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奥氮平对谷氨酸(Glu)损伤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坏死和细胞周期的影响,阐明奥氮平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复制Glu损伤模型,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Glu损伤组和奥氮平+Glu损伤组,在体外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神经元细胞凋亡率、坏死率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组细胞凋亡率增加 (P<0.01);与Glu损伤组比较,10.0 μmol/L奥氮平+Glu损伤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1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lu损伤组神经元坏死率升高2.9倍 (P<0.05);与Glu损伤组比较,100.0和200.0 μmol/L奥氮平+Glu损伤组神经元坏死率降低(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Glu损伤组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 (P<0.01),S期细胞百分数下降(P<0.01),G2 + M期变化不明显;而与Glu损伤组比较,
50.0和100.0 μmol?L-1奥氮平+Glu损伤组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为Glu损伤组的79.9%和62.6% (P<0.05或P<0.01);S期细胞比例上升为Glu损伤组的2.5和3.8倍 (P<0.05或P<0.01)。结论:奥氮平能够抵抗Glu诱导的神经元凋亡和坏死,改变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万拉法新和氟西汀对谷氨酸损伤的海马神经元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复制谷氨酸损伤模型以模拟抑郁症时的病理改变;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谷氨酸损伤+万拉法新及+氟西汀各给药组(50、100、200及 500 μmol•L-1或10、100及 500 μmol•L-1);应用MTT法分别检测万拉法新和氟西汀对谷氨酸损伤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并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情况以及SOD活性的改变。结果: 谷氨酸使大鼠海马神经元存活率降至正常的50% (P<0.05);谷氨酸损伤+万拉法新组(100和200 μmol•L-1)神经元存活率均高于谷氨酸损伤组 (P<0.05或P<0.01),而谷氨酸损伤+氟西汀各组神经元存活率无升高。谷氨酸损伤组LDH的释放急剧升高,约是正常对照组的7.4倍;两药物均能不同程度地减少LDH 的释放。谷氨酸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OD活性明显下降(P<0.01);与谷氨酸损伤组比较,万拉法新组(10和100 μmol•L-1)SOD活性均明显升高(P<0.001),谷氨酸损伤+氟西汀组(100和500 μmol•L-1)SOD活性均降低(P<0.05)。结论: 抗抑郁药万拉法新和氟西汀都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且万拉法新神经保护作用强于氟西汀。  相似文献   

3.
抗抑郁药万拉法新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万拉法新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复制谷氨酸损伤模型以模拟抑郁症时的病理改变,在体外通过MTT法检测万拉法新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并且测定万拉法新应用前后LDH的释放、GSH水平、MDA含量和SOD活性的改变情况。 结果:万拉法新抵抗了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提高了神经元存活率,减少了LDH的释放,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提高了神经细胞内SOD活性和GSH水平,降低了MDA含量。 结论:万拉法新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奎硫平对谷氨酸损伤的海马神经元凋亡、坏死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阐明其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复制谷氨酸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谷氨酸损伤组和奎硫平(0.1、1.0、10.0、50.0、100.0、200.0和500.0 μmol•L-1)组,在体外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奎硫平应用前后神经元凋亡、坏死和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谷氨酸损伤组较正常对照组细胞凋亡率增加 (P<0.01 );与谷氨酸损伤组比较,50.0~ 200.0 μmol•L-1奎硫平组细胞凋亡率降低(P<0.05,P<0.01)。谷氨酸损伤组坏死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升高2.9倍 (P<0.05 );与谷氨酸损伤组比较,0.1 μmol•L-1奎硫平组坏死细胞比例降低 (P<0.05 ),为谷氨酸损伤组的52.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谷氨酸损伤组G0/G1期细胞百分数增加 (P<0.001),S期细胞百分数下降(P<0.01),G2+M期细胞百分数变化不明显。与谷氨酸损伤组比较,200.0 μmol•L-1奎硫平组G0/G1期细胞百分数降低 (P<0.05 ),为谷氨酸损伤组的68.9%;S期细胞百分数升高 (P<0.05 ),为谷氨酸损伤组的3.4倍。结论:奎硫平能够抵抗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减少细胞凋亡和坏死,改变细胞周期进程。  相似文献   

5.
