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针刺镇痛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widetype,WT)对照组、野生型针刺组、杂合子(heterozy-gous,HT)对照组、杂合子针刺组。分别通过热板、扭体法致痛,观察针刺对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镇痛作用的不同效应。结果: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的基础痛阈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能明显提高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热板致痛的痛阈值;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针刺前相比,差异分别有非常显著(P<0.01)和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后,杂合子小鼠的痛阈值、首次扭体潜伏期和扭体反应次数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敲除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可部分抑制针刺镇痛效应,提示Cx43与经络及针刺镇痛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Cx43与针刺镇痛作用的相关性。方法:选用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4组:野生型(wide type,WT)对照组、野生型针刺组、杂合子(heterozygous,HT)对照组、杂合子针刺组。分别通过热板、扭体法致痛,观察针刺对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镇痛作用的不同效应。结果:杂合子和野生型小鼠的基础痛阈值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能明显提高野生型和杂合子小鼠热板致病的痛阈值;延长首次扭体潜伏期,减少扭体反应次数,与针刺前相比,差异分别有非常显著(P〈0.01)和显著性意义(P〈0.05)。针刺后,杂合子小鼠的痛阈值、首次扭体潜伏期和扭体反应次数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敲除缝隙连接蛋白Cx43基因可部分抑制针刺镇痛效应,提示Cx43与经络及针刺镇痛效应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大鼠经脉线上表达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目的:研究缝隙连接蛋白Cx43在正常健康大鼠经脉线上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二步法免疫酶技术和ASIAS-2000自动扫描图像分析系统对大鼠多条经脉上的Cx43进行定位、定量分析.结果:缝隙连接蛋白Cx43广泛表达于表皮上皮细胞、真皮成纤维细胞、皮下筋膜的肥大细胞以及肌肉肌膜细胞的胞浆胞膜中,经统计学分析,肾经足底段、膀胱经背部段Cx43的表达显著高于邻近对照线,两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缝隙连接蛋白及缝隙连接与经络高度相关,由缝隙连接介导的细胞间通讯可能在经络活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针灸足三里穴对老年大鼠SOD活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英侠  余安胜 《陕西中医》1996,17(8):379-380
以健康老年大鼠为研究对象,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针刺补法和隔姜灸足三里穴对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补法和隔姜灸足三里穴均可提高老年大鼠SOD活性,其中尤以隔姜灸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
针灸"足三里""关元"穴对阳虚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采用针刺、艾灸、针加灸不同的治疗方法,选用“足三里”、“关元”两个强壮穴位,选择介导机体免疫的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为指标,以实验性“阳虚”大鼠为受试对象,对不同针灸疗法、不同穴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针灸可调节机体低下的免疫功能,且针加灸的作用优于单纯的针或灸的治疗;“足三里”穴的作用优于“关元”穴。  相似文献   

6.
电针"足三里"穴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威  于红  朴顺福  白丽 《中国针灸》2004,24(12):857-859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对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防治效应,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60%乙醇灌胃建立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大鼠血清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及肝脏脂肪变性程度的变化.结果:与自然恢复组比较,电针"足三里"穴可显著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提高血清Chol,降低血清TG.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作用机理可能为减轻肝细胞脂肪变,调整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7.
李亚东  高洪泉  朱梅  王英  周迎春 《中国针灸》2002,22(11):772-774
目的:探讨针刺抗衰老的作用机理,方法:针刺老年大鼠的“足三里”“关元”穴,观察对脑、心、肝、肾组织中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醇(MDA)变化以及对单核巨噬系统吞噬功能的影响。结果:针刺能调节脑心肝肾组织中NO的含量;能提高脑心肝肾组织中抗氧化能办,使SOD的含量增高,MDA的含量降低;能提高单核巨噬系统的吴噬指数,结论:针刺“足三里”“关元”穴有明显抗衰作用。  相似文献   

