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周祖文 《医学文选》2002,21(4):541-544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及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 ,尽管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较多 ,但仍未能从根本上改善病人的预后。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及技术的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阐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及演变过程。研究表明 ,肝癌是由多基因突变引起的 ,故用基因工程的手段进行肝癌的基因治疗 ,是目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现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 自杀基因治疗  自杀基因治疗就是通过基因转染技术使目的基因选择性表达在肿瘤细胞内 ,方能准确地杀伤肿瘤的细胞 ,保护正常组织 ,减少毒副作用。目前已发现和克隆出多种自杀基因 ,其中研究最为深入…  相似文献   

3.
吴宝安  李威 《海南医学》2003,14(6):77-78
原发性肝癌恶性程度高 ,预后差 ,多数病例发现时已届晚期而无法行手术切除。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 ,肝癌的基因治疗有望成为肝癌综合治疗中一个重要的方面 ,治疗策略有免疫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基因置换或补充、反义核苷酸技术等[1] 。其中自杀基因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1 自杀基因的作用机理病毒和细菌等原核生物含有一类基因 ,其编码的酶能将原来无毒的药物前体转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代谢物而杀伤宿主细胞 ,这类基因称为“自杀基因”。将这类基因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在一定的表达载体上 ,并导入肿瘤细胞 ,使其对相应的药物前体…  相似文献   

4.
肝癌基因治疗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靖  周建波  梁平 《重庆医学》2005,34(11):1721-1724
1概述肝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日益增高,肝脏也是全身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肝脏肿瘤早期往往不易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数已属中晚期,如果不能彻底手术切除,目前仍缺乏其他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近十余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的问世开辟了肝癌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肝癌基因治疗研究所获得的最新成就进行综述。2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随着重组DNA技术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基因治疗应运而生;其本质是应用核酸治疗疾病,即利用核酸恢复细胞的功能或利用核酸暂时阻碍细胞的功能。因此,在基因治疗策略中,各种不同的靶细胞和基因结…  相似文献   

5.
肝癌的自杀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的综合性治疗,不仅可以提高切除手术的疗效,还为肝癌的二期手术切除提供条件,也是转移、复发和晚期肝癌的重要治疗手段。随着分子生物学及相关学科的发展,肿瘤基因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之后的第5种肿瘤治疗模式,其中的自杀基因疗法作用直接有效,是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治疗策略,已经在肝癌的治疗中取得显著的科研成果和临床效应。  相似文献   

6.
7.
刘莉  吴德华  贾玉荣 《广东医学》2006,27(6):782-784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的双自杀基因对大肠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放射增敏作用。方法用重组的腺病毒载体感染大肠癌细胞株SW480,用RT-PCR方法检测CD(cytosine deaminase)-TK(thymidine kinase)融合基因的表达,单独或联合给予前体药物GCV和5-FC后,用MTT法测定双自杀基因对大肠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用克隆形成实验分析感染有自杀基因的大肠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结果感染有自杀基因的大肠癌细胞,在给予前体药物后,细胞的存活率明显下降,联合给予GCV和5-FC细胞的存活率较单独给GCV或5-FC存活率明显降低(χ2=30.371,P<0.01);联合使用5-FC和GCV时,CD-TK自杀基因的旁观者效应最明显(P<0.01);使用GCV和(或)5-FC能增加感染有自杀基因的大肠癌细胞对照射的敏感性,在联合使用前体药物时更为明显(P<0.01)。结论CD-TK双自杀基因体系对大肠癌细胞具有显著的杀伤作用和放射增敏作用,证明双自杀基因系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杨燕  蒋幼凡 《四川医学》2010,31(3):394-396
随着肿瘤基因研究,广泛运用自杀基因(suicide gene)用于各种恶性肿瘤治疗,CD(cytosine deaminase)、TK(thymidine kinase)等自杀基因治疗人类多种恶性肿瘤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人们针对骨肉瘤及其肺转移的基因治疗方面进行了多领域的研究,尤其是在应用自杀基因治疗骨肉瘤方面取得了许多可喜成果,比如替代性前体药物的研究、肿瘤特异性启动子联合自杀基因的研究等。本文就TK自杀基因在骨肉瘤基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肝癌基因治疗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统计资料表明,全世界每年有38.6万人死于肝癌,其中45%在中国,且有上升趋势,已成为我国第2位恶性肿瘤致死原因,可见我国肝癌高发的形势十分严峻。尽管目前肝癌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尽人意,并未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理论及技术的发展,对癌基因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转基因技术的日趋完善,肝癌的基因治疗领域已显示出一定的前景。现综述加下。  相似文献   

