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美飞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4):2161-2163
目的:进一步了解象山县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提高围产保健质量制定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浙江省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对各分娩单位上报的313例围产儿死亡个案进行调查分析及评审。结果:2005~2010年象山县围产儿死亡率9.31‰,其中死胎占63.90%、死产占4.15%、早期新生儿死亡占31.95%。死因及顺位分别是出生缺陷占41.21%、胎儿因素占15.02%、母亲疾病占10.22%、原因不明占9.90%、新生儿疾病占9.27%、脐带病变占7.99%、胎盘病变占6.39%。通过县级专家评审发现不可避免死亡占69.65%,创造条件可能避免死亡占24.60%,可以避免死亡占5.75%。结论:提高围产保健质量、产科质量及新生儿科水平,加强孕妇及家属的保健意识,普及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朱建华 《现代预防医学》2005,32(11):1479-1479
为降低我师的围产儿死亡率,本文对1998年-2003年围产儿死亡进行分析,了解其发生特点,探讨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今后制定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动态掌握辖区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10年10年间天津市大港区各医疗保健机构上报的围产儿死亡报告卡、年终报表活产数及补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5.91‰。围产儿死亡前几位原因依次为先天畸形、胎儿窘迫、早产和脐带因素。结论做好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尤其是一二级预防、加强孕期保健服务、提高医务人员围产专业技术水平、加强新生儿监测护理,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4.
从化市1997~2001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从化市围产儿死亡变化规律及干预措施成效。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前瞻性研究方法 ,对 1997~ 2 0 0 1年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动态数列分析。结果  1997年围产儿死亡率2 1.35‰ ,2 0 0 1年 10 .11‰ ,下降显著。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畸形、早产、窒息、脐带因素、胎盘因素等。死亡评审结果 :可避免及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 35 %。结论 五年来从化市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各项干预措施是科学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围产儿死因及其影响因素 ,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 ,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对 1 988年 1月~ 1 999年 1 2月死亡的 90 7例围产儿死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围产儿死亡前五位的死因分别是脐带因素 (1 9.77% )、新生儿肺部疾患 (1 6 .67% )、原因不明 (1 3 .91 % )、先天性畸形 (1 3 .33 % )、早产低出生体重 (1 0 .92 % ) ,主要影响因素是外来流动人口增加而干预措施不得力。因此 ,只有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围产保健工作 ,才能有效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2005~2008年上海市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丽萍  许厚琴  秦敏  李芬  金辉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4844-4846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2005~2008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了解上海市围产儿死亡及其评审工作的现状,为探索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健全围产儿死亡评审制度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08年上海市围产儿全部死亡个案及评审资料。结果:①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率5.38‰,其中本市户籍2.95‰,非本市户籍73.00‰。②围产儿死亡中死胎、死产、早期新生儿死亡的构成比分别为61.88%、7.92%和30.20%,死胎构成比保持在61.00%,死胎构成比较稳定,死产构成比从2005年的9.08%下降到2008年的7.06%,早期新生儿死亡构成比从2005年的29.18%上升到2008年的31.90%。除了本市户籍者中早期新生儿死亡率略有上升外,死胎、死产的发生率均有明显下降。③前5位死因顺位依次为不明原因、严重畸形、优生引产、胎盘早剥和早产儿。④评审结果:区级评审的围产儿死亡中Ⅰ、Ⅱ类死亡者占16.66%,而早期新生儿死亡中的Ⅰ、Ⅱ类死亡占26.25%。区级评审有争议的典型案例经过市级复评审,结果升级的占50.60%。结论: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需要加强出生缺陷一、二级预防和提高新生儿抢救能力,此外需要规范和提高围产儿死亡评审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8.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15,16(8):656-658
<正>围产儿死亡不仅给家庭带来沉重的打击,也给孕妇带来身心的损伤,它既是医患纠纷的焦点问题,又是围生领域的一个难点热点问题,同时围产儿死亡率不仅是反映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国际上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健康素质及社会经济发展文明进步的重要指标。为了提高围生期保健质量,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减少医患纠纷,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显得尤其重要。本课题组通过对台州市黄岩区2008-2013年围产儿死亡原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静安区1997至2006年围产儿死亡率,分析有完整资料的2000至2006年围产儿死亡原因。方法静安区近10年出生的围产儿作为调查对象,计算出围产儿死亡率;对2000至2006年有完整资料的死亡围产儿进行死亡因素分析。结果1997年死亡率达高峰,其后有显著下降趋势(P〈0.05);畸形显著影响围产儿死亡(P〈0.05)。结论近10年静安区围产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达发达国家水平;畸形是影响围产儿死亡的最主要原因,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重点是预防、治疗胎儿畸形、脐带异常、早产、重度妊高征。  相似文献   

10.
