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呼吸功能不全患者行腹腔镜手术麻醉及管理。方法126例伴有呼吸功能不全的腹腔镜手术患者按照其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4组。A组42例,采用靶控输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B组28例,采用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麻醉;C组36例,采用静吸复合麻醉;D组20例,采用静脉泵入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比较各组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后25min、术毕时的生命体征、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肺通气功能及麻醉后恢复情况。结果B组和D组的HR和MAP在气腹5min和25min后与气腹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A组和C组气腹后的HR和MAP较B组和D组有显著差异(P〈0.05)。各组的PCO,和PETCO2在气腹后均逐渐升高,与气腹前差异显著(P〈0.05),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术后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其他各组(P〈0.05),C组苏醒时间短于B组和D组(P〈0.05);A组术后入住PACU及出现恶心、呕吐者的比例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静吸复合麻醉应用于合并呼吸功能不全患者的腹腔镜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王延波  张占军 《医学信息》2009,22(6):970-971
目的通过比较丙泊酚分别配伍咪唑安定、曲马多、芬太尼以及氯胺酮四种麻醉。方法探究人工流产手术合理的异丙酚麻醉配方。方法160例ASAⅠ-Ⅱ级、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随机分为四组:M组、T组、F组、K组在丙泊酚麻醉前分别静注咪唑安定0.06mg/kg、曲马多1mg/k、芬太尼1μg/kg、氯胺酮0.2mg/kg。术中连续监测MAP、HR和SpO2。记录各组病人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及术中术毕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术前比较。M组、T组、F组MAP、HK、SpO2均下降(P〈0.05、P〈0.01);K组SpO2下降较小(P〉0.05);F组、T组和K组丙泊酚用量、意识消失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明显低于M组(P〈0.01)。结论丙泊酚配伍其它静脉全麻药都可获得较满意的麻醉效果,其中与小剂量氯胺酮配伍对呼吸循环影响微小,不良反应少.麻醉效果好,值得临床实用。  相似文献   

3.
刘有才  蒋孟杰  李军利  王宁  刘峰  刘鹏 《医学信息》2009,22(7):1223-1224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手术的临床研究。方法将乳房肿块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复合芬太尼20例(A组)和丙泊酚复合氧胺酮20例(B组),麻醉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中SBP、DBP、HR、SpO2的变化,记录用药总量、手术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和副作用。结果两组病人中B组泊酚用量明显少于A组(P〈0.05);B组病人生命体征比A组平稳,有显著性差异(P〈0.05);苏醒时间B组比A组略长(P〈0.05);呼吸抑制B组发生人次比A组少。结论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应用于乳房肿块切除手术胜于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具有循环稳定、苏醒迅速和副作用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腹腔镜妇科手术中不同麻醉方法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妇科腹腔镜手术24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全麻复合硬膜外组(Ⅰ组)单纯硬膜外组(Ⅱ组)每组12例。持续监测MAP、HR、SpO2分别于麻醉前(T1)气腹前5min(T2)气腹后10min(T3)放气后5min(T4)抽静脉血测定血糖(Glu)和血浆肾上腺素(E)。结果Ⅱ组在T3时MAP、HR、Glu和E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Ⅰ组和Ⅱ组T3时HR、MAP、Glu均高于T1和T2时(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硬膜外组相比可有效抑制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应急反应。  相似文献   

5.
