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芙蓉  陈世忠  罗世恒  王弘 《中草药》2010,41(12):2087-2089
目的 进行超快速液相色谱(UFLC)测定茜草中羟基茜草索和大叶茜草素的方法研究,并与HPLC方法比较,建立准确、高效的茜草药材质量分析方法.方法 使用新型的UFLC系统,色谱柱为Shim-pack XR-ODSⅡ(75 mm×3.0 mm,2.2 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52:48)溶液,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60℃,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 UFLC法和HPLC法测定的茜草两种化学成分的量差异不大;UFLC分析时间显著缩短,羟基茜草素和大叶茜草素的分析时间由HPLC法的7.2、25.3 min缩短为1.2、10.5 min.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UFLC测定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快捷简便,适用于茜草中羟基茜草素和大叶茜草素的分析,是一种高效、可行的质量评价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茜草饮片中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ZORBAX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2%磷酸(25:52:23),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50nm,柱温:30℃。结果 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分别在(10~500)μg·mL-1和(5~200)μ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3.12%(RSD=2.27%)和98.72%(RSD=1.31%)。结论 本方法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茜草饮片中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优化茜草中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LUBEX Ecosil C18色谱柱(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05 %磷酸水(25 ∶ 50 ∶ 25),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50 nm。结果 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分别在19.34 ~ 161.20 μg·mL-1(r = 0.9999)和12.16 ~ 101.30 μg·mL-1(r = 0.9999)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27 %(RSD=1.91 %)和100.00 %(RSD=1.87 %)。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可作为茜草中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合理制定茜草的含测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HPLC法测定茜草及不同炮制品中大叶茜草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宇婷  康文艺 《中成药》2011,33(12):2125-2127
目的测定茜草及炮制品中大叶茜草素。方法 Purospher STAR RP-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水-四氢呋喃(90∶9.3∶0.7);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0 nm;柱温25℃。结果茜草生品中大叶茜草素的质量分数为0.52%,炒茜草为1.07%,茜草炭为0.66%。结论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大叶茜草素的量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茜草提取物中大叶茜草素测定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建立茜草提取物中大叶茜草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ltimate XB-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2%磷酸(25∶50∶25),流速为1 mL·min-1,柱温25℃,检测波长250 nm.结果:在该条件下,大叶茜草素在3.566~ 456.4 mg·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97%( RSD 2.29%).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可用于茜草提取物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蒙药三红汤中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方法 大叶茜草素含量测定色谱柱为Krom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四氢呋喃(77:22:1),检测波长为390 nm,流速为1.0 ml/min,柱温35℃.结果 大叶茜草素在166.64μg~2499.6μg(r=0.99...  相似文献   

7.
索菲娅  王弘  陈世忠 《中成药》2006,28(10):1499-1501
目的:为确定茜草最佳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茜草药材不同采收期大叶茜草素的含量。色谱条件:YWG-C18液相色谱柱(10μm,4.6 mm×250 mm);甲醇-水-四氢呋喃(160∶20∶2.7)为流动相,流速1.0 mL/m in;检测波长为246 nm。结果:不同采收期茜草药材中大叶茜草素以夏季为高,即6~8月份。结论:建议茜草药材在夏季采收。  相似文献   

8.
蔡乐  刘萍  郭桂明  梁小雨 《北京中医药》2011,30(11):856-858
目的 考察不同厂家茜草配方颗粒中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超声提取方法处理茜草配方颗粒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含量测定.色谱柱为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2%磷酸(25∶52∶23),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  相似文献   

9.
建立以4种离子液体为萃取剂,结合超声辅助萃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定茜草中茜草素与大叶茜草素素含量的方法。采用Purospher star RP-C18柱(4.6 mm×250 mm, 5 μm),以B为甲醇、C为0.4%乙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85 mL·min-1,紫外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显示,茜草素和大叶茜草素的最佳萃取条件均为0.6 moL·L-1的[HMIM]PF6甲醇溶液作为萃取剂,1∶80(g·mL-1) 作为最佳固液比;茜草素进样量在0.01~0.04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7.12%;大叶茜草素进样量在0.41~1.35 μg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8.10%。该实验采取环境友好型试剂作为萃取剂,提高了萃取效率,避免了有机溶剂对环境的污染,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操作简单,重复性好,对中药活性成分提取研究方法的创新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不同地区、不同采集期茜草中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方法 色谱柱Lichrosorb C18柱(150 mm×4.6 mm,5 μm);紫外检测波长250 n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85:15),流速0.8ml·min-1,柱温为35℃.结果 大叶茜草素在0.021~0.105 μg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5,平均回收率为99.82%,RSD为0.85%(n=5).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高、结果准确.  相似文献   

11.
王侃  陈星  单鸣秋  丁安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2):1855-1858
目的:研究大叶茜草素及羟基茜草素在大鼠各肠段中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对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特性进行研究。用酚红标记法校正循环液体积。结果:不同质量浓度的大叶茜草素(12.33,24.66,49.32 mg.L-1)及羟基茜草素(8.455,16.91,33.82 mg.L-1)在各肠段的吸收量顺浓度梯度,渗透系数呈上升趋势且均大于0.2×10-4cm.s-1,在相同浓度下大叶茜草素及羟基茜草素在各肠段Peff表现为相同趋势,依次为结肠>十二指肠>回肠>空肠,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大叶茜草素及羟基茜草素在大鼠肠道内为高渗透性药物,各肠段均有吸收,且在结肠部位可能存在特异性吸收。  相似文献   