11.
围产儿死亡率是衡量妇幼保健工作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近十年来,经过多方面的、有效的干预,连云港市的围产儿死亡率明显下降,现对本市10所县级及县级以上医院1990年~2002年间的围产儿死亡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1988~1990年杭州市城区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ICD-9(国际疾病分类第九次修订)的基本原则,对杭州市5所市级综合性医院和1所省级综合性医院在1988年1月~1990年12月出生的死亡围产儿进行死亡率调查、死因分析、评审。调查结果显示,围产儿死亡率为10.25‰,其中死胎占46.19%;死产占13.33%;7天内新生儿死亡占40.48%。评审结果:可以避免死亡占1.9%;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21.43%;不可避免死亡占76.67%。本次调查为确定围产保健工作重点及防范措施,使科研更好地为保健、临床服务,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开展优生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罗红裔  王劲  傅桂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9):4162-4163
目的:进一步寻找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对1996年~2005年成都市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前后5年围产儿死亡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农村围产儿死亡率降低速度较城市慢。围产儿死亡原因主要是新生儿疾病、诊断不明、先天畸形等;死胎、死产主要死因为诊断不明、宫内窘迫、脐带缠绕等;早期新生儿主要死因为出生窒息、早产低体重、肺炎等。结论:10年来成都市采取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各项干预措施是有成效的。在今后围产期保健工作中还需加大农村妇幼卫生工作力度,以达到最大限度地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农十三师围产儿死亡原因,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卫生决策提供依据.[方法]对农十三师2000~2007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7年有围产儿4 587名,死亡59例.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12.80%,死亡前5位原因为宫内窒息(18例)、早产儿、低体重(17例)、肺部疾患(7例)、出生缺陷(5例)、颅内出血(5例).[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和产前宣教,制定干预措施,以预防出生缺陷和提高产科质量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许厚琴  秦敏  杜莉  于津  金辉  朱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6):5150-5152
目的:分析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现状,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改进围产期保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8年上海市全部围产儿死亡个案及评审资料。结果:①1999~2008年围产儿平均死亡率为6.0‰,从1999年的7.3‰下降至2008年的4.8‰。其中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率从4.9‰下降到2.8‰,非本市户籍者从14.9‰下降至6.3‰。②围产儿死因前5位依次为原因不明(13.8%)、严重畸形(12.8%)、早产儿(6.7%)、宫内窘迫(6.5%)和脐带缠绕(5.7%)。③非本市户籍围产儿死亡者高危孕妇比例高(49.1%)、高龄产妇多(12.0%)、经产妇多(45.7%)、无产前检查者多(47.6%)。④评审结果显示,可以避免死亡占2.6%、创造条件可以避免死亡占16.4%、不可避免死亡占81.0%。结论:上海市围产儿死亡率较低,但仍有下降空间。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减少畸形和早产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提高围产保健工作质量,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按围产期标准,对2000年1月~2007年12月的86例死亡围产儿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9.82‰。其中新生儿死亡占25.58%,死胎占58.14%,死产占16.28%。新生儿死亡中先天畸形占40.91%,为新生儿死因之首;死胎中胎盘脐带因素占30.00%,为死胎主要原因;死产中早产较低体重儿占26.67%。结论:提高并充分利用产前诊断技术,加强孕期监护,做好孕期宣教,预防早产,防止并发症发生,是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围产儿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明确围产期保健工作的重点,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对利津县2001—2003年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海县2000年~2007年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影响围产儿死亡相关因素和死亡率变化趋势,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0年~2007年围产儿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7年围产儿死亡率较2000年下降了6.81‰,早期新生儿死亡人数占围产儿死亡人数的50.47%,臀位助产和早产围产儿死亡率最高,在死亡围产儿中母亲是高危孕产妇的比例明显高于非高危者.[结论]加强围产期保健和高危孕产妇的管理,提高接产技术和新生儿抢救、护理技术,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制定可行的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方法:统计2002~2006年度5年间津南区基层医疗保健机构进行孕产妇管理及辖区各产院分娩的孕产妇总数和围产儿死亡数,对5年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年间共监测16 693例围产儿,死亡181例,平均死亡率10.84‰;死因前4位依次为死胎72例、畸形54例、早产20例、新生儿窒息16例;高危孕产妇中围产儿死亡率远高于正常孕产妇。结论:围产儿病死率的下降是围产保健、产科合并症和并发症的正确处理和新生儿医学发展的共同结果。加强孕产期保健服务、提高产儿科质量管理、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抢救技术水平,可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