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燕东  刘绍能 《北京中医》2011,(7):510-511
乌梅丸为《伤寒论》厥阴病之主方,原主治蛔厥。异病同治是中医辨证论治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根据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机特点,结合乌梅丸的药物配伍,对乌梅丸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运用机理进行了探讨。据此将乌梅丸运用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取得不错的疗效,尤其当证属上热下寒、土木相克时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2.
肖君 《江苏中医药》2012,44(12):66-67
乌梅丸出自《伤寒论》,为厥阴病之主方.消化系统疾病,病种繁多,病位涉及众多脏腑,病机复杂多变,寒热错杂是其重要的病理变化.乌梅丸寒热并用,辛开苦降,攻补兼施,有散有收,对于证属寒热错杂的消化系统疾病,常有良效.  相似文献   

3.
<正>乌梅丸出自《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是厥阴病的主方,其特点为寒热并用、清上温下,主治“蛔厥”。后世医家对乌梅丸的适用疾病和病机进行了深化,扩大了乌梅丸的应用。清代伤寒学家柯韵伯首次提出“乌梅丸为厥阴主方,非只为蛔厥专剂矣”。现代中医将乌梅丸加减用于消化系统疾病,也用于妇科疾病,皮肤病及肿瘤的治疗[1-4]。  相似文献   

4.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杂病》,原方主治蛔厥与久利,现代《中医方剂学》将其列在驱虫剂中。但从目前大量的临床报道来看,乌梅丸被广泛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肠道寄生虫、慢性胃炎等,同时本方还被应用于呼吸、妇科、内分泌等系统多种疾病治疗。简要回顾中医经方乌梅丸近年来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林兴栋教授临床运用乌梅丸的经验。认为以乌梅丸加减辨治肝阴阳不足、肝风内作、夹寒夹热型神经系统疾病疗效较佳;分析厥阴病内涵、乌梅丸方解、方证相应特色,同时指出乌梅丸运用注意事项。并举验案4则。  相似文献   

6.
社会调查发现,神志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西方医学治疗本病多使用抗抑郁类及镇静安眠类药物,该类药物不良反应(成瘾性、抗药性等)明显,大多数患者不能接受且不能遵医嘱长时间服药,故疗效欠佳。乌梅丸为治疗厥阴病的名方,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乌梅丸治疗神志疾病效果明显,此文从乌梅丸的药物现代机制及厥阴病病机出发,对乌梅丸治疗神志疾病做系统的研究论述,以期能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7.
乌梅丸作为《伤寒论》厥阴病主方,主要用于厥阴病枢机不利,阴阳气不相顺接而致的寒热错杂证。临床在把握主证基础上,灵活将乌梅丸用于眼科疑难疾病,疗效甚笃。  相似文献   

8.
甘草泻心汤和乌梅丸治疗胃痞、顽固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多见,二者病机均为上热下寒、上实下虚之虚实夹杂证。临床根据其病机治疗其他疑难杂症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张蕊  王作顺 《河南中医》2014,34(2):210-211
乌梅丸方出自张仲景《伤寒论》,原方主治蛔厥证,又主久利。主治病机特点:一是寒温并用,邪正兼顾;二是以辛热、辛温和甘温的药物为重点;三是入脾胃(大肠)经的药物为主。消化系统病机特点:易寒易热,寒热互结。乌梅丸加减具有补泻兼施、温清并用、气血并调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慢性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慢性萎缩性胃炎、克隆病、慢性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0.
乌梅丸为《伤寒杂病论》厥阴病脉证治篇经典方,随着"经方热",乌梅丸在临床中大量应用以及现在药理学研究、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乌梅丸可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临床发现符合乌梅丸寒热错杂病机,厥阴病特点的患者,均可考虑用乌梅丸,体现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同时发现乌梅丸可作为"精神调节剂"治疗因肝气不舒或者阳气馁弱致使肝用不及而出现肝气郁结的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1.
试论乌梅丸证与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喜奎  陈亦人 《中医杂志》2002,43(4):245-247,280
研究表明,乌梅丸为厥阴病主方,且乌梅丸证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存在诸多一致之处,主要体现在主症相似,病机雷同,病势一致,治法吻合,疗效确切。并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初步探讨了乌梅丸治疗CAG的疗效机理,为进一步研究《伤寒论》厥阴病实质,推广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探求中药治疗CAG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乌梅丸的临床观察研究。方法乌梅丸是《伤寒论》厥阴篇主方,由乌梅、附子、干姜、川椒、桂枝、细辛、人参、黄连、黄柏组成,主要用于治疗寒热错杂所致的蛔厥、下利证。在临床上运用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等疑难杂症,紧紧抓住"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病机,异病同治,进行临床观察。结果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的疑难患者,疗效确切。结论乌梅丸加味治疗呕吐、痫病、便血三种病,异病同治,其关键是抓住了"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相同病机,故得心应手,疗效如神。  相似文献   

