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阿鲁科尔沁旗绍根地区 1 999年 4~ 5月发生了动物鼠疫流行 ,共检出阳性血清 3份 ,现分析如下。1 概 况调查区位于阿鲁科尔沁旗的东南部 ,其东部与通辽市的扎鲁特旗接壤 ,南以台河相隔与开鲁县为邻 ,西北分别与本旗的巴彦诺尔、道德、扎嘎斯台及赛罕塔拉苏木相连。样地内的大部分地区属于硬壳沙质漫沼中温型疏林草原 ,在其中镶嵌着少部分固定沙丘、湿草甸及小泡子等。土壤为栗钙土和固定冈沙土 ,地貌属冲积平原。2 结果与分析2 .1 宿主动物调查结果达乌尔黄鼠 (以下简称黄鼠 )是该疫源地的主要宿主 ,按不同生境进行 0 .5 %的分层抽样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海省人间鼠疫流行势态,为调整青海省鼠疫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青海省人间鼠疫的分布和流行状况进行分析。结果 1958-2016年间,青海省发生人间鼠疫疫情188起,发病468例,死亡240例,病死率为51.28%;流行期为每年的5-11月,高峰在7-9月,以9月份最高;累计28个县(市)发生人间鼠疫,囊欠、玉树、共和、兴海和曲麻莱等地区病例数较多。患者感染方式以剥食染疫旱獭为主,其次为疫蚤叮咬,染疫藏系绵羊传播位居第三位。468名病例中以肺型居多,首发以腺型为高。结论青海省人间鼠疫发病形势总体呈下降趋势,鼠疫防治策略精准,措施有效。  相似文献   

3.
云南省鼠疫流行历史悠久 ,已证实存在着家野两型鼠疫自然疫源地 ,家鼠鼠疫自然疫源地于 1982年在陇川、瑞丽复燃 ,并相继由滇西—滇西南—滇南—滇中腹地不断逐年复燃扩大 ,特别是进入 90年代以来 ,家鼠鼠疫活动性日益增强 ,近史疫区和历史疫区以及历史上无记载的地区不同程度地发生动物鼠疫流行 ,个别县 (市 )波及人间病例。为了解云南省近期鼠疫流行动态 ,提高对鼠疫的认识 ,以便于对鼠疫流行趋势和防制对策提供信息 ,现将1998年云南省鼠疫流行情况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以 1998年云南省各鼠疫监测县 (市 )月报表、鼠疫疫情、鼠…  相似文献   

4.
合浦县静息期鼠疫流行病学分析李寿生,黄志雄,刘有玲,杨光华本文就合浦县数10年鼠疫流行病学监测结果及近年家鼠鼠疫的某些流行特点作如下分析。1历史情况及防治工作的回顾据史料记载(广西壮族自治区鼠疫流行史1973),合浦县1867~1847年的80年间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内蒙古地区纤蚤属的种类、宿主、分布及鼠疫流行病学意义,为控制内蒙古地区的鼠疫及有害蚤类的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在进行动物鼠疫调查或监测期间,采用弓形铗和平板铗等工具捕获啮齿动物、对捕获的啮齿动物及其巢容物进行蚤类的捕获,蚤类的鉴定按刘俊、石杲主编的《内蒙古蚤类》进行,对蚤类做鼠疫细菌学检验。结果内蒙古地区的纤蚤属目前共发现了8种蚤类,其中4种分离出鼠疫菌。结论内蒙古地区纤蚤属的吻短纤蚤、不常纤蚤、弱纤蚤及宽圆纤蚤等4种蚤类可自然感染鼠疫菌,吻短纤蚤、不常纤蚤及弱纤蚤在内蒙古长爪沙鼠鼠疫疫源地为次要媒介,宽圆纤蚤可视为偶然媒介。  相似文献   

6.
1990年2-12月,耿马县发生人间鼠疫流行,发病61例,鼠疫细菌和血清学证实2例,仅由血清学证实59例,引起本次鼠疫流行,源于当地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地,鼠、  相似文献   

