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经静脉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心肌梗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MI)早期经静脉途径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2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Ⅰ组(MI+MSCs,n=10)、Ⅱ组(MI+PBS缓冲液,n=8)和Ⅲ组(假手术组,n=8),通过 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同种异体大鼠MSCs体外培养扩增,标记并通过尾静脉于MI后1d移植入 体内。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血流动力学测定评价心功能,并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MSCs移植3周后,Ⅰ组大 鼠心功能较Ⅱ组明显改善(P<0.05),其中Ⅰ组大鼠心功能较移植前也有明显改善(P<0.001),但Ⅱ组心功能则较移植 前进一步降低(P<0.001);免疫组化分析表明部分MSCs迁移至梗死心肌周围并存活下来,分化为心肌细胞。结论: 心肌梗死后1d,经静脉移植的MSCs可归巢至梗死心肌处,并分化为心肌细胞,从而改善损伤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早期经静脉途径移植骨髓基质干细胞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同种异体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扩增、标记 ,并通过尾静脉于心肌梗死后 1d移植入AMI大鼠体内。分别进行心脏超声检查 ,以及组织学和免疫化学检测。结果 心肌梗死3周后 ,免疫组化分析表明部分干细胞迁移至梗死心肌周围并存活下来 ;干细胞移植组大鼠心功能较移植前及对照组明显改善 (P <0 0 5 )。结论 心肌梗死后 1d经静脉移植的骨髓基质干细胞可以归巢至梗死心肌处 ,并且可以改善损伤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
胡悦  何洁琼  陈军 《医学综述》2021,(4):664-668,673
干细胞疗法可缩小急性心肌梗死的梗死面积,而干细胞源外泌体可能是干细胞发挥心肌保护作用的主要载体,外泌体内包含脂质、蛋白质、信使RNA、微RNA等,是细胞间传递信息的重要载体,可通过抗凋亡、抗纤维化、抗炎、促进内皮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在急性心肌梗死中发挥生物学作用.近年来通过各种方法改良干细胞源外泌体,提高了体内移植后外泌...  相似文献   

4.
实验研究提示,骨髓源性或外周血源性祖细胞与梗死心肌再生有关,并能促进缺血心肌血管新生。的确,无论是静脉内输注还是心肌内注射人成体祖细胞都能持续改善实验性心肌梗死动物的心功能。因此,我们探讨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冠状动脉内输注自体祖细胞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初步的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对心肌梗死区注射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能否改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方法 制备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采用开胸结扎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制备成功的模型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组(n=25),Ⅱ组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n=25),Ⅲ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25),并对各组予以相应处理.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 采用核素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的存活心肌 ,评估延迟性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 CA)对AMI左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10 7例AMI患者 ,均于发病后 7~ 2 1d ,采用99m锝标记体内红细胞门控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采用静息2 0 1铊加99m锝MIBI心肌显像 (硝酸甘油介入法 )测定存活心肌。 5 9例AMI患者发病后 7~ 2 1d接受PTCA和支架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PTCA治疗和心肌核素检查判断有无存活心肌 ,分为 :存活心肌PTCA组 (甲组 ) 31例 ,存活心肌非PTCA组 (乙组 ) 2 1例 ,无存活心肌PTCA组 (丙组 ) 2 8例 ,无存活心肌非PTCA组 (丁组 ) 2 7例。所有患者均随访 6~ 2 8个月 ,复查核素LVEF、记录心血管事件。结果 甲组心功能改善率 (45 .16 % )明显高于乙组 (14 .2 9% ,P <0 .0 5 ) ,甲组心源性死亡率 (0 % )明显低于乙组 (33.33% ,P <0 .0 1) ,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 (12 .90 % )明显低于乙组 (42 .86 % ,P <0 .0 1) ,甲、乙两组心绞痛复发率及再次AMI发生率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丙组与丁组各指标相比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延迟性PTCA能改善AMI有存活心肌患者的左心功能 ,减少心源性死亡 ,但未能显著减少心绞痛和再次发生AMI。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心肌内注射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制备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结扎雄性Wistar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将制备成功的大鼠模型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加地塞米松组(n=20);Ⅱ组为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组(n=20);Ⅲ组为地塞米松组(n=20);Ⅳ组为生理盐水对照组(n=20),并对各组予以相应处理。