植入材料的逐渐改善,义眼台植入方法成为义眼台是否暴露的关键。目的:通过对比改良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而减少常规术式植入后的并发症,探讨眼内容物剜出联合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后义眼台暴露的机制,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纳入患者25例,按照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随机分配,其中采用传统术式14例(14只眼),手术眼均行眼内容物剜出加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改良术式11例(11只眼),手术眼均行眼内容物剜出加肌锥内义眼台植入双层巩膜加固。观察义眼台暴露情况以及材料宿主反应情况。结果与结论:传统手术组共暴露8例,改良手术组共暴露1例,经校正卡方检验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264,P=0.0390.05)。结果提示:改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术式简单,明显减少了义眼台暴露问题。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评价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包裹材料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包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对28例(28眼)眼球摘除眼窝畸形的患者行二期义眼台植入手术。术后全身给予抗炎脱水治疗5d,手术后2—4周酌情佩戴义眼片。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行眼眶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判断义眼台血管化程度。结果术后患者除眼睑及球结膜水肿外,无1例出现结膜裂开、义眼台暴露,所有患者均如期安装义眼片。除2例失访外,其余患者均获得随访。26例随访患者均未发生感染、结膜裂开、义眼台暴露或移位。通过眼眶MRI检查判断义眼台血管化进程,提示术后6个月义眼台完全血管化。患者外观改善满意,义眼台活动度良好。结论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作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的包裹材料,组织相容性好,无炎性介质反应、无免疫排斥反应,操作简便,提高了义眼台植入的安全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多孔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的包裹材料。  相似文献   

4.
背景:修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暴露的移植物很多,包括异体巩膜、羊膜、口腔黏膜和游离皮瓣。其中自体口腔唇黏膜属于黏膜组织,具有一定的黏液分泌功能,上皮细胞增生速度快,修复好,同时自体唇黏膜不会发生移植排斥反应。 目的:观察自体唇黏膜移植修补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后眼座暴露的效果。 方法:2006-01/2010-10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后出现眼座暴露11例(11只眼),男6例,女5例。年龄41~67岁,平均年龄54岁。5例行单纯自体唇黏膜修补,6例取出眼座,进行自体唇黏膜移植+结膜囊成形。移植后观察唇黏膜存活情况,结膜囊深度,睑裂高度和外观。 结果与结论:随访1~12个月唇黏膜生存良好,与球结膜融合。结膜囊大小深度正常,双侧睑裂高度基本对称,外观满意,11例患者均无羟基磷灰石再暴露并发症发生。结果显示采用自体唇黏膜移植可以有效修复羟基磷灰石义眼座植入后眼座暴露,能较好地满足患者外观需求。  相似文献   

5.
闫平 《医学信息》2007,20(12):2135-2136
目的 观察将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固定巩膜后肌锥内完眼窝成形术,一月后装上义眼的外观及活动度.方法 对32例(32只眼)患者行眼内容物剜出后将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并固定于巩膜后肌锥内.结果 32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水肿、疼痛,创口全部一期愈合,眼窝成形良好,结膜囊光滑、宽阔,眼眶饱满,球体运动良好,除1例眼球萎缩者由于肌肉挛缩眼球水平运动<10°外,其他患者水平活动度均为10~15 °,随访6个月~2年未出现义眼台暴露移位并发症.结论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并固定于巩膜后肌锥内具有球体活动度佳、美容效果号的特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眼窝内植入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修复眼窝凹陷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围绕此方面的实验研究亦十分普遍,而目前关于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组织制片技术还不是十分成熟。我们采用酸类混合脱钙技术,摸索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组织制片方法,取得了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和临床评价,观察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材料特征及其在植入重建眼窝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用计算机检索维普数据库(http://www.cqvip.com/)及Pubmed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选择主题内容与眼窝凹陷,施行眶内植入物重建眼窝关系密切的文章,排除基础研究类文章与重复性研究,结合文献对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采用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植入重建眼窝的47例(47只眼)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根据病眼不同条件,行一期植入29例,二期植入18例。经10~12个月随访,一期植入无明显并发症,二期植入出现4例并发症,其中结膜切口裂开2例,1例自行愈合,1例手术修补愈合,下穹窿变浅1例,行下穹窿修复术后得到矫正;义眼台暴露1例,经异体巩膜复盖修补结膜后愈合。其余均I期愈合,无感染,无交叉性眼炎发生,眼窝饱满,义眼台动感好,整形效果满意。结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组织相容性好,无毒性,无抗原性,是矫治眼球摘除或眼内容物剜除术后眼窝凹陷及改善义眼活动度较好的办法。但因其材料的生物学因素仍存在一些并发症,主要有义眼台暴露、位置异常、感染以及结膜切口裂开、下穹窿变浅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材料制成义眼台在眶内植入的临床效果、并发症和应用情况及不同植入方法对避免术后并发症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电子检索的方式在万方数据库中检索1999-01/2009-12有关义眼台植入的研究,关键词为"眼科新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排除重复研究、普通综述或Meta分析类文章,筛选纳入38篇文献进行评价。结果:目前眶内植入材料主要有天然珊瑚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多孔生物陶瓷义眼台、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义眼台和改性PHEMA多孔水凝胶义眼台等。其中天然珊瑚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应用临床效果较好,但因其价格昂贵等原因,不少研究人员正在研究此种材料的替代品。同时义眼台植入方法的选择对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起到很大作用,很多研究文章提出了有价值的成果。结论:用于制作义眼台的材料选择很多,植入方法有多种,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以达到最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背景: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是目前最理想的眼内填充植入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纤维血管化程度。 方法:应用放射性核素、MRI成像和组织病理学检测的方法,评价孔径大小不同的天然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以及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的纤维血管化程度,并分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原蛋白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促纤维血管化的作用。 结果与结论:放射性核素显像、MRI成像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测均能够清晰显示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的过程和程度,一般需要6-8周完成血管化,天然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的速度快于人工合成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并且孔径越大的义眼台,其血管化的速度越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羟基磷灰石义眼台有促进血管化的作用,可加快羟基磷灰石义眼台血管化的速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眼内容物剜除术自体巩膜包蔷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庳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行眼内容物剜除术的患者同时剪断视神经、保留自体巩膜植入(HA)义眼座.结果 12例患者术后均I期愈合,义眼活动度及眼外观形态满意.结论 (HA)材料制作义眼座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排斥反应低,保留的自体巩膜使HA得以双层巩膜加固,提高于术成功中.  相似文献   

