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MexAB-OprM主动外排泵系统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耐药关系。方法选取82株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MexAB-OprM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在选取的82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共检出50株外排MexAB-OprM表型阳性(61.0%),以标准野生株PAEO1作为对照,其中38株MexAB-OprM系统表达差异倍数≥30倍,占76.0%,其余12株MexAB-OprM表达差异倍数<30倍,占24.0%。结论 MexAB-OprM主动外排系统表达水平异常增高可能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多药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内感染的常见病原体,其多药耐药性已成为临床治疗的棘手问题.目前,国内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多,而对其多药耐药危险因素方面的研究较少[1-2].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的相关危险因素,为控制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ulti-drug resistancePseudom onas aeruginosa,MDRPA)感染提供参考依据,于2008年6月-2009年7月对广东省中医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住院病人进行多药耐药检测及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一所三级教学医院临床分离的2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E)的菌株亲缘关系.方法 收集2009年2月-2010年4月,从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出的MDR-PAE 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方法 对4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甲基化酶基因、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以及毒力因子基因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 作聚类分析以探讨MDR-PAE的菌株亲缘关系.结果 20株MDR-PAE中,TEM、PER、DHA、OXA-10群等4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20.0%、5.0%及20.0%,膜孔蛋白编码基因oprD2缺失率为100.0%;tnp513/ISCR1、IS26、ISpa7及int I 1等4种转座子、插入序列和整合子遗传标记基因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0.0%、20.0%、30.0%及30.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 b、aac(6')-Ⅱ、ant(3")-Ⅰ及ant(2")-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0.0%、10.0%、20.0%、15.0%及10.0%,甲基化酶基因rmtB的阳性率为15.0%;以42种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甲基化酶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以及毒力因子基因作检测结果 的样本聚类分析显示,编号为No.2、8等2株,4、5、6等3株及1、10、11、12、14、15、20等7株为三群克隆传播.结论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在该院不同科室间存在3群克隆传播株,加强对MDR-PAE耐药基因检测并对结果 进行聚类分析对其医院感染的实时监测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在多药耐药肺结核患者中的耐药特征及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机制.方法 应用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对医院2006年1月-2007年10月93例多药耐药肺结核患者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3株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氨基糖苷类、四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敏感率分别为87.2%、57.1%~85.3%、53.7%~75.0%、50.30%、64.1%~70.3%;而对二、三代头孢菌素、呋喃类、磺胺类的耐药率分别为59.5%~82.5%、87.O%、83.8%.结论 多药耐药肺结核合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应予高度重视,治疗上减少酶抑制剂的使用,尤其是对重症多药耐药肺结核患者,避免诱导剂的产生,防止质粒传播和交叉感染.  相似文献   

5.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0  
目的 研究呼吸道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的存在现状.方法 K-B法检测细菌敏感性,改良三维实验法分析β-内酰胺酶类型,PCR扩增及序列分析检测耐药基因.结果 46株菌中29株产β-内酰胺酶,21株产AmpC酶,其中2株同时携带CARB-3基因,2株产TE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6株产其他类型的酶,有4株携带CARB-3基因且3株同时携带IMP基因;34株oprD2基因缺失.结论 呼吸道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产染色体介导的AmpC酶,其次是CARB-3型,oprD2基因缺失较普遍.  相似文献   

6.
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机制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15,他引:5  
铜绿假单胞菌(PAE)属于非发酵革兰阴性菌,分布广泛,生存简单,是医院感染的主要条件致病菌之一,常常引起医院内免疫力低下患者的感染,据报道,铜绿假单胞菌性肺炎致死率>30%,败血症患者的病死率高达80%~90%~([1]).铜绿假单胞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表现出固有(intrinsic)与获得性(acquired)多药耐药,一旦感染,临床治疗十分棘手.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复杂,几乎具有目前所知道的细菌主要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7.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医院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 MDRPA)的耐药特性,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提供的API板条和软件系统;采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评价依据CLSI最新版本.结果 205株MDRPA中泛耐药株检出率为12.7%; MDRPA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啦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已产生了12.7%,~15.1%的耐药率,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0.0%~71.0%,且耐药率呈上升趋势.结论 医院务必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坚持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遏制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相似文献   

