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目的为眶内手术及MRI诊断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成人尸头6例(12侧)制成0.5mm的火棉胶连续切片;再选择健康志愿者15例(30侧)行MRI的水平位、冠状位扫描,对额神经、鼻睫神经和泪腺神经位置、走行和毗邻进行观察和识别,并与相应活体MRI图像对照研究。结果眶内眼神经的分支额神经、鼻睫神经和泪腺神经均经过眶上裂入眶;额神经发出眶上神经内外支和滑车上神经,鼻睫神经与眼动脉伴行,泪腺神经在外直肌上方前行。活体MRI眶内眼神经扫描,T1WI、T2WI及其各脂抑加权像上眶内眼神经呈中等信号。结论MRI检查时,宜选择水平位观察额神经并显示最佳,选择冠状位观察鼻睫神经及泪腺神经,鼻睫神经显示尚可,泪腺神经显示不清;与MRI对应的火棉胶连续切片能准确显示眶内眼神经的分支、走形,且其制备技术是研究眶内眼神经的一种简单、经济、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眶尖区的断层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眶尖区影像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 应用 5 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制成 0 5mm的火棉胶连续切片 ,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 3 6侧冠状位标本上的眶尖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视神经管眶口处面积最小 ,管内段视神经从颅端到眶端逐渐变细 ,眼动脉进入神经经管从视神经内下方向外下方走行 ,眶上裂被Zinn腱环分为外侧区、中央区、下区 3部分。结论 冠状位是观测眶尖结构的理想层面 ,对眶尖部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临床开展额-鼻额管区手术提供精确的形态学依据。 方法 用改进火棉胶包埋技术,制作三维连续超薄切片(0.25 mm),同时对成人脱钙尸头标本及干燥骨进行观测。 结果 鼻额管形态有斜行狭长形,直线形,弧形,倒“L”形,“S”形,其下口开口于额隐窝、筛漏斗上方、筛漏斗、筛泡上方及侧窦上方。鼻额管长度左侧为(19.81±2.56)mm,右侧为(19.90±2.60)mm。额窦形态多样,主要为三角形,额窦前壁厚度左侧为(22.48±1.72)mm,右侧为(22.63±1.38)mm。 结论 经鼻额管行额窦手术,可从中鼻道进入,找到鼻额管下口,经鼻额管直接进入额窦,手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视神经的影像检查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5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制成0.5mm的火棉胶连续切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36侧冠状位标本上的视神经进行测量。结果:视神经分颅内段、管内段、眶内段和球内段四部分。管内段从视神经管颅口到眶口逐渐变细,眶内段中点最细。结论:视神经的测量可在冠状面上进行,眶内段中点可作为测量标准。  相似文献   

5.
冯蕾  高培福  鞠学红 《解剖学研究》2003,25(1):62-64,67
筛窦解剖变异大 ,周围毗邻关系复杂 ,曾被认为是手术禁区。目前 ,筛窦手术仍被认为是所有鼻窦手术中最盲目和最危险的手术。近年来 ,鼻显微外科技术和影像学技术发展迅速 ,CT可清楚显示筛窦的局部细微解剖和毗邻 ,已成为筛窦手术的术前常规检查。本文综述了筛窦的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除皱术中防止眶上神经损伤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除皱术中防止眶上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10例防腐固定标本和5例新鲜标本,解剖观察眶上神经的走行、分布及毗邻,分析其分布特点及预防损伤的手术方法。结果:①按分布区域和解剖层次,眶上神经可分为外侧支(深支)、内侧支(浅支);②外侧支包含眶上神经主干和多数分支,以2-3支从眶上孔发出,或以单一束支从眶上孔发出,在走行过程中逐渐发出2-3支。67.7%的内侧支为细小分支,22.3%为单一束支;③眶上神经外侧支的外侧边界可走行在上颞线上,外侧支主干分布在上颞线及其内侧(1.6±0.2)cm范围内。结论:(1)眶上神经位于眶上孔与同侧额结节、上颞线连线间的区域内;(2)在额部除皱术中,合理设计切口,避免在上述区域内的腱膜下疏松结缔组织层分离可预防眶上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7.
