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中的作用。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7月收治桡骨远端C型骨折86例,其中男52例,女34例,年龄25~78岁,采用闭合性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结果 86例病例随访1年以上,X线检查显示:掌倾角8°~20°(平均12°),尺偏角20°~34°(平均26°),桡骨相对高度0~1 cm(平均0.5 cm);采用Jakim标准行腕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4.2%,并发症发生率5.8%。结论桡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闭合复位动力型外固定架结合克氏针固定,能达到骨折端解剖复位,提高了骨折的治愈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关节功能得到满意恢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1月至2011年11月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128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名。两组入院后均予行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后给予手法复位,其中试验组加用石膏固定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的总体有效率、优等愈合率和差等愈合率分别为:96.87%、84.38%、3.13%和78.12%、45.31%、21.8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试验组患者的临床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固定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临床治疗效果显著,操作简单,骨折愈合时间缩短等优点,能减轻患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是较为理想的桡骨远端骨折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奚发玉  吴强 《医学信息》2019,(24):107-108
目的 分析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6年7月~2019年5月在我院治疗的54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固定治疗,观察组采用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优良率、骨性愈合时间、掌倾角、尺偏角、腕关节功能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临床治疗优良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81.48%(P<0.05);观察组骨性愈合时间、腕关节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掌倾角、尺偏角大于对照组(P<0.05);随访4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41%,低于对照组的22.22%(P<0.05)。结论 桡骨远端T型锁定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疗效良好,且骨性愈合时间短,腕关节功能良好,术后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万向式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应用万向式桡骨远端骨外固定器治疗159例(145人次)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53例因骨折严重外加克氏针固定,11例因关节面塌陷骨缺损同时采取植骨。结果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随访18.12个月,按Dienst等推荐的测量方法制定的解剖评估标准、功能评估标准及影像学评估标准,解剖复位优良者147例,优良率92.45%;功能优良者148例,优良率93.08%。结论应用万向式骨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是目前理想的手术方法。同时验证了此万向式骨外固定器的灵活性、可操作性及固定后的稳定性,尤其适合于广大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86例桡骨远端骨折,在 C 臂下采用闭合复位或配合撬拔复位固定.结果86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平均为12个月,外固定架拆除时间为5~6周,其中1例并发钉道感染,2例并发钉道松动,均发生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通过临床及时干预处理,所有病例预后良好,无腕关节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动力型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治疗周期短、恢复快、费用低,疗效满意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腕关节韧带功能解剖在桡骨远端骨折复位中的意义。方法2008年9月至2009年3月我科门诊收治46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方法治疗,术后即进行手指、肩、肘关节活动,术后4~6周据骨折愈合情况拆除夹板,进行腕关节指导下的功能锻炼。结果本组46例,有38例获得随访,其中有5例粉碎骨折1周复查时移位明显而改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随访6~12个月。所有骨折伤后2.5~3.5个月愈合,平均3个月,参照Aro关于桡骨远端骨折复位后的功能评价标准,优26例,良8例,可4例,优良率89.5%。结论将腕关节韧带的功能解剖与复位手法相结合加夹板外固定进行桡骨远端骨折复位,是一种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关节镜辅助下静态牵引综合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理工学院附属黄石爱康医院骨科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23例采用关节镜辅助治疗的桡骨远端完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2例,女11例;年龄40~69岁,平均53.83岁。采用外固定架扩大腕关节间隙,临时复位固定后,无需使用专用腕关节镜牵引系统,利用关节镜系统进一步探查关节面复位情况及TFCC等相关软组织并视损伤情况进行修复。术后4周根据复查情况拆除外固定架,统计患者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评分记录术后10个月疼痛情况,采用Mayo评分和DASH评分评价患者腕关节功能。结果 23例患者术后随访10~25个月,平均13.8个月。术后未发现外固定松动、严重钉道感染等并发症。骨折愈合时间5~6周,平均5.3周。Mayo腕关节功能评分85~94分,平均90.7分,优20例,良3例。DASH评分7~13分,平均10.7分。活动伴有疼痛2例,为轻度疼痛(VAS评分2~3分)。结论 关节镜辅助下静态牵引综合治疗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疗效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  相似文献   

8.