11.
何年安  王文平 《医学综述》2006,12(13):786-788
肝癌是我国常见肿瘤,基因治疗是正在发展的新疗法。本文对肝癌的基因治疗的基因转移方法、治疗策略、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作一综述,旨在对此有所认识,为今后相关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2.
手术切除是无或轻度肝硬化的小肝癌的最佳治疗方法,而合并严重肝硬化的小肝癌则首选肝移植。近年来,随着微创观念及技术的不断进步,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经皮无水乙醇瘤内注射、射频消融、微波固化等各种微创治疗方法不断兴起,疗效不断提高。而基于分子生物研究的生物治疗也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3.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malignancies, and its treatment is limited. With the understanding of key gene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CC, targeted drugs with high selectivity and low toxicity have been developed continuously, bringing a variety of o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advanced HCC. In this article, the research progress on representative drugs of targeted therapy and potential therapeutic targets for HCC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组腺病毒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用MTT比色法检测重组人p53腺病毒(Ad-p53)在不同感染滴度、不同感染时间对人肝癌细胞HepG2生长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d-p53作用后HepG2细胞的凋亡率;采用瘤内注射的方法观察Ad-p53对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结果:Ad-p53对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效靶比(MOI)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抑制作用越强;当rAd-p53在125MOI效靶比时,细胞生长基本达到完全抑制;p53转导显著增加了HepG2细胞的凋亡率;瘤内注射Ad-p53后,荷瘤裸鼠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结论:Ad-p53对人肝癌HepG2细胞有明显的抑制效应,其抑制效应具有时间、剂量依赖关系,Ad-p53转导野生型p53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肝癌基因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5.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浸润性强,预后差。而大部分HCC在诊断之初即为晚期,许多患者无法接受根治性手术,且微波消融、射频消融、肝动脉血管栓塞术等治疗方法效果欠佳。虽然临床上HCC的治疗方法多样,但对于晚期HCC缺乏统一、有效的治疗措施,多采用全身系统性治疗,主要包括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免疫治疗、化学药物治疗、中药治疗等。未来应进一步研究HCC的发病机制,以指导其个性化、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6.
刘星  钟鉴宏  黎乐群 《医学综述》2012,(22):3764-3766
肝细胞性肝癌(HCC)是全世界高发的恶性肿瘤,而我国发病人数居首位。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方法。巴塞罗那临床肝癌分期及治疗指南仅对早期患者推荐手术治疗,但随着手术技术及围术期护理技术的提高,中晚期HCC行手术治疗也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国内外已有部分学者提出了中晚期HCC的治疗新观点。现对HCC手术治疗技术及手术治疗情况的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陈伟  郝涛  简志祥 《循证医学》2010,10(6):380-384
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是患者和医务工作者共同的心愿。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吴一龙教授指导临床医生应用循证医学理论进行肿瘤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开展临床病例讨论。讨论会上各学科共同围绕一个病例或一个病种进行会诊,临床、病理、B超、放射影像等资料齐全,除相关科室提前准备的中心性发言外,到会人员各抒己见,气氛热烈。参会人员受益匪浅,提高了对疑难病例的诊治水平。为了将他们的诊治经验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临床医生获益,我刊开辟"循证病例讨论"栏目,希望广大医务工作者关注此栏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AFP增强子驱动的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丙氧鸟苷(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体外靶向杀伤肝癌细胞效应.方法 构建人AFP增强子驱动的pAFP-CDNA3.1-TK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脂质体转染肝癌细胞,检测TK mRNA和蛋白表达.MTT法检测GCV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 成功构建pAFP-CDNA3.1-TK自杀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在AFP阳性HepG2细胞中检测到TK mRNA和蛋白表达,添加GCV 可特异性地杀伤HepG2细胞,而AFP阴性的SMMC7721细胞生长不受影响.结论 AFP增强子驱动的TK/GCV自杀基因系统可以靶向杀伤AFP阳性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19.
随着肝脏外科技术的进步,在肝脏储备功能尚可承受的条件下,大多数巨大原发性肝癌(Hepatocel-lula carcinoma,HCC)或肝门区肝癌在一期切除或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缩小后可获得二期切除。但当肝癌细胞侵及门静脉主干或第一级分支形成门静  相似文献   

20.
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治疗小鼠乳腺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对小鼠乳腺癌细胞系MA782/5S-8102形成肿瘤的体内杀伤作用及其产生的旁观者效应。方法:体内实验分动物致瘤组、抑瘤实验组和治疗实验组。分别按实验组别要求接种5.0×106细胞/只于BALB/C小鼠的右腋窝皮下,观察各组肿瘤形成及肿瘤治疗情况并统计各组生存期。治疗结束后将标本制成石蜡切片进行病理学分析,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软件进行完全随机的方差分析(ANOVA)。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小鼠成瘤率为100%。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可明显抑制MA782/5S-8102/TK细胞在BALB/C小鼠体内的肿瘤形成。经GCV治疗后,MA782/5S-8102/TK组和混合细胞组的肿瘤体积分别较对照组肿瘤体积缩小约36.7%和28.6%(均P<0.001);生存期也明显延长(P<0.001);RT-PCR检测HSV-TK基因在肿瘤组织中有表达。实验组肿瘤组织与对照组相比存在明显的病理学改变。结论:逆转录病毒可介导HSV-TK基因转入小鼠乳腺癌细胞MA782/5S-8102并获稳定表达,HSV-TK/GCV自杀基因系统在体内对乳腺癌细胞有杀伤作用,且存在明显的旁观者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