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肾移植患者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治疗探讨(附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膀胱癌的手术方式及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方法:对本组2例及国内文献报道25例肾移植患者膀胱癌进行病理、临床分析,并与普通膀胱癌比较。结果:肾移植患者膀胱癌生物学特点与普通人群膀胱癌不同,主要特点为恶性程度高,易复发,浸润、转移,肿瘤异质性发展快。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此类病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对不愿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及尿流改道者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复发率高,膀胱部分切除术难以彻底切除肿瘤,且易发生远和转移;局部放疗可有效预防术后复发。结论:肾移植患者膀胱癌最有效、最彻底的治疗方法是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优于膀胱部分切除术,放射治疗是一种有效预防术后复发辅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1996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肾盂输尿管癌43例,随访40例。肾盂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后复发率27.3%,低于肾盂输尿管全切除术(60%)和肾切除术(75%)。患侧输尿管口处膀胱癌复发率高,同时发生多部位癌术后复发率高。复发时间多在术后3年之内。对其临床特点、术式及复发因素之间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上尿路上皮癌术后膀胱癌的发生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93例上尿路上皮癌病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对预后以及术后发生膀胱癌情况分别做Kaplan—Meier曲线单因素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再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93例患者接受根治手术后发生膀胱癌者28例,占30.1%。有无多部位生长和有无同发膀胱癌对术后发生膀胱癌有显著影响,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894和4.483,相关系数小;与术后存活率显著相关的因素有3个,肿瘤数目、分期、有无同发膀胱癌,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822、2.197和1,808,相关系数小。结论肿瘤数目、有无多部位生长和有无同发膀胱癌为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肿瘤数目、分期、有无同发膀胱癌对存活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治疗肾移植受者原发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pper tract urothelial carcinoma,UTUC)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06年4月至2013年3月临床诊断为肾移植后局限性UTUC并且排除既往或同期合并膀胱肿瘤的病例共38例,均接受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采用Kaplan-Meier方法对临床病理特征、危险因素和术后膀胱无复发生存率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膀胱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随访时间12~1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8个月,其间膀胱复发率42.1% (16/38),其中75.0%复发于术后2年内,手术与复发间隔时间6~48个月,中位复发时间15.5个月.单因素分析显示,原肾为马兜铃酸肾病(aristolochic acid nephropathy,AAN)、肿瘤为多中心和累及输尿管下段可增加膀胱复发风险.术后2年膀胱复发率,原肾AAN组为62.5%(5/8),肿瘤多中心发病组为46.2%(12/26).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肿瘤多中心发病(HR=2.603,95% CI=1.529~8.906,P=0.019)和原肾马兜铃酸肾病(HR=2.179,95% CI=1.085~8.093,P=0.038)是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结论:肾移植受者UTUC经腹腔镜肾输尿管全长切除术后膀胱复发率高,大多数病例于术后2年内复发,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多中心发病和原肾AAN是术后膀胱复发的独立预后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临床处理(附16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的诊断及处理对策:方法回顾总结1983-2004年我院485例肾移植病人中的16例移植后新尿路梗阻患者,其中移植肾输尿管结石5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输尿管膀胱吻合口狭窄6例,3例开放手术,3例经皮移植肾穿刺高压气囊扩张后放置双J管:移植肾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梗阻2例.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囊扩张,放置记忆合金支架:输尿管排斥全程坏死1例.采用带血管蒂回肠段代移植坏死输尿管:移植肾周感染、输尿管末段坏死2例,采用移植肾近端新鲜存活输尿管与自体输尿管端侧吻合。结果16例肾移植术后新尿路梗阻患者中1例开放手术大出血切除移植肾。其余各例患者经腔镜处理及开放手术均成功挽救移植肾功能。再次手术后随访0.5-3年,血肌酐90-150μmol/L,B超未见移植肾扩张积水加重。结论新上尿路梗阻是肾移植术后常见亦是较为棘手的外科并发症,处理宜遵循先腔内后开放的思路针对引起梗阻的具体原因部位采用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尿路上皮癌术后膀胱癌的发生规律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93例上尿路上皮癌病例的临床与病理特点,对预后以及术后发生膀胱癌情况分别做Kaplan-Meier曲线单因素分析,并行Log-rank检验,再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结果93例患者接受根治手术后发生膀胱癌者28例,占30.1%。