妇科手术中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应用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晓梅  王欣 《医学信息》2009,22(5):774-776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应用于硬膜外麻醉下妇科手术中清醒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择期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62例。分为对照组(C组)和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组(R+P组)。C组给予0.3mL/(kg·h)生理盐水连续输注。P+R组给予3μg/(kg·h)瑞芬太尼和1.5mg/(kg·h)异丙酚同时连续输注,输注过程中调整输注速度使患者OAA/S=3分。记录榆注药物前(T1)、输注药物后10min(T2)、20min(T3)、30min(T4)、子宫切除时(T5)、药物停止输注时(T4)、药物停止输注后10min(T7)时点的MAP,FIR和SPO2。于T0,T5,T8时点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用VAS评分法评定患者术中的焦虑分数。结果两组患者的MAP和HR变化:与T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点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和P+R组患者的SPO2在各时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CO2在P+R组的T5时点较T1显著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P+R组的焦虑分数(VAS)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联合异丙酚在腰硬联合麻醉下应用于妇科手术中具有良好的清醒镇静作用,循环功能稳定,减少单独应用产生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地尔硫卓对鼻内镜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患者4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19~58岁,随机分为二组(n=20):对照组(A组);地尔硫卓组(B组)。气管插管前60S地尔硫卓组静脉注射地尔硫卓0.2mg/kg(生理盐水稀至10ml),对照组静脉注射10ml生理盐水。记录麻醉诱导前(T0)、插管后1min(T2)、5min(T2)、30min(T3)、60min(T4)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取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结果与T0相比,B组T1、T2时HR、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T4时降低(P〈0.05);A组T1、T2时HR、MAP升高,T3、T4时差异无统计学竟义。与A组相比,B组在T1、T2时点MAP、HR低于A组;在T3、T4时点MAP低于A组。B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均少于A组(P〈0.05);两组各时点血气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尔硫卓可缩短鼻内镜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并且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7.
罗平  韦娟丽 《医学信息》2010,23(14):2326-2327
目的本研究结合笔者近年来临床上的麻醉经验与相关资料,分析比较三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对腹腔镜手术患者的影响,以期为腹腔镜手术的麻醉选择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建议。方法将144例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气管内插管组(A组)、腰硬联合加浅全麻组(B组)、喉罩加腰硬联合麻醉(C组),每组48例,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10min、气腹后5min、手术开始后15min、结束气腹后5min检测患者PetCO2(呼气末CO2浓度)、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HR(心率)和MAP(平均动脉压)。结果 T1、T2、T3、T4时,C组与B组相比较,在PetCO2上有明显差异(P〈0.05)。在T1、T2时,C组与A组相比较,在HR、MAP上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保障呼吸道通畅方面,喉罩加腰硬联合麻醉要优于腰硬联合加浅全麻,在稳定血流动力学方面,喉罩加腰硬联合麻醉要优于气管内插管全麻。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喷他佐辛用于全麻苏醒期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行插管全麻手术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氯诺昔康组(B)和喷他佐辛组(C),每组30例,依次分别于手术结束前30min静注生理盐水2ml、氯诺昔康0.2mg/kg、喷他佐辛0.5mg/kg。记录三组麻醉前(T1)、拔管时(T2)、拔管后5min(T3)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T2的躁动评分、T3的Ramsay镇静和疼痛评分以及从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结果三组T2的HR和MAP均较T1明显升高(P〈0.05);A组T3的HR和MAP较T1明显升高(P〈0.05);B、C组T2、T3的HR和MAP均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T2的躁动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B、C组T3镇静和疼痛评分明显优于A组(P〈0.05);C组镇静评分明显优于B组(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注射喷他佐辛不影响拔管时间,全麻术后的苏醒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心脏患者心内直视手术期间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相关性及二者差值[P(a-ET)、CO2]的临床意义。