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2 毫秒
1.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分型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分析、概括近年来研究、治疗IgA肾病的相关文献,从病理表现辅助中医辨证分型的研究、临床证候与中医的辨证分型相结合、从治疗效果看中医辨证分型3个方面进行阐述.结论:IgA肾病辨证分型多缺乏统一的标准,应形成统一的辨证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2.
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病理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IgA肾病的中医辨证分型与肾脏病理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中医辨证,将142例IgA肾病患者分为脾肺气虚、肝肾阴虚、气阴两虚及脾肾阳虚4个证型;同时根据Katafuchi积分,对这些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的平均Katafuchi积分、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血管积分在4个证型中均是最高的,经过统计学处理与其他3个证型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的肾脏病理损害较其他3个证型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3.
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客观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钢  李平  董葆  谌贻璞  陈香美 《中医杂志》2004,45(10):771-773
目的:研究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临床客观化指标之间的关系,为全面认识IgA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观察124例IgA肾病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伴发高血压情况、西医实验室检查,及部分患者肾脏病理的Lee病理分级和Katafuchi病理积分,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属于气虚及阴虚证候的中医症状出现频率较高.(2)脾肾阳虚型患者大多伴发高血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尿渗透压降低,肾脏病理损害全部为Lee分级Ⅲ级以上,平均Katafuchi积分最高,与其他3个证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正气不足是IgA肾病发病的关键,脾肾阳虚型IgA肾病患者病情较重.  相似文献   

4.
浅析IgA肾病病理的中医病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庆 《河北中医》2007,29(4):346-347
IgA肾病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临床与病理表现复杂多样,中医药辨证治疗IgA肾病具有一定的疗效.中医证候多中心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气虚、阴虚是IgA肾病的主证,兼证中则以湿热和血瘀证最为常见[1].并已证实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分级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对推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参考价值[2].因此,分析肾脏病理改变对指导中医辨证,补充传统宏观辨证的不足,具有一定价值.故而,如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认识IgA肾病病理改变,对于辨证将有一定的益处.现从中医病机角度来探讨IgA肾病病理改变及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与西医临床病理关系。方法:采用多中心协作研究的方法,根据临床表现进行传统的中医辨证,收集实验室检查、肾脏病理等资料,建立数据库,分析286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关系。结果: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病理变化较轻,Lee分级以I~Ⅲ级为主(72.3%,70.2%);肝肾阴虚证病理变化较重,以Ⅲ~Ⅳ级为主(84.6%);脾肾阳虚证病理变化最重,以Ⅳ~V级为主(88.0%)。辨证分型与Lee分级相关显著(r=0.26,P<0.01)。脾肾阳虚证球性硬化比率明显高于脾肺气虚、气阴两虚及肝肾阴虚证。按病变程度进行半定量积分,脾肾阳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血管积分明显高于其他3个中医证型;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球、肾小管-间质积分及血管积分明显高于脾肺气虚证;肝肾阴虚证总积分、肾小管-间质和血管积分高于气阴两虚证。脾肺气虚与气阴两虚证两组之间积分无明显差异。结论:经多中心前瞻性研究证明,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IgA肾病病理分级及病变程度显著相关,中医临床辨证分型对推测肾脏病理改变程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IgA肾病湿热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IgA肾病湿热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析53例IgA肾病湿热证与53例非湿热证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结果:IgA肾病湿热证的中医宏观辨证中最常见的症候是咽喉肿痛,其次是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临床伴肉眼血尿,有感染诱因者比非湿热证组多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比非湿热证组少;血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肾小球细胞增殖积分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结论:IgA肾病湿热证与临床指标及肾组织病理有一定相关性,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证的结合将更有利于揭示IgA肾病湿热证的本质,为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A肾病气阴两虚证临床辨证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方法:对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进行辩证分组,其中气阴两虚证86例,非气阴两虚证75例,观察两组患者临床辨证与病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病程较长,临床以无症状性尿检异常或轻中量蛋白尿为主,病理以II~IV级为主,伴轻度IgA或少量其它免疫复合物沉积。