在大鼠心梗后6周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各组动物的心功能,而后将动物处死取出心脏,用组织学及形态学方法观察各组动物心室重构的差异。结果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加地塞米松组大鼠心功能及心室重构情况优于其他各组。结论液态心肌细胞外基质心肌内注射联合应用地塞米松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对心脏结构与功能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这些影响不但存在于缺血梗死区,也存在于非梗死区域。非梗死区的心肌功能障碍广泛存在于心肌梗死患者,非梗死区功能异常也是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重要预测因子。一系列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结果提示了针对非梗死区心肌对维护心功能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对非梗死区心肌功能障碍的表现、机制和干预方法等的深入研究可为有效保存心肌功能、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长期预后提供新的途径。我们就急性心肌梗死后的非梗死心肌相关的临床研究和动物实验机制研究做一综述,以期为心肌梗死的治疗和新的干预思路研究提供依据和启迪。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PBSC)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随访情况。方法 AMI患者70例,分为干细胞移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干细胞移植组在常规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药物与介入治疗)基础上加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皮下注射动员自体骨髓干细胞,连续5 d,第6天分离外周血干细胞悬液,将采集后的干细胞悬液经overthe wire球囊导管中心腔注入梗死相关动脉(IRA),进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对照组反给予常规方法(药物与介入)治疗。2组患者在移植前及移植后5.2年(4.85.5年)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左室形态及心功能变化、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生存率及心脏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随访5.2年,干细胞移植组完成随访30例,对照组28例。2组均无死亡病例,对照组因急性左心衰住院6例(21.4%),高于移植组1例(3.3%)(P<0.05)。干细胞移植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由(50.0±8.2)%升高至(56.0±8.9)%(P<0.05),左室壁节段性运动积分指数WMSI由(1.219±0.190)下降至(1.111±0.108)(P<0.05),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由(63.8±24.9)ml减少至(53.1±24.6)ml(P<0.05),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无显著性变化,由(134.2±36.7)ml降至(119.2±30.3)ml(P>0.05)。对照组介入术前及术后5.2年LVEF、WMSI、EDV及ESV均无显著性变化。结论经皮经腔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AMI可减轻左室重构,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人脐带血干细胞(HUCBSC)移植治疗大鼠心肌梗死,探索治疗心肌梗死的新方法。方法采用Ficoll-Hypague法分离培养HUCBSC;将2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10只,两组建立心肌梗死模型60min后,实验组于缺血区心肌组织注射HUCBSC200μl,对照组注射脐带血200μl。3周后行心功能和病理学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左室前壁厚度、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左室短轴缩短率及左室射血分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UCBSC移植治疗可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D二聚体(D-dimer)质量浓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和远期心源性死亡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20年1月收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AMI患者3 990例,根据D-dimer质量浓度分为3组:≤0.50 mg/L、0.51~0.80 mg/L、≥0.81 mg/L,平均随访时间为2.1 (1.0~4.0) 年。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D-dimer对心源性死亡的影响。结果 D-dimer≥0.81 mg/L组患者年龄较大、女性居多、体质量指数较低,既往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较多,3支病变较为多见,住院期间肾小球滤过率较低,N末端B型利钠肽原峰值明显升高,左室射血分数<50%患者比例明显升高。D-dimer≥0.81 mg/L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累计心源性病死率(18.7%)高于D-dimer≤0.50 mg/L组(2.3%)和D-dimer 0.51~0.80 mg/L组(6.1%),且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D-dimer能独立预测AMI患者的心源性死亡(HR=1.71,95%CI:1.34~2.18,P<0.001)。结论 D-dimer能反映AMI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且D-dimer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AMI患者远期心源性死亡事件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蛭素联合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水蛭素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大鼠模型.