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艳  李兵顺  王建彬 《临床荟萃》2007,22(19):1402-1404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重要的病理特征。早期诊断对早期干预和逆转肝纤维化以及终止或延缓肝硬化发展有重要意义。肝穿刺病理检查是诊断肝硬化的“金标准”,但有出血、感染等危险。因此,建立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对肝脏病理学分期与超声检查的定量指标和血清肝纤维化具体指标项作相关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肝硬化病人的早期诊断问题,我们对去年下半年来的92例肝硬化病人B超检查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选择年龄在20—60岁之间的肝病患者,分作A组(肝硬化组)和B组(非肝硬化肝炎组61例作对照)。用Aloka SSD-620型B超诊断仪测其门脉主干及脾门静脉内径和脾厚如表:  相似文献   

3.
慢乙肝后早期肝硬化的超声评分诊断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乙肝后早期肝硬化的超声评分诊断研究李海燕①赵武麒超声对于肝脏各种占位性病变和慢性进行性肝硬化的诊断准确性达90%以上[1],但对弥漫性肝病变特别是慢乙肝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却较困难[2],而肝硬化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促进良好预后和转归,对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对腹腔镜确诊的早期肝硬化6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认为腹腔镜加肝活组织病检是确诊早期肝硬化的最有效手段。肝脏体积不缩小是早期硬化的特征。应积极进行腹腔镜的检查,以提高早期肝硬化的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血清酶学检测可以作为肝脏疾病诊断及了解其病情进展的重要生化指标。肝硬化早期诊断非侵入性方法(noinvasive methods)的探讨是个提出颇早,但迄今未能满意解决的课题。本文就近年来有关肝硬化时血清酶谱研究的进展,作一综合介绍。肝硬化的基本病理改变是由肝炎病毒、  相似文献   

6.
肝硬化是由各种因素导致慢性肝损害的终末期纤维化疾病。肝硬化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因肝脏变形硬化、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改变,导致门静脉高压和肝功能减退,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肝肺综合征、原发性肝癌、门静脉血栓形成、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等并发症,累及多器官、多系统。本文对肝硬化并发症的治疗与预防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半定量评分对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2年4月~2007年4月收治的110例慢性乙肝行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分为早期肝硬化组34例和非肝硬化组76例,对两组同时行彩超检查并对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 早期肝硬化组彩超半定量总评分为16.74±1.07,非肝硬化组总评分为8.56±0.6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早期肝硬化组肝脏实质回声、肝脏表面被膜、肝脏边缘形态、肝静脉清晰度、脾脏面积、胆囊壁、肝内韧带等参数评分均高于非肝硬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彩超诊断半定量评分系统对早期肝硬化诊断的灵敏度为94.12%,特异度为89.47%.结论 彩超半定量评分可作为慢性乙肝患者筛检早期肝硬化较灵敏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乙肝后早期肝硬化超声检查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肝后早期肝硬化超声检查的进展李海燕(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人民医院B超室,深圳518067)超声检查对于腹部许多脏器病变的诊断是常规方法,本文就超声对早期肝硬化诊断发展近况进行综述,旨在总结超声诊断早期肝硬化存在的问题,以寻求更好的方法。1乙肝后早期肝硬...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HRS)患者外周血肾损伤因子-1(KIM-1)水平,探讨KIM-1的早期诊断、预测价值。方法选择肝硬化患者60例(单纯肝硬化患者35例,肝硬化合并HRS患者25例),选择健康体检者30例作对照,比较不同组患者Scr、BUN、eGRF、KIM-1和血清Cys-C水平,分析KIM-1诊断HRS的ROC曲线以及KIM-1水平与Cys-C、Scr和eGRF的相关性。结果随着Child-Pugh分级的上升,患者Scr、BUN、KIM-1和Cys-C水平增高,eGRF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HRS组患者KIM-1和Cys-C水平均高于单纯肝硬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KIM-1诊断HRS的AUC为0.808(P0.05)。肝硬化患者血清KIM-1水平与Cys-C、Scr呈正相关;与eGRF呈负相关。结论外周血KIM-1水平能够比较灵敏地反映肝硬化合并肝肾综合征患者的早期肾损害,对其早期诊断、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40例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志松 《临床荟萃》2002,17(9):520-520
肝癌和肝硬化均为常见病 ,二者早期临床表现相似 ,鉴别诊断困难 ,对无条件开展血甲胎蛋白 ( AFP)检查的基层医院尤其困难 ,探讨二者不同的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指标特点可以为早期诊断原发性肝癌提供有益的线索。本文收集了 1997年 1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及绍兴市人民医院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 98例 ,并与同期 10 0例单纯性肝硬化患者作了比较 ,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1 一般资料研究组 98例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 ,年龄 3 6~ 78岁 ,平均 4 8.2岁 ,男 80例 ,女 18例 ,病因中肝炎后 78例 ,酒精性 4例 ,乙型病毒性肝炎与酒精混合性 2例 …  相似文献   