8.
针刺足三里对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采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观察针刺足三里穴时的中枢反应,初步探讨针灸效应的机制。方法:利用fMRI技术实时观察针刺11例健康志愿者足三里时脑血流的变化,用SPM2软件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在右侧顶下小叶、右侧中央前回、右侧扣带回、半球间结构(A处)、左额叶皮层下结构和左侧岛叶出现脑功能活动的增加,在半球间结构(B处)、右侧侧脑室区、左侧前扣带回处出现脑功能活动的降低。结论:fMRI可显示针刺穴位时相关脑区的功能改变情况,对揭示针灸效应的机理和应用价值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脊髓背角内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刺镇痛机理.方法将动物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单纯电针组、福尔马林组、福尔马林加同侧电针组和福尔马林加对侧电针组.造模方式为大鼠右足后垫皮下注射4%福尔马林溶液100 μL.电针刺激"足三里"穴,疏密波,频率2~15 Hz,强度2~3 mA,持续30 min.1.5 h后麻醉处死动物,制片观察.结果正常对照组脊髓后角浅层仅见个别腰段脊髓磷酸化ERK1/2(pERK1/2)阳性细胞(6.45±1.05)个;单纯电针组在电针同侧的脊髓背角有少量阳性细胞出现(14.07±3.19)个;福尔马林模型组的同侧脊髓背侧角浅层有大量阳性细胞被激活(26.57±4.93)个,主要分布于Ⅰ和Ⅱ0层;模型加同侧电针治疗组阳性细胞数(20.79±5.21)个与福尔马林模型组比较有减少的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意义;模型加对侧电针治疗组的炎症侧脊髓背角的阳性细胞数(14.75±3.03)个较福尔马林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电针抑制脊髓后角ERK1/2信号分子的磷酸化,可能与其镇痛效应的发生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探讨机械刺激对大鼠“足三里”穴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压力信号生物转换作用,为腧穴“感受刺激,防治疾病”的现代医学生物学机制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足三里”穴及穴旁区域的筋膜组织细胞,对细胞进行形态学鉴定后,实施压力刺激并检测细胞外培养液中前列腺素E2(PGE2)争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的变化。结果:“足三里”穴及穴旁区域的筋膜组织细胞主要都是成纤维细胞,压力刺激均能够促进细胞PGE。和IL-6合成释放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腧穴与非穴的筋膜组织成纤维细胞皆能直接感受刺激,从而将机械信号转换为生物信号。  相似文献   