水蛭素组、阿托伐他汀组和联合组大鼠分别灌胃给予水蛭素50 U·kg-1、阿托伐他汀10...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早期有氧运动对心肌梗死(心梗)后大鼠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心肌重塑的影响.方法 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梗模型,1周后将存活大鼠随机分为耐力运动组(E组)和未运动组(N组),另设假手术组(S组).运动组行游泳锻炼6周.6周后超声检测各组大鼠心功能,并检测心肌SOD、MDA及光镜和电镜下心肌形态结构.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运动组和未运动组心肌SOD明显下降,MDA明显上升,SOD/MDA明显下降,心肌结构紊乱,心功能明显下降;而运动组较未运动组.心肌SOD明显上升,MDA明显下降,SOD/MDA明显上升,心肌形态结构有所改善,心功能好转.结论 早期有氧运动锻炼可提高心梗后大鼠心肌抗氧化能力,改善心室重构.保护心功能.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Yuxingeng fluid, YXGF) on myocardial energy metabolism in Wistar ra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by observing the ultrastructure of mitochondria and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rat myocardial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SDH), acid phosphatase (ACP),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and the content of glycogen.Methods: AMI models were established by ligature of left anterior descending coronary artery and then the rats with AMI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7 groups: namely, blank group, model group, sham-operated group, captopil group, high-dose YXGF group, middle-dose YXGF group and low-dose YXGF group. From the next day after modeling, the rats were given YXGF through gastrogavage which lasted for 4 weeks. And then, the ultrastructure of mitochondria was observed by electronic microscope and the enzyme activities of ATP, SDH, ACP, ALP and the content of glycogen were determined.Results: Compared with model group, the other three groups of high-dose YXGF, middle-dose YXGF, low-dose YXGF and captopril group could protect the ultrastructure of mitochondria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enzyme activities of ATP, SDH, ACP, ALP and the content of glycogen (P<0.01).Conclusion: YXGF can protect mitochondria and increase myocardial enzyme activities and the content of glycogen, which may be one of the mechanisms intervening in the pathological course of the early ventricular remodeling in rats with AMI. The project is 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oundation (No. 3987094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锌指转录因子(GATA4)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其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构建GATA4-pEGFP基因质粒,体外分离培养大鼠MSCs,利用脂质体将质粒转染入MSCs。40只SD大鼠制备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于术后10 d测定心功能指标。将模型鼠随机分为MSCs 组和DMEM组,每组各20只。MSCs 组将GATA4-pEGFP基因修饰的MSCs植入心肌梗死后10 d大鼠心肌梗死区,DMEM组同时注射等体积无血清DMEM于心肌梗死区。移植注射后4周,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VF)和左室缩短分数(FS)。结果: 体外分离培养的MSCs呈梭形或条形,贴壁生长 。 GATA4-pEGFP重组基因质粒转染MSCs 2周后,可见细胞中有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移植4周后,MSCs组大鼠LEVF(85%±7%)明显高于DMEM组(47%±4%)(P<0.01); MSCs组大鼠FS(52%±6%)明显高于DMEM组(35%±8%)(P<0.01)。结论: GATA4基因修饰的MSCs移植能够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直接植入的疗效。方法 对急诊入院的5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术,从中选择具备:①血管内径2.5mm以上;②病变部位没有钙化;③病变部位近端没有妨碍支架通过的过度弯曲和狭窄钙化;并且不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患者34例,其中病变部位右冠20例,左前降支8例,左回旋支6例,不进行预扩张直接植入支架。结果 34例患者中,31例在没有预扩张的情况下,直接植入支架成功,再通率100%。3例患者直接植入支架困难,预扩张后,支架植入成功。支架类型Cordis 28个,NIR3个,Bostan4个,共35个支架,使用球囊3个。对照血管直径3.53mm,最小血管直径3.22mm,狭窄率8.5%,无其它明显并发症。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绝大多数可以不预扩张直接植入支架。  相似文献   

17.