有无多部位生长和有无同发膀胱癌对术后发生膀胱癌有显著影响,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894和4.483,相关系数小;与术后存活率显著相关的因素有3个,肿瘤数目、分期、有无同发膀胱癌,相对危险度分别为2.822、2.197和1.808,相关系数小。结论肿瘤数目、有无多部位生长和有无同发膀胱癌为术后发生膀胱癌的危险因素;肿瘤数目、分期、有无同发膀胱癌对存活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在一侧肾盂癌或输尿管癌术后,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的必要性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2月至2013年5月对15例肾移植术后发现原肾肾盂癌和(或)输尿管癌的患者行腹腔镜下单侧上尿路切除术,术后3个月内行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术后给予常规的膀胱灌注化疗及定期随访。结果:15例患者中,患侧切除的15例肾及全长输尿管术后病理检查均证实为尿路上皮癌,而预防性切除的对侧15例中也有7例患者术后证实为尿路上皮癌,预防性切除的上尿路上皮肿瘤发生率约为46.7%(7/15)。术后平均随访36个月,存活13人,存活率86.7%。结论:肾移植术后发生一侧上尿路上皮肿瘤后,对侧上尿路发生上皮肿瘤的概率很高。在患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行对侧上尿路预防性切除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8.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肾移植术后危及患者生命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肾移植患者发生泌尿系肿瘤的风险高于普通人群2~5倍[1]。我院2001年至今共收治了肾移植术后发生尿路上皮癌患者8例,现  相似文献   

9.
临床资料:例1,女,66岁,因尿毒症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4个月出现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超声检查发现膀胱内占位性病变,MRI检查见膀胱内多个散在分布的菜花状赘生物,以右侧壁较多(图1A),镜下活检提示为“膀胱移行细胞癌”,予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1年后患者再发血尿,超声检查发现左侧原肾肾盂及左输尿管上段实性占位性病变,  相似文献   

10.
198 6年 1月~ 2 0 0 3年 12月收治肾盂输尿管癌 4 3例 ,随访 4 0例。肾盂输尿管膀胱袖状切除术后复发率 (2 7 3% ) ,低于肾盂输尿管全切除术 (6 0 % )和肾切除术 (75 % )。患侧输尿管口处膀胱癌复发率高 ,同时发生多部位癌术后复发率高。复发时间多在术后 3年之内。对其临床特点、术式及复发因素之间的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肾移植后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收集本院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7例肾移植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临床症状特点、体征及辅助检查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症状表现:发热88%,咳嗽、咳痰88%,气短76%,肺部湿性哆音88%。辅助检查特点:间质性肺炎76%,肺炎13%,肺结核11%,血象升高88%,血培养0%,痰培养5%,病毒抗体阳性10%。结论:早期诊断及经验性治疗尤为重要,可减少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重症肺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对我院近年肾移植术后1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4例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均发生于术后1~6个月内,痊愈9例,死亡5例。查出细菌感染3例,细菌合并真菌感染7例,巨细胞病毒感染3例,卡氏肺囊虫1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应早期重视,积极进行病原学检测,早期诊断、综合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肾移植术后白内障的成因分析和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由  赵立全  魏锐利  朱煌 《上海医学》2005,28(9):779-782
目的回顾分析肾移植术后白内障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手术情况,初步探讨其成因并总结手术经验。方法收集1994年11月至2004年10月问47例(81眼)因肾移植术后发生白内障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进行眼部情况、用药情况、手术和术后观察的临床分析。结果白内障的混浊程度与糖皮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的使用时间和总量密切相关;81眼进行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后,视力明显提高;但术后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应用全身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白内障的发展。手术是治疗肾移植术后白内障的唯一有效手段。为减少后发性白内障的发生,术中后囊膜及赤道部囊膜抛光是必要的,术后YAG激光是治疗后囊膜混浊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术后脑血管意外的发病原因及治疗、预防方法。方法 :对 1 2例肾移植术后脑血管意外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对 9例脑出血而血压增高的患者停用环孢素 A(Cs A)、硫唑嘌呤 (Azb)或骁悉 (MMF) +强的松(Pred) ,改用静脉点滴地塞米松 5~ 1 0 mg/d,待病情稳定后即改为常规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 ,其余 3例症状比较轻的维持原治疗 (Cs A+Azb+Pred) ,1 2例患者均常规应用降血压、降颅压、预防性抗感染治疗后 ,7例治愈 ,肾功能均恢复正常 ;5例死亡病人中 4例死于颅内高压 ,并发肺部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 :肾移植术后脑血管意外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 ,应从多方面着手 ,加强原发病的控制 ,注意免疫抑制剂的调节 ,合理应用止血、活血等药物。