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早产儿临床常见并发症,分析早产儿胎龄、出生体质量以及孕母高危因素与并发症的关系,为临床诊治和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早产儿137例,回顾性分析其胎龄、出生体质量以及孕母高危因素与并发症关系。结果主要并发症有肺炎、高胆红素血症、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颅内出血、贫血、低血糖、败血症、胆汁淤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变、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胎龄28~32周和出生体质量<1500 g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胎龄>32~37周及出生体质量≥1500 g早产儿(P<0.05);孕母有高危因素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无高危因素组(P<0.01)。结论胎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并发症和病死率越高,高危因素影响早产儿并发症发生,应加强孕期保健,早期干预,提高早产儿生存质量,降低早产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HHFNC)呼吸支持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4例胎龄<37周且出生体重<2500 g的RDS患儿,患儿撤机后随机分为HHFNC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重新气管插管率,鼻部损伤、腹胀、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呼吸机治疗费用等。结果与NCPAP组比较,HHFNC组总用氧时间明显缩短( P<0.05),鼻部损伤、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呼吸机治疗费用也较低(P<0.05),对于重新气管插管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及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HFNC是一种容易被接受且效果良好的早产儿呼吸支持方式,可作为早产儿RDS撤机后优先选择的呼吸支持模式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其潜在优势包括简便、容易耐受、较少鼻部损伤,经济方便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妊娠期并发症/合并症对早产儿临床结局的影响,为早产高危孕妇及早产儿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来自全国10家产院分娩的673例<34周的早产儿,比较自发早产组、妊娠相关高血压组、未足月胎膜早破组、产前出血组、产前感染组中早产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在自发早产、合并妊娠相关高血压、未足月胎膜早破、产前出血、产前感染各组间,母亲年龄、初产、受孕方式、分娩方式均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间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阿氏评分、产房复苏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早产儿结局中,产前出血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支气管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而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Ⅲ级以上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的发生率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以自发早产作为参照,多因素结果显示妊娠相关高血压组早产儿NRDS发生风险低于自发早产组(OR=0.424,95% CI:0.215-0.835)。结论 不同早产危险因素对胎龄<34周早产儿并发症存在一定的影响,产前出血增加NRDS、BPD、ROP的发生率,而妊娠期相关高血压可能是NRDS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华 《医学综述》2009,15(18):2797-2800
根据WHO1993年的规定,早产定义为孕期小于37周的分娩。中国早产儿发生率为5%~15%,早产儿占围生儿死亡的75%~80%。早产儿并发症常见有肺透明膜病、新生儿呼吸暂停、肺大量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动脉导管未闭、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这些并发症增加了早产儿的病死率。预防早产、降低早产儿发生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系统评价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用于早产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CNKI、PubMed、Embase、维普、万方等数据库中自数据库建立至2020年1月所有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作为早产儿呼吸支持方式的随机对照试验,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依据Cochrane Handbook的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个随机对照试验,合计927例患者。无创高频振荡通气与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组相比较,无创通气失败率较低[RR=0.39,95%CI:(0.29,0.51),P=0.000],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更低[RR=0.55,95%CI:(0.38,0.79)P=0.001],两组患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视网膜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_(2)清除效果更佳[WMD=-3.33,95%CI:(-6.23,-0.43)P=0.020]。结论: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对比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可显著降低无创通气失败率,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并无加重或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视网膜病等相关并发症风险,有效清除CO_(2)。  相似文献   

6.
早产儿的概念为胎龄〈37wk出生的新生儿。不同胎龄的早产儿其成熟度亦不同,胎龄愈小,体重愈低,死亡率愈高。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围产期窒息、颅内出血、畸形、肺透明膜病、肺出血、硬肿症、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各种感染等。近年来,由于医护质量的提高,早产儿的死亡率正在逐年降低。[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背景 超早产儿早期低碳酸血症与脑室内出血(IVH)和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有关。国外研究结果显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容量保证通气(HFOV+VG)可以减少早产儿的低碳酸血症,但胎龄<28周出生的超早产儿使用HFOV+VG的研究甚少。目的 探讨HFOV+VG治疗超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3月—2023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NICU收治的胎龄<28周且出生体质量<1 000 g,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窘迫综合征超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OV+VG组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组。试验开始后48 h检查动脉血气分析,观察2组的有创通气时间、总呼吸支持时间、病死率以及低碳酸血症、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晚发型败血症(LOS)、气胸、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BPD、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及3~4级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IVH)发生率。结果 HFOV+VG组有创通气时间、总呼吸支持时间较SIMV组短,低碳酸血症、PVL的发生率均低于SIMV组(P<0.05...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延迟脐带结扎(DCC)对早产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胎龄<32周、住院时间≥7d的253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其中出生后15s内断脐(常规脐带结扎)196例,为对照组;60s断脐57例,为DCC组。比较两组早产儿住院期间并发症[出生窒息、晚发感染、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IVH)、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动脉导管开放(hs-PDA)、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生及处理(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情况,黄疸持续时间。结果DDC组早产儿晚发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儿出生窒息、BPD、IVH、hs-PDA、NEC发生率,肺表面活性物质使用、悬浮红细胞输注比例以及黄疸持续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早产儿实施DCC可减少晚发感染的发生,并不增加出生窒息发生率,安全性与常规脐带结扎相当。  相似文献   

9.
