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秋霞 《北京中医》2002,21(4):242-243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 ,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剂。由于原文叙证简略 ,并且涉及此方者仅一条 ,客观上限制了经方侯氏黑散的临床运用。笔者通过对侯氏黑散方义的分析、风药治风立论的剖析以及现代药理作用的阐述来探讨侯氏黑散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部分机理。希望引起同道加强对经方侯氏黑散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张秋霞 《北京中医药》2002,21(4):242-243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篇》,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有效方剂。由于原文叙证简略,并且涉及此方者仅一条,客观上限制了经方侯氏黑散的临床运用。笔者通过对侯氏黑散方义的分析、风药治风立论的剖析以及现代药理作用的阐述来探讨侯氏黑散治疗中风后遗症的部分机理。希望引起同道加强对经方侯氏黑散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侯氏黑散为《金匮要略》治疗中风病之专方,王中琳教授临证从短暂时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的运动、感觉及精神症状把握TIA的中医病机。并勤求古训,博览历代医家关于侯氏黑散的论述,宗《神农本草经》对其进行组方原则的分析,临证用之,常应手取效。  相似文献   

4.
该文介绍苗建英教授应用侯氏黑散加减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突眼、中风、眩晕及口渴的临证经验。  相似文献   

5.
侯氏黑散载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中,因其文法与仲景惯用体例有别,加之组方与常规经方有异,况且方名冠以侯氏二字,故而后世注家对该方认识颇有分歧,褒贬各异,就是否为仲景方等问题争论不休.从注家认识来看,隋唐医家多认为该方是仲景之方;从病机分析来看,该方土虚风动之病机,切合医理;从药证分析来看,方药和病证丝丝入扣;从临证应用来看,该方用之得当疗效卓著,结合四方面的分析认为侯氏黑散应当属于仲景之方.  相似文献   

6.
侯氏黑散出自《伤寒杂病论》,该方组方配伍复杂,一方之中温凉并用,虚实寒热并见,而文中有关侯氏黑散的条文记载却极少。后世医家多应用侯氏黑散治疗成人中风类疾病,而应用该方治疗小儿疾病的记载则少见,与小儿疾病相关的临床研究也鲜有报道。总结在临床上应用侯氏黑散治疗儿科相关疾病取得良效的经典验案,分析归纳其病机、证候特点及应用指征,提出应用侯氏黑散时应抓住“风邪致病”与“腹中寒”这2个辨证要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侯氏黑散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历代医家对此方的褒贬各有陈词。通过整理不同医家对侯氏黑散的见解与应用,忠于《神农本草经》《本草经疏》等本草著作对方药的解释,将《黄帝内经》对耳鸣的阐释与临床对耳鸣的诊治相结合,阐述侯氏黑散方药及方证,并分析耳鸣与侯氏黑散方证的关系,认为侯氏黑散方药排布用意独到,为治"风"之佳剂,临床辨证,随证加减,用于治疗耳鸣,可收良效。  相似文献   

8.
侯氏黑散,方出《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因该方用药较杂,所治症状较简,历代医家较少应用。近代有据其除湿  相似文献   

