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儿男 ,13岁 ,农村学生。反复手、足痛 3年余就诊。第一次疼痛发作之前有较重体力劳动 ,其余发作均无诱因。为阵发发作 ,表现为双手足掌心疼痛及感觉麻 ,尤以下肢严重 ,偶放射至腕关节及踝关节 ,剧痛难忍 ,持续 6 0~90分钟 ,发生时间多在每天下午 4时左右 ,每年夏季为好发季节。发作时喜用冷水浸泡 ,热敷疼痛加重。病程中无发热、无关节肿 ,局部皮肤热、轻度发红。其她姐妹 3人无类似发作。查体 :发育正常 ,心肺未见异常 ,四肢关节无红、肿、变型 ,足背血管搏动正常。实验室检查 :血、尿常规、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类风湿因子、C反应…  相似文献   

2.
患儿,女,3岁,因双足疼痛2d于2 0 0 3年3月9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2d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剧烈疼痛,啼哭不止。睡觉时因双足放入被中疼痛加重,迫使双足暴露在被外;抬高双足或冷敷疼痛减轻。病程中无发热,无其他关节肿痛。查体:发育正常,心肺未见异常,四肢关节无红肿、变形,足背血管  相似文献   

3.
女,7岁。因肢痛反复发作1月余入院。1987年12月25日晨起出现双足背疼痛,继之双手背及肢端也呈阵发性疼痛。夜间睡眠时发作频繁,约15分钟发作1次,每次持续约3~5分钟。发作时剧痛难忍,痛肢皮肤温度升高,有灼热感,遇冷疼痛缓解。尤  相似文献   

4.
红斑性肢痛症四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 1 女 ,10岁。因双下肢间断性烧灼感 6年 ,红肿 1年入院。 6年前患儿无诱因双下肢出现烧灼感 ,呈间断性发作 ,当时未行任何治疗。入院前 1年双下肢出现红肿 ,有时局部皮肤发热 ,烧灼难忍 ,双足浸入凉水中症状可减轻 ;有时发凉青紫。当地医院给予抗生素、丹参、激素等治疗 ,病情无好转。近 1个月双下肢出现多处溃烂 ,伴双手红肿。发病以来患儿无皮疹及关节疼痛 ,近 1周偶有发热。家族中无类似疾病。体检 :双上肢血压 90 / 6 8mmHg(1mmHg =0 .133kPa) ,双下肢血压 135 / 10 5mmHg ,面色潮红 ,心肺腹未见异常 ,未闻及血管杂…  相似文献   

5.
例1女,12岁。因双足麻木感2年,烧灼样疼痛2月余就诊。发作前患肢有发热感,皮肤发红继为烧灼样疼痛,日均发作十余次,夜间为甚。发作时将双足浸入冷水中疼痛顿减,置温水中立即发作。无跛行及雷诺氏现象。体检:T37.2℃,BP120/80mmHg,两下肢表面充血,皮肤粗糙、水肿、无溃疡,肤温较高,足背动脉搏动增强。心肺无异常。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6.
1992~1996年我院收治红斑性肢痛症3例。均为男性患儿,年龄9~13岁,于秋冬季发病,临床表现均有全身肢体剧痛,皮肤潮红,感觉异常敏感,拒按压,肢体麻木或触电、紧缩感,局部皮肤出现暗红色红斑或呈草莓状皮疹,发作时固定强迫体位,不敢挪动,每于加热、温暖环境、站立、活动及肢体悬垂时  相似文献   

7.
红斑性肢痛症(Erythromelalgia)是一种罕见的手脚对称性局部发红,伴剧烈灼伤样疼痛,浸于冷水中疼痛可获缓解,一般治疗无效。作者在过去10年中曾见过同样病5例年龄为6~12岁。用动脉交感神经切除术和星状神经节奴佛卡因封闭疗法均无效。最近作者用硝普钠治疗1例本病患儿获得完全缓解,现简介如下。患儿女性,9岁,土耳其人,主因手脚灼伤样疼痛,伴局部红、肿,热3天而收入院。疼痛发作的特点是手多于脚,在热环境中加重,病变一直蔓延到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红斑肢痛症(PEM),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单基因遗传病的主要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整理分析1例10岁PEM女童的临床表现、SCN9A基因分析和随访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双下肢端烧灼样疼痛4年伴阵发加剧,皮肤呈暗红色,肤温高,局部皮肤溃疡结痂,有阳性家族史。基因分析证实存在SCN9A基因突变。经口服慢心律治疗后,症状渐改善。结论 PEM以双下肢端皮肤发红、肤温升高和剧烈烧灼样疼痛为特点。可通过基因分析确诊。治疗方法多样但疗效不一。慢心律可作为治疗PEM的推荐用药。症状无改善者可试行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部分有效。  相似文献   