T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T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收集8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均采用T型钢板内固定联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治疗后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评价该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本组人选患者均经过随访,随访时间为524个月,平均8.4个月,疗效根据Dienst功能评估标准进行评价,具体为:优31例,良42例,可8例,优良率90.1%。结论外固定支架与T型钢板内固定联合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以提高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32例均采用T型钢板固定,其中13例因骨缺损较严重同时植骨。结果平均随访17个月,疗效优良者27例,优良率84.38%。结论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手法复位较困难,并因外固定难以维持复位而常发生再移位。这类骨折应尽早切开复位内固定,T型钢板固定牢靠,术后配合功能锻炼,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T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T型接骨板掌侧入路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从2003年3月始采用小“T”型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粉碎骨折37例。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7个月)。结果x线片显示所有骨折均于12周内达临床愈合。根据ADL腕关节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估,优:29例;良:4例;可:3例;差:0例。优良率91.6%。腕关节的运动范围:背伸平均75°,掌屈平均70°,旋转0°~100°,尺偏平均40°,桡偏平均30°,均基本正常。并发症:2例有中等程度的创伤性关节炎表现,无感染病例。结论作者认为对于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尽早手术复位固定应早开始功能锻炼这对于桡骨不稳定骨折的治疗和获得较好的远期功能效果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背景:单纯使用克氏针或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骺骨折的临床实践中,仍存在桡骨短缩、骨折移位等固定后并发症,尤其在不稳定骨骺骨折情况下。克氏针主要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对其骨骺骨折使用相对较少。 目的:观察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复位固定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骺骨折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90例桡骨远端骨骺骨折患儿行固定治疗,在不切开情况下微创闭合复位骨折骨骺,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采用单纯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固定方案;观察组采用跨腕关节外固定支架结合经皮克氏针闭合帮助复位固定骨骺骨折方案。固定后行腕关节功能锻炼,分别于固定后9周及24个月随访观察。对比两组患者固定后中远期的临床疗效、腕关节功能恢复及X射线检查情况。 结果与结论:固定后24个月随访按Cooney标准评定腕关节功能,对照组优良率77%,X射线评定优良率63%;观察组腕关节功能优良率93%,X射线评定优良率为9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 < 0.01)。两组骨骺骨折患者均获临床骨愈合,腕关节均功能恢复。提示外固定支架结合克氏针闭合复位微创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骺骨折,可应用克氏针辅助复位掌倾角及尺偏角,治疗简单,固定可靠,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骨骺畸形愈合并发症少,固定后基本生活学习功能恢复正常,疗效稳定满意,其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跨外固定支架固定。  相似文献   

12.
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采用肘关节后侧入路,AO双钢板内固定。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定期随访。结果 33例随访9~20个月,平均15.5个月,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根据改良的cassebaum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优18例,良10例,中4例,差1例,优良率84.8%。结论切开复位AO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能有效固定,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尺骨远端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10月使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尺骨远端骨折13例并评价其效果。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0.5~1.6年,平均1年2个月。骨折全部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满意。根据Garland and Werler方法评定腕关节术后疗效.优8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4.6%。结论闭合复位克氏针固定尺骨远端骨折.固定可靠,腕关节功能恢复良好,是治疗尺骨远端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应用锁定钢板(LCP)采取微创术式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06年6月-2011年6月,对52例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病人(A3、C型),男33例,女19例;年龄19-75岁(平均38.5岁),采用前方的髌旁切口入路,精确复位关节面后,经皮肌肉隧道插入锁定钢板固定,术后有计划的康复锻炼。结果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8.2周(14~24周),浅表感染2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2例,无内固定物断裂骨折再移位者。按Kotmert股骨远端功能评价法,优28例,良19例,可5例;优良率90.4%。结论LCP经前方的髌旁切口入路,微创插板固定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提供了稳定的固定,骨及软组织血运干扰小,骨折愈合率高,是治疗股骨远端粉碎骨折的首选治疗手段;骨折良好的间接复位及按照LCP固定原则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2种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新鲜闭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65例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新鲜闭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手法复位组﹙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架治疗,32例﹚和切开复位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33例﹚,随访比较2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疗效评定参照Jakim评分标准,手法复位组优良率和满意度分别为78.13%和84.38%,切开复位组优良率和满意度分别为84.85%和78.79%,2组优良率和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手法复位和切开复位2种方法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新鲜闭合骨折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评价.方法:通过采用切开复位斜T形钢板内固定术治疗37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其中6例一期植骨.结果:术后随访3~15个月,平均6.8个月.按照改良的Shea功能评定标准,优23例,良10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9.2%.结论:切开复位斜T型钢板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关节镜下跟骨关节面撬拨整复(植骨)克氏针简单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该方法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的优点和不足。方法对41例(46足)跟骨粉碎性骨折病人接受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关节镜下跟骨关节面撬拨整复(或植骨)克氏针简单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结果术后其疗效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优31足,良11足,可4足,优良率90.1%。结论利撬拨复位外固定支架+关节镜下跟骨关节面撬拨整复(植骨)克氏针简单内固定治疗跟骨粉碎性骨折疗效满意,有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不破坏骨折血运,对骨折愈合影响小,跟骨关节面复位理想等优点,且对伴有软组织损伤需多次手术治疗的患者更适合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