8.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相关基因存在状况,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分离的49株铜绿假单胞菌用Microscan公司肉汤稀释法药敏板测定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49种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及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并作R型聚类分析.结果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与喹诺酮类的左氧氟沙星耐药率耐药率相对较低,分别为24.5%、38.8%,对β-内酰胺酶类、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与酶抑制剂复合物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60.0%,提示试验菌株包含不同种类的耐药基因;49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存在13种不同类型的β-内酰胺酶基因,其中A类与D类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出率较高,C类与B类β-内酰胺酶基因较低;A类有PER、TEM、SHV、CTX-M-13型等基因,分别占28.6%、32.7%、46.9%、2.0%;D类有OXA-10、OXA-14、OXA-17、OXA-2、OXA-23、OXA-51等基因,分别占24.5%、8.2%、6.1%、2.0%、4.1%、6.1%;C类检出DHA和MOX基因,分别占14.3%和6.1%;B类检出VIM2基因,占6.1%;检出3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Ⅰ(4.1%),aac(3)-Ⅲ(8.2%),aac(6')-Ⅰb-Cr(2.0%),以aac(3)-Ⅲ最多;检出喹诺酮类耐药qnrB2与qnrB4基因,分别占6.1%和2.0%;检出oprD2基因高达85.7%;检出整合子遗传标志Int I1基因有5株,占10.2%;检出获得性抗菌制剂外排泵基因qacE 1-sull基因有2株,占4.1%.结论 49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菌素耐药主要与A类与D类β-内酰胺酶基因有关;oprD2基因的存在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消毒剂-磺胺耐药基因(qacE△1 sul1)的存在状况。方法采用纸片扩散(K B)法测定某院临床标本分离的3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qacE△1 sul1基因。结果30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qacE△1 sul1基因阳性13株,阳性率43.33%。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qacE△1 sul1基因携带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本结果为山东地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Ⅲ型分泌系统相关毒力基因exoS、exoU的携带与耐药性的关系,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4-12月临床分离的48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运用VITEK-2Compact分析仪对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运用PCR法对毒力基因exoS、exoU进行检测,对携带exoS(+)/exoU(-)和exoS(-)/exoU(+)两组菌株的耐药率进行χ2检验。结果 48株铜绿假单胞菌呈现多药耐药,其中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等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9.2%、85.4%;PCR结果显示,携带毒力基因exoS有32株、exoU10株;在TTSS毒力基因型的分布中,以exoS(+)/exoU(-)为主,占66.7%,exoS(-)/exoU(+)占20.8%,exoS(-)/exoU(+)菌株对头孢吡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均较exoS(+)/exoU(-)菌株高,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毒力基因以exoS为主,但携带毒素基因exoU的菌株所占比例较低,耐药率高。  相似文献   

11.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明确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PA)耐药性及各种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相关基因、消毒剂与磺胺类耐药基因和质粒介导的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2006年7-12月临床分离的32株铜绿假单胞菌,用K-B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对庆大霉素等15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28种铜绿假单胞菌相关耐药基因及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结果 32株MRPA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4%、25.0%、59.4%、68.7%、68.8%、78.1%、81.1%、81.3%、84.4%、94.4%,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Ⅱ、aac(3)-Ⅱ、aac(6')-Ⅰ、aph(3')-Ⅵ、ant(3")-Ⅰ和aac(3)-Ⅰ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68.8%、62.5%、21.9%、9.4%、9.4%和6.3%,检出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blafox、blaIMP、blaVIM和blaDHA基因阳性率分别为37.5%、15.6%、6.3%和9.3%,22株(68.8%)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9株(28.1%)qacE△-sull基因扩增阳性,而其他基因均阴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携带率很高,oprD2基因缺失率高.  相似文献   