抗精神病药奥氮平的神经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对谷氨酸损伤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乳酸脱氢酶(LDH)的释放及凋亡和坏死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复制谷氨酸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谷氨酸损伤和奥氮平给药组,在体外通过MTT法检测奥氮平对神经元存活率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测定LDH的释放情况,流式细胞术(FCM)测定奥氮平应用前后神经元凋亡和坏死的改变情况。结果:谷氨酸的兴奋性神经毒性使神经元存活率降低,约为正常的50% (P<0.05);与谷氨酸损伤组比较,奥氮平浓度为200和500 μmol•L-1时其存活率升高 (P<0.05),100 μmol•L-1时明显升高 (P<0.01)。谷氨酸损伤组LDH的释放急剧升高,是正常组的7.4倍;奥氮平组与谷氨酸损伤组比较,LDH释放减少(P<0.05或P<0.01)。谷氨酸损伤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增加 ( P<0.01 );而奥氮平作用后凋亡细胞百分数显著低于谷氨酸损伤组。谷氨酸的神经毒性使体外培养的神经元坏死细胞比例升高 ( P<0.05 );而奥氮平组与谷氨酸损伤组比较,坏死细胞比例降低(P<0.05或P<0.01)。 结论:奥氮平能够抵抗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提高神经元存活 率,减少LDH的释放,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减少神经元的凋亡和坏死,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胚胎海马神经元在谷氨酸损伤后,细胞活力变化及细胞损伤的方式,初步探讨谷氨酸对神经元的损伤机制。方法:通过MTT,观察不同浓度(62.5μM、125μM、250μM、500μM)的谷氨酸损伤后不同时间(6 h、12 h、18 h、24 h)海马神经元活力的变化。经相差显微镜观察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元胞体及突起的影响。通过TUNEL、Hoechst染色比较正常培养组和损伤组的凋亡率,分析谷氨酸对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作用。结果:MTT结果显示,谷氨酸对体外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有兴奋毒性,在所观察的剂量范围内,随着谷氨酸浓度的增加,作用逐步增强,至500μM达峰值,随着损伤后孵育时间的延长,海马神经元活力逐渐下降。TUNEL和Hoechst染色结果也显示,125μM谷氨酸对体外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有兴奋毒性,主要引起海马神经元的凋亡。结论:谷氨酸对体外培养的胎鼠海马神经元有兴奋毒性,且这种作用呈现剂量相关性。中等剂量(125μM)谷氨酸损伤主要引起海马神经元的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Egb761对海马神经元谷氨酸(Glu)兴奋毒性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DAPI染色和TUNEL法检测Glu诱导的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及Egb761的保护作用,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Egb761对大鼠海马神经元Glu受体电流的抑制作用。结果 Egb761拮抗Glu孵育诱导的海马神经元凋亡样死亡,其分子机制可能是抑制N 甲基-D-天冬氨酸(NMDA)型和海人酸(KA)型Glu受体。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Egb761通过抑制Glu离子通道而拮抗Glu对海马神经元的兴奋毒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胍丁胺对L-谷氨酸(Glu)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培养的方法,用不同浓度Glu(1、10、100μmol/L)处理原代培养海马神经元1h,建立Glu诱导的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经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检测和显微镜下观察,确定建立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的最佳浓度。处理组在已建立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模型中加入不同浓度(10、50、100μmol/L)胍丁胺,观察胍丁胺对Glu诱导的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作用。未经Glu处理的为正常对照组。结果上清液中的LDH活性(P〈0.01)和形态学观察均提示100μmol/L Glu为诱导原代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最佳浓度;100μmol/L胍丁胺能显著抑制模型中大鼠海马神经元LDH的释放(P〈0.01);明显改善损伤后的神经元形态。结论胍丁胺对Glu诱导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调肝方药加味四逆散对应激性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运用大鼠海马原代无血清培养技术进行海马神经元原代培养,以高浓度皮质酮(CORT)和谷氨酸(Glu)建立应激性海马损伤的体外药理模型,制备体积分数10%加味四逆散含药血清。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存活率(四甲基偶氮唑盐法)、乳酸脱氢酶(LDH)漏出量、细胞凋亡率(流式细胞仪法)以及细胞游离Ca2+浓度(Fura-2荧光探针法)。【结果】高浓度CORT和Glu使海马神经元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LDH漏出量显著增加、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以及细胞内游离Ca2+浓度显著升高(P0.01)。体积分数10%加味四逆散含药血清能显著提高高浓度CORT、Glu条件下海马神经元的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减少LDH漏出量,并能降低神经元内游离Ca2+浓度(P0.05或P0.01)。【结论】调肝方药加味四逆散对应激性海马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效应。  相似文献   

10.
