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靶向免疫检查点的治疗是众多抗肿瘤免疫的有效策略之一,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诱发持续的肿瘤缓解。抗CTLA-4单抗,抗PD-1单抗以及抗PD-L1单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研究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突破,针对免疫检查点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对近年来与肿瘤免疫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代谢重编程是癌症的重要特征,以满足其快速增殖的需求。肿瘤中的代谢变化调控免疫细胞多种代谢途径来实现抗肿瘤免疫抑制。近年来对糖、氨基酸和脂质的代谢变化的研究,以及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间代谢调控的相互作用的深入探索,靶向代谢的同时联合现有抗肿瘤疗法,通过满足免疫细胞的代谢需求增强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应,为靶向肿瘤免疫代谢治疗、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提供新的思路。关于新的免疫检查点分子、新型细胞免疫疗法的研究也正在进行。本文对近年来肿瘤免疫抑制的免疫代谢机制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功能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免疫代谢调控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免疫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一种新的抗肿瘤治疗方式,其中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最为突出,但单一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对肿瘤患者的治疗作用非常有限。中医药治疗肿瘤具有独特优势,其辅助免疫治疗可以弥补单独免疫治疗的不足,使更多的患者受益。本文从肿瘤的免疫治疗出发,综述了目前癌症免疫治疗与中医药治疗相结合的策略,分析了联合治疗抗肿瘤免疫的机制,同时对其临床应用的前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肿瘤的联合免疫治疗提供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4.
肿瘤免疫治疗通过激活人体自身免疫从而促进抗肿瘤作用,是继手术、放化疗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新的治疗方向,包括过继细胞免疫治疗、单抗治疗、免疫检测点靶向治疗及肿瘤疫苗。最新研究表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免疫综合治疗后,局部肿瘤缓解率及5年生存期均有明显提高。目前大量Ⅱ/Ⅲ期临床肿瘤免疫治疗研究正在进一步开展中,临床应用前景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5.
白血病免疫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白血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免疫治疗最初的目的是激发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控制和杀灭白血病细胞。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及基因重组技术的快速发展,免疫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一种手段,表现出多样性,不同的免疫治疗其抗肿瘤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靶细胞也各异,针对不同类型的白血病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随着对抗肿瘤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单独针对白血病细胞的免疫治疗也获得成功,并逐渐总结出白血病免疫治疗的一般原则,改善了白血病的预后,为白血病的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着肿瘤学、免疫学以及分子生物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交叉渗透,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突飞猛进。免疫治疗成为继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之后又一种重要的抗肿瘤治疗手段,成为攻克恶性肿瘤的希望。进入21世纪,新型的特异性细胞免疫治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为全世界成千上万肿瘤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化学治疗联合免疫治疗是肿瘤治疗的新模式。同时如何客观评价免疫治疗疗效也成为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免疫治疗的发展改变了癌症治疗模式,然而,单药免疫治疗有效率低,通过联合化疗、靶向治疗等改变肿瘤微环境能够大大提高其疗效。其中,氨基酸代谢,尤其是牛磺酸代谢可能通过肿瘤微环境的代谢重编程协同增强免疫治疗疗效。该文具体讨论了牛磺酸调控肿瘤微环境和肿瘤细胞代谢的潜在机制,可能为肿瘤免疫治疗提供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肿瘤免疫疗法是利用免疫学原理和方法,激活和增强机体免疫系统并产生免疫应答,达到清除肿瘤细胞的一种治疗模式。许多新型的免疫治疗药物展现出有效的抗肿瘤能力,但复杂的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使其临床运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同时,免疫治疗药物应用人体后,会分布至全身各组织器官,无法实现精准的病灶靶向性,从而引起了一系列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这也极大阻碍了其临床应用潜力。纳米药物递送载体能够将免疫治疗药物精准递送到靶组织或特定的免疫细胞,增强免疫抗肿瘤效果,同时降低不良反应。本文将以肿瘤免疫调控策略为角度,对近几年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阐述,并对该领域的挑战和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免疫治疗通过恢复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肿瘤免疫从而抑制肿瘤的发生和发展.