呈急性心肌梗死样表现的暴发性心肌炎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呈急性心肌梗死样表现的暴发性心肌炎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研究对象符合①45岁以下;②无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吸烟等常见的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③既往无心绞痛表现;④心肌酶学增高(较正常参考值高2倍以上);⑤ECG除极相及(或)复极相出现较典型的AMI样改变,即出现异常Q波、ST段抬高或压低;⑥1个月内恢复正常或死亡者.从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共11例入选,男性7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26岁.8例有前驱感染症状,9例发生心功能不全或室速或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10例患者心电图多导联出现异常.根据心超表现分为3型,Ⅰ型3例为心脏结构、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均无明显异常;Ⅱ型4例为心室腔不增大,但室壁(室间隔或正后壁)增厚,心脏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均减退,但以舒张功能不全为主;Ⅲ型4例为左心室腔明显扩大,心脏收缩功能明显减退.糖皮质激素对2型效果好.存活7例,经1~2年随访逐渐恢复.结论呈急性心肌梗死样表现的暴发性心肌炎病情重、死亡率高,多有前驱感染症状,常出现多导联心电图异常,依据心超表现的分型对治疗与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脉压差(PP)与心功能的关系. 方法:141例AMI患者按入院时PP大小分为2组:A组PP小于4.0~5.3 kPa (30~40 mmHg)70例;B组PP大于6.6~8.0 kPa (50~60 mmHg)71例,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年龄、心功能、心率、血脂、性别、收缩压及舒张压的差别. 结果:与PP小组相比,PP大组平均年龄大[(68.7±12.2)岁vs (62.6±12.2)岁],心功能差[(2.0±0.8)级vs (1.7±0.8)级],收缩压高[(17.8±1.9) kPa vs (14.4±2.0) kPa],舒张压高[(10.6±1.8) kPa vs (9.8±1.9) kPa],载脂蛋白B(apo B)高[(0.86±0.2) mg/L vs (0.72±0.2) mg/L], P<0.05~P<0.01,两组之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女性比例高(35.2% vs 17.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76±0.8) mmol/L vs (2.49±0.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31±0.4) mmol/L vs (1.15±0.5) mmol/L]和载脂蛋白A(apo A)高[(1.10±0.4) mg/L vs (0.97±0.2) mg/L],P均<0.05,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而心率[(82.3±19.8)次/min vs (78.0±20.1)次/min], P>0.05,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在PP大组的AMI患者年龄大,心功能差,女性多,血脂紊乱多,收缩压和舒张压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良心脏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AMI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替格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基础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替格组给予基础和阿司匹林、替格瑞洛治疗,比较两组凝血功能、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治疗疗效、不良反应、不良心脏事件。结果替格组治疗后血小板聚集率(PAR)明显低于常规组,替格组治疗后TIMI血流分级、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组和常规组不良反应基本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替格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替格瑞洛可有效改善AMI患者血小板聚集和冠脉血流,有利于提高治疗疗效、减少不良心脏事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EPO联合G-CSF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改善左室重塑和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实验动物分为5组: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死组、心梗+EPO组、心梗+G-CSF组和心梗+EPO+G-CSF组。采用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HE染色、Masson三色染色、天狼猩红胶原染色和Ⅷ因子染色,观察心肌梗死区和梗死周围区心肌组织存活、瘢痕形成、胶原沉积、血管新生情况。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价心脏结构和心功能,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价心功能。结果第7 d时所有药物干预组的LVEF和FS增高(P<0.01);LVESD和LVESV降低(P<0.01)MI-EG最为明显(P<0.01)。第28 d时所有药物干预组的LVEF和FS明显增高,LVESD、LVEDD、LVESV、LVEDV明显降低(P<0.01)MI-EG组优于单独药物治疗组(P<0.01)。第28 d时药物干预组的LVEDP降低,LVSP和+dP/dtmax增高,MI-EG组最明显(P<0.01)。MI后第1 d,MI组中即有大量的凋亡细胞,明显高于EPO组和G-CSF组,MI-EG组凋亡细胞数量最少(P<0.01)。MI后第28 d,药物治疗组梗死区和梗死周围区血管增生明显增多,纤维瘢痕形成和胶原沉积减少,MI-EG组最明显。结论 EPO联合G-CSF治疗可以明显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减少胶原组织沉积、促进血管新生,从而达到阻止梗死后左室重塑、改善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