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由于对糖尿病发病机理认识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 ,人们放弃了以临床上是否依赖胰岛素而划分糖尿病类型的方法。但同时 ,由于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揭示 ,使人们明确了 1型糖尿病发生后 ,不但需外源胰岛素 (INS)控制血糖 ,最终发展到需依赖INS而生存。对 2型糖尿病而言 ,尽管胰岛素抵抗 (IR)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 ,但只要血糖升高到足以诊断糖尿病的程度 ,IR和INS分泌不足均存在 ,而且随着病程进展 ,INS分泌不足便成为主要矛盾。英国前瞻性糖尿病研究 (UKPDS)结果表明 ,在大样本 6a前瞻性观察中 ,新诊断的 2型糖尿病 ,其 β 细…  相似文献   

2.
由于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揭示,使得2型糖尿病(2型 DM)胰岛素治疗总趋势倾向积极。在2型 DM 病程进展中,当血糖升高到足以诊断糖尿病时,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均存在,并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素分泌不足便成为主要矛盾。为使血糖达标,延缓病程进展及生存所需,最终则需要胰岛素治疗。1 2型 DM 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机理与必要性英国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结果显示,2型 DM 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胰岛功能逐渐减退,如果按照患者胰岛功能减退的速度推算,大约15年左右,  相似文献   

3.
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的两大病理、生理基础,而且中国人的胰岛素分泌不足更为严重和突出。随着病程延长,胰岛B细胞逐渐衰竭,当胰岛分泌功能减低到一定程度时,必须补充外源性胰岛素来控制血糖,甚至维持生命。近年来,国内外医学专家对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治疗越来越积极。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的发生与体内胰岛素的绝对缺乏或相对不足有关。1型糖尿病患者自身不能产生足够的胰岛素,需要依赖外源胰岛索以维持生命。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进展,胰岛功能逐渐衰竭,大多最终需要补充胰岛素以控制血糖。因此,胰岛素治疗对于大多数糖尿病患者而言都是最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然而,临床上仍然有不少患者不愿接受胰岛素治疗,以致贻误战机,影响了病情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减少为特征的进展性疾病.磺脲类药物和二甲双胍对β细胞功能均无长期保护作用,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虽用二甲双胍和磺脲类药物联合治疗,但血糖仍不能达标(HbA1C<7.0%),最终仍需使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或以胰岛素分泌不足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约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病因为多基因遗传背景加之环境因素影响,多为中老年发病。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可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很多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理想,需要应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皮下多次注射胰岛素(MSII)强化降糖治疗对新发及病程1~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6月-2010年6月于本院门诊和住院就诊的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128例(新发92例,病程1~5年36例),予MSII强化降糖治疗达标,治疗前、后分别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联合胰岛素释放试验.计算早相胰岛素分泌指数(△INS30/△BG30)、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稳态模型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胰岛素分泌曲线下面积( AUCINS).结果 所有患者经MSII治疗后胰岛素分泌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治疗后△INS30/△BG30、HOMA-IS、AUCINs明显提高(P<0.05);总组分析治疗前、后HOMA-IR分别为(3.12±2.72)vs.(3.06±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亚组分析显示病程1~5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HOMA-IR分别为(3.83±2.07)vs.(2.70±1.38),P<0.01.新发2型糖尿病治疗后△INS30/△BG30、HOMA-IS、AUCINs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HOMA-IR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4).结论 对血糖水平较高的新发及病程1~5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予MSII强化降糖治疗,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抵抗,恢复早相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测定3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CRP水平,并与糖尿病相关代谢指标(FBG、BMI、WHR、HbA1c、SBP、DBP)比较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组患者的血清CRP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CRP水平与病程、空腹血糖、BMI及WHR 呈正相关;糖尿病组CSII治疗2周后,血糖明显下降,CRP水平也明显降低(P<0.01);结论对于存在严重胰岛素抵抗和分泌不足的血糖明显增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使用CSII强化胰岛素治疗,快速有效地控制血糖,也使CRP水平明显下降,提示胰岛素本身的抗炎症作用.  相似文献   

9.