针对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其配体(PD-L1)以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的抑制剂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免疫治疗策略之一.纳武利尤单抗、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帕博利珠单抗等药物已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晚期HCC治疗.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表明卡瑞利珠单抗和信迪利单抗等同样在肝癌中也具有抗肿瘤疗效.该文将针对晚期HCC的免疫治疗药物如PD-1/PD-L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的临床药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人们对肿瘤生物学和免疫学的基本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肿瘤的免疫治疗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极大促进了一系列新免疫治疗肿瘤药物的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是指重新启动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消除肿瘤细胞。然而,免疫调节化合物系统传递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问题限制了肿瘤免疫疗法的推广与应用。纳米技术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如靶向性好、不良反应少、稳定性好,各种具有不同理化特性的纳米靶向递送体系被开发出来,以刺激免疫系统实现抗肿瘤治疗。本文就近年来纳米技术联合免疫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近红外光免疫治疗(NIR-PIT)是一种高选择性分子靶向的肿瘤光学治疗手段。它通过给予水溶性近红外硅酞菁染料IRDye700DX与靶向肿瘤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结合物,然后局部给予近红外光特异性地诱导肿瘤细胞的快速死亡。基于NIR-PIT良好的临床转化前景,本文从其影响因素、抗肿瘤作用机制、存在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其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现代免疫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新里程碑,为许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肿瘤治疗带来了颠覆性的变革。在过去十年中,由于对分子水平适应性免疫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药物的开发。以帕博利珠单抗、纳武利尤单抗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是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不同于传统的化疗或分子水平精准治疗的靶向治疗,其通过对自体免疫细胞及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作用促使自体免疫细胞发挥强大的抗肿瘤作用,在众多临床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中都展现出了不俗的表现,明显的生存获益、更低的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接受治疗患者生存质量改善,使其成为众多晚期实体瘤治疗中的一颗新星,为多种类型的实体瘤治疗带来了新希望,是众多晚期肿瘤患者的新福音。但随着其使用的普及,有临床医师发现部分患者在免疫治疗中非但没有显著的生存获益,反而出现了短时间内肿瘤快速进展,甚至迅速死亡的情况,这一现象被称为免疫治疗超进展。目前,关于超进展现象出现的机制和临床应对策略的研究相当有限。本文拟从定义、临床特征、发生机制、鉴别诊断及患者管理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使临床医师在治疗中尽早识别超进展现象,及时采取措施,改善晚期肿瘤患者预后,带来生存获益。   相似文献   

13.
对肿瘤治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于驱动基因的靶向治疗和增强机体抗肿瘤效应的免疫治疗。现有多种分子靶向药物已批准用于临床并获得了显著的疗效,但不可避免的耐药问题成为了靶向治疗的瓶颈。而肿瘤的免疫治疗是尽量刺激宿主的免疫反应来长期破坏肿瘤,越来越多的研究提示分子靶向药物有重要的免疫调节特性,二者联合作用可以发挥更强的抗肿瘤效应。因此,本文对分子靶向药物对抗肿瘤免疫影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肝癌是一种严重的全球健康问题,也是常见的癌症相关死亡原因。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肝癌常见的病理类型。早期HCC临床症状不明显,50%的HCC患者确诊时已处于晚期。系统全身治疗被推荐用于晚期HCC。随着分子靶向药物(索拉非尼、仑伐替尼)的发展,晚期HCC的系统全身治疗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对HCC患者生存获益仍然不大。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HCC治疗的格局,为HCC精准治疗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并展现出较好的效果。特别是阿替利珠单抗和贝伐珠单抗的联合疗法显著改善了HCC患者的生存预后,此外,过继性细胞疗法、肿瘤疫苗、溶瘤病毒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也已成为免疫治疗策略。本文就HCC免疫治疗的现状及发展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5.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是获批肿瘤免疫治疗最广泛的一种治疗手段,其在激活自身免疫T淋巴细胞抗肿瘤的同时也会对机体多个系统和器官产生免疫攻击作用,导致患者出现免疫治疗相关不良反应(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irAE发生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与传统化疗、靶向治疗和抗血管治疗的相关毒性发生机制完全不同,临床表现多样,少数严重irAE可以导致死亡,且irAE的发生与不同药品、不同瘤种、机体状态及联合用药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本文就常见irAE的临床特点、发生时间及毒性管理原则做一阐述。  相似文献   

16.