方法45例患者分成3组,每组15例。A组:左向右分流组;B组:无分流组;C组:右向左分流组。3组分别于术前(T0)、插管后15min(T1)、手术开始时(T2)、转流前(T3)、转流停止后15min(T4)、术毕时(T5)共6个时点,用旁气流法监测PETCO2,同时抽动脉血测定PaCO2,应用直线回归分析3组各时点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同时计算并分析各组不同时点的P(a-ET)CO2。结果(1)A组、B组各时点PETCO2与PaCO2呈正相关,A组r为0.70—0.85(P〈0.01),B组r为0.71—0.79(P〈0.01);C组麻醉开始至转停后PETCO2与PaCO2均无相关(0.46—0.54,P〉0.05),而到术毕时则呈正相关(r=0.66,P〈0.05)。(2)3组患者转流前的P(a-ET)CO2变化不大,停转流后A组、B组P[a-ET)CO2增加,其中以A组增加较明显(P〈0.01),而C组P(a-ET)CO2显著减少(P〈0.05)。结论无分流或左向右分流心脏患者在体外循环转流前后PETCO2与PaCO2的相关性较好;右向左分流心脏患者转流前的相关性较差,心内畸形纠正后其相关性可发生变化。P(a-ET)CO2在不同的心脏患者之间差异较大,必须与PaCO2相结合,才能正确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巩红岩  赵伟 《医学信息》2009,22(10):2093-2095
目的观察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和阿托品用于新生儿手术全身麻醉前用药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新生儿手术患者.根据麻醉前用药的不同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和阿托品组(A组),每组15例,分别在麻醉开始前30min肌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或阿托品0.02mg/kg。记录给药前(T0)、给药后15min(T1)和30min(T2)时患儿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T0、T1、T2和气管导管拔除时(T3)患儿面红、腺体分泌情况。结果2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和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P组术前给药后HR、BP无明显改变(P〉0.05),A组给药后HR均明显增快.与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与A组比较,气管拔管时分泌物量明显减少(P〈0.05),且面红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盐酸戊乙奎醚具有显著的心率稳定作用及强大持久的腺体分泌抑制作用.作为术前用药效果满意.优于阿托品.可安全用于新生儿手术麻醉前给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和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小儿胃镜检查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拟行无痛胃镜检查的小儿80例随机分为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n=40例),芬太尼组(F组,n=40例)。D组静脉输注右美托咪定0.5μg/kg,输注时间为10min,复合异丙酚1mg/kg;F组静脉输注芬太尼1μg/kg,复合异丙酚1mg/kg。两组术中异丙酚每次追加量为1mg/kg。记录患儿入胃镜室时(T0)、用药5min时(T1)、用药10min时(T2)、胃镜检查开始前(T3)、胃镜通过咽喉时(T4)、胃镜退出咽喉时(T5)和退镜后5min(T6)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平均动脉压(MAP)水平。记录异丙酚总用量、苏醒及离室时间,记录术中呛咳、严重体动(迫使检查中断)、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间〉10s)、低氧血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记录苏醒期恶心呕吐和躁动的发生情况。结果 D组在T4-T6时点HR和MAP明显低于F组(P〈0.05);与T0时点比较,F组在T4-T6时点HR和MAP均明显升高(P〈0.05),D组T4-T6时点的HR和MAP无明显差异(P〉0.05);D组的异丙酚用量少于F组(P〈0.05),镜检时间短于F组(P〈0.05),两组苏醒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D组术中呛咳、严重体动、呼吸暂停、低氧血症、心动过速及苏醒期躁动、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低于F组(P〈0.05)。结论与芬太尼比较,0.5μg/kg右美托咪定复合异丙酚对胃镜检查术患儿的麻醉效果好,且对呼吸循环影响小,术中术后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丙泊酚/瑞芬太尼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手术时高碳酸血症对患者麻醉深度及熵指数监测的影响。方法22例行妇科腹腔镜手术通过积极增加分钟通气量仍未能纠正高碳酸血症,需降低气腹压力进一步处理的病人,观察30min后按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进行分组,8例病人PetCO2波动于51-55mmHg,归为I组;6例病人波动于46~50mmHg,归为Ⅱ组;8例病人波动于40~45mmHg,归为Ⅲ组。分别记录麻醉前(T1)、切皮后(T2)、CO2气腹30min(T3)、降低CO2腹压30min后(T4)、停止麻醉时(T5)、拔除气管导管时(拍)的RE、SE、MBP、HR值,并记录停止麻醉至拔除气管导管的时间(T5—6)。