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灶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人尿激肽原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model组)和用药组(test组)。通过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药组于再灌注后5 min静脉注射人尿激肽原酶。在缺血2 h再灌注48 h后断头取脑,检测缺血灶脑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用药组缺血灶脑组织TGF-β1的表达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尿激肽原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促进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TGF-β1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1的表达。结果TGF-β1在缺血再灌注3h开始表达,24h达高峰,持续至72h,72h后逐渐减弱。结论脑缺血后神经元的损伤修复与TGF-β1的表达密切相关,提示TGF-β1参与了神经元损伤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保护与修复作用。方法 采用HE染多功能,尼氏染色,透射电镜,免疫组化及RT-PCR技术。结果 常规光镜及电镜观察均显示再灌注后额叶皮质及海马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元变性。坏死。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及RT-PCR结果均显示皮质与海马区内的TGF-β1在缺血再灌注后呈明显阳性改变。结论 TGF-β1在脑缺血损伤时尤其在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可呈现明显于正常脑组织的表达,因此,TGF-β1不仅在脑缺血早期而且在发生迟发性神经元坏死时,均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保护和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给模型大鼠侧脑室内注入不同剂量TGF_区或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脑组织中TGF-α的表达。结果大、小剂量TGF-β1治疗组大鼠脑组织TNF-α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亦明显下降,大、小剂量治疗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TGF-β1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抑制TNF-α表达,并且其保护作用与剂量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改变以及转移生长因子β1(TGF-β1)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氏蓝(EB)含量及免疫组化法来观察TGF-β1的表达。结果:缺血2h再灌注3h,BBB 通透性开始增加,24h达高峰,72h后明显减弱。同时,TGF-β1在缺血再灌注3h开始表达,24h达高峰,持续至72h,72h后逐渐减弱。结论:脑缺血后BBB的破坏与TGF-β1的表达密切相关,提示TGF-β1参与了BBB内皮细胞破坏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6.
环孢素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孢素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脑保护作用及其对IL-1β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环孢素A治疗组,参照Zealonga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脑缺血2 h再灌注22 h和70 h后,分别对各组各时间点大鼠进行脑TTC染色评价脑梗死体积、采用RT-PCR和放免法分别对缺血区皮层IL-1β基因表达和蛋白表达进行测定.结果各时间点环孢素A治疗组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环孢素A治疗组脑梗死灶体积比对照组明显减小(P<0.05);环孢素A可有效降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后脑组织中IL-1β基因和蛋白的表达(P<0.01);与上述两组相比,假手术组各项观察指标则无明显异常.结论IL-1β参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环孢素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环孢素A的脑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缺血区内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对大鼠脑内小胶质细胞活化、转化生长因子-β mRNA(TGF-β mRNA)表达的影响以及电针刺激水沟、百会穴的调节作用。方法 以改良的血管内栓线技术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将80只Wistar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正常对照组。电针取穴水沟和百会。切片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以蓖麻凝集素标记小胶质细胞,以原位杂交法检测TGF-β mRNA表达。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小胶质细胞未见显色,TGF-β mRNA少量表达。各模型组在缺血灶边缘可见大量小胶质细胞活化,数量增加,TGF-β mRNA大量表达。经电针治疗后,各治疗组小胶质细胞活化数量较模型组减低,TGF-β mRNA表达无明显减少。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小胶质细胞被活化,对神经元产生毒性作用。电针治疗可减少小胶质细胞活化,但不降低TGF-βmRNA表达,从而对神经元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缺血不同部位的表达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探讨其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72只清洁级、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对照(sham)组和脑缺血再灌注(CIR)组,CIR组缺血3 h后,按再灌注时间的长短不同分为0、6、24、48、72 h和7 d 6个亚组,每亚组均为6只大鼠。于各相应时间点以Longa法、Berderson法和平衡木法分别进行行为学评分后处死动物,制做脑组织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IGF-1的动态表达变化。