由于肿瘤及其微环境的复杂性,传统的癌症疗法存在严重局限,如药物响应性差、不良反应大、药物难以到达肿瘤深部、肿瘤易复发等。近年来,细菌介导的癌症免疫疗法以其独特的优势正引起人们的关注。该类细菌优先在肿瘤的缺氧区定植,通过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激活抗肿瘤免疫等多种机制杀伤肿瘤细胞。在此基础上,通过遗传工程技术构建重组抗肿瘤菌株,靶向肿瘤并在肿瘤核心区分泌治疗性蛋白或核酸药物,或与其他抗癌疗法联用,有望成为种新的癌症治疗策略。本文围绕已开展临床实验的抗肿瘤细菌,介绍不同抗肿瘤细菌的研究进展及其临床应用现状,为肿瘤的细菌免疫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髓源性抑制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MDSCs)是一群未成熟的高度异质性细胞群,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功能,因此被认为是促进肿瘤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小鼠和人类中的研究表明,MDSCs在大多数肿瘤环境中积聚,通过抑制抗肿瘤免疫应答,进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了解MDSC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肿瘤微环境中的调控作用,对靶向MDSCs的免疫治疗至关重要。本文综述肿瘤微环境中MDSCs的免疫抑制功能以及目前基于MDSCs的免疫治疗策略,旨为临床提供更全面的靶向MDSCs免疫治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生物治疗被称为治疗肿瘤的第四种治疗手段。生物治疗研究范围非常广泛,主要包括基因治疗、免疫治疗(过继免疫治疗、疫苗治疗、分子抗体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等)、抗血管生成治疗、干细胞治疗、诱导分化反凋亡、内分泌治疗等,其中分子靶向治疗是近年来生物治疗发展较快的治疗方法。分子靶向药物是在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理论基础上出现的新药,相对于传统化疗药物有很多优势,形成了一门治疗肿瘤的新领域,为肿瘤的治疗提供了一种不良反应较小的方法。近20年来,人类对肿瘤细胞生物学和遗传学的认识有了较大的发展,对癌基因、抑癌基因、细胞凋亡、肿瘤血管形成等的研究也由细胞生物学水平转变到分子生物学水平,许多新的概念包括信号传导、细胞周期、DNA修复等已经得到临床验证。因此,大量以肿瘤细胞水平表达为靶点的新的抗肿瘤药物不断问世,并逐渐走向临床,主要包括细胞信号转导分子抑制剂、新生血管抑制剂、靶向端粒酶抑制剂以及针对肿瘤耐药的逆转剂。  相似文献   

19.
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是针对病毒感染细胞和癌细胞的细胞毒性淋巴细胞,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杀死癌细胞。在肺癌中,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限制了NK细胞的活化;此外,氧气及营养物质的缺乏、肿瘤衍生代谢产物以及肥胖症等也会影响NK细胞的活化,从而抑制NK细胞的抑瘤作用。在高度免疫抑制肿瘤微环境中,NK细胞可通过释放细胞外囊泡、介导Fc受体表达等方式发挥抗肿瘤作用。由于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肺癌治疗方法的限制,需要寻求新的治疗手段,以确保肺癌的有效治疗。目前,在肺癌等实体瘤的治疗中,基于NK细胞的免疫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包括离体扩增NK细胞过继转移疗法、针对Dickkopf相关蛋白2抗体的NK细胞的细胞激活疗法以及嵌合抗原受体转导的NK细胞疗法等。  相似文献   

20.
分子生物学和肿瘤生物学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肿瘤治疗模式,大量科学研究揭示了肿瘤免疫逃逸的机制,各种新型肿瘤免疫治疗应运而生,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后肿瘤的另一有效治疗手段。本文介绍了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并重点介绍了细胞因子免疫疗法、治疗性单克隆抗体免疫疗法、PD-1/PD-L1疗法、CAR-T疗法、肿瘤疫苗、溶瘤病毒等新型免疫疗法的设计原理、上市生物药物及最新研究进展,同时对比了各免疫疗法的优缺点,为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药物研发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