12.
《中成药》2016,(6)
目的建立复方茜草片(茜草和新疆紫草)的质量标准。方法 TLC法对茜草和新疆紫草进行鉴别,HPLC法测定大叶茜草素含有量。分析采用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25∶50∶25);体积流量1.0 m 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0 nm。结果 TLC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大叶茜草素在0.828 125~106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66%(RSD=2.04%)。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复方茜草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陈星  王侃  单鸣秋  丁安伟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9):2922-2925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茜草炭中异茜草素、羟基茜草素、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大叶茜草素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cquity BEH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0.3%甲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2mL·min-1,进样量2μL,柱温30 ℃,检测波长276 nm.结果:异茜草素、羟基茜草素、1,3,6-三羟基-2-甲基蒽醌、大叶茜草素的质量浓度与峰面积分别在0.69~34.44 mg·L-1(r=0.999 9),0.66~ 33.2 mg·L-1(r=0.999 7),0.68~34.08 mg·L-1(r=0.999 9),1.07~ 53.52 mg·L-1(r=0.9999)呈良好线性;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95%,95.75%,102.5%,96.15%,RSD均小于3%.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作为茜草炭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参茜固经颗粒中大叶茜草素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参茜固经颗粒(党参、茜草、地黄、女贞子等)中大叶茜草素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方法:采用安捷伦Extend C-18(250 mm×4.6 mm,5μm)柱,以甲醇-水-四氢呋喃(310:90:3)为流动相,流速:1.0 mL·min-1;在249 nm波长处检测.结果:大叶茜草素在0.056~0.29μg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36%,RSD=1.60%(n=5).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测定参茜固经颗粒中的大叶茜草素含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血平胶囊中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Eclipse XDB-C18 (150×4.6,5μm);流动相:甲醇-水(75:25);检测波长为250nm;柱温35℃.结果:大叶茜草素进样量在0.0116~0.2316μ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9),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97%,RSD=1.15%.结论:方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用于血平胶囊中大叶茜草素的含量控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不同粒径的藏茜草粉体中大叶茜草素含量变化特征和规律。方法制备10~300目的藏茜草粉样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叶茜草素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4.6mm×250mm),流动相甲醇-水-四氢呋喃(343∶90∶3),检测波长250nm。结果大叶茜草素对照品在0.52~2.60μg范围内,进样量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回归方程为Y=306042.1X+103512.3,r=0.9993,平均回收率为99.5%,RSD为2.61%,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和重复性。结论大叶茜草素的含量随着藏茜草粉粒径的变小而增加,当粉碎到80目以上时,大叶茜草素的含量不再随粒径的减小而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市售茜草与福建地方药入骨丹(东南茜草)进行定性定量比较研究,为茜草质量评价及入骨丹的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性状评价对比茜草及东南茜草药材性状上的差异;(2)通过薄层色谱法对茜草及入骨丹进行定性比较;(3)运用HPLC对二者的大叶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进行定量分析,色谱柱为Platisil-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0.1%磷酸水(40∶50∶10),流速为1mL/min,检测波长为250nm。结果:(1)性状比较及薄层色谱法难以明确区分茜草与东南茜草;(2)不同产地的茜草指标性成分大叶茜草素、羟基茜草素含量差别较大,入骨丹的性状及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结论:茜草质量参差不齐,需进一步完善其质量评价体系;入骨丹是否可作为茜草药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陕产茜草大叶茜草素的最佳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优选陕产茜草中大叶茜草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比较浸渍法、超声提取法、加热回流法3种提取方式,并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大叶茜草素含量为指标,对影响茜草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工艺的因素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茜草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0%乙醇10倍量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5小时。结论乙醇加热回流提取工艺用于陕产茜草大叶茜草素的提取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RP-HPLC法测定凉血活血胶囊中茜草素、芍药苷的含量。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法。色谱条件:茜草素: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乙腈-0.2%磷酸水溶液(25∶50∶25),检测波长为250nm,流速1.0mL/min。芍药苷: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14∶86),检测波长为230nm,流速:1.0mL/min。结果茜草素、芍药苷在上述色谱条件下,分离效果理想。茜草素在0.084~1.05μg范围内、芍药苷在0.28~7.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方法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凉血活血胶囊的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使用茜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研究茜草中萘醌类成分生合成途径原料IPP的来源,以及茉莉酸甲酯、氯胺和洛伐他丁对蒽醌和萘醌的积累情况。方法:建立茜草细胞悬浮培养体系,分别在培养基中添加茉莉酸甲酯、氯胺和洛伐他丁。每3天取样一次。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紫色素和大叶茜草素含量并计算出产量。结果:洛伐他丁处理组中紫色素和大叶茜草素产量均有显著增加。氯胺处理组中紫色素和大叶茜草素产量明显下降。茉莉酸甲酯处理组中紫色素产量增加,同时大叶茜草素产量降低。结论:在茜草细胞中萘醌类成分的IPP可能是通过MEP途径合成的;要解释茉莉酸甲酯对蒽醌和萘醌积累的不同作用,基因表达水平方面的研究尤其是对1,4-二羟基-2-萘甲酸异戊烯基化的基因表达研究应该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