9.
红斑性肢痛病成人少见,小儿更小见。该文描述1例小儿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病例17岁男孩,生后健康,无红斑性肢痛症家族史。7岁后出现双足疼痛和烧灼感,因逐渐加重并对镇痛药治疗无效而来诊。检查:患儿烦躁不安,双足背皮肤出现对称性发红,肿胀和紧张;双足背动脉搏动正常,无感觉障碍。上述表现当休息、冷敷和抬高患肢时减轻;而在加热和运动时加重。患区皮肤活检正常,血管呈正常组织学表现,无IgG、IgA、IgM、白蛋白、纤维蛋白原、C_1、C_3或C_4沉积。发病后第1个月出现短暂性血压升高(24/13.3kPa),经治疗后恢复正常,但其他表现没有改善。血铅浓度增高为0.57mg/L(正常值为0.3mg/L),尿铅浓度亦增高为0.7mg/L(正常值为0.5mg/L),但无铅中毒的其他特征性表现;经用螯合物疗法治疗后血铅和尿铅浓度恢复正常。在3年过程中对该例患儿曾采用非类固醇抗炎止痛剂、麻醉剂、利多卡因、坐骨神经阻滞、催眠药、抗抑郁药、抗组织胺药和镇静药等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但除有时出现短暂性足部灼痛消失外,其他表现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合并红斑肢痛症(erythromelalgia,EM)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和治疗。方法整理分析1例克罗恩病合并红斑肢痛症的13岁女童的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内镜检查结果、SCN9A基因分析和随访资料,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结果患儿临床表现为食欲减退、乏力伴腹泻,双下肢端皮肤肿胀呈暗红色,肤温高并伴烧灼样疼痛。内镜检查见结肠呈多发性溃疡和息肉样隆起,病理检查提示为结肠黏膜局部脓肿形成。基因分析排除SCN9A基因突变。经口服泼尼松和美沙拉嗪,并联合双嘧达莫和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后,患儿临床症状渐获缓解。结论克罗恩病合并红斑肢痛症罕见,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免疫因素、血小板增多和血液高凝状态等因素有关。应用糖皮质激素和5-氨基水杨酸并联合抗凝药物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肢痛症是一种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影响血管运动系统而致血管舒缩障碍的疾病。小儿少见。笔者遇到2例,用中药治愈,报道如下。例1 刘×,男,10岁。1977年2月1日初诊。四肢末端阵发性疼病,每次持续1小时多,每天发作次数不一。痛时难忍,好发于入睡时。伴以怕热、四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脑炎(以下简称病脑)是儿科神经系统较常见的疾病,并发肢痛症的报道尚属罕见。我院1997年4月至2 0 0 3年1月共收治病脑患儿32 2例,其中并发肢痛症2 9例,现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病脑诊断标准参考实用儿科学第6版病毒性脑炎的诊断标准。本组32 2例,男2 0 8例,女114例,年龄6个月至12岁。并发肢痛症者2 9例(占9 0 % ) ,其中男18例,女11例,年龄为7~12岁,平均年龄9 5岁。2 9例中腮腺炎脑炎9例(31 0 % ) ,水痘病毒脑炎1例(3 4 % ) ,散发性脑炎16例(5 5 2 % ) ,流行性病脑3例(10 3% ,血清IgM抗体测定为柯萨奇病毒)。入院时发热、头痛、…  相似文献   

14.
肢端溶骨症相当罕见,现报告1例为女性,10岁,住院号89-1367。因不规则发热20天住院。追问病史4年来发现指趾末节逐渐缩短,不伴疼痛,曾在外就诊,但未能确诊。患儿系G_1P_1,足月剖腹产,出生体重3.2kg。母乳喂养,1岁会独步及说话。父  相似文献   

15.
1病历摘要 患儿,男,7岁,乡村小学生,因“发热、红斑、水疱”3天入院。患儿于入院前3天在不明诱因下出现发热,体温39℃以上,呈不规则热型,同时出现全身红色斑丘疹,伴明显瘙痒,并逐渐出现水疱,口腔黏膜及阴茎包皮龟头糜烂,伴精神萎靡,纳少。在院外以“水痘”治疗3天无效,我科以重症大泡性多形性红斑收住,  相似文献   

16.
渗出性多形性红斑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女,3岁,因发热3 d,咳嗽、皮疹12 h入院。既往体健,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查体:体温39.6℃,脉搏140次/min,呼吸30次/min。神清,痛苦面容,全身皮肤可见密集的对称分布、境界清楚、鲜红0.5~1.0 cm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红斑和2~20 mm疱疹,疱液微浑,尤以颜面、颈部和躯干居多。双眼睑红肿,有脓性分泌物,球结膜充血,口唇充血、干燥,口腔黏膜光滑。咽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大,可见较多脓性渗出物,心、肺正常,肝脾不大,外阴部、尿道口红  相似文献   

17.
癫痫发作形式多种多样,感觉性癫痫少见,其中以发作性肢痛为表现者更为罕见,现综合4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患儿男,4岁。因发热6小时,皮疹1小时求诊。患儿于当日晨起因受寒后始发热,伴鼻塞、流清涕,无咳嗽及皮疹,未曾服药。经当地卫生院检查,拟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肌注地塞米松2mg,丁胺卡那霉素01g。1小时后于前胸部、背部及大腿内侧发现红斑,伴瘙痒,口...  相似文献   

19.
患儿女,18小时。因生后皮肤出血点5小时入院。患儿系第一胎第一产,足月顺产。其母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年,目前仍未愈。外周血小板计数波动在 60~90 ×109/L。自怀孕后未再服药。查体:T37℃,P130次/分,R 40次/分,W4.5kg。足月新生儿貌,精神反应好,全身皮肤红润,胸腹部皮肤可见散在出血点,前囱平软,双肺听诊呼吸音清,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脐无渗血,腹软,肝右肋下1.5cm,质软,脾未触及。血常规检查:WBC 12.3 × 109/L,Hb 180g/L,PLT18×109/L…  相似文献   

20.
脊髓性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 atrophy,SMA)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导致的肌肉萎缩,研究表明其发病与SMN基因有关,国外报道发病率为1/6000~1/10000,携带者频率为1/40~1/60。现将我院门诊诊断的1例患儿报道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