比较在无创辅助通气基础上,雾化肺表面活性物质(aerosolized surfactant, AS)及微创表面活性物质(minimally invasive surfactant therapy, MIST)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住院治疗的22例接受AS治疗以及26例接受MIST的RDS早产患儿临床资料。分析比较两组患儿初始治疗失败率、病死率及各种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 AS组及MIST组初始治疗失败率、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发生率、病死率、总通气时间、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 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颅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IVH)、消化道穿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34~35周早产者行促胎肺成熟治疗后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3月-2013年1月在本院妇产科进行分娩的142例孕34~35周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78例,分娩前48 h肌肉注射地塞米松;对照组64例,不进行促胎肺成熟处理。对比分析两组早产儿的体格发育、免疫学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早产儿的IgA、IgM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Ig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1个月后,观察组早产儿的体重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头围与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脑室内出血(IVH)和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发病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TS促胎肺成熟的治疗可降低孕34~35周早产者并发症发生率,减少早产儿的病死率,虽然会对体液免疫造成一定影响,但利大于弊,早期干预不良影响,可降低伤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胎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各个胎龄阶段的BPD患儿提供针对性的诊疗指导。方法 收集2017年2月至2022年2月入住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诊断为BPD的241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胎龄分成3组:胎龄<30周组(105例),胎龄30~32周组(83例),胎龄>32周组(53例)。比较3组患儿在一般情况、母体高危因素、治疗情况及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 发生BPD的早产儿中,不同胎龄组性别、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体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高危因素中胎膜早破、胎盘异常、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子痫、妊娠期糖尿病、产前激素应用、绒毛膜羊膜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生后糖皮质激素应用率及枸橼酸咖啡因应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中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败血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颅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IC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eriventricular leukomalacia,PV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胎龄的BPD患儿在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上存在差异。应根据胎龄不同而展开相应有效的诊疗,避免长时间机械通气、积极控制机械通气中可能引发的肺部感染,可减少该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的分娩时机,以及对母儿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18例胎膜早破患者,根据孕周的不同分为足月前胎膜早破49例和足月胎膜早破169例两组,分别予以相应的治疗,对发生的母儿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两组在宫内感染、住院时间、低体重儿、新生儿转诊率、使用抗生素及宫缩抑制剂方面比较P<0.001,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阿氏评分方面比较P>0.05,无意义。结论:孕周越早,母儿并发症越多、越重,不论孕周长短,均可在保证母儿安全的情况下延长妊娠时间,足月胎膜早破孕妇实行期待治疗,并不增加产科风险。  相似文献   

13.
常绍鸿  栾斌  张卫星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8):2222-2226
目的 探讨新乡市汉族早产儿脐带血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基因的多态性,并研究这种多态性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4年2月—2016年12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出生的≤34周的早产儿231例为研究对象,母亲分娩时取脐带血,测定eNOS基因3个位点rs2070744、rs1799983和rs61722009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记录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eNOS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的关系。结果 rs2070744 C、rs1799983 T和rs61722009 a的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145、0.188和0.159。与Ensembl数据库中已知研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5,P=0.646;χ2=3.541,P=0.173)。单因素分析结果示rs2070744 TC+CC基因型和rs1799983 GT+TT基因型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有关(crude OR=0.370、0.484,P=0.003、0.03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rs2070744 TC+CC基因型是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1.875,P=0.020);rs61722009 aa+ab基因型和rs1799983 GT+TT基因型同时存在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Ⅲ~Ⅴ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961,P=0.041)。结论 eNOS基因多态性与早产儿主要并发症的发生有关,脐带血测定早产儿eNOS基因多态性有助于评估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母乳喂养促进策略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早产儿住院期间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制定母乳喂养促进策略,包括建立多学科母乳喂养指导小组、母乳喂养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参与式护理、袋鼠式护理、捐赠母乳库等。将2015年11月至2017年2月入住重庆市妇幼保健院NICU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胎龄<32周早产儿根据策略实施前后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比较两组早产儿母乳喂养相关指标(开奶时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达完全母乳喂养时间、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母乳喂养率)、体格发育指标(宫外生长迟缓)、并发症等。结果:纳入研究的早产儿共123例,对照组61例,干预组62例,两组间性别、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生长迟缓、入院疾病状态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开奶时间[15.37 (10.00, 22.13) h vs. 20.25 (12.88, 26.33) h,P<0.01]、达完全母乳喂养时间[91.00 (69.75, 103.00) h vs. 94.00 (80.37, 118.75) h,P=0.04]、达完全肠内营养时间[12 (11, 15) d vs. 14 (12, 18) d,P<0.01]均显著提前;两组间开始母乳喂养时间、住院时间、体质量宫外生长迟缓发生率、母乳喂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喂养不耐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乳喂养促进策略是对常规母乳喂养策略的质量改进,可显著提前NICU早产儿的开奶时间、达完全母乳喂养时间和完全肠内营养时间,但其是否对提高母乳喂养率,降低NEC、BPD、ROP等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益处,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5.