11.
彩超检测门静脉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姜翠阁  魏来 《临床医学》2004,24(6):62-63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 (CDFI)检测肝硬化早期诊断的临床特征 ,测定门静脉系统血流参数 ,提高早期诊断率。方法 :采用 (VIVID3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 ,对于正常人及早期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脾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进行对照。结果 :早期肝硬化门静脉内径明显增宽、血流速度减慢。二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早期肝硬化门静脉处于高循环动态状态 ,用CDFI观察门静脉及脾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有助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肝活检与彩超检查肝纤维化指标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肝脏超声波检查对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及其肝脏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我们对89例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肝脏超声波检查及肝活检组织病理学纤维化分级。  相似文献   

13.
观察拉米夫定 (Lamivudine)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 :1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口服 ,连续半年 ,观察其疗效。结果 :服药半年时HBVDNA转阴率 75 % ,ALT复常率 77%。早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 :拉米夫定对早期肝硬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且很安全 ,可以推广应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7月到2015年7月期间经检查确诊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92例,均行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且根据结果将其分为非肝硬化组54例以及早期肝硬化组38例。给予两组患者相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对其进行半定量评分。结果早期肝硬化组患者的肝脏实质回声、肝脏表面被膜、肝静脉清晰度、肝脏边缘形态、脾脏面积、胆囊壁以及肝内韧带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的得分明显高于非肝硬化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慢性病毒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患者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阳性预测值均较高。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早期肝硬化的肝脏各指标变化具有密切的联系,临床上可用于患者早期肝硬化的诊断,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在超声引导下肝穿活检作组织病理学诊断,以明确肝脏的炎症活动分级与肝纤维化程度分期。方法对117例慢性肝炎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后,采用超声引导自动活检方法取得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117例病例中组织病理学诊断:轻度慢性肝炎75例;中度慢性肝炎4例;早期肝硬化13例;肝硬化25例。超声诊断轻度50例;中度39例;肝硬化可能18例;肝硬化10例。结论慢性肝炎的超声声像图与病理分级分期有部分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有人报告,在患癌的肝脏和转移性肝癌的无显著组织学改变的非癌部位肝组织的锌含量比正常组织增加。但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时非癌部位肝组织锌的变动则很少有报告。肝硬化的肝组织锌比正常肝减少。如果肝硬化合并肝癌时非癌部位肝组织锌有增加,那么活检肝硬化的肝组织锌如果确实有增加,是否对肝癌的早期诊断有帮助呢?作者对各种肝病的肝组织锌含量作了测定。对象和方法以正常对照(事故死亡)5例,慢性肝炎9例,肝硬化17例,诊断为肝细胞癌着19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声触诊组织量化(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利用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对3组共122例受检者(慢性乙型肝炎组51例,早期肝硬化组39例,健康对照组32例)肝脏右叶进行检查,测得感兴趣区肝脏VTQ值.结果 3组受检者肝脏VTQ值有显著差异(P=0.000);VTQ技术区分慢性乙型肝炎组和早期肝硬化组的VTQ值cut-off 值为1.84 m/s,其诊断早期肝硬化的敏感度为94.9%,特异度为84.3%.结论 VTQ技术能够定量反映肝组织硬度信息,对诊断早期肝硬化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拉米夫定治疗1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ivudine)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13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给予拉米夫定口服,连续半年,观察其疗效。结果:服药半年时HBV DNA转阴率75%,ALT复常率77%,早期肝硬化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拉米夫定对早期肝硬化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很安全,可以推广应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服用拉米夫定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9.
肝纤维化是慢性肝病的重要病理阶段,也是进一步向肝硬化发展的主要中间环节,目前的研究认为肝纤维化是可逆的,而肝硬化是不可逆的。因此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对于疾病的进展及预后的改善极为重要。近年来肝纤维化的诊断手段与技术方面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无创性诊断方法。现对肝纤维化无创性诊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1月至2010年11月新乡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88例患者给予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88例患者分为非肝硬化组(51例)和肝硬化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同时给予半定量评分.结果 肝硬化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15.97±1.67)分,非肝硬化组彩超半定量评分(7.94±1.01)分,两组彩超半定量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对诊断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3.1%、88.4%.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半定量评分诊断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灵敏度和特异度较好,是临床筛选早期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