陈霞  张书强  丁斐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0(6):1167-1170,1219,I0011
目的观察红景天苷对谷氨酸(Glu)损伤海马神经元Bax和Bcl-2基因和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胚鼠海马神经元,不同浓度红景天苷(60、120、240μmol/L)预孵育24 h后,加入125μmol/L Glu损伤24 h。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海马神经元活力;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形态;Hoechst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RT-PCR观察细胞内Bax和Bcl-2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 blot观察细胞内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红景天苷细胞可显著改善Glu损伤后的神经元生长状态和活力,降低Glu引起的细胞凋亡率(均P〈0.01);拮抗Glu损伤导致的细胞Bcl-2/Bax mRNA及其蛋白比例的下降,此作用存在剂量效应关系,至240μmol/L时作用最显著(P〈0.05或〈0.01)。结论红景天苷可显著拮抗Glu诱导海马神经元的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基因Bax和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氟伐他汀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对人早幼粒白血病HL-60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影响,为其抗肿瘤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HL-60细胞分为不同浓度氟伐他汀处理组(终浓度分别为0、0.5、5.0、10.0和20.0 μmol•L-1),对照组不加氟伐他汀,阳性药对照组加入全反式维甲酸(ATRA,终浓度为10 μmol•L-1),计数活细胞数目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用CCK-8试剂盒检测HL-60细胞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0.5、5.0、10.0和20.0 μmol•L-1处理1~4 d 的HL-60细胞,活细胞数有不同程度减少(P<0.01),且随着氟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活细胞数明显减少。用氟伐他汀处理HL-60细胞2~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随着氟伐他汀剂量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其中氟伐他汀10.0和20.0 μmol•L-1处理48和72 h后,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同浓度氟伐他汀作用2 h后(P<0.01)。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氟伐他汀处理HL-60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上升(P<0.05),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及细胞凋亡率增加(P<0.01)。当用甲羟戊酸和氟伐他汀共同处理HL-60细胞后,可逆转氟伐他汀的上述作用(G0/G1期细胞56.11% ,S期细胞37.12%)。结论:氟伐他汀能抑制HL-60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0作用可能是通过甲羟戊酸途径介 导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奎硫平的神经保护作用,阐明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原代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复制谷氨酸(Glu)损伤模型以模拟抑郁症时的病理改变。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Glu损伤组和奎硫平给药组。体外MTT法检测各组神经元存活率,酶学检测试剂盒测定不同浓度(50、100、200和500μmol·L-1)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胞二磷胆碱对1-甲基-4-苯基吡啶(MPP+)诱导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减少及形态学改变的影响。方法:体外原代培养怀孕第14 天小鼠胚胎中脑神经元,采用MPP+(10 μmol•L-1)在体外建立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单纯MPP+药物组及5个不同浓度胞二磷胆碱(0.01、0.101.00、10.00和100.00 μmol•L-1)与MPP+共同给药组。应用酪氨酸脱氢酶免疫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浓度胞二磷胆碱对MPP+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形态及数量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第12天,单纯MPP+药物组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0.10μmol•L-1和100.00μmol•L-1 胞二磷胆碱治疗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分别高于单纯MPP+药物组(11.83%和21.26%)(P<0.05)。0.10和100.00 μmol•L-1胞二磷胆碱加MPP+药物组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起长度明显高于单纯MPP+药物组(P<0.05)。结论:胞二磷胆碱可有效地防止MPP+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可能为帕金森氏病的防治提供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以及钙调神经磷酸酶(CaN)抑制剂他罗利姆(FK506)对细胞的保护作用,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所致的心肌损伤及拮抗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H9c2心肌细胞株体外培养进行实验,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n=6)和H2O2各处理组(n=6)。