11.
蒋炜  韩非  段烈英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2,21(3):257-257,260
义眼台植入术大多并发结膜、巩膜裂开、义眼台暴露[1-2]、浅结膜囊、感染等,而眶脂肪萎缩发生比较少。为了积累临床资料,现将我院2009年5月收治的1例义眼台植入术后眶脂肪完全萎缩患者的诊治情况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患者男,21岁。5年前因外伤致左眼球摘除,为行整形来我院,查体:左眼浅结膜囊,眼球缺如,眼外肌运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造影剂(Gd-DTPA)增强MRI检查评价眼眶内植入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12月至2006年11月20例眼眶内植入HA义眼台患者,其中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17~69岁,中位年龄42.41岁。术后1~6个月至少对患者行1次MRI平扫及增强检查,MRI扫描应用1.5 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标准头部线圈。义眼台纤维血管生长程度评价用SE序列T1加权Gd-DTPA增强图像,由一位副高职称MRI诊断医师双盲法按义眼台强化的程度和范围划分为Ⅰ~Ⅳ个等级。结果3例术后1个月,MRI增强表现为义眼台Ⅰ级强化形式;3例术后2个月,表现为Ⅱ级强化;6例术后3个月中5例表现为Ⅲ级强化,1例为Ⅱ级强化;4例术后4个月均为Ⅲ级强化;术后5、6个月各2例表现为Ⅳ级强化。结论MRI可直观地评价义眼台纤维血管化的程度和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羟基磷灰石涂层Schanz钉结合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优越性。方法总结2008年2月~2010年9月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7例,平均年龄71.7岁,应用羟基磷灰石涂层Schanz钉和外固定架﹙Orthofix﹚治疗。结果 17例患者术后均达到骨折愈合,愈合过程中无螺钉及外固定支架的松动。结论羟基磷灰石涂层Schanz钉和外固定架治疗老年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便,创伤小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义眼台植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对症处理及相关预防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在我科行Ⅰ期或Ⅱ期义眼台植入术的175例临床病例,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处理方法,分析并发症发生原因。结果 17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者9例(5.14%),其中结膜下囊肿4例(2.29%),义眼台暴露者3例(1.71%),义眼台慢性感染1例(0.57%),结膜下组织萎缩1例(0.57%),分别给予囊肿切除、义眼台取出再植入等积极处理,均获得较好疗效,随访未再次发生并发症。结论义眼台植入术后发生并发症应积极分析处理,早期预防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背景:珊瑚羟基磷灰石作为骨移植物的优点主要有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和骨传导性,所以对于许多临床适应证它可以作为一个替代骨的生物材料。目的:观察应用珊瑚羟基磷灰石于上颌切牙拔出后的牙槽窝后,对牙槽嵴的保持结果。方法:将11例患者的17个因创伤不可保存的上颌切牙拔除,拔除后即刻将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拔牙窝。植入后3个月对患者进行临床观察和口腔全景X射线片检测。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和体征。X射线研究发现珊瑚羟基磷灰石植入后3,6个月后在植入区有新骨形成,与周围的骨组织无明显界限,且保持了牙槽骨的高度。说明珊瑚羟基磷灰石可以有效保持脊拔牙后牙槽骨的高度,并能促进新骨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羟基磷灰石,胶原(hydroxyapatite/collagen,HAC)人工骨在创伤后骨缺损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48例创伤后四肢骨骨折患者,无其他病史,分为2组。试验组25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22~82岁,平均年龄45.3岁。对照组患者23例,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龄21~81岁,平均年龄46岁。对所有患者进行骨折切开复位,选择合适的内固定。试验组于固定后,在骨缺损处、骨髓腔、骨折线周围直接植骨,羟基磷灰石,胶原人工骨修复材料植入量0.4~4.0g不等。对照组不植入羟基磷灰石,胶原人工骨。结果两组46例病例获随访。试验组中2例失随访,余23例患者无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骨折均达临床愈合。X线片显示,术后1~3个月材料植入区与缺损周围的骨组织间界限模糊,有新骨形成,3~6个月材料植入区内有明显的新骨长入,人工骨与骨组织融合,骨缺损基本修复。对照组3例延迟愈合和1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在功能上恢复较差;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胶原,羟基磷灰石人工骨具有良好的材料,细胞界面,使材料本身更具备与骨键合的能力。其三维多孔结构便于骨组织的长入,生物降解性有利于骨组织的改建和塑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将两种不同形状的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家兔颅骨缺损区,于术后第2、4,12周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表明:不规则型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出现较多的异物巨细胞,而且持续时间较长。两种羟基磷灰石人工骨植入后都有活跃的骨组织生长,未见明显的骨组织生长障碍。  相似文献   