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云帆  石晶  王华  熊英 《四川医学》2012,33(6):915-918
目的研究极低出生体重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危险因素。方法对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2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分为BPD组(31例)与非BPD组(210例),从产前及出生情况、生后治疗及合并症等方面对照,探讨BP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BPD发生率为12.9%,BPD组出生体重及孕周均较非BPD组低(P<0.001),母亲产前感染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发生率、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较非BPD组升高(P<0.01)。BPD组肺出血、颅内出血、早产儿视网膜病(ROP)等合并症的发生率均高于非BPD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孕周<30周(OR 5.033,P<0.01)及NRDS(OR 4.060,P<0.05)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低胎龄及NRDS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而低出生体重、母亲产前感染史、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也与BPD发生有关。提示通过预防早产、预防孕妇感染、采取保护性通气策略可能降低BPD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周宏  陶珂  李星云 《海南医学》2016,(7):1105-1107
目的 探讨晚期早产儿发生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发生了近期呼吸系统疾病的晚期早产儿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收治的112例未发生此类疾病的晚期早产儿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筛选出晚期早产儿发生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晚期早产儿发生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胎盘早剥、母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羊水污染、宫内窘迫以及出生时有窒息史、小于胎龄儿、剖宫产、多胎率、脓毒血症有关(P<0.05).将上述因素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母孕晚期发热、胎膜早破、宫内窘迫、剖宫产、多胎率、有窒息史、脓毒血症,是晚期早产儿发生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具有预警功能.结论 尽早对晚期早产儿近期呼吸系统并发症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监测与随访,可及时对患儿进行合理的干预,从而有效降低晚期早产儿近期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不同程度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高危因素,指导该病的临床防治。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并确诊为BPD的128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按BPD的严重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对各组的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轻度、中度、重度BPD组分别纳入患儿57例、45例、26例,各组患儿在性别、胎次、分娩方式、母患妊高征、产前应用激素、有否胎儿窘迫、出生复苏、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合并肺出血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PD程度的加重,胎龄和出生体重呈下降趋势,阿氏评分1min<8分、胎膜早破>12h、母亲孕期合并感染、羊水胎粪污染的比例上升(P<0.05);用氧时间、输浓缩红细胞(CRBC)、血和痰培养阳性、合并PDA以及侵入性治疗(机械通气、气管插管超过2次、插胃管)等方面的比例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避免早产低出生体重是预防BPD的基础,积极防治感染、缩短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和用氧的时间是减轻BPD严重程度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总结临床资料,探讨引起晚期早产儿发生的母亲孕期风险因素,以期为降低晚期早产儿发生率提供临床指导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0月1日~2011年9月30日人住北京军区总医院附属八一儿童医院的晚期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母亲孕期状况进行调查问卷,加以总结分析,经多因素相关分析,得出相关因素。结果晚期早产儿以胎龄35周为多,与胎龄34周和36周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与晚期早产儿发生密切相关的母亲孕期状况有12种,不同胎龄发生的风险因素不完全相同。胎龄34周者,主要与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密切相关(P〈0.05)。胎龄35周者,主要与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官内窘迫、胎盘早剥和羊水异常密切相关(P〈0.05)。胎龄36周者,除了以上6种外,还与感染性疾病、妊娠糖尿病、双胎及多胎妊娠和前置胎盘相关(P〈0.05)。结论影响晚期早产儿发生的母亲孕期状况主要有: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宫内窘迫、羊水异常、双胎或多胎妊娠、感染性疾病、妊娠糖尿病、前置胎盘、瘢痕子宫和先兆流产史。不同胎龄的母亲孕期相关因素不完全相同,3个胎龄中都包括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胎盘早剥因素,相关性最强的前3位是孕期无明显异常、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后继续妊娠对围生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361例早期流产患者为观察组,同期选择无早期流产症状妊娠妇女340例为对照组,对围生儿结局进行对照分析。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孕酮水平;妊娠并发症对比;记录分娩方式、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等。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清孕酮水平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早产、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高血压及糖尿病等所占比例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活产儿、新生儿身长、新生儿体重、1min Apgar评分≤7分所占比例及巨大儿、足月低体重儿、胎儿窘迫及围生儿畸形发生率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早期流产安全有效,科学合理用药可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