8.
鼻背断层解剖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为进一步确认隆鼻术假体植入的最佳层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 0例经 1 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和 5例新鲜成人头部标本逐层解剖的基础上 ,2例经 1 0 %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制作鼻部矢状面和横断面标本 ,从矢状断面和横断面观察鼻背的解剖层次特点。结果 :⑴在鼻背筋膜下存在一薄的疏松结缔组织层 ,与骨膜之间为一潜在间隙。⑵鼻背分为软骨部和骨性部。软骨部主要由 2块鼻外侧软骨组成 ,向上与鼻骨相连。骨性部由 2块鼻骨、额骨鼻突和上颌骨鼻突共同构成。在鼻背骨与骨之间 ,软骨与软骨之间 ,骨与软骨之间均为缝隙连接 ,其表面的骨膜较薄并伸入到缝隙连接中 ,因此鼻背的骨膜 (软骨膜 )是由几部分组成的 ,而不是完整的一块。结论 :假体理想的植入层次是鼻背筋膜下疏松组织层与骨膜之间 (植入在骨膜的表面 ) ,而在鼻根部可少许植入在额骨鼻突的骨膜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临床麻醉工作者提供锁骨中点上方阻滞人路方法.方法:在经10%甲醛溶液固定的60侧头颈、上肢标本及锁骨中点矢状切断面标本上测量臂丛的长度、第1肋上面臂丛神经3束汇合处的直径,确定臂丛阻滞进针点、进针方向、进针角度、进针深度、确定锁骨下动脉的保护角度.结果:臂丛神经的长度为108.09mm±12.49 mm;第1肋...  相似文献   

10.
颞骨的断面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进一步明确颞骨的断面形态和各结构的解剖关系,为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将6例成人头颅标本制备成层厚0.5mm的耳颞部火棉胶横断切片,逐一观测。结果:以HRCT为参考,选取11个典型层面:①上半规管层面;②上鼓室层面;③外半规管层面;④锤砧关节层面;⑤内耳道底下部层面;⑥前庭窗层面;⑦匙突层面;⑧后鼓室层面;⑨蜗窗层面;⑩鼓膜脐层面;(11)咽鼓管层面。对层面内主要结构的断面形态及其毗邻关系进行了描述。结论:颞骨火棉胶薄切片能很好地显示颞骨的解剖结构及其毗邻关系,对该区的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眶区影像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应用36例成人头颅湿标本,制成0.5mm冠状位火棉胶连续切片,用双目解剖镜对眶区结构进行形态观察,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标本上的肌锥间隙、视神经进行了测量。结果:肌锥间隙自眼球后极层面,自前向后,面积随眶腔减小,但不同层面肌锥间隙占眶腔的比例基本一致。眶内段视神经从前向后,横径和面积先逐渐减小,而后逐渐增大,垂直径逐渐减小,其与4条直肌的距离逐渐减小。结论:熟悉肌锥间隙的显微解剖,对影像诊断,麻醉及手术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肋间臂神经的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目的:为乳癌腋清扫术中保留肋间臂神经(ICBN)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对25具成人尸体的50侧腋区进行了解剖,对肋间臂神经及上下相邻皮神经的走行、分支、支配、粗细等情况进行解剖观察。结果:ICBN可分为缺如型、单干型、单干分支型、双干型及3干型;84%的臂内侧皮神经与ICBN上支、上干相交通;34%的第3肋间神经外侧皮支可发支支配腋窝底;3侧第1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干进入上臂内侧。结论:肋间臂神经为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分支,通常为上支或上干,与臂内侧皮神经联合构成,可有第3或第1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参与。其损伤可造成乳房切除术后疼痛综合征,乳癌腋清扫术中经胸小肌后方或经腋静脉下方能顺利找到该神经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鼓室神经切除术提供颈鼓神经的解剖学资料。