7.
一起人间鼠疫的判定及流行病学分析李天元,张丽云,熊孟韬,李强,李二,杨发生,林敏1995年4月,云南省普洱县凤阳乡土城村出现大批自然死鼠,经鼠疫细菌学初步检查,从7只自死鼠中分离到疑似鼠疫菌,鼠疫反相血凝阳性4份。为此,立即进行系统的流行病学、病原学...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河北省鼠疫菌株进行规律聚集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CRISPR)基因分型。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采用3对CRISPR引物,对河北省分离的128株鼠疫菌进行扩增,测定扩增产物核酸序列并进行分析,确定河北省菌株CRISPR基因型。结果 128株鼠疫菌在3个CRISPR位点上有8种间隔序列,包括al、a2、a3、b1、b2、c1、c2、c3,分为2个基因型。118株鼠疫菌株为Cb2型,另外10株鼠疫菌均为新基因型(命名为Cc△1型)。结论通过CRISPR分析显示河北省鼠疫菌株遗传进化比较稳定,建立了CRISPR基因库,为鼠疫菌种群遗传进化和鼠疫防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西藏历史上虽有鼠疫猖厥流行,但过去从未调查证实。自1966年仲巴县发生人间鼠疫以来,在全区范围内被判定的鼠疫自然疫源地逐年增多,除林芝地区和拉萨市还未发生人间鼠疫外,其余几个地区均有人间鼠疫发生,值得提出的是,拉萨市附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蒙古国、中国内蒙古范围内人间鼠疫、鼠间鼠疫流行及宿主变化情况。方法搜集、整理蒙古国、中国内蒙古近60年人间鼠疫流行及2000—2010年鼠间鼠疫流行及宿主变化情况资料。结果1964—2010年,蒙古国感染鼠疫患者224例,大多发生在8、9月份,男性的感染机率明显高于女性;1950—2010年,中国内蒙古感染鼠疫患者330例,主要发生在4~8月,感染人群主要是野外作业接触者;中国内蒙古地区的4型鼠疫疫源地在2000—2010年共检出鼠疫菌1256株,鼠间鼠疫的流行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长爪沙鼠疫源地鄂尔多斯高原地区〉长爪沙鼠疫源地乌兰察布高原地区〉布氏田鼠疫源地锡林郭勒高原〉达乌尔黄鼠疫源地察哈尔丘陵地区〉蒙古旱獭疫源地呼伦贝尔高原、达乌尔黄鼠疫源地松辽平原地区;蒙古国有多个省、县鼠间鼠疫流行,疫情严重的是戈壁阿尔泰省、前杭盖省和库苏古尔省;蒙古国、中国内蒙古长爪沙鼠的鼠密度明显在逐年增高。结论蒙古国与中国内蒙古鼠间鼠疫广泛存在,近年来有逐渐增长的趋势;人间鼠疫的感染率、病死率及流行强度在整体降低;蒙古国的流行强度要远远高于中国内蒙古地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方法 对2005--2012年准噶尔盆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大沙鼠血清鼠疫抗体检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并结合地理地貌特征,分析鼠疫抗体阳性率的空间分布及其时间变化。结果 共获得准噶尔盆地13个行政区域大沙鼠血清鼠疫抗体检测数据4 825份。大沙鼠动物鼠疫主要流行于准噶尔盆地中东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阳性率为8.39%)和准噶尔盆地西部低山平原粘土荒漠(阳性率为1.56%)2个地区。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鼠疫抗体阳性率由2005年的7.59%下降至2008年的0.61%,其后一直处于静息状态。东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地区的东、中、西3个区段鼠疫抗体阳性率变化有所不同,西段于2006年和2010年间出现2次流行高峰,其间隔期为4年,2010年高峰期鼠疫抗体阳性率则达到45.65%,为3个地理区段最高值;中段于2006、2009和2011年出现3次高峰,间隔期为2.5年,鼠疫抗体平均阳性率为8.92%,流行强度低于东、西段;东段是大沙鼠鼠疫最活跃的地区,各年度均可检出鼠疫抗体阳性血清,其变化呈现2006、2009和2012年3个高峰期,间隔期为3年。大沙鼠鼠疫抗体检测阳性率秋季高于春季,说明大沙鼠鼠疫流行为春季至秋季的持续流行。结论 准噶尔盆地大沙鼠鼠疫流行存在地理区域和时间上的双重波动,以及地理区域上的异质性,并可分为准噶尔盆地西部低山平原粘土荒漠和中东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荒漠2个流行区域。  相似文献   