正常对照组采用生理盐水,实验各组分别用50、100、200和400 μmol•L-1 H2O2处理1、 6和24 h后,用罗丹明(Rhodamme-123)荧光探针检测心肌细胞线粒体膜电位(Δψmt)变化,用Annexin-Ⅴ/PI双染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并采用100 μmol•L-1 H2O2处理6 h建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损伤模型,给予高、低剂量FK506(0.60和0.15 μmol•L-1)干预,流式细胞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①100、200和400 μmol•L-1 H2O2处理组1 h 时线粒体膜电位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 6和24 h时,200和400 μmol•L-1组Δψmt值均低于100 μmol•L-1 组(P<0.05),且400 μmol•L-1组低于200 μmol•L-1组(P<0.05);②200和400 μmol•L-1 H2O2处理组1 h 时心肌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24 h达高峰。③ 高、低剂量FK506干预组与单纯100 μmol•L-1H2O2处理组比较,心肌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0.01),高、低剂量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H2O2可损伤心肌细胞线粒体,引起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导致细胞凋亡。CaN抑制剂对H2O2诱导的大鼠H9c2心肌细胞凋亡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小分子化合物8-氧-8H-苊并[1,2-b]吡咯-9-腈的氨基或卤素取代衍生物(S1)对人雄性激素非依赖型前列腺癌PC3细胞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常规培养PC3细胞,分为10.00、5.00、1.00、0.50、0.10、0.05和0.01 μmol•L-1 S1化合物组,同时设培养肿瘤细胞对照组和抗癌药物环磷酰胺(5.00 μmol•L-1)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PC3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PC3细胞凋亡作用,Caspase 3、8和9试剂盒检测细胞凋亡途径。结果:0.10~10.00 μmol•L-1 S1化合物组,PC3细胞生长抑制率明显高于环磷酰胺对照组(P<0.01);5.00和10.00 μmol•L-1S1化合物组PC3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培养肿瘤细胞对照组(P<0.01);10.00 μmol•L-1S1化合物作用于PC3细胞后不同时间(1、2、4及6 h)细胞Caspase 3和Caspase 9活性均显著高于培养肿瘤细胞对照组(P<0.01),Caspase 8活性未见明显改变。结论:S1化合物能够通过诱导PC3细胞凋亡而导致细胞死亡,其作用机制是线粒体途径,进一步证实S1化合物作为肿瘤治疗药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帕金森病体外实验细胞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甲基-4-苯基-四氢吡啶离子(MPP+ )对小鼠胚胎中脑原代培养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在体外建立帕金森病(PD)实验研究的细胞模型。方法:采用小鼠胚胎(孕14 d)中脑进行原代细胞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和不同浓度(0.1、1、10和15 μmol•L-1)MPP+药物实验组,应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化学细胞染色方法 和Hoechst33342荧光染色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损伤及凋亡进行测定。结果:对照组中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为(875±23)个/孔。在0.1、1、10和15 μmol•L-1 MPP+实验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分别为(612±25)、(586±32)、(459±16)和(435±19)个/孔,与对照组比较,MPP+实验组多巴胺能神经元数量均明显降低(P<0.05),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和长度明显减少。Hoechst33342 染色发现,对照组中凋亡细胞数占总细胞数的(5.45±0.29)%,10 μmol•L-1 MPP+药物治疗组细胞凋亡率为(26.97±1.36)%,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0.1、1、10 和15 μmol•L-1 MPP+均引起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数量显著减少,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多巴胺能神经元减少的程度越显著。MPP+引起的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可能通过凋亡途径所诱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氯化三乙基锡(TETC)对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为胶质瘤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检测0.5、1.0和2.0 μmol/L TETC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作用24和48 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Hoechest33258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0.5、1.0和2.0 μmol/L TETC作用48 h后 C6胶质瘤细胞核的形态学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0.5、1.0和2.0 μmol/L> TETC作用48 h后 C6胶质瘤细胞周期和凋亡。结果:0.5、1.0和2.0 μmol/L TETC在体外可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24 h抑制率分别为7.92%、9.51%和19.03%;48 h抑制率分别为15.62%、36.16%和41.92%,存在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上升趋势,48 h抑制率在各剂量组间及各剂量组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荧光显微镜显示TETC作用C6胶质瘤细胞48 h后,细胞呈现核浓缩和碎裂的凋亡形态学改变。1.0和2.0 μmol/L TETC作用C6胶质瘤细胞48 h后,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S期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细胞凋亡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TETC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有增殖抑制作用,通过细胞周期阻滞及诱导凋亡可能是TETC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