结果I组病人T4和T5的RE、SE值均低于Ⅲ组(P〈0.05);H组RE、SE值各时间点与其他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组病人T4和T5RE、SE值低于T2和T3(P〈0.05);I组病人意识恢复时间T5—6长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应用丙泊酚/瑞芬太尼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时,CO2气腹造成的高碳酸血症可使熵指数下降和意识恢复时间延长,在麻醉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在小儿气管内全麻下腹腔镜短小手术的效果。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2月至2012年12月择期拟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儿60例,年龄3—11岁,体质量14~40妇,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I级,随机分为使用PSV组(s组,n=30)和压力控制通气模式(PCV)组(c组,n=30)。两组患儿静脉注射芬太尼2mg/kg、丙泊酚2mg/kg、琥珀胆碱1.5mg/妇麻醉诱导,插入气管导管。插管成功后,均吸人七氟醚维持麻醉,呼气末七氟醚浓度维持在1.3~1.5MAC(最低肺泡有效浓度)。c组患儿术中以PCV控制呼吸至气管导管拔管期,维持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于35—45mmHg(1mmHg=0.133kPa),患儿出现自主呼吸时以静脉注射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mg/kg)维持肌松。s组患儿以PCV至气管导管拔管期,维持P即c02于35~45mmHg,患儿出现自主呼吸时,使用PSV的通气模式控制呼吸,术中不追加任何肌肉松弛药。两组患儿均在停止气腹时停止吸人七氟醚。分别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完毕(T1)、气腹开始(T2)、气腹5min(T3)、气腹10min(T4)、停止气腹(T5)、术毕(T6)、气管导管拔管时(T7)各时间点时两组患儿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的变化。记录手术和气管导管拔管的时间。结果与T0时比较,c组患儿T1~T6时MBP、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7时HR、MBP明显升高(均P〈0.05)。s组组内比较,患儿T0~T7时MBP、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儿T0-Te时与s组患儿MBP、HR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时c组患儿HR、MBP明显高于S组患儿(均P〈0.05)。C组患儿的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比s组患儿长[(23±5)min比(6±2)min,P〈0.05]。结论PSV通气模式无需合用长效肌松药,拔管时间短,拔管时心血管反应轻微,非常适用于小儿腹腔镜短小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熵指数(entropy)进行麻醉深度监测在神经外科介入治疗中使用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并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进行比较,减少术中知晓发生率。方法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35—63岁,平均年龄45岁;体质量60~75kg;ASAⅡ~Ⅲ级,动脉瘤分级Ⅱ-Ⅳ级。接受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全身麻醉,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20例,均应用丙泊酚靶控-阿曲库铵-瑞芬太尼静脉维持麻醉,插入喉罩进行机械通气,A组为对照组,参考血流动力学指标来调节丙泊酚的靶控浓度;B组为熵指数指导组,通过维持熵指数值于40~60来调节丙泊酚的靶控浓度。记录麻醉诱导期警觉/镇静评分(OAA/S评分)、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指标、熵指数值、BIS、麻醉药物用量、术毕清醒时间及拔管时间。结果40例患者均安全、顺利经过介入治疗过程。状态熵(SE)和反应熵(RE)分别与麻醉诱导期OAA/S评分具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5和r=0.96(P〈0.01)。与麻醉诱导前比较,熵指数和BIS在诱导后、气管插管及术中均显著下降(P〈0.05),于术毕呼之睁眼时回升,但未达到基础值,SE和RE分别与BIS具有良好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r=0.92和r=0.90(P〈0.05)。两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及术毕拔管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丙泊酚用量及术毕清醒时间少于A组(P〈0.05),未发现术中知晓。结论熵指数作为一项新的麻醉深度监测指标可被有效地应用于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全身麻醉监测,实现给药个体化,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比较电子支气管镜与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口气管插管在颈椎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2例拟经口气管插管全麻下行颈椎手术的ASAI-Ⅱ级患者随机分为电子支气管镜组(A组)和纤维支气管镜组(B组),记录两组基础值(哟)、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5min(T3)的平均动脉压(MBP)、心率(HR),插管时间,一次插管成功率及插管相关并发症。结果与T0期比较,两组患者T1期MBP和HR降低,随后在T2期明显升高,到T3期MBP再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相比,B组气管插管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例一次插管失败。