结果 (1)大鼠在大脑中动脉阻断后手术对侧肢体存在不同程度瘫痪,24 h后行为学评分结果逐渐趋于稳定,根据观察大鼠病变对侧肢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瘫痪,其功能异常程度与病变严重程度一致;(2)除假手术对照(sham)组外,其余各组在脑梗死后6 h局部可见少量散在炎性细胞浸润,梗死后48 h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增多,并持续到7 d;(3)IGF-1在sham组神经元中呈弱阳性表达(灰度值127±6);CIR组各缺血时段IGF-1表达分别为147±5(0 h)、153±6(6 h)、170±7(24 h)、169±5(48 h)、150±6(72 h)和147±5(7 d)。其中,缺血3 h及缺血3 h再灌注6 h组中心区、半影区阳性细胞数均增多,表达增强;随再灌注时间延长,中心区表达接近正常水平,半影区阳性细胞数增多,表达呈持续升高趋势,再灌注24 h和48 h达高峰,72 h表达有所下降,但仍表达高水平。结论 高表达的IGF-1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后内源性神经保护过程,IGF-1在缺血半影区与中心区的演变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说明IGF-1对缺血半影区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YVAD-FMK(Caspase-1抑制剂)对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测量脑组织中IL—1β含量、脑含水量及血清NSE含量的变化以及YVAD-FMK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YVAD-FMK能够减少脑组织IL-1β的含量,减轻脑水肿及能显著降低血清NSE升高的幅度。结论:YV4D-FMK对局灶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元的损伤具有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它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Wistar雌、雄性大鼠共4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盐水对照组及依达拉奉用药组,对照组及用药组再进一步分为3h、6h、24h组,根据Koizumi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L-1β表达的变化.结果 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脑组织 IL-1β含量,假手术组几乎无表达,盐水组IL-1β表达3h开始升高,于6h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用药组IL-1β的含量较盐水组减少(P<0.05).结论 依达拉奉可减少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IL-1β表达,起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皮层 ICAM-1变化规律。方法:改良 Koizumi法建立 LMCAO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RT-PCR和 Dot blotting法分别检测 ICAM-1的转录和翻译水平变化。结果:缺血皮层 ICAM-1mRNA和 I-CAM-1分别于缺血 2h和再灌注 2h显著升高,再灌注 10和 46h达高峰,持续 1周仍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ICAM-1在脑缺血再灌注时表达明显上调,介导白细胞和脑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ICAM-1 将成为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新突破点。  相似文献   

12.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CAM-1的表达与粘附性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VCAM 1的表达和白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间粘附性变化。方法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CAM 1表达 ,超高速摄录像系统观察微血管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粘附性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VCAM 1表达以及微动脉内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粘附性均明显增高 ,抗VCAM 1单克隆抗体可减轻白细胞粘附和脑组织损伤。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VCAM 1表达增高 ,使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间的粘附增强 ;抗VCAM 1单克隆抗体可起到一定的缺血性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情况。方法以链脲佐菌素诱导产生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2%的四氮唑红(TTC)染色法测量梗死体积。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6、12、24和48h时程VEGF、TGF-β1表达情况,比较糖尿病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内VEGF、TGF-β1表达的影响。结果(1)相同时间点糖尿病组梗死体积明显大于正常血糖组(P<0.01)。(2)正常血糖组大鼠及糖尿病组大鼠脑缺血后VEGF、TGF-β1表达均增加,糖尿病组脑缺血后各时间点VEGF、TGF-β1表达均低于正常血糖组(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VEGF、TGF-β1表达增强,提示VEGF、TGF-β1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可能与神经细胞和内皮细胞的自身保护作用有关。糖尿病加重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造成VEGF、TGF-β1表达不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头抱曲松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损害程度、脑组织水肿以及谷氨酸转运体-1(GLT-1)表达的影响.方法 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并于缺血后2h进行再灌注,造成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组)、脑缺血再灌注组(M组)、头孢曲松钠组(C组)3组,C组于造模后6h给予头孢曲松钠200mg/(kg·d),共5d.脑缺血再灌注ld、3d、5d时进行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和脑组织含水量测定,RT-PCR检测GLT-1 mRNA表达.结果 M组、C组较S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含水量增加,GLT-1 mRNA表达相对量减少;M组上述改变在缺血再灌注3d时最明显,5d时有所减轻.