9.
穆阳  张秋霞  赵晖 《北京中医药》2005,24(4):241-242
目的研究侯氏黑散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侯氏黑散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侯氏黑散能降低动物血清LDH及MDA的含量(P<0.05).结论侯氏黑散治疗脑中风的作用与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自由基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浅谈侯氏黑散与风引汤314500浙江省桐乡市教师进修学校朱亚蓉侯氏黑散、风引汤两方,见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方用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穹、桂枝。风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谢映庐先生应用仲景经方侯氏黑散的特点。方法:通过对《谢映庐医案》中谢氏应用侯氏黑散的两则案例进行分析、解读,阐明相关填窍说、所填空窍及填窍药物。结果:侯氏填窍之法与喻嘉言"填窍说"有密切关系,所填空窍为五脏六腑各脏器,填窍之药为质重之石药。结论:谢氏应用侯氏黑散的案例体现了其深研经典、灵活应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侯氏黑散临床偶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氏黑散方出自仲景《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 ,论曰 :“侯氏黑散 ,治大风四肢烦重 ,心中恶寒不足者。”方药组成 :菊花四十分 ,白术十分 ,细辛三分 ,茯苓三分 ,牡蛎三分 ,桔梗八分 ,防风十分 ,人参三分 ,矾石三分 ,黄芩五分 ,当归三分 ,干姜三分 ,川芎三分 ,桂枝三分。上十四味 ,杵为散 ,酒服方寸匕。日一服 ,初服二十日 ,温酒调服。禁一切鱼肉大蒜 ,常宜冷食 ,六十日止 ,即药积在腹中不下也 ,热食即下矣 ,冷食自能助药用。仲景取侯氏黑散作为治疗中风病的主方。本方针对痰热中风外夹寒邪之证而设。由于病人平素气血亏损 ,虚阳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治疗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痰瘀阻络型缺血性脑中风82例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常规西药治疗,血塞通静滴,脑复康口服;治疗组在上药基础上加用侯氏黑散,2个疗程后,分别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中医证候积分及血脂、血流变学指标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总有效率、降低血脂水平、改善血流变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侯氏黑散针对痰瘀阻络型缺血性中风的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4.
阳虚型高血压在高血压患者中所占比例较少,易被忽视。究其病机为阳虚阴盛、虚风内动,而呈现阳气不足的一派寒象。患者除了有头痛头晕等血压升高本身的表现外,还有四肢不温或背部冷感、夜尿频多或失禁、神疲懒言、气短乏力、精神不振、舌质淡胖有齿痕,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细无力或浮大或细弱无力等阳虚症状。侯氏黑散出自于《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原文为“侯氏黑散: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侯氏黑散对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抗氧化酶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探讨侯氏黑散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大鼠永久性中动脉栓塞模型(MCAO),观察侯氏黑散对模型大鼠红细胞变形性、聚集性、血液黏度及缺血脑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MDA含量的影响.结果:侯氏黑散能明显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降低全血黏度,增加红细胞变形性并降低红细胞聚集性,明显升高缺血脑组织GSH-PX、SOD、CAT活性并显著降低MDA含量.结论:侯氏黑散对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和自由基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侯氏黑散对MCAO(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大鼠大脑皮质TGF-β1、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皮质TGF-β1、bFGF蛋白表达的变化,通过给大鼠连续14天灌胃侯氏黑散13g.kg-1.d-1,观察其对TGF-β1、bFGF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侯氏黑散以促进TGF-β1阳性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意义;侯氏黑散可以促进bFGF蛋白的表达,但与模型组相比,没有统计学的意义。结论:侯氏黑散治疗中风的机理可能是通过促进TGF-β1蛋白的表达,保护和修复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侯氏黑散加减治疗1例寒热错杂、虚实兼夹型化脓性中耳炎的个案报道,为拓展侯氏黑散的临床应用提供案例,并为治疗化脓性中耳炎提供新思路。方法:以六经辨证分析侯氏黑散加减治疗化脓性中耳炎的病因病机,阐述其合理性与六经辨证的重要性。结果:侯氏黑散治疗寒热错杂型化脓性中耳炎寒热同调、虚实兼顾,效果显著。结论:侯氏黑散加减不仅适用于《金匮要略》之中风,也可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关键在于六经辨证、抓住病机。  相似文献   

18.
侯氏黑散是张仲景博采众方而撰入《伤寒杂病论》中的一首方剂。此方用药较杂,所出症状较简,因而一直未引起重视,历代注家也较少深入阐发,惟喻昌对此却有独到的认识,这对我们加深理解仲景的中风证治,开阔临床辨证施治的思路是有一定帮助的。兹略陈个人管见。一、侯氏黑散与外风侯氏黑散主治大风四肢烦重,心中恶寒不足者。方由菊花、白术、细辛、茯苓、牡蛎、桔梗、防风、人参、矾石、黄芩、当归、干姜、川芎、桂枝组成。该散熔祛风散寒、化痰清热、益气补血于一炉,虽用药较杂,但总也不外祛邪与扶正两个方面。它体现了仲景对中风的认识,即正虚不足,气血亏虚而复中风邪。虽然正  相似文献   

19.
侯氏黑散对脑缺血再灌注小鼠LDH、MDA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研究侯氏黑散对局灶性脑缺血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侯氏黑散对小鼠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 侯氏黑散能降低动物血清LDH及MDA的含量(P〈0.05)。结论 侯氏黑散治疗脑中风的作用与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抗自由基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20.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范畴。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报道指出:经方侯氏黑散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改善微循环,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很好的疗效。该方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篇》,是张仲景治疗中风之首方。它体现了仲景关于中风“内虚邪中”及“风药治风”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