术前严格选择受者 ,切实做好组织配型 ,控制血压 ,充分透析 ,加强术后管理是预防肾移植术后脑血管意外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肾移植3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1990~2005年间326例次肾移植情况进行临床分析。方法统计肾移植术后受者1、3、5年的人、肾存活率;肾移植主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影响受者再次移植存活率的因素;HLA抗原/基因配型及群体反应抗体(PRA)检测情况。结果(1)自1990年使用环孢素A(CsA)后1年人、肾存活率(人、肾均存活)为86.33%,3年为80.26%,5年为66..34%;(2)50岁以上肾移植患者102例,1年移植肾存活率83.44%,1年人存活率85.43%;(3)肾移植术后患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占死亡原因的50.7%,感染占病死率的13.5%;(4)恶性肿瘤的发病率为1.5%。(5)良好的HLA供受者配型可减少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利于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结论良好的组织配型,肾移植术后免疫抑制药物的合理应用,对移植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及时治疗是提高肾移植术后人/肾存活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肾脏偶发癌的临床表现及特点。方法 :对 4 1例肾细胞癌病例 (其中 8例为偶发癌 )进行分析。结果 :偶发癌随时间有增加趋势 ,其多由健康检查发现 ,检查手段以 B超为主 ,其次是 CT检查 ;偶发癌与症状癌、隐蔽癌相比肿瘤直径小 ,局限者居多 ,5年生存率高 ,如果发现更多的偶发癌 ,可改善肾细胞癌的预后。结论 :肾脏偶发癌的发现常以健康检查为主 ,早期治疗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对肾移植术后血脂异常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1例肾移植术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浆总胆固醇TC水平〉6.2mmol/L),患者每日口服普伐他汀10mg,每晓1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本组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圊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血浆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变化。并采用高分辨血管外超声技术测定所有个体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功能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舒张功能。结果 血浆ET在肾移植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而NO显著低于对照组;降脂治疗8周后,ET明显下降(P〈0.01),NO明显升高(P〈0.01),血TC、LDL-C明显降低(P〈0.01),HDL-C亦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舒张低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没有病例发生横纹肌溶解。结论 肾移植患者普伐他汀调脂治疗的同时,可显著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普伐他汀治疗肾移植后高脂血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肾移植术后早期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早期耐激素急性排斥反应(early steroid-resistant acute rejection ESRAR)的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1999年10月-2002年10月肾移植术后18例诊断为ESRAR患者的临床资料.经临床表现、彩超及移植肾穿刺病理诊断为急性排斥反应.随后采用ATG FK506 MMF Pred免疫抑制方案、早期血液透析及支持等治疗.结果在术后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冲击治疗过程中,15例患者第2天即无尿,3例第2~5 d肾功能改善后又出现血尿、少尿.经治疗14例(77.8%)分别在15~78 d逆转,肾功能恢复正常,随访1~4年,肾功能维持正常.3例好转,随访2~3年血肌酐波动在150~280μmol/L,1例(5.6%)无效恢复血液透析.结论术后ESRAR极易导致移植肾功能不全;早期诊断并采用强有力的免疫抑制方案,结合血液透析和支持治疗可以有效逆转ESRAR,挽救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肝功损害的原因分析,总结乙肝病毒对肾移植受体肝脏的损害及治疗措施。方法 根据乙肝标志物将患者分为三组:A组(HBsAg+、HBeAg+和HBV—DNA+),B组(HBsAg+、HBeAg-和HBV—DNA-),C组(HbsAg-、HBeAg-和HBV—DNA-),对其肾移植术后肝功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原因的肝损害采用调整免疫抑制剂量或加用保肝药物并观察效果。结果 A组肝损害发生率41.9%,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组肝损害发生率22.6%,与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肾移植术后药物性肝损害出现在3个月内,而病毒性肝损害以6个月到2年为多见。合并乙肝病毒感染的肾移植患者更易发生肝损害.通过保肝以及加用拉米夫定使肝功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试验研究肾脏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比较应用普乐可复和环孢素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移植肾恢复正常者,肾功能恢复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人/肾存活情况,应用免疫抑制剂后肝功能、血糖、血脂变化。结果:研究表明两组间术后肾功能恢复时间、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情况、人肾存活情况无显著性差异,普乐可复对保护肝功能、降低血脂好于环孢素组,发生高血糖多于环孢素组。结论:普乐可复、环孢素均能良好应用于肾移植患者,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