13.
乌梅丸出自于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厥阴篇,被认为是驱蛔要剂。厥阴病篇历来争议颇多,乌梅丸亦是如此。张仲景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本文试从肝木、脾土角度出发,对乌梅丸是否为厥阴病的主方及蛔虫的生源进行阐释,同时对乌梅丸证的病机和其用药机理进行讨论。认为乌梅丸是厥阴主方,而蛔虫生于肝木,养于土湿。另一方面,乌梅丸证是由于木土不和而成,且乌梅丸作为理肝重剂,可用于调肝理脾治疗临床诸多疾病。  相似文献   

14.
乌梅丸煎剂治疗克罗恩病42例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亮 《现代中医药》2011,31(1):19-20
目的观察乌梅丸煎剂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方法采用乌梅、细辛、干姜、黄连、黄柏、制附片、当归、肉桂、红参、川椒、炙甘草等制成乌梅丸煎剂,一日一剂,分3次温服。结果 42例克罗恩病患者经过3个疗程治疗,总有效率为92.37%。结论乌梅丸煎剂治疗克罗恩病疗效满意,效果肯定,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乌梅丸源自《伤寒论》,现代方剂学将其归类为蛔厥、久利方。随着现代临床研究的进展,乌梅丸应用范围日趋扩大。本文例举乌梅丸治疗功能性腹痛、干燥综合征、更年期综合征、咳嗽验案四则,其主病虽各有不同,但存在共同病机,即寒热错杂、肝旺脾虚。据此,笔者得出结论:乌梅丸适应证绝非只有蛔厥、久利;临床应用不应只拘泥于“病”,凡六经辨证属厥阴病,脏腑辨证属肝旺脾虚,八纲辨证属寒热错杂,发病时间于凌晨1时至7时加重的疾病,皆可考虑应用乌梅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乌梅丸临床研究情况, 为临床运用及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Embase建库至2022年6月30日有关乌梅丸的临床研究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研究热点、关键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EndNote X9软件, 结合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13对纳入文献的发表年份、文献类型、所属期刊、主治疾病、中医证型、单味药剂量、治疗时长进行记录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12篇。结果显示, 目前乌梅丸相关临床研究热点主要是腹泻、胃炎、糖尿病、失眠等;乌梅丸临床治疗疾病主要涉及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肿瘤等;主要针对的证型为寒热错杂证, 其次为厥阴证;方中乌梅的平均用量最大, 为21 g;文献平均治疗时长为5.78周。结论乌梅丸临床研究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 主要涉及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C)系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存质量。中医治疗本病具有一定优势。郭光业教授根据自己长期临床经验,对该病具有独到见解,认为该病病程长,用药复杂,最终往往形成一个本虚标实、虚实夹杂、寒热错杂、错综复杂的病机变化。乌梅丸是治疗久痢的经方,其所治久痢形成的机理是肝脾虚弱,湿热下注,与UC病机相吻合。郭教授临床以乌梅丸为基础辨证加减治疗UC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8.
《光明中医》2021,36(13)
乌梅丸首见于《伤寒论》,原治蛔厥及久泻久利之证,因其寒热刚柔同用,被历代医家作为厥阴病主方,广泛应用于临床多种疾病。此文基于六经辨证探讨乌梅丸治疗腹痛、畏寒验案2则并分析其病因病机,以期为乌梅丸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方向和思路。  相似文献   

19.
乌梅丸是一首经典经方,是治疗厥阴病的主方.张炜教授对运用六经辨证和经方辨治儿科疾病和内妇科临床常见病、疑难杂病有丰富的经验.特举张炜教授运用六经辨证,使用乌梅丸治疗儿童慢性腹泻2例验案,探讨乌梅丸对小儿慢性腹泻属厥阴病的治疗经验.  相似文献   

20.
乌梅丸原主治蛔厥及久利,当今疾病病机复杂多变,寒热错杂、虚实相兼、阴阳失调者比比皆是,为乌梅丸的临床使用提供了空间,已非蛔厥久利所限,只要抓住阳衰于下,火盛于上,气逆于中的病机,皆可随证施用乌梅丸。笔者根据其寒热并用,清补兼施之功,加减运用于寒热错杂且正气虚弱之多种疾病,收效尚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