12.
对于鼠疫自然疫源地耶尔森氏菌引起鼠疫疫情的评估缺乏重要的流行病学参数。对哈萨克斯坦鼠疫保存宿主一大沙鼠的2个群落进行了为期3年的鼠疫动态研究。血清学结果显示在盛夏,鼠疫感染宿主数量出现高峰,从宿主感染到人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抗体滴度水平降低到检不出则与季节无关。此次研究的结果不支持对鼠疫感染宿主使用NBT(四唑氮蓝)实验。鼠疫菌感染降低了隐性感染宿主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950-2019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州)鼠疫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1950-2019年德宏州动物和人间鼠疫疫情资料和监测数据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采用SPSS 20.0软件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动物间鼠疫与鼠密度和蚤指数的相关关系,以及人间鼠疫与动物间鼠疫的相关关系。结果 1950-2019年德宏州鼠疫经历了流行-静息-再流行-再静息的循环流行,在5个县(市)的36个乡(镇)共判定疫点数614个,人间鼠疫流行15个年次,发现1 153例病例,死亡379例。1982-2019年捕获鼠类261 319只,黄胸鼠占70.95%(185 421/261 319);共检获蚤类70 124匹,印鼠客蚤占76.65%(53 752/70 124);印鼠客蚤指数为0.57,游离蚤指数为0.22;从285 091份动物标本及60 119组蚤类分离出鼠疫菌1 577及418株;从64 157份血清中检出255份F1抗体阳性标本;2008年后未分离出鼠疫菌,也未发现鼠疫疫情。动物间鼠疫与鼠密度、人间鼠疫与动物间鼠疫回归分析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 德宏州鼠疫呈现长期性、顽固性、稳定性的特点,虽然目前鼠疫处于静息期,但其流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故暴发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因此,加强动物间疫情的监测对预防人间鼠疫发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是古老的鼠疫地方病区,早在1772年鹤庆县志即有家鼠引起的人类鼠疫流行的记载,迄1955年此起彼伏,从未间断。1956年后全省人间鼠疫的流行终被控制,鼠间鼠疫也趋静止。然而间歇26年后家鼠鼠疫在我省西部再次复燃。1986~1992的七年间,先后引起14起人间鼠疫,为探讨其基本规律,现将流行病学资料分析如下。一、发生年代及地区:1986~1992年先后在盈江、陇川、耿马、勐海、元江和临沧六县发生14起人间鼠疫,确诊患者112例,死亡2例,隐性感染者35人(含RIP阳性17人)。  相似文献   

15.
浙江省人间鼠疫止于1950年,动物鼠疫终息于1953年。此后三十余年监测中,剖检标本50余万份,均为阴性。1989年6月应用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首次在丽水市送检的黑线姬鼠血清中检出鼠疫F_1抗体阳性标本一份,而后,至1992年5月底,陆续在13个县、市(区)监测点中的动物间检出F_1抗体134份,除第一份送全国鼠疫布氏菌病基地复试判定为阳性外(滴度为1:6400),其余均由本站复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丰宁县鱼儿山镇东滩村曾在1954年8月发现大量死鼠,当时确认为疑似鼠疫动物病流行,因受条件限制没有做进一步的检验工作,只进行群众性灭鼠处理。嗣后,1986年在该地区设立固定监测点,进行了连续12年的疫源调查工作,至今未发现阳性材料。但该地仍属内蒙古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一起人间肺鼠疫暴发流行的鼠疫菌分离株其生物学特性、基因特征等。拟从分子流行病学的角度分析传染源和传播关系。[方法]对8株于鼠疫患者(尸体)分离的鼠疫菌进行糖醇类酵解试验;检测其毒力、毒力因子、质粒、生物型、基因型;运用分子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本次流行的传染源。[结果]8株鼠疫菌全部为甘油+、阿胶糖+、脱氮+,生物型为古典型。具备强毒鼠疫菌的4个毒力决定因子,为FraI+、VW+、PstI+、Pgm+;对小白鼠的最小致死量介于50~1000个菌,为强毒株;具备我国多数鼠疫菌所携带的6、45和65Mdal质粒;基因组型全部为10型。[结论]根据分子流行病学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证实,此次肺鼠疫暴发流行来自同一个传染源。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北部荒漠草原鼠疫自然疫源地的面积约有十余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东莞市急诊科疾病谱分布及流行病学分析,完善急诊就诊患者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急诊科夜诊的患者资料,收集患者一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就诊时间、分诊级别、就诊原因、就诊方式、最终诊断、病情转归。利用现有急诊科分诊台的分诊系统进行数据归纳,并在分诊系统基础上增添Excel数据库,捆绑记录转归情况、最终诊断。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0年2月—2021年2月东莞市东部中心医院急诊科夜诊患者共计15 342例,男:女=1.16:1。年龄范围1~89岁,平均(49.85±11.29)岁。其中以50~52岁患者比例最高,占比2.16%。早8点是急诊患者就诊的最高峰。Ⅰ级危急患者1 987例,占12.95%;Ⅱ级危重患者3 193例,占20.81%;Ⅲ级紧急5 124例,占33.40%;Ⅳ级非紧急5 038例,占32.84%。自行来院比例最高,占79.61%。急性脑卒中占11.30%,急性心肌梗死占0.57%,急性心力衰竭占0.35%,急性呼吸衰竭占0.10%,重度颅脑外伤占0.42%,严重创伤占4.26%。病情转归结果显示,离院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由于生态环境改变,各型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动物发生变化,相应的主要寄生蚤不仅数量随之变化,分布特征也发生相应变化,了解这些变化对进一步确定鼠疫疫情流行属性及疫区处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