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耐受性、安全性和依从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至少有2.46亿人患有糖尿病.流行病学上,饮食结构不良和人群老龄化是2型糖尿病患者增加的主要原因.2型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紊乱疾病,主要特征是胰岛索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现代糖尿病治疗的目标是:使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接近健康人群水平,以减少并发症风险.专家建议在治疗的早期开始使用胰岛素以保证良好的血糖控制[糖化血红蛋白(HbA1c)<7%]和维持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控制2型糖尿病(T2DM)的最终目的是保存胰岛β细胞。因为早在血糖升高前15~20年,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巳经丧失50%~70%,为此,大多数抗糖尿病(DM)药物需长期服用,随着时间的推移,β细胞功能会逐渐丧失,使血糖控制达标越来越困难,故临床只关注血糖控制是不够的,治疗的目标应是改变糖尿病的自然病程,长期保护β细胞。正如国际胰岛素分泌研究组主席Cerasi教授一言以蔽之:胰岛素生成,胰岛素分泌及2型糖尿病:问题的核心在于β细胞。  相似文献   

11.
1型糖尿病依赖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而2型糖尿病随着病程逐渐延长,绝大多数最终也需要胰岛素治疗才能实现血糖达标。自从基因重组技术发明开始,人们就憧憬有朝一日实现胰岛素基因治疗,摆脱注射胰岛素的痛苦。但目前尚无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的基因治疗方案,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进行临床试验。因此,糖尿病血糖控制相关的基因治疗,还需走很长的路才能见到曙光。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伴有因胰岛素分泌绝对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异常.病因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有关[1].2型糖尿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素分泌或相对不足,目前,2型糖尿病多通过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注射胰岛素等治疗[2,3].本研究主要探讨甘精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应用治疗口服降糖药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钟树妹  宋和君 《山东医药》2009,49(49):58-59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评估血糖控制情况,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评估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应用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和稳态模型检测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血糖治疗6个月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者血糖及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与治疗前比较,经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降血糖治疗6个月,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下降,胰岛素第1时相分泌明显增加(789±24 vs 62±7,P〈0.05),基础胰岛素分泌增加(87.3±11.2 vs 33.8±7.5,P〈0.05)。结论甘精胰岛素联合瑞格列奈强化治疗可有效控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能保持和恢复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4.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背景: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素分泌不足及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本文研究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初期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后,对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研究方法:该研究共入选16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其治疗前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52±2)岁,体重指数(30.8±1.9)kg/m2,空腹血糖(13.3±0.7)mmol/L等。所有患者在接受2~3周的初期胰岛素强化治疗使血糖控制基本达标后停用胰岛素,依据血糖控制状况分别接受饮食、运动治疗(7例)、口服降糖药物(8例)或胰岛素治疗(1例),共随访1年。结果:全部患者在胰岛素强化治疗结束及随访1年后空腹血糖较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对 2型糖尿病 (T2 DM)早期胰岛素分泌相的影响。方法  71例初诊 T2 DM病人 ,分为单纯口服瑞格列奈治疗组 38例 ;瑞格列奈和盐酸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强化组 33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各自空腹血糖、餐后 2 h血糖变化及餐后 1 h、2 h血浆胰岛素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餐后 2 h血糖治疗前后有明显下降 (P<0 .0 5) ,餐后 1 h血浆胰岛素明显升高 (P<0 .0 5)。强化组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明显下降 (P<0 .0 5,P<0 .0 1 ) ;餐后 1 h血浆胰岛素显著升高 (P<0 .0 1 ) ,餐后 2 h血浆胰岛素降低 ,餐后 2 h血浆胰岛素显著低于餐后 1 h血浆胰岛素 (P<0 .0 5)。结论 瑞格列奈可改善胰岛素早期分泌时相 ,但恢复时相峰值困难。瑞格列奈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可使 T2 DM胰岛素早期分泌相恢复 ,餐后血糖控制良好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随病程进展,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p细胞功能会逐渐恶化。因而理论上来说,为实现对血糖的良好控制,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最终都需接受胰岛素治疗。然而,很多医生和患者都对胰岛素治疗存在顾虑,导致无法及时启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17.