方法 在手术显微镜下对 15 1例尸头及 10 0块颞骨颈鼓小管上、下口的位置、颈鼓神经的交通情况进行了观察。结果 颈鼓小管下口多起自颈动脉管升部后壁 ,上口多位于鼓室隐窝前壁及鼓室内的咽鼓管口处。颈鼓神经与咽鼓管下支交通者占 6 5 5 6 % ,与鼓室神经干相交通者占 2 9 14 %。结论 与鼓室神经相交通的颈鼓神经有可能被误认为鼓室神经双干的前干 ,在行鼓室神经切除术时应予切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颞下间隙疾病的影像诊断提供断层解剖学资料。方法:选用成尸头颈部制成横、矢、冠状连续断面,观察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的解剖学关系,利用游标卡尺及求积仪分别测量其径线和面积。结果:颞下间隙的断面呈不规则形,两侧颞下间隙及邻近结构呈对称性,长径、横径和面积均无显著性差异。横断面上自茎突至翼突内侧板后缘或翼突外侧板前缘的连线,冠状面上自翼内肌上缘至卵圆孔内侧壁的连线均可区分颞下间隙与咽旁间隙。结论:颞下间隙的三维断层解剖对疾病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翼外肌、茎突、翼突及其内、外侧板是CT等影像诊断的重要解剖学标志。  相似文献   

15.
岩静脉的解剖学特征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为临床桥脑小脑角区的手术提供岩静脉的应用解剖学资料。方法:经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部标本26例,手术显微镜下解剖观察岩静脉形态、行径及其与三叉神经的毗邻关系。结果:①岩静脉有1~3支,长度2.9±2.0mm,外径2.3±1.0mm;②岩静脉位于三叉神经根背外方者占92.5%;岩静脉与神经根的最短距离5.0±3.8mm,最长距离7.1±4.1mm;静脉对神经根有压迫的占15.4%;③岩静脉距横窦与乙状窦交角处的距离为31.1±5.2mm。结论:岩静脉与三叉神经根关系密切,可压迫三叉神经根引起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海绵窦外侧壁冠状断层观察,了解海绵窦外侧壁的毗邻关系。方法选择30个成人尸颅,采用火棉胶包埋技术制作海绵窦冠状薄层切片,利用数码相机获取数字资料,观察其内部结构和毗邻结构。结果①海绵窦外侧壁为两层结构,外层是硬脑膜,内层是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和三叉神经分支的神经鞘膜;②56%海绵窦外侧壁的内层不完整,发生在Parkinson三角后部或Mullan三角前部。结论冠状断面能清晰显示海绵窦外侧壁的毗邻结构,对该区域的神经外科手术和影像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三叉神经桥池段的断层解剖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为三叉神经桥池段的显微外科和影像学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利用头颅横断面、冠状面和矢状面连续断层标本35套,观察和测量三叉神经桥池段的形态、大小及周围血管关系。结果:三叉神经桥池段由后向前逐渐增粗,形态由圆形和椭圆形变为扁椭圆形;神经根进入区(REZ)的内上方有小脑上动脉行走,与REZ相接触者占11.4%,REZ下方有小脑下前动脉行走,与REZ相接触者占7.1%;三叉神经桥池段长12.9±1.7mm。结论:对三叉神经桥池段各部正常解剖的了解有助于影像学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18.
枕大神经痛的解剖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枕大神经痛发病的解剖学基础。方法:防腐固定10例(20侧)和新鲜标本5例(10侧),以经骨性外耳门中点的水平线和后正中线为轴建立坐标系,定位枕大神经浅出点,观察枕大神经走行分布及其与枕动脉的毗邻关系。结果:(1)枕大神经皮下浅出点位于坐标原点旁开17~20mm;以浅出点为界,枕大神经可分为皮下段和肌内段。(2)皮下段与浅筋膜紧密附着,活动度小,为固定区;肌内段走行于半棘肌和斜方肌腱膜间,神经活动度大,为活动区。结论:颈部运动使活动区和固定区交界部位的神经处于“扭折”状态;浅出点腱膜组织对神经的固定作用造成了神经的“卡压”,此双重作用是构成枕大神经卡压的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