在同一实验时间点,C组较M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减少,GLT-1 mRNA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且C组GLT-1 mRNA表达相对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P<0.0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头孢曲松钠可能通过上调GLT-1 mRNA的表达来减轻脑缺血损伤和再灌注后脑水肿,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脑屏障 (BBB)通透性的改变以及转移生长因子 β1(TGF β1 )在脑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通过测定脑组织中伊文氏蓝 (EB)含量及免疫组化法来观察TGF β1 的表达。结果 缺血 2h再灌注 3h ,BBB通透性开始增加 ,2 4h达高峰 ,72h后明显减弱。同时 ,TGF β1 在缺血再灌注 3h开始表达 ,2 4h达高峰 ,持续至 72h ,72h后逐渐减弱。结论 脑缺血后BBB的破坏与TGF β1 的表达密切相关 ,提示TGF β1 参与了BBB内皮细胞破坏的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再灌注不同时间点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基因表达的变化.以探讨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意义。方法 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MCP-1蛋白表达、mRNA转录水平。结果 (1)缺血再灌注后缺血脑组织中存在表达MCP-1/NSE和MCP-1/GFAP双阳性细胞.提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是产生MCP-1的细胞来源之一。(2)各缺血再灌注组MCP-1 mRNA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再灌注1h MCP-1的mRNA转录即有升高.且随时间延长而进一步升高.24h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引起MCP-1表达上调.提示MCP-1可能参与了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7.
脑缺血是以脑循环血流量减少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近年来认为炎症在其发生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可通过其受体和特定信号转导通路对机体多种细胞的生长、分化、迁移、凋亡及细胞外基质生成等发挥生物学功能[2].目前发现,TGF-β1可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脑缺血后损伤与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TGF-β1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脑缺血中的作用和潜在作用机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白细胞介素-1β蛋白和mRNA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脑缺血对白细胞介素 - 1β(IL- 1β)表达的影响 ,及脑缺血后 IL- 1β的细胞来源。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大脑中动脉栓塞 (MCAO)模型 ,应用原位杂交观察脑缺血再灌注对 IL- 1β m RNA表达的影响 ;应用荧光双标检测 IL- 1β的表达细胞。结果 :(1)正常和假手术大鼠大脑皮层 IL- 1β m RNA阳性细胞表达较少 ,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皮层 IL- 1β m RNA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 ,再灌注后 2 h IL- 1β m RNA表达显著增加 ,再灌注后 2 4h逐渐降至正常水平。 (2 )缺血后表达 IL- 1β m RNA的主要细胞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缺血再灌注后12 h IL- 1β蛋白主要表达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未见 IL- 1β的表达。结论 :脑缺血后 IL- 1β m RNA表达增加 ,IL- 1β可能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缺血再灌注后 IL- 1β主要来源于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  相似文献   

19.
17-β雌二醇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Bcl-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雌激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bcl-2表达的影响,探讨雌激素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 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2h分别再灌注3h、6h、12h、24h后断头取脑,应用TTC 染色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梗死体积及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①雌二醇组神经功能评分明显低于手术对照组(P<0.01)。 ②雌二醇组脑梗死体积较手术对照组显著缩小(P<0.01)。③在损伤区皮质,雌二醇组bcl-2表达较手术对照组明显上调(P< 0.01);在纹状体区,元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①雌二醇能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所造成的行为障碍,缩小梗塞体 积。②雌二醇脑保护机制可能通过上调皮质抑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PACAP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保护作用及保护机制.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对36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和PACAP组,在大鼠脑缺血2h后进行12h、24h再灌注,比较光镜下细胞损伤变性程度,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β的表达.结果 PACAP组大鼠脑标本光镜下细胞损伤变性程度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减轻;IL-1β灰度值PACAP组分别为120±5、114±4,与缺血-再灌注组178±4、162±6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PACAP能抑制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IL-1β的表达,可能是其脑保护作用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