18.
背景:发生于胸腰椎的骨嗜酸性肉芽肿临床较少见,对于病灶切除后的椎体缺损,已有不同生物材料的椎体替代物用于临床,但是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在此病的临床应用还鲜有报道。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在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病椎切除术后椎体重建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1/2009-12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胸腰椎嗜酸性肉芽肿患者15例,全部行前路病灶切除、椎体间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前路钉板系统内固定治疗。观察切口愈合情况、伤口并发症及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与结论:15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平均随访2.1年。全部痊愈,脊髓功能得到恢复,无复发及并发症发生。提示脊椎嗜酸性肉芽肿病椎切除后椎体间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人工椎体置入、前路钉板系统内固定可以获得良好的椎体重建效果。  相似文献   

19.
背景:纳米银具有显著的抗菌性能,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及机械强度,将两者混合既可促进骨形成又具有抗菌性能。 目的:观察纳米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混合填塞在即刻种植骨结合过程中的作用。 方法:拔除9只新西兰大白兔上下颌4个切牙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6)与对照组(n=3),实验组在拔牙窝内填塞纳米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混合物,对照组在拔牙窝内填塞纳米羟基磷灰石,两组均即刻植入钛螺纹钉。植入后4,8,12周取完整上下颌骨标本,进行大体观察、扭矩实验测试、X射线骨密度分析及组织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不同时间点的新生骨灰度值、最大扭矩值均高于对照组(P < 0.05)。植入12周内,实验组成骨速度及新生骨组织成熟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始终无炎细胞浸润;对照组植入4周时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植入8周时仍可见少量炎细胞。表明纳米银与纳米羟基磷灰石混合植骨有更好的抗菌作用、生物相容性和骨诱导能力,能够加快骨结合,促进成骨,较单纯使用纳米羟基磷灰石效果好。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0.
背景:采用发泡剂成孔技术,制成了有知识产权的新型骨修复材料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既保留了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原位固化性能等所有的优点,同时又形成多孔结构。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新型的骨修复材料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修复骨缺损的力学效果。方法:30只新西兰大白兔,手术组25只在双侧股骨髁制备直径为5.5mm、深12mm的骨缺损动物模型,左侧植入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为实验组,右侧植入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为对照组。非手术组5只,用于正常力学对照。将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和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试件经模仿体液浸泡,检测力学强度。同时在手术组背肌内分别植入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和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标准试件。分别于术后2,4,8,12,16周分批处死动物,进行试件骨内和肌内植入的力学实验分析和试件在模仿体液中浸泡后的抗压强度测试。结果与结论: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2周时的骨内力学强度较低,4周时降到最低,8周时接近正常松质骨强度,12周时超过正常松质骨强度,16周时恢复到正常松质骨水平。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2周时骨内植入强度较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略高,4周时有所降低,8,12,16周时略升高,但是始终低于正常松质骨的强度。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和碳酸化羟基磷灰石骨水泥在SBF中浸泡的抗压强度变化不大。试件植入肌内后抗压强度变化非常显著。结果表明,多孔碳酸化羟基磷灰石水泥具有原位固化性能和一定的力学支撑作用,能作为自体骨移植的一种替代物修复骨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