结论:IgA肾病气阴两虚证临床辩证与病理变化具有相关性,气阴两虚证是IgA肾病的基础证候。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IgA肾病在光镜下的病理表现(Lee氏分级)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已做肾活检,经免疫荧光病理检查确诊为IgA肾病的46例住院患者,记录每个患者的光镜病理表现,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结果]IgA肾病病理表现和中医辨证相关(P<0.01)。肾脏病理表现采用Lee氏分级法,其中Lee氏Ⅰ级、Lee氏Ⅱ级中医证型多为热毒内扰和(或)湿热壅滞;Lee氏Ⅲ级、Ⅳ级中医证型多为脉络瘀阻和(或)虚实夹杂;Lee氏Ⅴ级中医证型为虚实夹杂,因例数少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gA肾病的病理表现与中医的辨证分型有一定的相关性,微观变化与中医辨证结合拓展了中西医结合诊治IgA肾病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裴晶  王丹 《中医药学报》2012,40(6):78-80
目的:总结219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辨证分型,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型与临床及病理相关的依据,提高判断IgA肾病预后的准确率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8年8月~2012年8月经肾活检诊断为原发性IgA肾病的219例住院病例完整的临床及病理资料,以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病理检查包括光镜(HE、PAS、Masson及PASM四种染色)、免疫病理(IgA、IgG、IgM、C3、C1q及Fib)和透射电镜检查。结果:研究发现,中医辨证分型与临床及病理具有一定的相关性。IgA肾病在本组的高发年龄段为21~40岁。病理改变以局灶系膜基质或系膜细胞增殖、伴或不伴肾小球硬化为主,分级以Ⅰ~Ⅲ级最多,免疫荧光以IgA+C3和IgA+IgM+C3型沉积多见。诊断为"尿血"和"腰痛"的病例,病理表现最轻,诊断为"虚劳"的病例,病理表现及分级最重;中医证型与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随着肝肾阴虚、脾肾阳虚和气阴两虚的不同,病理改变逐渐加重的趋势。结论:中医证型与临床及病理具有相关性,病理表现可以作为中医辨证分型的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型与肾脏免疫荧光成分的相关性分析,探讨IgA肾病中医辨证与免疫病理的关系,以寻找该病免疫病理方面的微观辨证依据。方法:对符合条件患者根据中医辨证标准,采取主次症定证候法确定辨证分型,并进行肾穿刺活检病理检查,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常规检测IgA、IgG、IgM、C3及C1q,分析IgA肾病中医证候分型与免疫沉积物的关系。结论:IgA和IgA+C3沉积者多见于脾肾气虚型,其次为肺肾气虚型;IgA+IgG和IgA+IgG+C3沉积者多见于气阴两虚型,其次为肝肾阴虚型;IgA+IgG+IgM和IgA+IgG+IgM+C3沉积者多见于脾肾阳虚型。结论:观察免疫沉积物的组成对于指导IgA肾病中医微观辨证以及治疗用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IgA肾病临床病理与辨证分型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gA肾病指肾小球系膜区IgA或IgA沉积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病。本病是肾小球源性血尿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中最常见的类型,约30%~40%将发展为肾功能衰竭。目前IgA肾病辨证分型同病理研究主要涉及的方面有:临床症状与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证型与免疫病理,中医证型与病理分级(分型),中医临床症状与病理等。现将近年来该病的辨证分型与病理关系研究概述于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IgA肾病湿热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分析。方法:分析53例IgA肾病湿热证与53例非湿热证患者的临床及肾脏病理资料。结果:IgA肾病湿热证的中医宏观辨证中最常见的症候是咽喉肿痛,其次是小便黄赤、灼热或涩痛不利;临床伴肉眼血尿,有感染诱因者比非湿热证组多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比非湿热讧组少;血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肾小球细胞增殖积分显著高于非湿热证组。结论:IgA肾病湿热证与临床指标及肾组织病理有一定相关性,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辨证的结合将更有利于揭示IgA肾病湿热证的本质,为证的客观化研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析94例IgA肾病血瘀证患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94例IgA肾病患者中,血瘀证占61.70%,非血瘀证占38.30%。血瘀证组中医宏观辨证以舌质紫暗最常见;临床多表现为蛋白尿伴血尿,常伴高血压和肾功能不全;血肌酐、甘油三酯、血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证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尿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水平明显低于非血瘀证组;Lee’s分级多见于Ⅲ~Ⅴ级者;肾小球球性硬化、肾小管间质总积分、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和血管积分均显著高于非血瘀证组。结论IgA肾病血瘀证与临床指标及肾组织病变程度有关,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辨证相结合更有利于揭示IgA肾病血瘀证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陕西中医》2013,(9):1158-1160