关于胰岛素增敏剂在高血压和糖尿病治疗中地位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有学者提出联合治疗作为 2型糖尿病的初始治疗或一线治疗 ,而不主张序贯治疗。为了证实上述治疗策略的合理性 ,我们在空腹血糖水平不同的糖尿病人群 ,分析胰岛素抵抗和 β细胞功能衰竭对血糖水平的影响 ,探讨了 2型糖尿病的治疗策略。受试者为 81例 2型糖尿病患者 ,男性 38例 ,女性 4 3例 ,平均 5 3岁 ,糖尿病病程均小于12a。测定胰岛素和真胰岛素并且应用各种胰岛素敏感性指数 [如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 (HOMA IR)、DeFronzo胰岛素敏感指数 (ISI)、稳态模型 β细胞功能 (HOMA B)等 ]来评估血糖水平不同的两组…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之一,高血糖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原因[1].1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原因是胰岛β细胞自身免疫破坏所致的胰岛素绝对缺乏,因而1型糖尿病患者需要注射胰岛素来维持生命和控制高血糖.2型糖尿病的高血糖则与胰岛素抵抗和(或)进行性的胰岛β细胞功能减退有关,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胰岛素分泌水平的相对或绝对不足,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在疾病的晚期需要注射胰岛素来控制高血糖[2].然而,胰岛素治疗目前尚不能使所有患者血糖得到理想的控制,而且,除给患者带来生活不便和注射疼痛外,胰岛素治疗还有低血糖、体重增加等副作用,故胰岛素治疗还不是治疗糖尿病的理想手段[3].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改善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 β细胞功能和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采用自身前后对照 ,观察 2 2例新诊断 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 2周短期胰岛素泵治疗前后胰岛 β细胞对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的变化 ,探讨胰岛 β细胞功能及其影响因素和随访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 (不采用任何降糖药物 )长期血糖控制的影响。 结果 治疗 2周后 ,治疗前后静脉葡萄糖试验中胰岛素曲线下面积、胰岛素峰值、胰岛素峰值差值、胰岛素与血糖总量比值、胰岛素与血糖增量比值及HomaB指数明显升高 (P <0 .0 5 ) ;HomaA指数明显下降 (P <0 .0 5 )。治疗前后胰岛素峰值呈正相关 (r=0 .5 2 1,P =0 .0 13)。有 15例患者仅采用饮食控制 ,平均随访 6个月时糖化血红蛋白为 5 .97%± 0 .5 9% ,空腹血糖为 ( 6 .3± 1.1)mmol/L ,OGTT 2h血糖为 ( 7.8± 2 .4 )mmol/L ,空腹胰岛素为 ( 9±4 ) μU/ml,OGTT 2h胰岛素为 ( 2 0± 5 ) μU/ml。  结论 短期强化胰岛素治疗可以显著恢复代表胰岛 β细胞功能的血糖刺激的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 ,使患者的糖尿病回到 2型糖尿病自然病程的更早期阶段 ,部分患者不用任何药物 ,仅通过饮食控制就可获得良好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20.
控制2型糖尿病(T2DM)的最终目的是保存胰岛β细胞.因为早在血糖升高前15~20年,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能力巳经丧失50%~70%,为此,大多数抗糖尿病(DM)药物需长期服用,随着时间的推移,β细胞功能会逐渐丧失,使血糖控制达标越来越困难,故临床只关注血糖控制是不够的,治疗的目标应是改变糖尿病的自然病程,长期保护β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