11.
针刺足三里PET脑功能成像   总被引:44,自引:5,他引:44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穴PET脑功能成像的实验方法。寻找针刺足三里脑功能变化的实验依据。方法:用PET对6例男性健康志愿者行针刺右侧足三里前后的^18FDG-PET脑功能成像,用SPM软件处理脑内葡萄糖代谢率变化的实验数据。获得脑功能变化的可视性实验依据。结果:针刺右侧足三里穴引起视丘下部,尾状核头部,小脑,颞叶,中央后回,脑千的葡萄糖代谢增加,结论:针刺足三里穴可引起与内脏功能有关的皮质下植物神经中枢葡萄糖代谢增加,PET是研究针灸中枢机制的可行性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灸刺足三里治疗难治性面瘫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治疗难治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灸刺足三里组(试验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取合谷、太冲、头维等穴,试验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灸刺足三里,以患者自觉有温热感沿针体传入穴位深层为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7%(P<0·05);试验组中,有循经感传者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优于无循经感传者的80·0%(P<0·05)。结论:灸刺足三里激发“循经感传”治疗难治性面瘫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对脑梗死大鼠GAP-4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脑神经可塑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针刺组(B组)和非针刺组(C组),每组大鼠再随机分为1d、7d和14d共9个亚组。用线栓法制备脑梗死模型。针刺组大鼠进行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治疗,每日1次,每次20min;非针刺组和假手术组在相同时间予以捆绑固定,不进行针刺治疗。采用神经功能损伤评分(NSS)来评价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大鼠脑梗死区周围神经生长相关蛋白-43(GAP-43)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1d时大鼠脑组织梗死区周围GAP-43的表达3组之间没有明显差别(P>0.05);7d和14d时,针刺组GAP-43阳性细胞表达的累积光密度值(IOD)值分别为8.990 1±0.0987、5.8161±0.2046,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的1.300 2±0.0933、1.3626±0.2166和非针刺组的2.7534±0.0875、1.6165±0.1868(均P<0.01)。结论:电针刺激足三里和内关能够改善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促进其神经功能重塑,其机制可能与增加脑梗死大鼠脑梗死区GAP-43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胃电及脑肠肽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目的:通过电针"足三里"对大鼠胃电及脑肠肽影响的观察,进一步探讨足三里与胃运动内在联系的物质基础.方法:对24只健康成年大鼠胃内埋置电极记录胃电,观察电针对胃电的影响,实验结束后抽取血液1.5 Ml和胃窦组织,采用放免分析法测定血浆和胃窦内的P物质、胃动素(MLT)、胃泌素(GAS)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足三里"后大鼠胃电慢波高活动相平均振幅变化率和慢波高活动时程/周期比值,以及快波峰簇数差值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胃窦内脑肠肽物质含量均不同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可使胃电活动增强,同时胃活动的增强与相关脑肠肽含量增加有同步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3中心、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60例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与对照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缺血性中风治疗,针刺组在此基础上结合针刺足三里、悬钟,以治疗前后TCD脑血管血流指数的变化情况进行两组疗效评价。结果:针刺组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加强(P<0·05,P<0·01),且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患者脑血管舒缩反应能力、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大脑半球侧支循环代偿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足三里穴的显微结构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采用成人及胎儿新鲜肢体标本,以H.E染色切片、Cajal-Fauordky染色方法及普鲁士蓝氯仿淋巴灌注,观察足三里穴显微结构。结果显示:足三里穴的血管袢分布及毛细血管球、神经分支及细小分支的数量同非穴位处有显著性差异,穴区普遍存在着大神经分支;淋巴管袢数量同非穴位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认为穴位的针刺感受组织是神经、血管及淋巴管的复合结构,即穴位的“穴位立体构筑”  相似文献   

17.
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肩周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寻治疗肩周炎的有效疗法.方法:以肩部疼痛、肩关节活动功能为观察指标,分别运用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和常规针刺,对60例(每组30例)患者进行对比治疗,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常规组总有效率为90.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两组治愈率(分别为46.7%和20.0%)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功能和减轻疼痛方面亦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针刺痛点配合艾灸足三里治疗肩周炎在提高治愈率和减轻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方面优于常规针灸疗法.  相似文献   

18.
陈文  谭敏  梁立安  翁泰来 《中国针灸》2006,26(3):161-165
目的:探讨艾灸足三里、悬钟对缺血性中风的作用机理,并对临床疗效作出评价。方法:采用序贯试验设计方法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基本对症治疗基础上加用艾灸足三里、悬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20天;对照组采用基本对症治疗20天。以经颅多普勒观察随机配对设计的成对缺血性中风患者治疗前后脑血管功能变化,以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其临床疗效。结果:各研究指标的试验线都达到序贯试验图的有效边界,与对照组相比,P<0·05。结论:艾灸足三里、悬钟对脑血管舒缩反应、脑血流自动调节、侧枝循环的建立等功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并能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Wang X  Zhao ML  Ji CF  Gao JH  Fu WX  Teng JR  Jin ZG 《针刺研究》2011,36(4):268-271
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脾虚证大鼠内分泌代谢变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脾虚造模组(n=8),自然恢复组(n=6),针刺治疗组(n=6)。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用酒精+白醋灌胃(1 mL/100 g),建立脾虚证模型。针刺治疗组给予针刺"足三里"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10 d。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造模组T、E2含量明显降低,自然恢复组与脾虚造模组比较血清中T、E2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均P>0.05),针刺"足三里"穴可使脾虚大鼠血清中T、E2含量及T/E2比值升高,明显高于脾虚造模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治疗脾虚大鼠后,对内分泌代谢具有调节作用,性激素接近正常水平,使大鼠体质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