目的:探讨IgA肾病辨证分型治疗的疗效。方法:IgA肾病93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气阴两虚证30例合用六味地黄丸加党参、黄芪、去丹皮、泽泻等加减治疗,阴虚湿热证30例给予益肾祛湿证(熟地、知母、牡丹皮、白芍、女贞子、墨旱莲等加减)治疗,湿热瘀阻证33例给予黄连温胆汤(半夏、陈皮、竹茹、枳实等)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77.4%。结论:IgA肾病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按照辨证不同行分型进行治疗可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仲昱  王钢  邹燕勤 《中医杂志》2003,44(11):854-856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西医病理类型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3例住院期间肾穿刺诊断为IgA肾病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二者的相关性。结果:IgA肾病肾虚湿瘀证最为常见,多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并可出现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和新月体性肾炎,病理损害程度较重;其次为脾虚湿热证,主要表现为系膜增生性肾炎和轻微病变;热结咽喉证则与肾小球轻微病变关系最为密切。结论:IgA肾病中医证型及病机演变与西医病理类型和病理损害程度具有较高的相关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性分析IgA肾病(IgAN)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与临床、病理资料在中医证型中的分布差异,揭示各中医证型与IgAN临床,病理与实验室检查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行肾穿刺活检后病理诊断明确为IgAN的患者107例,包括一般资料、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病理资料,IgA肾病患者的病理损害以牛津病理分型为评价标准,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分析IgAN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比较不同中医证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IgA肾病中医证型与IgA肾病临床、病理与实验室检查相关性分析。结果:107例IgAN患者,本虚证各中医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证和肺脾气虚证为主,标实证中医证型分布以肾络瘀痹证和下焦湿热证为主。本虚证性别、牛津病理分型E、牛津病理分型T、牛津病理分型C、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血肌酐(Scr)、24h尿蛋白(UTP)、血清白蛋白(ALB)、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在中医证型的分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1),标实证有无前驱感染、牛津病理分型S和牛津病理分型C在中医证...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是中医辨证施治基本理论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该法对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在细胞分子水平上探讨其治疗IgA肾病的机理.本研究主要是为IgA肾病中医辨证施治客观化及临床疗效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确立治疗IgA肾病的法则,并对此法及其处方药物进行临床和药理研究,为中医药治疗IgA肾病开拓了一条新的途径和方法,属于中医临床基础研究.基本内容:综述近十年来中医、中西医对IgA肾病研究的状况;确立辨证思路,对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各证型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针对其病理基础,提出IgA肾病的病机,确立治疗法则,并观察治疗对该病的影响;从实验角度观察肾组织病理变化、SOD活性、MDA含量、TGF-β的基因表达、MC增殖等变化,探讨其治疗IgA肾病的作用机理.特点:①将IgA肾病肾穿刺活检与中医辨证分型联系起来,提出了IgA肾病的病机为肾阴虚,兼湿热、瘀血的特点;②针对IgA肾病的发病机理,确立了滋阴益肾、活血清利的治法,制定了具有改善IgA肾病的有效处方;③在保持中医特色基础上,用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证明了肾阴虚,兼湿热、瘀血的IgA肾病经过治疗后,在病理改变、机体免疫力、肾组织纤维化、肾组织中TGF-β的基因表达及MC增殖等方面,都具有明显改善.应用价值:开拓了IgA肾病治疗机制的研究途径,提高了中医药治疗的研究水平.推广意义:为中医肾病的理论及临床研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思路和途径,为进行中医学实验研究开创了新路,具有较大的学术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57例IgA肾病患者中医虚证证候进行了辨证分型的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调查IgA肾病患者57例,对症状、临床指标及病理改变进行评分,统计其出现的频率和积分,采用统计软件SPSS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虚证证型分布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血尿多见于阴虚及气阴两虚型;低蛋白血症的发生及24h尿蛋白定量偏多与脾肾气虚型密切相关;高血压发生率肝肾阴虚组明显高于脾肾气虚组及气阴两虚组;病理损害程度肝肾阴虚组最轻,明显低于脾肾气虚组及气阴两虚组(P<0.05)。结论:IgA肾病中医虚证的3种主要证型其临床指标和病理改变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IgA肾病中医证型与病理关系研究——附112例临床资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IgA肾病是全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慢性肾小球肾炎.它的发病有明显的地域性.亚洲是它的多发地区之一。最初人们认为本病是一个良性病程.但长期的观察发现约20%的IgA肾病患者经20年临床演变后将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近年来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得到了医家广泛的认可.而将中医治疗规范化、找出辨证施治的规律对于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观察了我院收治的IgA肾病患者112例.将他们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同时进行肾活检明确其病理分型.以期进一步分析中医证型与肾活检病理之间的关系.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辨证分型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依据其肾穿病理结果和临床表现,分为气阴两虚、脉络瘀阻型,脾肾气虚、湿浊内留型,肾气亏虚、三焦疏泄不利型进行辨证治疗。结果:完全缓解30例,基本缓解37例,有效1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1.30%。结论:辨证分型治疗IgA肾病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