两组插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与纤支镜比较,电子镜能明显缩短颈椎手术患者气管插管的时间和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抑制喉罩通气道LMA-Fastrach、LMA-Proseal置管和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瑞芬太尼半数有效浓度以及比较置管期间相应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3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按置管类型的不同随机均分为T、F、P 3组,每组21例.4 mg/L启动并调整丙泊酚靶控,使得BIS稳定于45~55,之后按Minto药代模式设置并启动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5 min后给0.6 mg/kg罗库溴铵,2 min后置管:T组气管插管,F组LMA-Fastrach置管,P组放置LMA-Proseal.比较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及置管前后的BIS变化.记录置管前1、2min及置管后5min内的MAP、HR值以判定患者有无心血管反应.应用Dixon-Mood序贯法计算抑制3种置管心血管反应的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相比,3组麻醉诱导后MAP、HR均明显下降[MAP:T、F、P组麻醉诱导前后分别为(87.9+10.5)mmHg比(71.6+9.0)mm Hg,(91.8+8.8)mm Hg比(73.5±9.9)mm Hg,(87.2±10.2)mm Hg比(70.9+8.6)am Hg,HR:T、F、P组麻醉诱导前后分别为(78.8±11.6)次/min比(68.7+8.5)次/min,(74.8±10.3)次/min比(64.1±6.7)次/min,(76.7±8.2)次/min比(67.3±8.3)次/min,1 mm Hg=0.133 kPa,P〈0.05],而置管前后的BIS值则无变化(P〉0.05).瑞芬太尼抑制3组置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依次为T组4.47 μg/L、F组4.78 μg/L、P组2.05 μg/L.结论 Minto模式靶控测得瑞芬太尼抑制3种置管心血管反应的EC50 LMA-Fastrach置管略高于气管插管,LMA-Proseal置管则最低.  相似文献   

17.
赵立    梁永新 《医学信息》2018,(11):93-95
目的 探讨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食道异物取出术的临床麻醉效果。方法 将2017年6月~12月在我院行食道异物取出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RF组)和舒芬太尼组(SF组),每组30例。RF组应用TCI靶控输注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进行气管插管全麻;SF组应用TCI靶控输注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和维库溴铵进行气管插管全麻。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和取异物时的MAP、HR、SpO2,气管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丙泊酚总使用剂量,术后30 min及1 h的疼痛语言分级评分(VRS)和改良的OAA/S评分。结果 RF组在取异物时的MAP为(84.5±5.0)mmHg,低于SF组的(93.5±5.4)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组在取异物时的HR为(73.0±8.1)次/min,低于SF组的(81.3±7.1)次/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组的气管拔管时间为(16.0±3.6)min,少于SF组的(19.0±4.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F组在术毕拔管后的不良反应例数、丙泊酚总使用剂量以及术后早期清醒评分等方面优于S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芬太尼作为镇痛药物应用于食道异物取出术,可更好的维持循环系统的稳定性,提高麻醉效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对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时效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肢手术患者6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为30例):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对照组(C组).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定位成功后,D组和C组分别注射右美托咪定1 ml(1μtg/kg)+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和生理盐水1 ml+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记录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作用时间、镇痛维持时间;记录患者入室时(T0)、阻滞后5 min(T1)、10 min(T2)、15 min (T3)、30 min (T4)、60 min (T5)各时间点的心律(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D组感觉和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缩短[感觉:(9.8±3.2)min比(7.4±2.1)min;运动:(12.3±2.5) min比(8.2±1.6)min],作用时间及镇痛维持时间延长(P<0.05).与C组比较,T1~T5时D组HR减慢(P<0.05),MA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中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组术中有3例发生心动过缓.两组均未发生低血压、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结论 右美托咪定1μg/kg联合0.5%盐酸罗哌卡因30 ml用于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可明显缩短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时间及镇痛时间,但需注意心动过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