12.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氨基糖苷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EA)常见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及甲基化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收集2009年2月-2010年4月从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出来的MDR-PAE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对6种甲基化酶及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检测及测序。结果 20株MDR-PAE中,甲基化酶基因rmtB阳性率为15.0%;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b、aac(6′)-Ⅱ、ant(3″)-Ⅰ、ant(2″)-Ⅰ的阳性率分别为40.0%、10.0%、20.0%、15.0%、10.0%,未检出aac(3)-Ⅰ、ant(4′)-Ⅰ及aph(3′)-Ⅱb。结论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是MDR-PAE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非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MDR-PAE株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可能与其他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调查鲍氏不动杆菌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收集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8年3~11月住院患者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共20株,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17种β-内酰胺酶、金属β-内酰胺酶、碳青酶烯酶和AmpC酶等基因。结果 20株鲍氏不动杆菌检测到TEM阳性15株(75%),PER阳性3株(15%),ADC阳性17株(85%),且14株TEM和ADC同时阳性(70%),但是其余14种基因均未检出;1号株ADC基因是新亚型,密码子由CCA(编码脯氨酸)变为ACA(编码苏氨酸),暂以ADC-like命名。结论调查结果表明,鲍氏不动杆菌携带TEM、PER和ADC基因是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发现ADC-like基因是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β-内酰胺类酶的表达情况,比较产酶菌和非产酶菌的耐药性,并探讨产AmpC酶基因对其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EDTA协同试验检测β-内酰胺类酶,PCR扩增β-内酰胺类酶耐药基因及其序列测定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11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β-内酰胺类酶菌85株(75.9%),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比非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严重,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大于35.3%;耐药基因TEM、SHV、OXAI、MP-1、AmpC、VIM-2阳性率分别为53.57%、10.17%、2.71%、4.46%、46.43%、16.96%,且有42.85%的菌株表现为多基因耐药。结论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耐药基因以产TEM、AmpC为主,少部分产SHV、OXA、IMP-1、VIM-2,产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自血液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整合子携带情况,并分析整合子与其多药耐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6~2008年自血液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42株,仪器法鉴定,K-B法测定其药敏情况,简并引物PCR法扩增整合子的整合酶基因,对阳性PCR产物采用HinfⅠ内切酶作限制片段多态性(RFLP)分析进行整合子分类。结果4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20种抗菌药耐药率显示,有54.8%的菌株表现出对12种抗菌药物耐受,45.2%的铜绿假单胞菌检出Ⅰ类整合子,PCR-RFLP结果显示,均为Ⅰ类整合子,未检出Ⅱ、Ⅲ类整合子。结论Ⅰ类整合子广泛存在于血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整合子检出率逐年上升;整合子与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PA)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34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K-B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对庆大霉素等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法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TEM、SHV、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DHA、FOX、MOX、CTX-M9-群、CTX-M-1群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等18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 34株MRPA(耐3类抗菌药物的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堵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7%、29.4%、61.8%、67.6%、70.6%、73.5%、76.5%、76.5%、79.4%、91.2%、94.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检出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FOX、IMP、DHA和VI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3.5%、11.8%、11.8%和5.9%,24株(70.6%)外膜通道蛋白oprDz基因缺失,而其他基因均阴性,34株Ⅰ型整合酶基因int Ⅰ 1均阳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MRPA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oprD2基因缺失率高,Ⅰ型整合酶基因广泛存在于MRPA.  相似文献   

17.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7,他引:23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经标本送检证实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34例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29例为医院感染,34例MDRP感染者病死率67.7%,有30例合并有1~5种基础疾病,≥2种细菌混合感染者26例。结论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多发生于年老、合并基础疾病及混合细菌感染者。  相似文献   

18.
多重耐药淋病奈瑟球菌耐药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淋病奈瑟球菌多重耐药与耐药基因的关系. 方法 应用K-B法与琼脂稀释法测定35株淋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煮沸法提取菌株DNA,PCR扩增TEM、tetM、erm和mefA基因. 结果 35株淋菌的敏感性测定显示:多重耐药现象明显,TEM耐药基因的检出率为88.6%,tetM基因的携带率为11.4%,首次在国内从35株淋菌中检出mef、erm耐药基因,其中mefA基因2株阳性,erm基因1株阳性. 结论淋菌的多重耐药与各耐药基因型之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医院环境分离致多重耐药菌对常用消毒剂抗性。方法选取于2018年1月2日—2018年1月30日于本医院住院患者所用被褥、物品表面和医务人员手部研究对象,检验细菌状况,并进行培养,记录结果。结果铜绿假单胞菌以患者被褥检出率最高(66.67%);肺炎克雷伯杆菌检出以被褥检出率最高(46.67%);鲍曼不动杆菌检出以被褥检出率最高为(60.00%)。铜绿假单胞菌对84消毒液有抗性;肺炎克雷伯杆菌对苯扎溴铵有抗性;鲍曼不动杆菌对84消毒液和苯扎溴铵有抗性。三种致病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环境有多重耐药菌,建议临床依据平时对耐药菌的监测情况,适时调整消毒方案,做好医院环境清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